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像受過一件他人之託。Google搜索
唐僧心亂如麻,和白貴閒談之時也興致缺缺。
此行回到長安雖則亦是十萬八千里,但師徒四人連同白龍馬皆已脫了凡胎,修成了正果,皆是騰雲駕霧,一息過後便有上百里。
唐僧在凌雲渡河水中脫去了肉身桎梏,只剩了功德金光所護持的元神。所以縱使他修為不行,法力不濟,可元神飄若無物,倒也不至於太拖了幾人的後腿。
正說話間,忽然一陣狂風吹過。
白貴和孫悟空等人無礙,可唐僧雖得道,卻不像孫悟空一般,修了七十二地煞法的護持手段。招雲(七十二地煞術之一,可駕馭祥雲,騰雲駕霧)之術尚不精通,元神脆弱,被這狂風一吹,就不得不降了雲頭,以防止狂風傷了元神之體。
七十二變就是孫悟空躲三災的法子。三災五百年一次,分別指的是天雷、陰火、贔風。成就天仙之後,尚懼怕這三災。更何況唐僧這僅剩陰靈的元神之體,狂風一吹,就覺好似一把把利刀刮著骨肉。雖有功德護體,不至於魂飛魄散,可這也難捱的很。
經文墜地,唐僧降下雲頭,立在土陸之上,疼痛才稍有緩和,「徒兒,這狂風應是八大金剛所吹,不知八大金剛所為何意,你我尚且在此停歇片刻。」
豬八戒哼哼了幾聲,「師父,應是咱們走的快了些,金剛之意,是讓我們在這裡停歇一會。」
他駕雲比唐僧還累一些。唐僧是陰靈,趁著風力,就會騰挪不知多少里。而他是豬胎,僅是元靈為仙,托著這累贅之軀,反倒吃力不少。不過縱然是豬胎,可到底也是肉身,他亦不肯輕易舍了去。
有了肉身,今後成道才會多了幾分把握,他出身名門,斷不會如此短見。
「八大金剛,應另有深意。」
白貴知道唐僧仍剩下一劫,故此以鍾馗之事點醒唐僧,此刻八大金剛所為,亦是此故。
之所以不直接道明,則是因為一旦道明,這一劫,也不算是劫了。
佛門的漸悟派和頓悟派,都講究一個「悟」字。
這非是沒有緣由的事。
「師父,你聽此地的水響,估計左近應有大河。」沙僧到底是在流沙河待過不少時間,水聲入耳,比他人靈敏不少。
「水響,是想起你的流沙河了吧。」
孫悟空難得調笑了一聲。
這十萬八千里總算走完了,他也有機會回花果山水簾洞去見見他的徒子徒孫了。說沙僧想起了流沙河,實則他心底是自己想起了花果山水簾洞。
「大師兄,這各處的水脈水響皆是不同。我那流沙河攜帶泥沙,質沉,水聲如悶雷暮鼓,可這水聲清脆又勢大不少,可見應是咱們上一次來過的通天河。」
沙僧搖頭,談道。
山河之間的水聲,並不類同。小溪小河之水潺潺,泉流之水汩汩。黃河、長江之水亦是不一。而通天河非是等閒之河,在西牛賀洲也是極富盛名。他乃「水妖」,聽過通天河的水聲,就再難忘懷了。
此刻甫一聽到這水聲,就知是來到了通天河側畔。
孫悟空也不遲疑,縱深一躍,上了雲頭,打眼一望,又到了地陸,「沙師弟說的沒錯,這裡是通天河的西岸。」
通天河?
