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絞盡心思謀盟位,塵埃落定萬軍起

  第376章 絞盡心思謀盟位,塵埃落定萬軍起

  酸棗,會盟大帳

  「叮叮叮!」這是用箸敲擊酒杯的聲音。

  眾人都將目光看過去,原來是河北太守王匡在敲擊,以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諸位都是各地的太守、刺史,聚在一起,是為了共同討伐國賊董卓。如今大家都差不多到了,是不是該選出一個盟主,也好聚集各路盟軍,不至於被董卓各個擊破。」

  聽了王匡的話,眾人一時間沒了話語,這時濟北相鮑信出言道:

  「王太守此言不妥,度遼將軍公孫瓚、東萊太守白典、長沙太守孫堅都沒有到,怎麼能夠說人到齊了。

  再者說了,公孫瓚是邊疆名將,胡虜聞之膽寒,其麾下士卒也是精銳異常,是我們關東協軍不或缺的同盟。

  長沙太守孫堅也是一員猛將,不僅討平過黃巾,鎮壓過蠻亂,還與羌人戰鬥過,董卓麾下多是羌人,有著孫太守的相助,事半功倍。

  又說東萊太守白典,是出生天下名氏白氏,在天下有著舉足輕重的威望,如果有他的加入,這同盟軍便能得盡天下民心。

  此三人,少一人都不可以,更何況他們三人都還沒有到,怎麼可以先推選盟主呢?」

  「鮑相說的對,有白太守的相助,此次討董絕對能夠一帆風順,少了誰可都不能少了他啊。」

  「孫堅我知道,是被皇甫嵩、盧植、朱儁幾位名將都親口稱譽的虎將,極其擅長攻堅戰,有了他這雒陽的堅城也就不怕了。」

  「公孫將軍出身邊郡,其麾下也多是騎兵,而董賊麾下也騎兵居多,我們這人都是步兵,要是沒有他的相助,此戰懸啊!」

  「···」

  看著諸侯很多都不同意此時推舉盟主,王匡也有些不知道說什麼了,只能隱晦的看了看袁紹。

  袁紹知道這件事很難,但是若不趁著白典到來之前,確定自己盟主的位置,等白典到了,自己拿什麼去與他爭?四世三公嗎?這在白氏面前就是笑話。

  於是他看向了另一個人。

  「諸君,且聽我一言可好?」

  眾人舉目看去,原來是冀州牧韓馥,身為場中唯一一個州牧,他還是很有地位與話語權的。

  如今天下,能夠稱為州牧的極其少,只有寥寥數人,不是皇室宗親,就是天下名士。

  如益州牧劉焉,是劉氏宗親里的長者,當今陛下見到都要叫一聲皇叔祖,也是平定幽州黃巾的功臣;并州牧就是董卓了,這人自不必多說;

  幽州牧劉虞,即是漢室宗親,又在北邊胡人那裡有著極高的威望,被胡人譽為「仁厚使君」,以一己之力,鎮撫鮮卑、烏桓人,不過與公孫瓚的對待胡人趕盡殺絕的政策相衝突,與公孫瓚多有間隙。

  其餘的如荊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都只有刺史,沒有州牧。

  而韓馥能夠成為冀州牧,除了自己是天下名士之外,少不了司徒袁盱以及渤海袁氏的運作,算是袁盱的門生。

  「適才鮑國相之言確有其理,幾位同僚的言語也頗有幾分道理,但是各位想過沒有,我等能夠安全的聚集在此處,就是因為快。

  讓董賊沒有時間反應,若是我們一顧為了一些虛名,耽誤了向董賊進軍的最好時機,那天下人將怎麼看我們,在雒陽的陛下又怎麼看我們?

  古言:軍情之急,如火,如箭羽在弦,刻不容緩,白太守、公孫將軍、孫太守,一個在海之東,一個在漠之北,一個在林之南。

  本就處於大漢的邊陲,光是騎馬疾馳就需要十幾日乃至半月的時間,更何況帶著數千的軍隊呢?

  如今我們在此會盟,已經耽擱了數日的時間,想必董賊也一定知道消息,如果不趁著他沒有布置好防禦,一擊必中,等到他將防線布置得如鐵桶一般,請問,我們如何能夠攻破關內的重鎮。

  這些話都是在下的心裡話,其中的道理,還請諸君細細思量,切勿辜負了陛下的殷切希望,要知道,陛下如今還在董賊的魔掌之中呢?我們在此多耽擱一刻鐘,陛下就多一刻的危險。」

