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1301章,掃蕩膠東,地雷戰
為將來來到這個世界的穿越客默哀了足足三秒鐘,就繼續完成他的工作去了。現如今,八路的軍工發展已經基本上步入正軌,不需要激進了。
就好比一開始的時候,為了追求作戰效果,追求儘量多的裝備部隊所需要的武器,什麼手榴彈、地雷、子彈雷、定向爆破這些能用的就感覺呢拿出來,戰場上驗證一番,也就投入到戰場了。甚至榆木炮都能被當做主力團的武器來用。
現在,手榴彈當然還在大量的生產了,這跟大家對於火力的追求有極大的關係。嗯,儲存手榴彈這個毛病,過上幾十年也沒改了,胡長義也不大選現在給糾正過來。然後,就是子彈這些,生產線的生產是重點,從毛熊家拉來更多的生產線也在進行。
所以,就等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八路的軍事工業會穩步發展。然後,配套的工業水平也穩步的跟進,直到東方的紅太陽升起的那一刻,我們不再是一窮二白,工業基礎為零,一切都要重頭再來。到那時候,我們有了一個基礎,就比在廢墟上重新建立一切要好!
至少,不會再有黑心的資本家把過期污染的藥品紗布賣給為國出征的戰士了,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機會出手,而我們也不需要外部購進……
太陽從東邊升,這裡的花先開,東方人在東方,最早沐浴太陽愛……好吧,還有個小日子在咱們東邊,著實令人討厭!
時間已經進入了11月下旬,小鬼子在太行、太岳區的掃蕩已經完成。太行區這邊,兩路大軍被殲滅過半,太岳那邊也只是占據縣城,修了據點,但其實是落入了旅長的算計之中。而如今,獨立第四混成旅團的鬼子們,還在四個縣城,經受著各種襲擾,不斷的減員。
到了此時,鬼子針對魯中根據地的掃蕩也已經完成了,但是卻沒有取得預期的作戰意圖。於是,不服氣的鬼子,在華中的根據地這邊繼續加強治安戰。14日的時候,日軍17師團,獨立混成13旅團,帶著部分偽軍,總計6000多的兵力,分成五路,向淮北洪澤湖西側的半城、青陽等地掃蕩。
15日,還是17師團,帶著偽軍共計5000多兵力,合圍蘇北淮海地區。這不最近,13旅團又帶著偽軍,調動了大概2000多的兵力,對淮南地區的根據地進行掃蕩。總之,小鬼子在山西失利,魯中沒占到便宜,又覺得華中這邊可以逞凶一下了。
當然,鬼子的判斷是沒有錯的,現如今八路的裝備水平,卻是比新四軍要強大的多。哪怕,新四軍在後世還保持著子彈擊殺目標的最高紀錄,可在這個世界,八路確實是比新四軍的裝備水平強大。在眾多優秀指揮員的帶領下,裝備好了,戰鬥力自然也會上來的。
解釋一下,就是統計二戰時期,平均多少發子彈擊斃一個敵人。鷹醬家是論噸來算的,可是新四軍的記錄是平均30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小鬼子在針對我華中根據地掃蕩的時候,也沒有忘記我膠東根據地這邊。就在這個月,崗村直接飛去了煙臺,親自著手布置,調動兵力進行掃蕩。
他指揮日駐青的獨立混成第5旅、駐濟南第59師團、駐張店獨立混成第6旅團等部1.5萬人,夥同青鳥、煙臺、萊陽、棲霞等地的偽軍5000餘人,對膠東抗日根據地實行空前殘酷的「拉網合圍大掃蕩」。
崗村這一次不但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裝備上也不差!地上有軍車500多輛,大炮無數,騎兵若干;海上艦艇6艘,汽艇26艘;天上飛機10架,實行海、陸、空一齊出動的立體戰術,從膠東半島的南海邊至北海邊,平行推進,日進10公里。夜間,百步一火(堆),十步一崗(哨),重點區域密布鐵絲網,網上置鈴鐺,東西先後形成數道火網封鎖線。如:萊陽--棲霞一帶火網線、青——文公路沿線火網線、文城--高村——母豬河以西火網線、榮成崖頭--硝疃——威海以北火網線等。敵人「掃蕩」所到之處火光沖天,燒殺戮掠,無惡不作,膠東抗日根據地哀鴻一片。
嗯,這是胡長義曾經在資料上看到的介紹,而實際上的情況也差不多少。至少,崗村調動的兵力是這些,裝備是這些,戰術也是這些……不同的是,他們面對的八路不一樣了!八路比以前強大了太多太多了。而且,對於鬼子的這次掃蕩,我們也早有預料,也做出了而針對性的布置。
什麼布置?當然是先把機關跟文職人員等非作戰單位跳出去,同時跟隨保護的主力部隊也跳出去。接著,就是內線外線相結合的反掃蕩了。內線,還是以堡壘村為基礎,結合游擊戰,阻擋鬼子的進攻;外線,就是找鬼子的運輸線打,專打鬼子的軟肋。
也就在這個時候,果脯的那些軍隊,就覺得機會來了,不但不打鬼子,反而從背後對八路軍下手,搶奪八路的根據地。
總之,這一次的反掃蕩戰鬥並不好打。而且,我們這邊的兵工廠,也成了鬼子重點的進攻方向,更是讓反掃蕩工作難上加難。
好在,有兵工廠的存在,八路軍不缺反裝甲的武器,不缺地雷,就連子彈都能補給一部分。所以,大家對這次的反掃蕩信心十足。
膠東軍區這邊有信心,胡長義也知道這一次最終是反掃蕩勝利了,但是也有馬石山慘案,嶗山慘案等慘案發生。所以他很想去提醒一下張部長,讓那邊注意一些。只是,轉念一想,這時候的八路不是那時候的八路。他那個世界八路一個團都不一定有一挺重機槍,現在一個連好幾挺……
這個根本就沒法比啊!而且地雷戰這個好戰法,早就在八路根據地中進行了普及教育。而作為地雷戰發源地的膠東這邊,胡長義覺得似乎還真的能期待一下?所以,他選擇繼續他的編撰教材的工作中。他記得地雷戰、地道戰都已經編成了教材的,就更放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