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曲解經書賺功名,天下健者豈唯公?
李肅眼見呂布的火氣已經被激了起來,適時的全盤脫出道:
「呵呵,還請奉先恕罪,不要動怒,聽我細細道來,非是我看不起你,其實我這番前來,是另有目的。」
「哦?何目的?」
「明公董卓,出生邊郡,對於你我這種邊郡出生的人十分看重,如今他從我的口中聽說了奉先的武名,猶如士人見了墨寶,武將見了名刀,十分惜愛。
又聽說奉先在丁原帳下不得志,每每念及此都深感痛惜,隨即命我攜黃金寶珠,名刀寶馬前來徵召賢弟啊。
明公說了像奉先這樣的絕世武才,只要你願意投靠他,高官厚祿,香車寶馬,只要伱說提出的,明公能夠辦到的,他絕不推辭。」
呂布聽著聽著眼睛漸漸流露出亮光,一掃之前的頹勢,但是又想到了什麼道:「唉,非是在下不想投靠董公,實在是之前為了留住我,丁原認下了我為義子,如今反叛,豈不是子弒父,恐為天下人所恥。」
李肅搖著頭勸說道:「非也非也,《白傳》中有言,父待子如珍寶,子視父為尊神,君待臣如草芥,臣視君為賊寇。
這子若臣,父若君,換而言之,父待子如草芥,子應該視父為賊寇。更何況丁原並不是你的生父,只是義父而已。
明知道奉先的勇武不似常人,就算是將軍之位又有何不能勝任,偏偏壓制於你,多年以來,只是一介主簿,徒為鄉人所恥笑。」
呂布懷疑的看著李肅,好似在確認白傳中是不是有這段話,這段話是不是這樣解釋的。
但是看著李肅一臉認真,再想到李肅畢竟是讀過書的人,肯定比自己這種粗人懂得先賢之理,更別說自己最尊敬的白氏所言。
因為鎮北將軍白馬的緣故,呂布對白氏有著極大的好感。因為呂布自幼喪父,沒多久母親也離世了。
鎮北府知道後,將他收入府中當親兵,負責端茶遞水,洗馬餵草,這才活過了十五歲。
等到十五歲時,呂布已經頗有勇武了,大概真的是天賦異稟,在十六歲時,呂布就能夠打敗普通的鎮北府士卒。
白馬聽說後,知道他是九原呂氏的遺孤,當即將他收為親兵,親自教導他武藝,使得他的武藝飛速提升,等到二十多歲時,在鎮北府已經沒有了對手。
到那時鎮北府除了鎮北將軍之職,其餘的職位都需要有軍功,上報朝廷後,才能授予,所以直到二十五歲,呂布才是一個小小的軍侯。
後來得到白馬的推薦,被丁原徵召,憑藉勇武和軍功,很快得到了丁原的看重,並收他為義子。
年少不諳世事的呂布就這樣被丁原捆綁了,成為丁原賺取軍功的工具人,憑藉著呂布的英勇,丁原很快就升到了并州刺史,並得到何進的密令,拜為武猛都尉,帶著呂布等一干并州騎兵,進駐京師。
這麼多年過去了,丁原官運亨通,可是呂布一直都是主簿。
在呂布還在思考時,帳外一個士兵來報,丁原來軍營了。原來自從丁原上升執金吾後,由於事情太多,就很少回軍營,多數時間都在雒陽城內。
將并州軍的一應事務,交給自己的義子呂布處理,也只有呂布才能夠約束得了并州的這些驕兵悍將。
李肅端著酒杯,笑著看向呂布道:「奉先,若你真想投奔董公,這就是你最好的投名狀啊。」
呂布明悟李肅的暗指,又想到鄉人對自己的期盼,若是到死都沒能讓府中的戰友、將軍聽到自己的武名,那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他突然站起來,一口將酒飲盡,虎目死死的盯著李肅,冷聲道:「希望你沒有騙我,不然我會讓你知道我的手段。」
說完,提起劍架上的寶劍,向著丁原軍帳而去。
此時丁原正在查驗這些日子的帳簿,不是不相信呂布,而是他只相信自己。
突然一陣寒風將燭火吹得搖擺不已,丁原連忙將其用手護住,這才沒有讓燭火熄滅。
丁原抬頭看,原來是呂布,詢問道:「我兒何故來此?」
沒有聽到回話,丁原又仔細看去,只見呂布一臉的殺氣,手中提著寒光冽冽的寶劍。有些忐忑的詢問道:「我兒這是何意?」
呂布冷眼看著丁原,好似在看一個死人:「誰是你的兒子,不過是一個利用我武力的庸碌之人,也敢當我呂布的父親?」
說完一劍將不可置信的丁原梟首,鮮血噴濺在軍帳上,顯得那樣艷紅,「丁原」滾碌到一旁,呂布提起它,轉身出了營帳。
守衛看著呂布提著個人頭出來,都驚恐得不敢說話,只能奔跑疾呼道:「執金吾被呂布殺了,執金吾被呂布殺了。」
呂布沒有阻止他們的奔呼,只是提著頭靜靜地站在軍帳前,等到士兵都到著差不多了。
他將「丁原」擲在地上,滾到了面前的士卒腳下,士卒驚恐得向後退了幾步。
這時趕到的丁原舊部成廉、魏續、郝萌、高順等都疑惑的看向呂布,不知道他在幹什麼,但是呂布素來在軍中有威望,所以他們並沒有馬上衝上去將他格殺,而是靜靜地聽他怎麼說。
「丁原老賊,一再誆騙與我,從并州時就是這樣,明明是我與眾弟兄的功勞,卻被他一人貪墨,自己去到雒陽吃香的喝辣的,獨留我等弟兄在此忍飢受餓,這樣的人,怎麼能夠成為我們的主將呢?
