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破局,一個天下,三個朝廷

  第269章 破局,一個天下,三個朝廷

  十二月十四日

  河北之地,涿郡,容城

  原本一個不知名的小縣城,此時正迎來它在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刻。

  此時正值寒風肆虐,銀裝素裹,但是容城城頭,一片暗紅,血水造成的反光,在陽光下晃得人眼生疼。

  由於氣溫太低了,血水流下城牆,使得城牆面上呈現一根根紅色的冰柱,上面還有密密麻麻的箭矢。

  距離銅馬軍斷糧還有最後一日了。

  銅馬軍的首領們已經陷入了癲狂,瘋狂指揮手下士卒登上城牆,使得攻城戰間歇不停,讓守軍沒有一絲一毫的準備時間,幾乎殺了一個就會補上一個,永遠也殺不盡。

  此時城中的守軍只有一萬人了,而且是疲憊之軍,有近三分之二的士兵已經拿不起刀槍了,因為脫力了。

  銅馬軍甚至拿出五千人作為督戰隊,就站在城牆下,退後一步者立斬不赦,督戰隊都是各個首領的親兵或是親族,絲毫不講情面。

  即使如此,銅馬軍也沒有將所有的人都投入到攻城,而是留下三萬人,防備劉秀那支來去如風的騎兵。

  距離容城西面十里處的山林,劉秀麾下一萬騎兵盡在此處。

  「將軍,容城恐怕要堅守不住了,哨騎來報,城頭的戰鬥聲越來越小,逐漸轉為了巷戰。」

  「將軍,我們動吧,再不動恐怕容城就要丟了,老馮他們也要陷在裡面。」一旁的鄧禹焦急的說道。

  劉秀心中如何不急:「敵軍留守大營的三萬人還在嗎?」

  「將軍,據探子來報,還在,並沒有動作。」

  劉秀不斷踱步,「將軍,我去帶頭衝鋒,我們有一萬騎兵,而且都是養精蓄銳之兵,區區三萬,一衝就垮了。」

  「胡鬧,這不是野外遭遇,敵軍留下三萬人防備,一直沒有動過,可見防的就是我們這一萬騎軍,營寨之外一定有防備騎兵的陷坑。

  貿然突襲不僅擊不垮他們,反而會陷入鏖戰,到時候城內的敵軍出來支援,失去了速度優勢,這一萬騎兵就完了,容城就完了。」

  鄧禹也不知道該如何了。

  劉秀又想了想:「對了昨日范陽是不是傳來消息,有一支三萬人的步軍隱藏在淶水東岸?」

  「是的。」有文吏翻了翻書信,確認道。

  「朱祐!」

  「將軍!」一個中年將領出列答應。

  「你馬上帶幾個人潛入淶水東岸,依據標記找到那三萬人,讓他們渡過淶水,明日辰時向銅馬大營發起進攻,我們會選擇合適的時候,從敵軍側翼進攻。」

  「遵令」

  十二月十四日

  辰時

  一支三萬人的軍隊,舉著「劉」字旗向留守大營的銅馬三萬人發起進攻。

