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繞,重巒疊嶂。【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驕陽傾灑,風沙拂拂。
茫茫大山的前方矗立著一座堅城,猶如一頭匍匐在大地上的巨獸,正張吐著恐怖滲人的獠牙:
平瀚道,鎮北關。
塵岳的身影赫然矗立在城頭上,常懷奕輕手輕腳的跟在身後。
古樸、粗糙的青灰色牆磚上透露著歲月的滄桑,刀創箭痕遍布表面,這座鎮北關城外不知道爆發了多少次激戰。
別看鎮北關對面是深山密林,可這麼多年來偷過群山奔襲鎮北關的遊牧民族不在少數,以往鎮北關沒有重兵駐守的時候,城後面的老百姓可沒少被外敵屠殺。 .🅆.
正是一場場血腥的屠殺,一具具無辜的屍體,所以才促成了今日鎮北關嚴防死守的局面。
塵岳喃喃道:「上一次來鎮北關,還是裂金大戰的時候,一晃都快一年過去了。
關外的景色依舊是那麼的孤寂淒涼。」
站在這個地方塵岳就充滿了回憶,涼軍就是在這裡正式吹響了反攻燕軍的號角,從那時起,涼軍不再一味地防守,而是開始了主動出擊。
裂金之戰,奠定了整個遼東和東庭戰場的勝局。
「是啊。」
常懷奕喃喃道:「從平瀚道失陷再到咱們大勝燕軍,也就一年的功夫,卻總給我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一年前,常懷奕還是流落他鄉、丟城失地的喪家之犬,一年之後,涼軍已經徹底擊敗了擁兵百萬的燕軍。
這一年的變化實在太大。
對於常懷奕個人來說,他不再是那個有家族庇佑、看似風光無限的常家長孫了,從今以後,常家的大梁要他自己挑起來。
當然,這背後是無數的壯士英靈命喪邊關。
「好在北丹與
</di>
我們關係不錯,以後的鎮北關就可以不用留那麼多兵力駐守了。」
塵岳略帶一絲因為的說道:
「節省下來的大量人力物力可以用在百姓身上,儘快抹平大戰帶來的創傷。」
「王爺說的是。」
常懷奕附和道:「現在鎮北關中的軍卒就只剩下五千人了,一部分精銳增援至天寧道,剩下的都分駐各城,減輕前線的壓力。」
「平瀚道的情況怎麼樣現在?」
塵岳這一年來幾乎都忙於戰事,都沒來平瀚道看看,所以此次巡邊,平瀚道是重頭戲。
「還好。」
常懷奕點了點頭道:
「王爺也知道,政務方面末將實在是不精通,這些事情都是屈大人在打理。
王爺若是想聽個明白,只怕得問屈大人。」
常懷奕口中的屈大人就是平瀚道代經略史,屈丞寬。
在涼軍收復平瀚道之後,塵岳沒有從北涼、遼東兩地選派大量官員來平瀚道,基本上都是曾經的官員留用。
畢竟常家主政平瀚道的時候就有一套現成的文武班子可以用,就算燕人當初強占平瀚道,也沒有過多的屠殺本地門閥,因為他們還需要仰仗這些傢伙統治當地的百姓。
此時塵岳要是大規模派人過來,難免有架空本地士族的嫌疑。
這對於維持官場的穩定來說無疑會起到負面作用。
在塵岳和褚玉成的謀劃中,對於平瀚道的官員還是暫時不大動,以後走一步看一步。
而屈丞
寬也算是平瀚道本地文官的代表人物,曾經就在常家手下被委以重任,是常翰棠老爺子最喜歡的文官之一。
燕人入關之後屈丞寬沒有投降,而是舉家潛逃中原,後又返回平瀚道,雖然談不上忠勇無雙,最起碼是有骨氣的,忠誠絕沒有問題。
論才能,屈丞寬確實有點擔不住平瀚道經略史一職,所以塵岳也給他配了一位副手:
現任瀚州刺史師鴻。
就是那位孤身為間,挑撥顏家與燕人關係的那位嶽麓書院學子。
當初裂金之戰能夠贏得這麼酣暢淋漓,師鴻功不可沒,幾乎是他一手將顏家數萬精銳送進了墳墓,然後將慕雲隆佑引進了涼軍的伏擊圈。
所以這位算是涼地這邊的自己人,只不過資歷還不太夠。
「你啊你。」
塵岳無奈的翻了個白眼:
「整天只知道舞刀弄劍,你出生大族,文武雙全不是應該的嗎?
你爺爺和你父親肯定是對你給予了厚望的。」
常懷奕苦著臉說道:
「王爺,話可不能這麼說,雪家雪大人不也出身大族嗎?
末將也沒見他策馬疆場啊。」
常懷奕不斷叫屈,一看到那些文人用的案卷簡冊、刑事卷宗他就無比頭疼。
真不是干文人的料。
「就你理由多!」
塵岳瞪了他一眼,理了理衣袍順道:
「行了,咱們收拾一下,去平瀚道各地逛逛吧。
這次就不帶大量隨行護衛了,你我便服出行,叫徐洛帶兩個好手跟著就行。」
「諾!
</di>
」
躬身應喝的常懷奕心裡明白,這次塵岳帶著自己微服從行一來是看看平瀚道的風土人情,二來嘛,就是看看平瀚道的官場做的好不好~
算是一次考察。
……
「嘶~嘶~」
「踏~踏~踏~」
田頭官道上,塵岳、常懷奕以及幾名隨行的白馬義從慢悠悠的晃蕩前行,坐下的馬兒偶爾還會發出幾聲嘶鳴。
從鎮北關離開之後,兩人已經在平瀚道境內轉悠了快十天,山野鄉村走一走、田間地頭看一看,塵岳算是好好的感受了一下平瀚道的風土人情。
其實平瀚道的民風民俗和遼東相差不大,同為邊關,百姓大多淳樸善良、民間尚武之氣也頗為濃郁。
從飲食口味到家鄉風俗都差的不多,再加上平瀚道併入了凉地,在這裡也能見到不少從幽州、涼州、遼東過來的商人。
兩地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平瀚道的百姓想要吃飽飯、穿好衣沒有遼東那麼容易。
即使遼東曾經被金人強占過數十年,但畢竟有順州檀州兩地的肥沃黑土,只要給他們幾年休養生息,百姓的日子很快就會好起來。
但平瀚道的土地就顯得貧瘠了許多,適合耕種的良田並不多,導致整個平瀚道上的糧食連做到自給自足都有些勉強,這其實也是當初常家兵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平瀚道上的二十萬邊軍可不是靠著薊州、瀚州供養的,而是全靠戶部兵部給錢給糧,一旦常家和朝廷鬧翻,這幾十萬邊軍只能坐吃山空。
等塵岳收復平瀚道之後,這裡就不再維持規模巨大的常備軍了,一來是想要讓百姓修養生息、二來遼東的糧食也不夠平瀚道多養十幾萬兵馬。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