第414章 單騎入荊劉景升,兵多將寡起降將

  第414章 單騎入荊劉景升,兵多將寡起降將

  七月十三日

  曹操趁著袁劉大戰,東、北方壓力驟減之際,調集重兵從南陽郡南攻荊州劉表。

  曹軍十萬浩浩蕩蕩,旌旗蔽空,沿著淯水而下,直奔荊州北部門戶,新野。

  荊州,襄陽,州牧府

  劉表端坐於主位之上,身著錦袍羽冠,雖年過半百,卻依舊給人以儒雅君子之風。

  「諸君,如今曹操大軍來犯,北部的張繡又被曹操受降,致使我南陽重鎮宛城落入曹操之手,而諸君都是我荊州的翹楚俊傑,對於曹操南侵之事可有對策?」

  雖然形勢危急,但是劉表仍舊不緊不慢的向堂中士子官員尋求對策。

  劉表自從初平元年受董卓任命為荊州刺史,單騎入荊以來,距今已經過了十三年。

  初入荊州之時,江南宗賊之盛,已經讓當地官府難以壓抑,以至於多有當地郡縣長官死於任上,而找不到兇手。

  劉表與中廬縣人蒯良、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在蒯良的建議下,他以荊州刺史的身份,宴請宗賊五十五人赴宴,並在宴會上將其全部斬殺,一併襲取他們的部眾。

  只有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守襄陽,劉表乃使蒯良與龐季單騎前往將其說降。

  至此劉表一舉名揚荊州,使得荊州的郡守縣長聽說劉表威名,大多都解下印綬逃走。劉表也得以控制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七郡,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當時關東州郡起兵討董,而劉表並未加入討董聯軍。不過也上表推薦袁術任南陽太守,暫時向其示好。

  後來劉表與袁術反目,袁術派出孫堅攻打荊州,劉表派江夏太守黃祖在樊城、鄧縣一帶迎戰。但是孫堅以強勢擊敗黃祖,然後直接圍困襄陽。

  劉表派黃祖乘夜偷偷出城,前去調集各郡的援軍,但當黃祖率軍想要返回襄陽時,被孫堅截擊,敗退,逃入峴山中。

  可孫堅想要乘勝連夜追趕,被黃祖的部曲潛伏在竹林樹叢之中,用暗箭將孫堅射死。從此以後,袁術不再能戰勝劉表。

  孫堅死後,劉表斷了袁術的糧道,使其無法再盤踞南陽,迫使他往兗豫方向出走,間接促成了後來袁術與曹操的對戰。

  等到朝廷遷都長安,李傕郭汜上位,為了拉攏劉表,派黃門侍郎鍾繇拜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

  還允許他設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擁有開府辟召掾屬的權力,禮儀如同三公;又派左中郎將祝耽授予他假節,並督交、揚、益三州軍事。

  而劉表這時候也年過半百了,也沒有了什麼雄心壯志,只想要安度餘生,便決定割據荊州以自守。

  因此在荊州八郡營造了一個,相對於中原來說比較安全的割據勢力。使得許多士民在當時都逃離中原,而選擇前往荊州避難。

  及至後來張濟敗退南陽,攻打南陽郡的穰城,卻中飛矢而死,其侄張繡於是收兵而退出穰城。

  隨後劉表又派人招誘張濟的餘部,他的部眾聞訊大喜,都願意服從劉表。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決定屯兵宛城與劉表聯合,成為劉表在北方的藩屬勢力,替他抵禦曹操。

  自此劉表東有黃祖據險以守,北有張繡作為藩屬屏障,西邊蜀地的劉璋又無法出蜀,南邊的交州兵微將寡。

  劉表本就喜愛文學,因此局勢穩定下來以後,便愛民養士,對從關西、兗州、豫州前來投靠的學者,都能做到安撫賑贍。

  學者們受到資助,亦能得到保護,再加上荊州境內群寇肅清,劉表於是廣立學官,博求儒士,又命大儒綦毋闓、宋忠等學者撰寫《五經章句》,並稱之為後定,荊州文脈自此而立。

  面對劉表的詢問對策,在場的士人多是清談之士,少富有韜略之才,故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這時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向劉表建議道:

  「今豪傑並爭,群雄相持,北邊的袁紹與劉備正在進行曠日持久的大戰,想必過不了多久就可以分出勝負。

  不管是袁紹還是劉備,一旦有一方獲勝,都是曹操所不能接受的,因此他一定會在即將有結果的時候插上一手。

  而曹操若想要抵抗他們其中一方,光憑藉兗、豫兩州,顯然有些力微,故而他此舉攻荊,是為了增加他的勝利的籌碼。

  故而如今的情況是,誰得到了荊州,誰就能夠在天下間占據大勢,所以天下之所重,只在於將軍。

  將軍若是希望於亂世有所作為,便應乘天下方亂而起事;如若不然,則應選擇一個能夠領導天下的人而相從。

  今將軍現在坐擁十萬之眾,而只是安坐而觀望。所謂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能得,如此兩家必將歸怨於將軍,將軍也不可能繼續從容自立了。