  因為銅馬大營只是臨時扎的營,所以只好出營迎敵。

  不過銅馬首領見敵軍中沒有騎兵,便留了一個心眼,只派出了二萬人迎敵。

  很快戰鬥開始,雙方陷入了廝殺。在容城這個地方,一時間開始了兩場戰鬥,一場在城內,一場在城外。

  在城內進行巷戰的馮異聽到城外的戰鬥聲,知道援軍來了,於是僅剩的六千人爆發出來了極大的力氣,抵住了銅馬的又一次進攻,甚至還反推了幾個街道。

  拼殺了有一會兒,劉秀派出了由鄧禹帶領的七千輕騎從敵軍左側攻入,敵軍陣腳大亂。

  好在銅馬軍首領帶著最後的一萬人趕來支援,才穩住陣腳,而那七千騎兵也陷入苦戰。

  「轟隆隆!」一陣馬蹄聲從右側響起。

  是劉秀親帥三千精銳騎兵到了,他們悄悄從三萬朱祐軍的後方繞過,然後從銅馬軍的右側發起衝鋒,這一側因為靠近淶水,所以銅馬軍根本沒料到會有騎兵從這邊來。

  因此劉秀很順利的帶人沖入敵陣,在不斷衝撞下,銅馬軍陣大亂。

  劉秀帶著親兵陣斬銅馬首領,大纛倒下,銅馬徹底潰敗,而位於城內的銅馬軍見城外大營被占,首領身死,士氣頓時陷入低谷。

  在城外剩餘二萬餘步兵和城內剩下的五千殘兵內外夾擊下,城中的五萬銅馬軍大多都投降了。

  解決完容城之圍,劉秀帶著剩餘的七千騎兵馬不停蹄的南下,到達十五萬銅馬軍的後方。

  出示了銅馬軍首領的頭顱,銅馬軍將軍見大勢已去,己方又斷了糧草,只好打開營門,向劉秀投降。

  銅馬軍首領被殺,主力也全軍覆沒,劉秀掃平了南下的道路,而且銅馬軍二十萬降兵,經過遴選後,將其中的精壯之人編入軍中,一共編練了近十萬步兵,劉秀實力一時間大漲。

  更始二年(新莽十六年)

  三月

  劉秀掃平銅馬軍餘部,盡占銅馬軍所有的地盤,手中兵力來到十三萬,其中步軍十萬,騎兵仍然維持在一萬,不過精銳程度有所上升。

  同時第一次打出了漢帝任命的行大司馬的旗號,專司河北諸事。並任命白麟為冀州主事,負責地方政務。

  五月

  經過兩個月的穩定地方和派遣官吏,劉秀治下的郡縣都基本安定了下來。

  在劉秀與南方劉子輿之間,除了真定國,還有一些小的農民軍,零零散散,加起來也有數十萬人,不過大多都是一些烏合之眾。

  因此劉秀以馮異、鄧禹為主將,各自帶領數萬兵馬,掃平中間的小勢力,為即將到來的與劉子輿的大戰做準備。

  而知道了劉子輿所部有兵四十餘萬,且兵精糧足,劉秀準備尋找助力,同時將目光投向了北面。

  漁陽郡,漁陽。

  「父親,我們真的要一直臣服於劉子輿嗎?其不過是一個冒牌貨,人盡皆知,也要不是有劉林、劉接等劉氏宗親承認,他又豈會坐在那個位置上。

  我不服,而且我聽說自從他登上皇位後,驕奢淫逸,目無遠志,與劉林劉接等人爭權奪利,儼然一副小人做派,又豈會是明主?