  隨著韓馥的一番大論,風向徹底轉變,大多數的諸侯都同意先選出一個盟主,帶著盟軍先行一步,畢竟軍情如火。

  「可是這盟主,何人啊?」

  廣陵太守張超的一番話,又讓場上陷入了死寂。

  「我推選渤海袁太守,其不僅家世四世三公,更是海內皆知的當初拒絕董卓廢帝的三人之一,除了他,我實在是想不到別人了。」河內太守王匡又一次跳出來說道。

  「袁太守確實是合適的人選,不過我認為曹校尉也可以,曹校尉是首倡義兵之人,理應為這個盟主。」

  見眾人都意屬袁紹,鮑信就不同意了,他是鐵桿的白氏派,他的老師就是太學的博士白從,也是一個大儒。

  白從是玉真坊之人,是白亞的族弟,白典的族叔。鮑信能夠有今天,多虧了白氏的幫助。

  既然白典沒在,那他就推出曹操,反正不想讓袁紹得償所願,他與袁紹當初同在何進的大將軍府,太知道袁紹的心思了,絕不是忠於漢室的。

  反倒是曹操,雖然出身不好,但是看他的行為,特別是在濟南國任國相時的為政,絕對是一個能士。

  「鮑國相是在說笑嗎?曹校尉雖然是首舉義兵之人,但是畢竟此時已經辭去了官職,閒賦在家,若是讓天下人知道我們推選了一個平民為盟主,那豈不是叫天下人小看?」

  山陽太守袁遺也是渤海袁氏的人,他比袁紹要先下放地方,在山陽已經當了二三年的太守了。

  就在袁遺與鮑信相爭奪的時候,袁術出言了:「諸位,若是這身為四世三公,就都能成為盟主的話,那我袁術,為何就不行呢?」

  由不得袁術不自薦,實在是場上能夠與他汝南袁氏扯上關係的太少了,有些人雖是河南世家,但是卻是清流一派,而汝南袁氏是皇黨。

  雖然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但其行為,卻在天下人的眼裡多有詬病,相較於渤海袁氏,威望確實比不了。

  再加上去年廢立劉辯,扶持劉協的人,是太師袁隗親自主持的,這在天下人的眼中都不是什麼好事。

  「就是,後將軍也是四世三公,甚至職位比之袁太守更高,為何就只有袁太守能夠成為盟主?」

  原本陷入劣勢的鮑信,一聽見袁術的聲音,也不管袁術與他的派系之別,只是欣喜找到了反駁袁遺的理由,立即反駁道。

  「你···」

  袁遺一時間被堵得說不出話來。

  「諸君,且聽我一言。」

  韓馥又開口說話了:「如今能夠成為盟主的不外乎袁太守、曹校尉、袁將軍三人,再這樣爭吵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

  誰當盟主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帶領盟軍攻入雒陽,解救天子。若是到時候這個盟主不合格,就是換一個又有什麼關係。

  依我看啊,不如請袁太守為盟主,曹校尉和袁將軍為副盟主,這樣也不至於傷了三人的和氣如何?」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曹操出言道:「在下並無不可!」

  袁術也認為自己孤身一人,能夠得到這個結果也不錯了,至少能夠在天下人面前,挽回自己汝南袁氏的聲望,便也點頭接受。

  袁紹見塵埃落定了,一臉為難道:「諸君可是害苦我也。」

  王匡一臉高興道:「袁太守還是不要推辭了,如今這帳中,除了您還有誰有足夠的威望和號召力呢?」

  「是極,是極!」

  見眾人都來勸自己,袁紹嘆了口氣道:「也罷,既然蒙諸君不棄,我就當著盟主又有何不可,只是在下有言在先,若是之後白太守來了,眾人覺得白太守更適合當著盟主,袁紹願意拱手以讓,以示在下非是貪圖名利之人。」

  見袁紹接受了,在王匡、袁遺、韓馥的帶領下,眾人都上前拜見盟主,袁紹一臉謙遜的坐在了主位上,讓各位都起來。

  盟主之位已經定下了,那如何出兵就應該開始商量起來。

  首先,袁紹自號車騎將軍,添為關東討董聯盟軍盟主;推薦曹操為奮武將軍,為盟軍副盟主,輔助自己;後將軍袁術同為副盟主,負責盟軍的糧草供應。

  名號已定,接著就該開始規劃出兵方向了。

  袁紹命令麾下的猛將顏良、文丑帶領自己的大軍數萬,與河內太守王匡的數萬大軍,屯河內,從北威逼河南尹;袁術屯南陽,孔伷屯潁川負責從南威壓雒陽;

  又讓韓馥屯鄴城,負責在冀州向盟軍收集、運輸糧草輜重;由袁紹自己帶著數千精銳之軍,加上其餘諸軍一同屯於酸棗,作為主攻方向,從東面進攻河南尹。

  與此同時,他以關東協主的身份,去信帶著朝廷數萬大軍防備西涼,屯兵長安的皇甫嵩、蓋勛兩位名將,邀請他們一同參加討董聯盟。

  這些參見會盟的諸侯,麾下的士兵,少則數千人,多則數萬。不過他們並不都是如同中央禁軍一樣的精銳,多是徵召兵,精銳之士也就只有數百人。

  但是就算是數百人的精銳,陷入了數萬徵召兵的包圍中,也難逃覆滅的結果。

  等到袁紹將一切都安排完畢之後,白典才帶著數千士兵走到濟南國;公孫瓚才過涿郡;孫堅也才剛入南郡,順帶將阻止他北上的荊州刺史王睿逼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