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腕兒(月票加更)(修)

  「二八的那位俏佳人兒懶梳妝,崔鶯鶯啊得了那不大點兒的病啊,躺在了牙床……」

  大雜院,亮亮堂堂,趙麗蓉一手打板一手拿鼓鍵子,唱著一段《大西廂》。

  她學評戲出身,京韻大鼓也能唱,為了這集戲還特意練了一個月。

  韓影站在對面,矜持卻又眉飛色舞,接道:「躺在了床上啊,半斜半臥,您說這位姑娘,乜呆呆悶悠悠,茶不思、飯不想……」

  一段唱罷,二人格外滿足,韓影嗓門一挑:

  「小姑奶奶!」

  「紅花!」

  「風韻不減當年→吶!」

  「哎喲,你也是三歲看到老啊!」

  「噗!」

  全場憋笑,倆老太太忒逗了。

  本集講戴紅花的一個稱呼為小姑奶奶的親戚,前來探望,小住幾日。這位小姑奶奶寡居多年,也是戲曲愛好者,跟戴紅花是狼狽為奸,無法無天。

  最後白奮鬥出了個損招,讓陶茂森對其展開追求,終於把她嚇走了。

  趙媽今年六十歲,化妝非常年輕,一頭烏黑的頭髮。韓影四十八,還算中年,但妝化的老,遂能形成一種反差。

  倆人都成了精了,演的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單集故事,比較簡單,順順利利拍到晚上,完成任務。

  趙媽還挺抱怨,攥著許非手嘮叨:「去年聽說你排戲,請了好鞋人,我琢磨著也能請我吧,結果等了意年,愣是沒找我。✌🎁 ❻9Ŝ卄𝓾᙭.cØм 👍💲」

  「去年沒合適的角色,今年不請您來了麼?您看您一出場,咱們工作效率都高了。」

  「你小子奏是會說話……行嘞,你就當我信了,我得回夾了。」

  「那個關景清,找輛車給老太太送回去。」

  「用不著啊。」

  「沒事沒事,我們也放心點。」

  關景清騰出一輛麵包車,給趙麗蓉送回去,劇組打卡下班。

  七點多鐘。

  許非離開大菊胡同,沒回家,直奔前門外煤市街南口的豐澤園。

  門臉還是那麼氣派,停著不少進口車。

  上次在這吃飯,是跟馬衛都、海晏、朱家溍一塊。這次老馬是中間人,說有位朋友想認識認識。

  他進了包間,推門一瞧,裡面坐著倆人。一個是馬衛都,另一個也認得,但裝作不認得。

  「來遲了啊!來來,我介紹一下。」

  老馬站起身,笑道:「這位就是許非,我認識他的時候還是白身,現在聲名顯赫。這位叫李程儒,淘弄古玩結交的,現在做點服裝生意。」

  「你好你好!」

  李程儒三十多歲,穿件西裝,留一***髮型,「說起來我也是搞文藝出身,在《西遊記》里當劇務,不過下海三年了,一身俗氣。☺💙 ➅9s𝓗υX.cσ𝓶 🍮🍪」

  純老北京,口條地道,善談。

  倆人握手就座,服務員開始上菜,明顯李程儒請,全是好的貴的。

  「你最近幹嘛呢,怎麼沒信兒了?」許非問老馬。

  「準備去趟香港。」

  「拍賣?」

  「這你都知道?」

  「你去香港還能幹什麼,別告訴我旅遊。」

  「嘿嘿……」

  馬衛都眼睛眯縫著,兩隻手一比,「一瓶子,有拍賣行聯繫,起價就六十萬。哎對,正好你去過,有什麼忌諱的沒有?」

  「就是語言不太通,你去哪兒最好寫個條,不然打車都說不明白。」許非道。

  「聽說那邊姑娘泛濫,去了留點神,別染個那叫什麼,哦,愛滋!」

  李程儒聊天絕對不能落,自來熟,「許老師,聽說您也好古董?」

  「前幾年愛好,最近忙,抽空收一收,沒什麼好貨色。」

  「甭聽他胡扯,他那對鬥彩葫蘆瓶,鎮宅都夠了。」老馬道。

  「哎喲,您要不嫌棄,改天讓我開開眼,咱們交流交流。」

  「成啊。」

  一來二去聊開了,李程儒也懂古玩,而且非常懂。

  人家裡有錢,做買賣的。

  舊時候前門往南,珠市口往北,鷂兒胡同旁臨街有五間門臉,叫「義和信」,主營綢緞,那就是他們家的。

  母親生了11個孩子,養活了9個,他是老么。

  父親好收藏,打小就見過寶貝。

  後來形勢不好,打倒資本家。母親拉扯9個孩子不容易,每到斷糧的時候,就把家裡的字畫、瓷器拿去賣,一件就值幾十塊錢——那可是五六十年代。

  仨人聊的很舒服,吃吃喝喝,極為盡興。

  待酒過三巡,李程儒放下筷子,道:「剛才馬爺說我做服裝生意,其實瞎胡鬧。自己有個小貿易公司,服裝、百貨、電器什麼都賣,不過主營服裝,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

  「喲,那您是我前輩。」

  「不不不,您是我老師。我做生意也幾年了,心裡清楚,我靠的是時候,不是腦子。但您是靠腦子,打您在報紙上招服務員開始,我就留意了,一環套一環,一招接一招。

  短短几個月,名動京城,我是五體投地。」

  李程儒倒了杯酒,雙手端起,「今兒請您來,不為別的,就是想取取經。」

  「怎麼說?」

  「西單勸業場,我想弄個床子,但覺著小氣,沒勁,您給指點指點?」

  「……」

  許非沉吟不語。

  李程儒見狀,又道:「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您儘管說。」

  「不不,冒昧問一下,您那個貿易公司,從南方倒騰的貨?」

  「十有八九。」

  「做鞋的熟麼?」

  「熟!溫城六千家鞋廠,我認識一半。不過最近風聲緊,我一般去莆田上貨。」

  這個風聲緊,很有說道。

  從八十年代初開始,溫城皮鞋迅猛發展,真有六千多家企業,大名鼎鼎。

  不過在去年,5000多雙溫城產的劣質皮鞋,在杭城武林門廣場一把火燒個乾淨,鞋業大受挫折。

  幕後故事不講了。

  許非想了想,道:「我不能說絕對啊,綜合來看,在北方搞服裝業不如在南方,尤其自產自銷,成本太高。您到處跑,應該比我了解行情。

  北方搞服裝,最好的就是綜合性銷售,也就是商場。不過現在市場不成熟,私人想做大也沒空間。

  如果讓我出主意,就一個大方向,將來在南方生產,在北方銷售。那勸業場是個很好的零售場所,積少成多,試試也無妨。

  今天既然碰見,正好跟您說說。

  您有門路,人熟,我沒工夫,也懶得跑。伊蓮目前想做男女鞋,這一塊我們合作怎麼樣?」

  「呃……」

  李程儒出乎意料,一場交際飯局還談來筆生意。不過他很為心動,僅對方的經營理念,在自己看來就是一個寶藏。

  何況伊蓮服飾在京城,稱得上今年最火的品牌服裝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