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薊北解圍出居庸,優勢在我都督區

  第1006章 薊北解圍出居庸,優勢在我都督區

  夏承乾十五年,後唐清泰四年

  四月十九日

  夏北討副元帥、魯王白浪,於興野邀戰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於營外。

  戰鬥持續半日,夏軍力頹。

  危急時刻,夏侍衛馬軍司前軍都指揮使褚才,領馬軍五千趕到,衝擊耶律德光大纛。

  夏騎將李捷領所部一千騎兵連破數陣,抵達大纛下。

  耶律皇帝驚慌奔走,李捷追殺三十里,及至居庸關乃至。

  耶律德光敗走,圍攻白浪部的契丹騎兵也四散奔逃。

  而原本圍攻薊北的契丹將領耶律錦東,得知哥哥遁走,哪怕城內僅剩下一日糧食,果斷撤圍,領所部一萬騎兵,退至塞外。

  被擊潰在沃州的契丹騎兵,也在耶律雲川的收攏下,三萬騎兵,退保蔚州。

  如此,居庸關以南,僅剩下散落各處的契丹潰兵,晉國潰兵軍,以及各處亂軍、山匪。

  被圍於薊北五個月的白濤,終於見到了北上的白浪,兄弟二人如何抱頭痛哭且不說。

  四月二十七日

  夏軍北伐主力抵達薊北。

  因為北討軍主帥乃白濤,是以李存遷當天便交出了指揮權,一副聽命令的做派。

  白濤也沒有扭扭捏捏。

  五月七日

  在薊北修整十日的北討大軍七萬,留下兩萬人駐防薊北,余者啟程朝著居庸關而去。

  留下的兩萬人,不僅是防備河北方面的晉軍,也是防備遼東方向的契丹人。

  至於蔚州方面的契丹人,白濤遣馬軍褚才,進駐易州監管。

  僅憑蔚州境內的三萬契丹騎兵,無論如何,也敵不過夏軍的五千精騎。

  五月十三日

  夏軍抵達居庸關下。

  這座雄關本在夏國手中,薊北被圍後,塞外的懷戎遭受二十萬契丹人的圍攻,無法南下支援。

  是以僅憑八百軍士,如何抵得住契丹人上萬人的持續進攻。

  於是在兩個月後,居庸關淪陷了。

  八百居庸關守軍,無一投降。

  看著這座本屬於己方的關隘,如今被契丹人握在手中,成為了阻擋自己北上的鎖鏈,白濤如何不感到憤怒。

  不僅是對自己沒有察覺契丹人真實目的,以至於契丹人入關,五萬邊軍被圍懷戎,乃至河北大地被蹂躪得千瘡百孔的自愧。

  更是對石敬瑭無恥放開友軍側翼,致使中原受戮的憤怒。

  其中不僅包含對契丹人,更是包含對晉人的憤怒。

  如今石敬瑭早就竊取了李家人的皇位,自號為帝,立國「大晉」。

  在夏人看來,石敬瑭引胡人入關而得到皇位,完全是漢奸行為,是必定要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

  甚至夏國朝廷已經定下了河北之事結束後,便對晉國動手的戰略。

  「契丹人以為攻破了我們的關隘,越過了崇山峻岭,便可以肆意蹂躪我們的百姓,占領我們的土地。」

  「他們錯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日月所照之處,皆是我們大夏的國土。」

  「無恥之人,焉能盤踞在夏人的土地上。」

  「將他們趕出去,趕到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直至消失在天地間。」

  「將士們,奮進啊,陛下在開封看著你們啊,榮華富貴,青史留名,都在等著你們。」

  「殺!」

  短暫的提升士氣,夏軍將士便如狼似虎的沖向居庸關。

  雖說居庸關占據地利,大軍難以施展。

  但夏軍崇尚精銳化,士兵職業素養很高,反倒是在這種狹窄兵少的地方能夠發揮最大的戰力。

  反觀契丹人,畢竟是遊牧民族,在馬上還罷,沒了戰馬,如何抵得過披甲執銳的夏軍戰士。

  於是不過短短三日。

  夏軍便重新奪回了居庸關。

  已經逃回塞外的耶律德光,此時匯合了圍攻懷戎城的二十萬大軍。

  得知夏軍出塞了,還有不到一日的時間,便可以抵達懷戎城外。

  思索片刻,決定集中優勢兵力,與夏軍決戰,並遣使往長安,要求石敬瑭派兵助戰。

  面對憂慮的國中重臣,耶律德光豪氣萬丈道:「我軍二十萬,夏軍就算加上城中的那五萬疲憊之士,也不過十萬。」

  「不日晉國皇帝便會親自帶領十萬大軍北上,三十萬對十萬,優勢在我啊。」

  聽到耶律德光如此自信,本來懼怕夏軍精銳的契丹文武們,也不再擔憂,放下心來。

  五月十八日

  契丹人撤圍懷戎,於西北懷安縣立下營寨,等待晉軍的到來。

  五月十九日

  白濤率領的五萬北討軍進抵懷戎。

  負責塞北防務的懷戎都督、兵部侍郎、冠軍大將軍、開國縣侯高篤,帶著邊軍數十位將領,出城迎接。

  「辛苦你們了。」白濤握著高篤粗糙的大手,感激他這五個月來的堅守。

  夏國北境防線,以薊北為重心,易州、媯州、薊州為防線,其中媯州、薊州是重中之重。

  薊北府為北境重鎮,薊王白濤親自坐鎮,也是夏國邊軍在這裡的最高統帥,居中調度。

  媯州位於塞北,直面契丹人的威脅,是以七成的兵力都在此地,由懷戎都督高篤統領。

  薊州面對的是附庸契丹的遼東部族,加上遼東走廊易守難攻,並不是契丹人進攻的主要方向。

  防禦重點在渝關、雄武、洪水、鹽城等地,設守捉使防守,由薊州都督景克松統領,麾下五千守捉軍。

  而易州,因為茲臨唐國,守軍僅有千人,為地方軍,屬於易州都督區。

  夏國都督區分上中下。

  其中一方重鎮,如薊北、襄陽、宿州、豫州、洛州、洋州皆乃上都督區,正三品,兵力萬人到五萬人不等。

  比較重要的如媯州、劍州、薊州,皆乃中都督區,從三品,兵力千人到萬人不等。

  沒有防禦需要的,如曹州、亳州等內地都督區,皆是下都督區,正四品,兵力千人以下,負責當地州縣的剿賊、防禦,與漢時的郡兵沒有兩樣。

  這些兵源也不同,下都督兵大部分來自當地屯兵,半農半兵。

  中上都督區多來自中央募兵,為戍兵,職業化程度一般。

  至於中央禁軍,這是從各都督區遴選的精兵強將,配上最好的裝備,亦是吃餉的禁兵,職業化程度很高,只需要磨鍊武藝就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