唐僧沉吟數語,「通天河曾有個陳家莊,那年到此,是你和八戒變化法術救了他們的兒女,鄉人感懷,要造船相送我等,是一隻老白黿伏渡,才使我們到了對岸。」
「不過這通天河西岸荒無人煙,又該如何是好?」
空中,狂風勁號,孫悟空等人受得,他受不得,所以只能搭船去往東岸。可他來過通天河,知道西岸四處無人,也無船家。
「唐僧是真的不記得此事了?」
白貴納悶。
不談現在唐僧已成正果,僅是凡人之時的唐僧,能成為取經人,並且在水陸法會擔任主講和尚。唐僧對經卷的記憶,覺得超出常人不少。簡而言之,唐僧的記性之好,常人難及。
正如他在凡俗時一樣,過目不忘,僅是那些中舉進士不值稱頌的一些小天賦。從古至今,過目成誦並不罕見。
更別提唐僧先前也曾言明,陳光蕊是他第十世的一個殼……。
陳光蕊能中狀元,天資定在頂尖之列。
一件事,若說唐僧忘記了,還尚有可能。然而他一次提醒,再加上到了事情發生地點,唐僧仍舊不知,這就是咄咄怪事了。
「陳家莊,江流兒……」
「陳光蕊……」
白貴念叨了幾句,恍然大悟。
通天河東岸的陳家莊,事實上並非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地方,而是江流兒,或者陳光蕊真正的出身地方。那靈感大王是觀音菩薩蓮花池裡養大的金魚,定然也知道一些取經秘事。
第十世唐僧轉生到通天河陳家莊,靈感大王若是吃了,必定能修成正果,且不用受什麼因果牽連。十世終了,金蟬子的取經人身份也就廢了。故此,這也是靈感大王要讓陳家莊隔上一段時間獻上童男童女的原因……。
再者,這靈感大王讓陳家莊獻上童男童女,卻不讓陳家莊的百姓另行購買童男童女送予他吃,只吃陳家莊百姓的親生兒女。要說增加修為,陳家莊的童男童女也不見得比別處的童男童女更優異,靈性更足。
唯一的解釋,靈感大王就是為了吃唐僧的轉世之軀。
至於為何唐僧取經到了通天河處,靈感大王仍舊如此,倒也不難猜。妖物、仙神閉關一歲一年,和凡人的一天相差不多。
唐僧是江流兒,也是第十世的金蟬子,知道此事,連忙逃脫殺劫,所以使了大法力脫了困,流落到了東土大唐……。
而關於此處的記憶,也刻意抹去了。
出家人,出了家,也就不必在記起前塵過往。同樣,若凡人記起此事,如靈感大王這等的大妖亦能冥冥之中感應到,從而追殺。信仰能感應到,這仇恨也是一樣的道理。
以致於……唐僧臨到通天河,縱有過目不忘的好記性,卻也因幼年被抹去記憶的緣故,想不起老白黿的託付。
……
「話畢說了家火桌蓆子,三藏拱身,謝了齋供,才問:『老施主,高姓。』老者曰:『姓陳。』三藏合掌道:『這是我貧僧華宗了。』老者道:「老爺也姓陳?」三藏道:『是,俗家也姓陳……』」——《西遊記第四十七回》。
「早有人報於二老……,八戒道:『不叫做三藏了,改命叫做陳到底了』。」——《西遊記第四十八回》。
第四十八回的時候,唐僧被靈感大王弄到了江底,豬八戒戲稱唐僧為陳(沉)到底了。而唐僧曾也叫做江流兒……。
……
白貴雖大致猜到了這等秘事,不過他也不必急著提,等唐僧度過此劫再說。
「這八部金剛金剛也是,為好好端端的使了狂風……」
豬八戒碎嘴抱怨。
「二師兄你也別惱,現在師父得了正道,不用再一步步走去靈山了。你我使了法術,以壺天之術將師父帶過去就是了。」
沙僧提建議道。
「不可,不可。八部金剛此行,必有深意,你我不可違逆了世尊如來的禪機。」孫悟空知九九八十一難還少一難,故意言道。
他是靈明石猴,又得了天仙造化,乃是兩個師弟能比的。只不過這番話他藏在心裡,不好言明,與白貴一樣。只不過白貴想的更深層了些,他只能看到淺層……。
正吵嚷著,通天河水面上便浮現了一隻巨黿。
「唐聖僧,唐聖僧,到這裡來,我帶你到對岸去。」老白黿走到岸邊,探出腦袋,他問道:「唐長老,我在這裡等你了數年,你怎麼這時才回來了。」
