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石城漢將,雒陽來書
「長史,石城一破,姑墨國就只有都城溫宿一座孤城了,只要把守好石城,東邊的龜茲、焉耆兩國就算是有數萬雄兵,也休想救援溫宿。
屆時溫宿一破,整個西域就只有龜茲、焉耆,西域可定矣。到時候,想必陳都護在天有靈,也會瞑目的。」
說話的是疏勒的新都尉,也是疏勒王的心腹,曾經作為屬國將領,帶領疏勒士兵在陳睦麾下效力過。
班超雖然一身戎裝,臉龐也因為常年的西域生活被吹得粗糙不已,但是仍然可以在他身上看得出來書生之氣。
而班超的性格卻與他的外貌相反,接人待物都是有理有據,對待任何人都是和善可親,能和不同的國家士兵打成一片,但是真到了決策的時候,他又如此果斷,決絕。
「整個西域雖然國家有近三十六個,但是絕大多數都處於絕地荒漠之中,如今能夠出這一萬將士,已經是不易了。
而龜茲國和焉耆國是西域有名的大國,舉國之力的士卒加起來,也有了一二萬人。攻破姑墨國後,將士定是疲憊不已,若是以疲憊之師前去攻堅城銳卒,不僅是不智。還是對諸國百姓的不負責。
諸國百姓將他們的父親、丈夫、兒子交到我的手上,我班超就有必要將他們安全的帶回家去。
況且,一旦龜茲和焉耆被我們拿下,我們就將直面匈奴人的襲擊,到時候,又會是怎樣艱難,我想,西域百姓還沒有做好直面匈奴人的準備。
既然如此,那就讓大漢來保護他們吧,但是你們也知道,大漢國內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牽扯了大漢很多的力量和精力,不然皇帝陛下也不會下令讓我歸國。
留下龜茲、焉耆,讓他們作為我們與匈奴人的緩衝。等時機到了,大漢抽得出手了,我一定會向皇帝陛下上書請求援兵,到那時候,西域百姓將迎來真正的光明。
匈奴人,他將被掃進歷史的荒漠,大漢將重新主導西域的秩序,你們也不必再擔心強國、霸國的欺辱。」
班超身後的諸國將領聽著他的話語眼睛十分明亮,這就是班超啊,他們最尊敬的都護長史,他是真的將西域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的。
難怪家鄉的人聽說要跟隨班長史打仗,哪怕是自帶乾糧,自卑馬匹也是願意的,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班超才是真正的西域都護,就連陳睦都有所不如。
要不是這樣,在陳睦一死,大漢裁撤西域都護後,不會有這麼多國家仍然願意相信大漢的庇佑,認為只有大漢才能拯救他們於水火。
他們其實信的不是大漢,而是班超,因為在他們心中,班超就等於大漢。
「班長史,您放心吧,疏勒人將永遠站在您的身後,您的劍指向哪裡,疏勒人的就駛向哪裡,這是您拯救疏勒國,疏勒人對您的承諾。」
「是啊,班長史,我們相信您,您能夠將我們拘彌人放在心上,為我們發出聲音,只此一個原因,您就是我們拘彌人的朋友,拘彌人將永遠保護您,這是拘彌人的決定。」
「于闐人也是一樣,您是因為我們才拒絕了回國與家人團聚的,我們于闐人不是忘恩負義的人,我們相信您,您就直接下令吧!」
「請下令吧,班長史。」「下令吧!」
班超回過神來,環視望向自己的諸國將領,這些都是因為相信他能夠帶領西域百姓走出痛苦,才不遠千里,跟著他來到這姑墨國的。
「好,諸位兄弟,我班超不願意多說什麼廢話,你們相信我,我就不能讓伱們在家鄉人面前丟了臉。
雖然石城綠洲很少,能夠養活很少的士兵,但是我準備在石城屯聚三千士兵,抵擋東面來自龜茲人和焉耆人的進攻,這樣大家都不用擔心遭到龜茲和焉耆的欺負。
可是僅僅憑藉著這三千人長年累月的防守,顯然是不可能的。疏勒,那裡有大片的綠地,能夠養活很多的人。
我準備在那裡屯駐五千士兵,作為與石城輪換的後方基地,也是防止石城孤立無援。
但是,這不是只靠我一個人可以辦成的,需要諸位的幫助,只要石城不破,你們就不必擔心龜茲和焉耆的侵擾,這是我班超向你們許下的承諾,而我也將親自鎮守在這裡。」
「疏勒國同意,也願意讓出一部分土地供聯軍屯駐。」
「莎車國願意,我可以就在這裡,替國王殿下答應班長史。」
「大宛國願意!」「烏孫國同意!」「于闐也不願意縮在後面,同意!」···
班超眼神一凝:「諸位,就讓他們看看,聯合起來的西域人,將迸發出怎樣的力量吧!」
統一了各國的心志和士兵、資源,班超就更加有信心維護大漢在西域的領導權。
果然,自從石城一陷落,姑墨國王就請求投降,班超讓姑墨國王退位,扶持了親漢的三王子成為國王。
在與新國王定下約定後,班超帶著軍隊馬不停蹄的趕回了石城,並開始在此地築造防禦工事。
建初五年
二月
此時班超已經在石城堅守了兩年,駐守這裡的西域士兵換了不止五六批人,到那時班超卻始終沒有離開石城一步。
每過一兩個月,龜茲國就會對石城發起一次進攻,每過五六個月,龜茲就會聯合焉耆發起一場大的攻勢,但是都被班超憑藉城池之利擊退了。
按理說,焉耆靠近鄯善國,可以從鄯善國攻入西域南路,但是鄯善國比較靠近大漢的涼州,可以很及時的得到涼州的支援。
因此焉耆根本就不敢在鄯善國方向有什麼大動作,深怕引起大漢的注意,所以就準備與龜茲國一起,從西域北路發起進攻,擴張自己的勢力。
但是班超就如同沙漠裡的胡桐樹(胡楊樹),就這樣死死的釘在了石城,哪怕是兩國窮極兩萬人,也沒有攻破。
後來又邀請了匈奴人前來進攻,但是匈奴畢竟也不擅長攻城戰,打了幾仗,覺得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走了。
匈奴人的心裡,在龜茲兩國國內耀武揚威,要什麼有什麼,不比在石城吃沙子,吃箭頭強?
