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太祖逝諸子進京,輔政會大夏官爵
大夏承乾十七年
二月二日
大夏皇帝、聖人、官家,定鼎社稷主,白氏家主白澗病逝武德殿,享年七十六歲。
喪鐘響徹開封城,原本熱鬧、繁華的數十萬城市,當天便冷靜下來,戶戶披白,家家掛素。
等到大宋宮門打開,早已身著斬衰服等在門外的群臣們,一邊歇斯底里的大哭著,一邊向著白澗所在的梓宮走去。
「陛下啊,沒有你大夏該怎麼辦啊。」
「嗚呼,天不假年,奪臣所敬,悲哉!痛哉!」
梓宮外,群臣依照品級,依次入宮對著白澗靈柩大拜弔唁。
皇太子白汐帶著自己的兒子秦王白牧、二子白軼、三子白轅、幼子白軒,以及幾個郡主、公主、先帝妃嬪站立在靈柩旁,面朝跪拜的群臣,面露哀痛。
至於白澗的皇后,白汐的生母李皇后,早已在八年前去世。
是以白汐登基後,沒有太后掣肘自己,只需要渡過喪期,便可以直接親政。
時間過去半日,在京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宗親、勛貴才依次弔唁完畢。
這時候,能夠留在梓宮內的,都是三品以上重臣,余者都已經被擠出殿外。
「殿下。」
正沉湎於悲痛中的白汐,抬頭看去,說話的是兩人。
一人為當今大夏政界第一人,尚書左僕射、太傅、特進榮光祿大夫、梁國公白展文。
一人為當今大夏軍界第一人,尚書右僕射、太師、元帥府步軍元帥、魏國公白孝強。
「國不可一日無主,大夏不可一日無皇帝,老臣等請殿下登基,以安民心。」
隨即,在群臣的山呼勸諫下,白汐沒有絲毫意外的在白澗靈柩前登基。
二月三日
大夏新君白汐臨朝,廷議推大行皇帝白澗上諡號「至聖至明大神大威建極宣文元孝皇帝」。
立廟號「太祖」,葬『永昌陵』。
善後完先帝之事,白汐便下詔冊封太子妃朱氏為皇后,秦王白牧為皇太子。
又諭令坐鎮邊境的各兄弟親王處理完當地軍務後,准許帶領親屬及護衛總共不超過五十人,在派出的禁軍保護下,返京參加先帝喪事。
最後,白汐接受白展文提議的年號,定明年年號「平寧」。
三月十一日
燕王白濤、齊王白浪、雍王白潮、楚王白海、蜀王白洋;
嫁於淄王的淄王妃、長公主白芸;
荊王次子朱令錫的平安公主白芷;
遼王世子劉宜的平佑公主白蒲;
駙馬都尉康正勤的妻子平樂公主白薈;
宿州都督王貴傑的妻子平喜公主白薔;
戶部侍郎田善平的妻子平慶公主白芝。
眾親王、公主,攜各自妻子、駙馬皆抵京師,在太子白牧、太子妃孟氏的帶領下,匯合宗室諸王公,於梓宮舉行皇族內部祭拜。
四月三日
太祖皇帝白澗永昌陵修繕完畢,天子白汐親自撫棺,攜太子、諸王、百官送先帝靈柩入葬。
封丘後,天子白汐與皇后朱氏入守孝宮閉宮守孝一年。
大夏國政將交由二十七歲的皇太子白牧監國。
由樞密使駱明翰,三司使邵寧,政事堂總魁、宰相、吏部尚書劉范生,宰相、兵部尚書蘇孝輝,大都督白世進,五人組成臨時輔政會議,任輔政大臣。
並由六十一歲高齡的魯國公白展文,六十三歲高齡的魏國公白孝強,二人領銜輔政會議左右監輔大臣。
由此形成太子監國、兩國公監輔、五大臣輔政的特殊格局,以負責天子白汐守孝期間一年內的一切軍政事務。
又為了穩定地方,白汐在閉宮守孝前,還任命了各路巡察御史,以監察一年內各路大小官員。
防止他們趁著中央朝廷沉寂期間,有什麼不該有的心思。
另外,當前大夏文散官與武散官一樣,自從一品往下,至從九品,用以賜予有功官員,增加其俸祿。
【文散官】三品以上:特進榮光祿大夫(從一品)、榮祿大夫、光祿大夫、正議大夫、通議大夫。
五品以上:太中大夫、中散大夫、朝議大夫、朝散大夫。
五品以下:朝議郎、奉議郎、朝請郎、朝散郎、給事郎、承奉郎、登仕郎、將仕郎。
在大夏,職事官、散官、勛官、爵位是最重要的四部分,又配有加官、榮譽勳爵、使職官等特殊官爵體系。
其中職事官便是授實職,意味著實實在在的權利。
散官,也可以稱之為階官,主要是勘定官員品級俸祿,一般跟人走。
若職事官與散位品級相等,則稱為本品。
若不等,散官低而充高職事者稱守某官;反之則稱行某官,待遇則按散官品級執行。
勛官則是榮譽稱號,每年也有實惠,可以為吏,還可享受一定程度上免徭役、賦稅、娶妾等特權。
而考過鄉試的『士人』,便是被授予了最低等的將仕郎,是為最低級的勛士。
爵位不必多說,與勛官相似,有一定特權,且可以衝破一定程度上的田畝、奴僕限制。
而且有封地食祿,且可以傳給後世子孫。
一般來說,大夏爵位按照「三世降襲,每代推恩。」的承襲原則。
如某人獲封國公爵位,食邑萬戶。
其嫡長子、嫡長孫、嫡長曾孫依舊承襲國公爵位。
只是嫡長子襲食邑五千戶,嫡長孫襲食邑兩千五百戶,嫡長曾孫襲食邑一千三百戶。
其餘子嗣共分另一半食邑,並按照食邑冊封爵位。
如承襲二千戶以上封縣公、一千戶以上封侯、七百戶以上封伯、五百戶以上封子,三百戶以上封男。
三百以下,封勳爵(上柱國、柱國、勛士),直至無食邑可封,被朝廷收回爵位。
而這樣造成的結果,便是若這些勛貴三代內的子弟不爭氣,沒有新功可立,即使擁有爵位頭銜,也沒有配套的食邑可封。
這種爵位與食邑不匹配的貴族,稱之為『萌貴』;食邑與爵位相等的貴族,稱之為『勢貴』。
大夏太祖皇帝白澗便是通過一系列『高薪養貴』的手段,一步步收回地方武將的實權,以及歸附大夏的軍閥、諸侯。
例如王師範、劉守光、朱簡,都是被白澗通過政治手段,分化了他們在當地的影響力。
即使現在他們在當地還有一定的舊部、門客,但已經無法對中央,乃至當地大夏軍政體系造成威脅。
又改徙他們原本的王號,進一步削減他們對原割據地盤的影響。
使得大夏滅晉後,除了新附的定難軍一地,幾乎沒有了盤踞在當地的軍閥勢力。
至於黔地,黔王乃皇室宗親,又世居雲南,是朝廷羈縻雲南當地土著部落的重要手段,不能與內地的軍閥相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