  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向而歸之,其勢必能掃滅袁劉,可能今日攻不下江漢,然後面必定會重新帶兵南向以擊,屆時恐怕將軍也不能抵禦其大軍。

  所以我為將軍計算了,不如趁著如今曹公威弱之際,舉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會重待將軍;如此便可以長享福祚,子孫晏然,這才是真正的萬全之策。

  再者說了,如今曹公身為朝廷三公之一,是朝廷重臣,將軍為漢室宗親,此舉也說不得是投降之人,反而是心向漢室的舉動啊。」

  雖然劉表對於這番言論表面上沒有意見,但是心裡十分不舒服,若是曹操還沒有來我就投了,那不是讓天下人嗤笑我劉表,有負八駿之名。

  再說了他曹操有大軍十萬,我劉表也有大軍十萬,誰勝誰負,還未可知。說得好聽,曹操有掃滅袁劉之才,但是終歸沒有成功,萬一是袁劉掃滅他曹操呢?

  「韓從事、劉別駕所言大謬,今曹操趁著袁劉大戰來攻,勢必無法久持,至多不超過兩個月,袁劉大戰必落下帷幕,屆時曹操必定會退兵。

  此外你們所說曹操有賢良之才,恐怕不妥吧,世人皆知曹操是白氏所認定了的民賊,屠戮徐州士民的真兇,我荊州人傑地靈,是將軍好不容易創下的基業,豈能交到這種民賊之手?

  再者說了,曹操名為漢臣,實為漢賊,把控朝廷,中央大權操持己身,聽說前兩年還逼迫天子誅殺了國舅董承,當場斬殺了董皇后,這是一個漢臣應該幹的事嗎?

  又說曹操有掃平天下之才能,袁劉在您二位的眼中居然是隨意掃滅的小賊小寇,難道你們的才能比得上衛霍,比得上周公嗎?好大的口氣啊。

  你們一番言論,里里外外都是在為曹操說話,莫不是收了曹操的什麼好處。要知道將軍身為漢室的長者,是當今天子的皇叔,豈能屈身於曹賊之下,豈不是為世人所恥笑?

  將軍,我認為,此戰可勝,只需要選一良將,與新野據守,運用適當的計策,曹軍必不能久戰,荊州可無虞。」

  說話之人,是被譽為鳳雛之稱的龐統,也是劉表的侍中龐季的侄子。

  不管其他人對於龐統的言論證明看,但是劉表是高興的,本來他以為荊州眾文武中沒有敢戰之輩,如今也不盡然嘛。

  「好,很好,這是哪家的青年才俊,有如此見識,也不枉我荊州名士之風盛然。」

  「將軍,這是我家的小子,龐統!言語間對諸位多有冒犯,還請大家寬恕。」龐季趕緊出列認領。

  「呵呵,青年才俊嘛,就是要有這種朝氣,依本將軍看就很不錯嘛,龐統所言確有道理,如果曹軍一來,我軍一兵不發,就舉州而投降,這天下間還沒有如此之事。

  今後天下人又會如何看待我荊州之人,懦夫否?犬儒否?我劉表身為荊州牧,是荊州士民的代表,如同父母一般,若使荊州被冠以如此之名,本將軍又如何有顏面對荊州父老。

  再者說了,本將軍聽聞,曹操待下一向嚴肅苛刻,不僅是對軍民如此,對臣下亦是如此,這不僅僅是因為徐州之事,故白氏冠之以民賊之稱。

  因此不管是為了荊州百姓,還是為了荊州士人,不管曹操的來勢多麼兇猛,本將軍都要與他斗上一斗,難道如今的狀況,比之本將軍初上任的情形還要緊張危險嗎?」

  知道劉表已經決定要與曹操對上一對,以他在荊州的威望,只要決議通過了,那整個荊州就如同一台戰爭機器開始活動了起來。

  雖然劉表文治十分卓越,但是武功確實有所欠缺,回望下來,手中竟然沒有一個可用的將領。

  劉表手下最能打的大將,就屬黃祖了,但是黃祖需要鎮守江夏,以防備江東孫權,不可能為了曹操,就將江夏拱手讓給孫權。

  「將軍莫不是忘了甘寧。」主薄蒯良提醒道。

  提起甘寧,劉表恍然大悟,對啊,雖然甘寧是從益州敗退而來,但是終究是有戰爭經驗,武藝據說比之黃祖還要高超。

  甘寧是益州巴郡臨江人,少有氣力,好遊俠,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崇尚奢華,人稱錦帆賊。

  青年時停止搶劫,鑽研諸子百家之說,想有所作為,便進入仕途,從計掾開始,逐漸升遷成為蜀郡的郡丞。

  後來益州牧劉焉逝世,其子劉璋繼任益州牧,在劉表的策劃下,被荊州別駕劉闔策反,與沈彌、婁發等人在蜀郡起兵反叛,配合著荊州軍一同劉璋。

  但是最終寡不敵眾,被征東中郎將,屯兵於朐的趙韙擊敗,帶領僅剩的八百多人,去荊州依附劉表,留駐南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