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一漢敵五胡,漢蠻大戰
在各方信息的匯集之下,經過一個多月的處理,整個廬江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
原來搖搖欲墜的東部諸縣,在盧植強力彈壓,與公正的治理下,蠻族部落終於安穩下來,重新接受官府的統治。
東部已經被盧植打造得固若金湯,只要舒縣不失,東部就能源源不斷的給盧植的平叛軍隊提供糧草和人員。
西部有著高林的情報,六安等三縣在朝廷手中,這就可以牽制蠻族很大部分力量,而得到盧植的承諾後,安豐、雩婁、安豐三縣的蠻族都散了,漢人重新掌控了縣城。
如今只有中間的龍舒、灊由於離大別山近,舒縣到六安的大官道遠,野蠻占比比較多,蠻人不願意投降,故而依舊占據其中。
蠻人聯盟據高林估計,有數萬人。不過好在他們兵甲不足,訓練欠缺,沒有絲毫陣型,與漢人的正規軍相距甚遠。
於是盧植準備開始正面對戰,只有三千人,肯定是不夠的,於是盧植以太守的身份,向東部五縣紛紛下達了徵集令,
命每縣出五百兵,由本縣縣尉帶領,於舒縣集合,合計二千五百,加上舒縣一千,共三千五百,與三千禁兵,共計六千五百人,十日後,兵發離舒縣最近的龍舒縣。
而西部的五縣以及六安,只需要把守好城池就可,不需要出兵。
這六千五百人中,從各郡縣徵發上來的,戰鬥力對付一般的蠻人中規中矩,但是對付禁兵,就根本沒有可比性。
大漢自從光武帝中興後,士兵來源制度已經改變,與白國五千營相同,大漢的數萬中央禁軍也全部採用募兵制,只有地方郡縣的守備兵,才承襲前漢的徵兵制。
由於採用了募兵制,使得中央禁軍的士兵擁有極佳的軍事素養和軍事技能,他們多是從邊軍和地方勇猛之士中募集,裡面服役的士兵和軍官,最少都有五年的軍旅生涯。
遠遠不是地方郡兵,和異族那種散兵能夠抵抗的,因此自從光武帝以來,針對外族的戰鬥,往往都是數百漢軍對戰數千蠻夷兵;數千漢軍對戰數萬蠻夷兵;數萬漢軍對戰十數萬甚至數十萬蠻夷兵,這才有了一漢敵五胡的說法。
而且因為大漢經濟逐漸繁榮,技術不斷增加,大漢禁軍能夠做到百分百披甲率,以及擁有諸多兵械,簡直武裝到了牙齒。
有了涼州的馬場,大漢北方戰馬的普及率,也達到了百分之十幾,二十幾,全國徵集戰馬的情況下,幾乎能夠聚集起數十萬匹戰馬,還有數百萬匹駑馬等輔助馬。
也正是要維繫如此精銳的軍隊,大漢的軍費相較於前漢,提高了數倍不止,使得就算朝廷收取的賦稅增多,能夠留存下來的,也十分少。
而自劉宏登基以來,大漢幾乎每年都有戰事,且都在離雒陽數千里之外的邊疆地區。因為出動禁軍所耗費的軍費,會比平時養兵的費用高數倍,而且發兵的距離越遠,軍費的倍數也會隨之拉升。
可見這些年來,劉宏揮霍了多少錢,這也是為什麼劉宏如此看重錢財的原因。
八月一日
盧植在舒縣誓師出征,以一千郡縣兵為先鋒,探路搭橋,以三千禁軍為中軍,作為主力,剩餘的二千五百郡縣兵押後,負責運輸糧草,保護大軍後方。
很快,大軍抵達龍舒縣城北面,蠻族自己知道與漢人比城戰,沒有優勢,加上自己這邊人多,因此蠻軍主將將城中二萬多蠻軍全部拉到田野上,與盧植大軍對陣。
盧植重新排兵布陣,以二千禁兵為中軍,左右各是一千五百的郡縣兵,為左右兩陣,一千禁軍騎兵,牽著馬,隱藏在中軍後面,讓五百郡縣兵廣設旗幟遮掩,讓蠻軍以為漢軍在後方布有數千人。
漢軍大陣旌旗獵獵,軍容齊整,橫平豎直,就如同比著尺子畫出來的,內有傳令騎兵在專門布置的傳令通道內來回奔走,傳遞軍令。
蠻軍二萬多人,以部落為單位,分散站立,雖然人多勢重,但是站得東倒西歪,有的甚至坐在地上休息,毫無陣型可言。
兩邊高下,立下分辨。
盧植下令穩住陣型,等待蠻人先攻。
果然半個時辰後,蠻軍內部開始紛亂,有的蠻人根本就站不住了,向首領說著,要是不打,就回去睡覺,咱這裡干站著幹嘛,於是紛紛有了怨言。
甚至於有的人,就在大陣中睡著了,後面離前面戰線遠的地方,更是不堪,蠻人相互之間走動交流,說笑打鬧,有的人還拿著自己身上多餘的軍械,交易了起來,宛如一個山間集市。
蠻軍主將一看,再拖下去,未戰,自己這邊就先亂了起來,於是下令吹號角,進攻。
