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漢匈同盟,封賞
聽到閼氏要和自己討論國政。
冒頓不高興的質問道:「往日你一向不和我討論這些事,今天怎麼想起了和我討論這些事?」
大閼氏道:「因為我是匈奴的大閼氏,是你冒頓的閼氏,我一定要為匈奴國著想,一定要為你著想。」
冒頓好奇的問道:「這可不像是伱說的話?」
大閼氏開心道:「這是我從一位姊妹上學的。」
冒頓摸著鬍子思考道:「你的那幾個姊妹我也見過,不是沾弓搭箭之輩,就是相夫教子之人,可沒有懂得治國之政的人啊!」
「不是我的那幾個草原的姊妹,而是漢人的大皇后。」
「漢人的皇后?那就是劉邦的閼氏,他也在使團中?」
「不,是使團的副使陳平代替漢人的皇后前來與我交談。」
「哦?」冒頓雖然心生疑惑,但是見到自己的閼氏終於有腦袋了,也是有些稀奇道:「那你說說我們和漢人結盟對我們匈奴有什麼好處?」
大閼氏頓時正經了起來道:「首先,兩國實力不相上下,貿然發起戰爭,損失一定不小,到時候一定會被其他的草原部族趁虛而入,甚至於,您的直屬兵力要是損失太大,底下的呼衍部、蘭部、須卜部這三個大部族說不定就會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冒頓點頭,認為有些道理,示意讓閼氏繼續,大閼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興,一種揮斥方遒的感覺在她的心中蕩漾:
「第二漢人太多了,我們匈奴人太少了,如果長期相持下去,一定是我們匈奴人失敗,而如果和漢人結盟,得到了漢人的物資支持,我們就能養活更多的匈奴人,也能向其他地方開闢更多的草場,這樣一來,匈奴人增多了,草場增大了,匈奴的實力也增強了,到時候,大單于你就將成為匈奴中最偉大的單于,一定會受到長生天的接納!」
冒頓很高興,閼氏繼續道:「然後就是對我們的好處,你有所不知,今天漢人的陳平來找我,說漢人願意與我們和親,有了漢人的支持,其他匈奴貴族如何能夠撼動你和之後的大單于之位,如此大單于之位將在您和子孫後代中永遠流傳。」
冒頓說:「漢人真的願意和我們匈奴人和親?」
閼氏點頭道:「是的,而且漢人的工匠比我們匈奴人多得多,我們也可以趁著和親,向漢人要更多的工匠陪嫁,這樣我們匈奴人也有自己的甲胃了,不是嗎?」
冒頓聽得十分高興,又看見自己帶著漢人贈送的珠寶,富有韻味的閼氏一副匈奴屠耆,智計百出的樣子,頓時感到腹下一片火熱,大笑著道:「好好好啊!我美麗的閼氏也能夠代替我成為匈奴的大單于了啊!」
閼氏白了冒頓一眼道:「盡在胡說!」
冒頓把持不住了,頓時如同惡虎撲食,直驚得閼氏驚呼連連,很快,帳中的氣溫直線上升,這是春天到了啊!
第二天
冒頓黑著眼圈,打著哈欠,一副勞累過度的樣子斜靠在單于之位上。
還是昨日的那些人,蘇立正準備和冒頓爭辯:「大單于陛下,我們漢朝就真的只能拿出這些東西來了啊,再這樣加上去,我們是真的不能接受,實在不行,您將我這顆頭顱拿走,還請大單于大局為重啊!」
「可以!」
「真的不,啊,什麼?」蘇立下意識的想要砍價,就聽到說可以。
「本單于說同意你的條件了,擇日,簽署盟約,漢匈永世交好!」冒頓黑著眼圈霸氣但有些側漏道。
蘇立欣喜道:「多謝大單于,在下保證只要漢匈兩國能夠相安無事,互通有無,兩國百姓的日子一定能夠過好起來。至於簽訂盟約,在下算過了,今日就是吉日,可以立即簽訂。」
說著讓手下將昨晚擬好的用絲綢編織的盟約接過來,填好剛才確定的需要每年送的禮物數量,一式兩份,遞給冒頓。
冒頓接過一看,上面用小篆寫的「大漢皇帝之寶」的紅色字體印璽已經蓋了上去,沒有多想,冒頓將懷裡的自己的金印拿了出來。
用嘴對著金印底部,哈了哈氣,讓上面的紅泥融化一些,將兩份盟約放在身前的桌子上,「Duang」「Duang」兩下,「匈奴大單于印」赫然出現在漢帝之寶的旁邊。
讓人將一份收好,另一份讓人遞給蘇立,蘇立打開檢查了一下,發現沒有問題,躬身道:「願兩國永結同盟,漢匈友誼天存。」
另一邊,陳平和同樣慵懶的大閼氏締結了婚約和盟約,上面蓋的分別是「大漢皇后鳳璽」「匈奴大閼氏印」。