  我漁陽耿氏與上谷彭氏同為邊郡,遵從大漢的命令駐守邊疆,如今已經幾十年了,如今天下動盪,只有尋得明主,才能放心將邊疆交出去。

  可惜白國力量有限,也沒有爭霸天下之心。如今北方匈奴、烏桓、鮮卑等族力量已經有所恢復,蠢蠢欲動。要不了多久,他們一定會趁著中原大亂,入侵邊疆。

  我們邊郡歷來窮苦,如何能夠獨自抵抗?就算有白國相助,又能夠堅持多久,如果不是集合全天下之力,恐怕無法抵擋。

  父親,正好南邊的劉秀是長安皇帝任命的大司馬,不如就讓孩兒去看看,若是明主,也好背靠大樹,若不是,孩兒就往長安而去,請求長安支援。

  那西北的隗囂不就是背靠著長安朝廷,才不懼後背,抵住了羌人和西域的壓力嗎?」

  耿況聽了兒子耿弇的言語,點頭道:「弇兒說得好,我漁陽畢竟是邊郡,沒有朝廷的支持,撐不了多久,就依你的話,只不過,如今南邊亂成一鍋粥,外出行事,一定要注意安全。」

  「父親,放心,我的武藝都是您親自教的,那百多個烏桓人都沒有將我留下,南邊的那些賊寇就更別說了。」

  「我說了很多遍,不要輕敵,哪怕是弱小的敵人,也要用全身的力氣去戰鬥。」

  「是,父親。」

  涿縣

  打敗銅馬軍後,劉秀就將治所從薊縣搬到了涿縣。

  「大司馬,漁陽太守耿況之子耿弇前來求見。」

  正在聽從白麟報告的劉秀聽到耿弇來了,驚喜道:「快請!」

  「漁陽郡太守耿況之子耿弇,拜見大司馬。」

  見到耿弇身為耿況之子,一身豪氣,便讚譽道:

  「耿將軍,請起,真是少年英才啊,令尊還好嗎?聽聞令尊縱橫北地草原幾十年,胡人只要聽其名諱,就早早遠遁,我早就想要去見見,可惜軍務繁忙,抽不出時間啊。」

  「大司馬妙贊了,都是旁人說笑之舉,地方不得真。」

  隨後劉秀與耿弇攀談起來,越談劉秀就越喜歡這個小將,而耿弇也對劉秀十分滿意,再加上沿途看見的景象,更確定了投效劉秀的決定。

  於是郎有情,妾有意,耿弇很快明確了投效劉秀,並表示可以代替劉秀去說服上谷太守彭寵。

  劉秀得到一員猛將,又得到了漁陽、上谷兩郡,心中別提有多高興了,即使兩郡是邊郡,為他提供不了多少兵力,但是可以提供戰馬啊。

  八月

  掃平了那些小的農民軍,再加遼東的漁陽、上谷兩郡的投效,帶來的是百萬的人口,雖然漁陽、上谷兩郡人口稀少,但是士兵精銳,而小半個渤海郡的人口,就抵得上兩個遼東了

  劉秀的兵力來到了二十萬,其中騎兵兩萬,騎兵除了原來自己的一萬,還有整個幽州除去防備北方外,抽調的一萬突騎,只是比起白氏贈送的三千精騎差一點點,比起自己編練的那幾千輕騎又厲害得多。

  等到劉秀地盤和劉子輿接壤,劉子輿才從內部鬥爭中,反應過來。

  在這場內部鬥爭中,廣陽王劉接被排擠,一怒之下帶兵坐海船前往遼西,而劉林的軍權也被極度的削弱,被任命為丞相,反而是李育和張參,一個為大司馬,一個為大將軍。

  如今天下有三個漢,長安劉玄的「玄漢」,趙國劉子輿的「趙漢」,還有今年在華陰縣被赤眉軍擁立的劉盆子的「齊漢」。

  赤眉軍在劉玄占領長安的時候就準備投靠,請求冊封,結果劉玄看不起人家,只給了幾位首領列侯的爵位。

  樊崇一怒之下,盡起赤眉大軍,發兵百萬,進髮長安,想要和劉玄掰一掰手腕。

  等到攻到華陰時,才在手下的提醒下,抓來了正在當牛官的劉盆子,擁立為漢帝,意圖與劉玄分庭抗禮。

  其中西北的隗囂、河北的劉秀、荊楚之地的一干綠林軍都是以劉玄的「玄漢」為主。

  劉子輿的「趙漢」則是只有自己,不過占據了白郡、趙國、巨鹿郡、信都郡、大半個渤海郡一直到東海的廣袤地區,這些地方都是膏腴之地。因此,實力也是不俗。

  劉盆子的「齊漢」則主要是以赤眉軍為主,盡占青徐兩州。

  而在這三漢外,還有零零散散的獨立勢力,如河北的白公國,巴蜀之地的公孫述,揚州的王莽殘黨,交州的化外之地以及在玄漢和齊漢之間搖擺不定的,豫兗兩州鬆散零星的農民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