今前將軍董卓,有解救天子之功,不以我等是并州之人的緣故,派人前來拉攏,並賞賜了我們許多的金銀財寶,這是多麼寬厚的胸襟啊。
因此我決定捨棄丁原,投效董公,到時候,依靠著董公,弟兄們都有一條上好的出路,也能夠給家裡多寄一些家用,豈不是比跟著摳搜的丁原好過一萬倍?
我呂布是什麼樣的人,大家都清楚,連我這種人,丁原老賊都不能容下,跟著他還有什麼前途?
反正如今丁原已經死了,想要跟著我去投效董公的,就留下來,不想待在雒陽的脫下你們身上的甲胃,只帶著一把刀,一匹坐騎,離去吧,也免得傷了我們之間的同袍之情。」
聽完呂布的話,與呂布同出鎮北府的高順和成廉當場決定跟著呂布,其餘的魏續、郝萌等將領見此,也同意跟著呂布。
不過還是有些人接受不了殺主將投效敵軍的結果,聽從呂布的話,脫下了甲胃,只帶著一把刀,一匹馬,懷穿著自己的物品,向著并州而去。
好在大多數人都願意跟著呂布,只有極少數,數百人不願意,他們都選擇回到并州,哪怕家鄉很貧苦。
聽聞呂布前來投效,董卓十分高興,當場就冊封呂布為騎都尉,並承諾,等到自己當上了三公,就任命呂布為中郎將。
呂布對於董卓的大度與看重十分感激,當董卓提出要收自己為義子時,呂布沒有多想就同意了。
反正已經殺了一個義父,多幾個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在他的心中,除了白馬這位不是父親,勝似父親的人,其餘的義父,殺再多,都對他沒有什麼影響。
得到了呂布的相助,以及吞併了丁原的舊部,整個雒陽的軍權就落在了董卓手中,董卓真正的成為了雒陽的無冕之王。
八月二十九日
朝廷為了安撫董卓,罷免了司空劉弘,派使者到顯陽苑拜董卓為司空。
而為了彰顯自己的威勢,以及皇帝劉辯實在是讓董卓喜歡不起來,再加上其母何太后的正當性。
董卓在李儒的建議下,準備學習霍光,行廢帝之事。
但是朝廷並不是自己一個人說的算,如今朝堂上最有威望的,當屬太傅白亞,如果想要廢帝,必須要得到白亞的同意。
於是董卓將司隸校尉白典邀請到顯陽苑商議廢立之事,言劉辯望之不似明主,而劉協卻聰明伶俐,
又翻出不知道從哪裡找出來的遺詔,說先帝本來就想立劉協為帝,只是被何進等人從中作梗,立了劉辯,自己身為大漢的忠臣,必須要尊重先帝的遺囑。
又說當初要不是霍光廢了海昏侯,如何能有宣帝中興,今日的景象與當初是如何的相像,為了大漢的天下,他想讓白氏幫助自己。
可是白典是何人,深得百年的政治家族的精心教導,再加上久經官場的沉浮,一眼就明白了董卓所想,直接出言拒絕,並提出要去請示自己的叔父太傅白亞。
董卓聞言怒道:「今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
白典冷笑道:「天下健者,豈唯董公?」
然後拿著佩刀作揖而去。
董卓經過李儒和董旻的多日教導,自然知道白典與白氏在天下與朝堂中的聲望地位,也拿他沒辦法,只好放他離去。
之後董卓又找到了太師袁隗,誰知袁隗同意了,表示支持他的行動,並願意與他一起扳倒前方的攔路虎白亞。
八月三十日
白亞在返回府邸的路上,遭到西涼兵馬的衝撞,本就年老體衰,八十多歲的身體,突然遭到了驚嚇,直接一病不起。
董卓趁此在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事為例,自比田延年(誰反對就立刻處死)。
滿朝文武只有尚書盧植、執金吾袁紹、司隸校尉白典反對。
面對大儒盧植的字字珠璣,董卓被懟得啞口無言,又有同為四世三公背景的袁紹,加上常青樹白氏的白典,董卓鬱悶而歸。
回到府邸的他想要立即派兵,將這三人抓來處死。但是被府里的名士蔡邕、彭伯勸阻。
盧植三人回到府邸後,知道雒陽不可再待,於是紛紛棄官出逃。白典也在看望了白亞後,在他的授意下跑去了青州,找侄子白興。
九月一日
沒了盧植三人的阻擋,董卓憑藉著威勢,以及殺了幾個沒有背景的大臣,在尚書丁宮的主持下,於崇德前殿主持廢立儀式。
太師袁隗親自將劉辯扶下御座,並解除他身上的玉璽印綬轉交給劉協,然後扶劉協坐上御座,正式登基。
隨後董卓讓尚書宣讀策文,並彈劾何太后害死董太后的罪責,將其遷入永安宮。
九月三日
何太后被毒殺身亡。董卓不允許朝廷為何太后舉辦喪禮,只准讓劉協到雒陽城內的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們只准穿白衣上朝三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