而龜茲和焉耆兩國卻仍然不死心,認為班超孤立無援,只要功夫深,早晚拿下石城,所以兩年來,就如同一個更夫,按時的來攻打石城。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索取無度的匈奴人就快要將他們的國家掏空了,他們急需外來資金的補充。
匈奴人打漢人不行,打他們這些西域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石城,布滿箭坑的城頭之上,班超張著乾裂的嘴唇,頭髮散落不齊,通紅裂皮的臉頰那是常年高溫的結果,但是他的眼睛與他的形象不同,它明亮的如同兩顆黑曜珠。
他望向的地方是大漢,那是他幾年不曾回去的地方,那滿地成陰的原野,五彩斑斕的花簇,明亮清澈的溪流,那是他夢中的場景。
他就那樣站在那裡,穿著殘破的漢甲,拄著缺了口的漢劍,挺直了脊椎,站在清晨的朝陽之下,他才結束了一場夜戰,敵人正向遠方離去,那是龜茲國的方向。
微風吹動著他的散發,這是一個客居異國的漢將,領著不屬於他的國家的士兵,保護著與他相貌相異的百姓,這是為了大漢的榮光。
突然遠處的朝陽中出現一個小黑點,那是一名騎兵。
「班長史,這是從漢朝來的書信,是疏勒一個漢商讓我轉交給您的,說是你的朋友寫給你的。」
來人是疏勒的騎兵,專門前來為他最敬佩的男人,班超送信的。
在班超成功抵禦龜茲人的這兩年,班超在西域獲得了極大的聲望,西域人都認為班超是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天上的將軍,不然怎麼會擋住龜茲、焉耆的進攻長達兩年之久。
甚至從石城輪換回國的西域士兵,告訴了他家鄉的親人,班長史,是何等的英雄,是何等的人物,就連匈奴人也奈何不了他,只能在石城之下留下屍體,然後灰溜溜的走了。
所以西域百姓有理由相信,只要班超還在石城,他們就不會再次遭受匈奴人的暴虐。
班超打開用繩子栓住的皮包,裡面有兩張布帛,打開一張,一行行中正的漢字悄然躍上布帛,顯然是用毛筆所書寫的。
「仲升吾兄敬上。別亦良久,甚以為懷,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遙想與兄當年共在司徒府為吏,抄寫文書,兄言:『大丈夫生於天地間,儘管沒有什麼突出的計謀才略,但是總應該學學在國外建功立業的傅介子和張騫來封侯晉爵吧,怎麼能夠老是幹這種筆墨營生呢?』
當時的同僚都笑話兄,認為兄在瘋言瘋語,但你卻說:『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
然後憤然投筆從戎,追隨竇固將軍北上,而後請使西域諸國,立下了好大的功勳,弟每每思念此處,無不是熱血難耐。
如今兄於西域建功立業,馳馬橫刀,為我大漢開疆拓土,然弟卻仍舊俯首於三尺文案。豈不是被兄所恥乎。
故而弟願學兄之所為,欲辭去這二百石的尚書令史,前往西域幫助吾兄,然而卻不知道如何作為,著實苦惱。
弟閱及各地郡縣所上書,看到如今國內昇平,邊疆州郡已然平穩,百姓也大都回到了耕地,各地的糧倉也都在重新入庫,正是好男兒建立功勳的時候啊,但是為之奈何啊。
念及於此,弟想到了兄,希望兄能夠為弟指一條明路,又有朝廷關於西域諸項決議態度附上,放心,都不是甚機密,有心人都可以知道,並不犯忌諱,只是念及兄遠在萬里,信路不通,故而希望能夠對兄有所幫助。
弟白致,建初四年三月二十一日,於雒陽家宅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