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文廟風波

  「待會縣尊請我到文廟宣講聖諭廣訓,你們待會隨我一同去,這聖諭廣訓可是科舉的必備科目之一。閱讀��

  朱先生從供桌上拿起一包劣質的干茶葉,伸手捻了不少,放在嘴裡咀嚼,良久後吐了之後,感覺到口腔沒有了異味,才開口與眾人說起話來。

  「是!先生!」

  幾人在徐秀才房中看過聖諭廣訓,但還沒有認真研讀,只是匆匆一覽的程度。

  《聖諭廣訓》是雍正二年出版的官修典籍,是清朝訓諭世人守法和應該尊奉的德行、道理。源於康熙的《聖諭十六條》,分為康熙聖諭十六條和雍正廣訓兩個內容,也是科舉考試的一道科目。

  不過和四書題、五經題、試貼詩不同,這道題基本歸為墨義。

  《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聖諭廣訓」條(乾隆四十七年十月)說的更清楚:「方今(即乾隆)布在學宮,著於令甲:凡童子應試、初入學者,並令默寫無遺,乃為合格;而於朔望日,令有司鄉約耆長宣讀,以警覺顓蒙。蓋所以陶成民俗,祇服訓言者,法良意美,洵無以復加雲。」

  意為清廷要每年的每月初一、十五朗讀該本之一部分。還要求士子但凡求取科甲功名者,必先熟讀該書,無論縣考、府考,還是科考,其中必要有默寫《聖諭廣訓》的考試,非但不能有絲毫錯漏,也不容許誤寫或者添改。

  朔:農曆每月初一。

  望:農曆每月十五日。

  白貴掐算日子,果然是今天到了朔望日。雖然聖諭廣訓說是讓鄉約和耆長宣講,但這也可是代指,指的是鄉里有聲望的人來宣講。

  朱先生恰巧就是滋水縣城最有聲望的人。

  「那姐夫,額就告辭了,這時候也不早了,等回去天就黑了。」白嘉軒對著朱先生和朱白氏告辭道。

  朱白氏送別白嘉軒。

  白貴和三名同窗則隨著朱先生,以及書院的學生跟在先生後面,朝著縣裡的文廟走去,等來到文廟的院牆邊上的時候,縣令古茂德在門口等候著。

  「夢周兄,我可是等了你好久,待會教化黎民完之後,一定要自罰三杯。」

  古縣令呵呵一笑,他一身官服,五十來歲的樣子,頭髮斑白,相貌清瘦,周邊距離半步的是一名師爺打扮的中年男子,其後跟著一些上面寫著「避讓、安靜」官銜牌的衙役,還有一隊大約十來人手持漢陽造的長槍兵勇。

  「縣尊客氣了……」

  朱先生和古縣令停下腳步,在文廟門口寒暄道。

  白貴起初還有些納悶古茂德好歹也是一縣縣令,進士出身,即使被吏部派到了滋水縣這等下縣,卻也不可能自甘墮落,巴結朱先生這個舉人吧,可稍想片刻他就明白了,朱先生的才學是得到巡撫方允賞識的,交情不錯。巡撫方允至少是從二品官,而古茂德這個縣尊最高也不過七品,差的品級大了去。

  可能朱先生稍為巡撫方允的佐吏,地位就可能瞬間躍居古茂德之上。

  等寒暄片刻之後,古縣令瞧見了跟在朱先生後面,明顯有些與眾不同的白貴四人,能考中秀才的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齡,偶有年輕的生員,但這般年齡小的並在一排還是頗為罕見的。

  「這幾位莫非是夢周兄的後輩?」

  古茂德詢問道。

  朱先生字夢周,所以稱為夢周兄。

  他長了個心眼,不直接問白貴幾人是朱先生什麼人,直接問是不是朱先生的後輩。如果是的話,他可就要上心了。

  「是吾妻家中內侄。」

  朱先生客氣回道。

  「可曾入了學,進度如何?」

  聽到這句話,古茂德更加熱心了,堂侄可是不一定有內侄親,在床頭風的影響下,往往視外甥有如親子的場景屢見不鮮,但堂侄就是人厭狗嫌了。

  朱先生正欲回答的時候,古茂德揮了揮手,笑道:「既然夢周兄家中寶樹已成,不如就讓為兄考考這幾位少年。」

  寶樹,是晉孝武帝指著謝安家中的大樹說道:「此謝家之寶樹。」所以寶樹一般成為誇讚子輩的用典。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就有寫道:「非謝家之寶樹。」

  他指了指年齡最大的白貴,問了幾道八股的四書題,讓白貴解答。

  八股文是題目由四書中出,答題代聖人口吻立言,從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中闡發。這些都可以依靠個人的努力讀書背書就行,但是涉及到破題,就需要看個人的悟性了。

  白貴也不過初初涉獵八股,破題如何,他是大體不通的,但有了經書的底子,堪堪答上來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他一回答,古縣令心中就有數了。

  「看來這幾個少年是來應縣試的,請教朱先生的制藝之道,今年的科舉他們必定會參加……」古縣令眯了眯眼睛,心裡有了主意。

  他能從剛才回答問題的少年感覺到,經學嫻熟,但不善破題……

  今年的賦稅,滋水縣又缺了一大塊,他正想著如何上奏藩台(布政使司)說這件事。他是滇省人,滇省又無大黨,他身家也不豐厚,中舉也是四十五歲中的舉,前途黯淡,人脈渺茫,無從下手。

  而唯一能想到的人脈,就是朱先生,如果朱先生肯向方巡撫求個情,引薦一下,說不定這件事就能解決了。

  就算不能解決,也好過不解決。

  死馬當活馬醫!

  「好學識,想不到朱先生娘家的內侄也是這麼文采出眾。」

  「看來隔日我縣又能增添幾名生員,榮耀故里。」

  古縣令又接連問了其他三人,心裡大體有了數,這才出言對朱先生道謝。

  他話說的隱晦,卻點明了一些東西。

  有我在,你這幾個娘家內侄的縣試一定過。縣試的名次要是高了,之後的府試、院試也會酌情定名次,他倒時再使些銀錢,有了朱先生的背景,這些不是什麼難事。

  朱先生皺了皺眉,意識到了一些問題。

  但他引而不發,忍耐住了。縣試可是這幾位後生的前途,他今日即使喝罵縣令說了個痛快,那改日呢,官大一級壓死人,除非他的內侄真有遮掩不住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