一行人談笑著,上了老白黿的龜背。
老白黿蹬開四足,履水若平地,等到行至水中央時,他這才好整以暇的問道:「唐長老,上次老朽央求唐長老你去西天如來,問我可有多少年壽……,不知唐長老可曾問了?」
他心底大概知道,唐僧沒問。
要是問了,唐僧見了他的面,估計就會道出。
可唐僧只搭了他的話,一句話也沒提到靈山去問如來他陽壽的事情。他龜老成精,知道唐僧違了諾。既然上次送了唐僧等人一程,這次……心氣,也就讓唐僧等人吃一個虧。
唐僧訥訥不敢言,沉吟數息無聲。
「好你個唐長老,不曾想也是個出口無信之人。」
老白黿氣急,翻身一晃,就將唐僧等人晃了下去,連帶著行李等一眾也墜落到了河中。
白貴早知此故,迅疾升空,踏空而行。
孫悟空倒也知道,只不過一劫未滿,他也甘願受了這一落。
四人一馬墜落河中,不到一時三刻,就被孫悟空使了法術,帶到了通天河的東岸。
眾人行至通天河東岸,連忙將經文從箱子中拿出晾曬。
「先前多謝白道長提醒了。」
唐僧嘆息一聲,走到白貴面前,道了聲謝。
他經歷此劫,倒也明了,先前白貴談及鍾馗之事,就已暗中有所提點。後來八部金剛的目的,也是與此相同。
只不過他在道謝的同時,也納悶了起來。
以他記性,斷不會忘記老白黿的託付,事到臨頭了,也未曾想起。這讓他心頭蒙上了一層陰翳,遲遲未解。
「玄奘法師,你的心結,貧道或可知道一二。」
此次唐僧已經取經成功,等回到長安見了李世民之後,功德圓滿,就可到靈山封佛。他提及唐僧過往,倒也不至於犯了什麼忌諱,反倒會藉此施恩、交好於唐僧。
白貴將剛才猜測之事,說了出來,「玄奘法師曾在凌雲渡和貧道提及過一些前塵往事,玄奘法師生父為陳光蕊,又名江流兒,或可曾是這陳家莊之人,靈感大王吃童男童女,亦可能與此有關。」
他只將合理的猜測對唐僧講了,並未斬釘截鐵的肯定這事就是如此。
只是一種可能。
先前唐僧在凌雲渡和他交談過,他和殷溫嬌是故人,唐僧也說了一些陳光蕊、江流兒的事情,所以他結合於此,提出這等猜測,也在可以預料之內。
「陳光蕊?江流兒?」
唐僧恍惚剎那,他覺得前塵往事似乎要從記憶中噴涌而出,可再去回想之時,又是一片空白。他去想陳家莊之事,雖略有記憶,可明顯不如在其他地方的記憶那麼清晰。
「白道長,你是說……師父是陳家莊之人?」
孫悟空也生出了好奇之心。
「只是有可能。」
白貴笑了笑。
孫悟空悟性可稱上等,但到底只是個猴兒,沒在世俗歷練過。悟性好,只能證明腦子轉得快,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哪能管中窺豹,聯想到一些秘事。
「師父,這也簡單,我去地府生死簿查探一番,就能知道。」
見唐僧怔然不語,孫悟空自告奮勇道。
生死簿之中,留有陽間生人的陽壽、籍貫、生辰等等。唐僧記不起來,不打緊,去地府查探一番就行了。
「取經人乃是仙佛護佑,並不載於生死簿。」
白貴到底是天庭官員,知道的秘事遠比孫悟空這個游離秩序之外的妖猴知道得多,他沉吟片刻道:「與其去問閻王,還不如去問觀音菩薩,這靈感大王被菩薩所豢養,菩薩應知一二。」
「現今趕往東土要緊,貧僧身世無須著急。」
唐僧搖了搖頭。
他是出家人,不會太在意前塵過往。這件事他雖則想要弄清楚,卻也並不急迫,等到閒暇時,再去解決就可,沒必要非要再一時三刻內解決。
「也好,咱們去陳家莊坐坐,也好打聽一二。」
「經文還需晾曬。」
孫悟空道。
正說話間,路過一個漁夫,他見這幾人,上前詢問,「長老可曾是前些年經過陳家莊的取經之人?」
唐僧回了一個「是」。
「長老幫助我等許多,如今長老取經回返,途徑陳家莊,我等也需儘儘地主之誼,這經文不如到莊上去釀,我等準備素齋款待長老……」
漁夫建議道。
7017k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