「嗚嗚嗚!!!」
號角吹動,有的人反應快,有的人反應遲,但是都知道了要向前,一股零散的人海,向著漢軍整齊的軍陣衝去。
「戒備,準備接敵!!!」「弓箭手準備!」「弓弩手準備!」「盾兵打起精神來!」
「放!!!」
密密麻麻的箭矢從漢軍前陣中拋射入蠻軍中,許多正在衝鋒的蠻兵被箭矢射中,倒在地上哀嚎,緊接著就失去了性命,不是被射殺,而是被踐踏致死。
雖然漢軍箭矢密集,但是蠻兵數量太多,根本就阻擋不了他們的衝鋒,反而激發起他們的血性。
幾輪箭陣過後,雙方短兵相接。
「準備!」「刺!」「收!」「刺!」「收!」···
在軍官不斷地命令下,士兵們機械的伸出自己手中的長矛。
「刀盾手,進!」
數不盡的蠻兵死在漢軍的陣前,但是蠻兵實在是太多了,很快就有漢兵脫力,當他正要與接替他的同袍換位置時,一個蠻兵瞅準時機,直接撞了進來,後方湧入更多的蠻兵。
由於是郡縣兵,經驗不足,手忙腳亂之下,眼看這個陣線就要被攻破,一個彪形大漢,手持長刀,帶著十幾個親衛,猛地沖入蠻兵群中,填上了缺口,將湧入缺口的蠻兵斬殺殆盡,等待後續的士兵補上,他才退後。
「都小心些,一定要維持住陣型,只要陣型不亂,這些蠻兵就進不來,別大意丟了性命!」大漢對著這些士兵大聲提醒道。
「是,縣尉!」
看到此處陣線已經平穩,大漢帶著親衛去到另外一處有些搖晃的陣線幫忙,在他的不斷巡補下,他們縣所負責的陣線固若金湯。
五百人的縣兵陣前,起碼丟下了上千具蠻兵的屍體。
盧植在後方觀察全線戰情,見到蠻兵對漢軍的軍陣毫無辦法,便準備開始實行計策了。
因為他要將這些蠻兵大半留下來,不能讓他們都散去了,不然遁入山林,又是一個大禍患。
「傳令,讓中軍往後退逐漸五十步,注意左右陣線銜接處,讓盧安、盧坡各自帶著一百人給我將,銜接處守好,丟了陣地,軍法從事!
臨安、居巢兩縣陣線不要動,宛縣、尋陽兩縣各退二十步,同樣提醒兩縣縣尉,注意兩邊銜接處,給我派出精兵仔細把守!」
數個傳令兵騎著馬,帶著盧植的命令,向著前方正在交戰的各戰陣將領傳達命令。
「騎兵快速移動到左陣,等待我的命令,隨時準備出兵。」
另一個傳令兵勒馬向著後陣而去。
尋陽縣陣地
「主將命令,三通鼓之後,你部聞鼓而退,每一通鼓緩慢向後退十步,一直退至五十步,不再依鼓,堅守陣地,一直到鼓停,可曾明白?
還有注意兩邊銜接處,主將命你親選精兵把守銜接處,防止被蠻兵突破。」
傳令兵騎在馬上,快速向尋陽縣的縣尉傳達命令。
「尋陽縣尉孫堅得令,請府君放心,孫堅定不會放過一個蠻子入陣!」
傳令兵正準備調轉馬頭回去轉告,因為離著前線太近,一支箭矢直接插入傳令兵後心,跌落馬下。
孫堅見狀,立即派人將傳令兵屍體送回中軍,又讓人將馬匹看顧好。
然後遴選數十名有勇力的士卒前往兩邊填補陣線,自己親自帶著數十人在正面防守,填補撤去的數十人。
隨著軍鼓的不斷響起,漢軍陣型逐漸變成U型。
見陣型做好,盧植果斷讓左陣的騎兵出擊,一定要將U型內的蠻兵留住。
正當孫堅奮力殺敵時,傳來讓他們分開陣型的命令,正當他們疑惑時,戰爭後方傳來轟隆隆的聲音。
孫堅臉色大變:「快,向兩邊退,快退!」
最後好在退得及時,孫堅看著千名騎士轟隆隆的向著蠻兵而去,沿途的蠻兵就如同韭菜一樣,被這一千騎士割得粉碎。
「快跑了,漢人的馬來了,打不過了!」
隨著漢騎加入戰鬥,這場戰爭就此落下帷幕,二萬餘蠻人,最後跑掉的,只有二三千人,近一萬的人留在了這片戰場上,還有數千人,成為漢軍的俘虜。
今後修橋鋪路,開山挖礦的工作,將會與他們相伴一生。
蠻軍主力失敗,龍舒城當日就被攻陷了,城中的漢人奮起反抗,在數百親漢的蠻人幫助下,將留守的千餘蠻人斬殺,打開城門,迎接朝廷大軍進城。
龍舒即克,就只剩下了灊縣,灊縣還有蠻兵上萬,不過龍舒一丟,他們逃回山中的退路已斷,投降或是據城力守到死,是他們最後的出路。
在龍舒休息兩日後,盧植在龍舒留下數百禁軍,命他們看顧好大軍後路,防備大別山中的蠻人,自己親自帶著剩餘的五千大軍,開始北上,平定廬江最後一座蠻族占據的縣城,灊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