陳平拱手祝賀道:「願漢匈兩國永結同好!」
大閼氏笑了笑,但是實在太累了,陳平見狀知趣的帶上盟約和婚約走了,這份盟約是代表大單于氏族和大漢劉氏的盟約,上面書寫了當每代大單于之子成人後,大漢都會嫁過去一位公主,而婚約上的男方的名字已經寫了上去,是大閼氏的嫡子,女方還沒有寫上去,陳平解釋說皇后陛下還沒有最終確定。
不過大閼氏也沒有在意,反正不管是哪個,只要是大漢的公主就好了,時間也是定了的,只要到時候公主準時到就好了,不然別怪匈奴又起兵南侵。
漢朝使團回到了白登山,向漢帝復命。看著兩份盟約和一份婚約,漢帝的手背青筋暴起,勉強平靜了一下心情,雙眼滿是怒火的看著下面的人,聲音平靜的可怕道:
「如今漢匈雖然已經結盟,但萬不可真的將其當作盟友,切記所有的漢人都不能忘記這沉痛屈辱的一天,必須要洗刷這一次的恥辱。」
下面的眾將滿腔激憤的答道:「謹遵大漢皇帝陛下之令!」
「王沖!」
「奴婢在!」這是漢帝的貼身宦者。
「將這兩份盟約以及這一份婚約放於長安城內新建成的太廟之內,讓今後的歷代皇帝都看看,哪個幫朕報了今日之仇,哪個就將其取下,在朕的陵前將其焚毀,報與朕聽。」
「諾!」王沖小心將其收起來,等回到長安,便按照漢帝的要求,高懸太廟之上,使得每一個進來的皇帝,第一眼都能看到這兩份盟書和一份婚約。
漢匈聯盟既定,冒頓也不再將白登山圍得水泄不通了,在平邑方向放開了一個口子,很快漢帝帶著僅剩的兩萬騎兵,從這個口子向著平邑漢軍大營而去,離開了這個將大漢皇帝,諸夏共主困頓了七天,凍死餓死了三萬士卒的恥辱之地。
二月二十七日
這場諸夏歷史上,首次諸夏文明與蠻夷文明一共超過八十萬大軍的戰爭結束了,以諸夏文明小敗,兩方簽訂盟約為終點。
第二天
三十餘萬匈奴騎兵拔營往北而去。
三月六日
匈奴大軍出長城,回到匈奴地界。十萬漢軍進駐雁門郡和代郡,收拾殘局,重新在長城駐紮,同時漢帝下令,重新修繕長城,將秦長城沒有修完的幾段,修完,並補上被匈奴人破壞的缺口。留下十萬大軍,使其常年駐紮邊關。其餘大軍班師回朝。
三月二十九日
漢帝親征的漢軍回到長安,出征時四十萬,回來時二十萬。
漢帝下令禁止傳播這一戰的真實戰況,違令者斬。對外宣傳漢軍與匈奴打了個平手,相持不下。
四月十日
漢帝封賞在這次大戰中豐功卓越的大將和人才。
修武侯白煒加封六百戶、曲逆侯陳平原加封五百戶、汝陰侯夏侯嬰加封五百戶、穎陰侯灌嬰加封兩百戶、舞陽侯樊噲加封兩百戶···
封郎中奉春君劉敬為建信侯,食邑二千戶;封典客蘇立為建文侯,食邑兩千三百戶;因為白羽之功,又因為其為修武侯世子,所以再次加封修武侯四百戶,一共加封一千戶,原來修武侯的食邑是八千戶,此時達到九千戶,離萬戶侯只有一千戶了。
同時為了防禦北地,封漢帝的兄長劉仲為代王,都代縣,防備匈奴。
等到封賞完畢,白煒和白羽帶著剩餘的兩千白氏鐵騎回到了朝歌,只在長安城內留下了一個空蕩蕩的修武侯府,此時的長安城的大體格局已經建成。
此地原來是秦時的興樂宮,長安是此地的鄉名,在決定遷都關中後,蕭何在興樂宮的基礎上,修治了長樂宮,第二年,又在長樂宮西面修築未央宮,之後在漢帝的要求下便沒有再修建,只是圍繞著兩宮,各個列侯和諸侯王不斷修建著自己的府邸。
自從修築了未央宮後,漢帝果斷拋棄了長樂宮,搬到了完全由自己建造的未央宮新房裡面,自此大漢的行政中心定格在了未央宮中。
未央宮和長樂宮大致都呈矩形,中間留有通道,通道中是蕭何修建的太倉和武庫,以及一些守軍的駐紮處,通道上方有一閣道將兩宮連接,宮牆分別將兩宮包圍,然後又一圈城牆將兩宮一起包圍。
以兩宮為中心,東邊多是如同白氏舊臣或投降的項羽舊臣,以及其他失敗的諸侯王舊臣的侯府集群,西面多是跟隨漢帝的老臣侯府,兩面數量差不多。
在南面則多是呂氏侯府集群,如帝後呂雉的兄長呂澤及其舊臣的侯府,因為呂澤是帶資入股,所以漢帝有許多舊臣都是出於呂澤手下。
北面則是普通的居民區和市集,這些侯府集群中間,侯府侯府之間,也有零星的居民建築,但多是有官職在身的小官小吏的居所。
因為初創,所以長安城並沒有城牆,有牆的只有皇宮和各侯府的院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