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軍制也要跟上時局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宗澤,李敬自從被封賞郡王。

  基本上就是賞無可賞了。

  於是李敬的親哥李敏,宗澤的兒子宗穎都成了找平衡對象。

  西夏之戰完美,朱璉回來以後,宗穎任職遼東路宣撫使,還加封侯爵。

  李敬這個親哥哥李敏也除了兼任燕京府知府,還兼任三司支度副使,專門營造新都,皇宮。

  躺贏的兩人樂呵呵的奉詔前往冀北,在碼頭候著。

  準備陪著太后,新帝,宗澤,李綱一群重臣和太學生一起視察冀北新城的鐵礦,鐵廠,機械作坊,火車。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冀北新城,建的好快,這麼多廠房,倉庫拔地而起,還有工人的宿舍,一棟棟大樓小樓星羅棋布,被鐵軌串聯在一起,一年多就初具規模,看著跟做夢一樣。」

  回想起自己父親昔日磁州任職,幾乎等同於抬棺上任。

  哪裡知道,磁州之戰竟然自己父親和李敬竟然金風玉露一相逢。

  打出了大宋對金戰事的轉折。

  雖然沒有能挽救靖康之難,可是徹底打敗了金狗。

  還在有生之年收復西夏。

  「父親常說,靖王是上蒼派下來拯救大宋的神仙,要是沒有在磁州碰見你們家靖王,大宋前途莫測!」

  李敏對自己弟弟的神奇也是瞠目結舌的。

  至今他都想不出,自己弟弟什麼時候被一個神秘的老師調教成了神仙。

  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花花轎子人人抬。

  李敏連忙說。

  「二郎也常說,若非宗帥在磁州知人善用,敢於啟用義軍,提拔擢升人才,他就是再有本事,也未必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一展身手!」

  眼下自己父親即將告老,李敬在朱璉面前極有話語權。

  官場上人走茶涼事情很多,宗澤不認為李敬是這樣的人。

  既然兩家關係極好,豈能不用心維護的道理。

  為了自己前途,也為了兒孫命運,宗穎哪怕已經四十多了,哪怕李敬和李敏跟他稱兄道弟,他也不敢答應,姿態放得極低。

  「那是靖王客氣,父親說,大宋可以沒有宗澤,但是不能沒有李敬!」

  李敏專心做事,沒有宗穎想的那麼多,他對宗澤是非常佩服的。

  連忙駁斥。

  「不對,不對,大宋要沒有宗帥,靖康之難以後即便靖王,遼王,雲王守住山東,中原腹心之地也會淪落,說不定一潰千里,金狗能打到長江邊上去!」

  「父親說,他上馬統兵並不內行,治理一州一府也算是敬業,可遠沒有靖王上馬統兵,下馬治國那份才情,靖康之變以後,大宋日新月異,就是宋人也感覺各種新鮮事,新鮮物品層出不窮,國家蒸蒸日上,黎民幸福安康,冀北新城就是最好的例證!」

  「我兩不要繼續說了,同僚聽見,以為我等在相互吹捧家世!」

  說起大宋的變化,李敏比宗穎感慨更深。

  新建都城的施工圖紙,是李敬盯著太學,工部,三司官吏一起繪製的。

  引黃河入燕京,山水融於城市,街道縱橫捭闔,宮廷和官署氣勢磅礴。

  西洋,南洋,大宋各種工匠雲際,花崗岩,漢白玉,精凋細琢。

  建院造湖,亭台樓閣,星羅棋布。

  各種商業區,居住區,家家戶戶自來水入戶,暖氣入戶,各種管道預設,別說工匠,就連李敏自己也看不懂。

  舊都汴梁城三十萬人口尚且擁擠,新都城就算是填進去幾百萬人,照樣輕鬆。

  好在工期逼得不緊張,而且十年為一個階段,要不李敏這個負責人非要跟自己弟弟掀桌子。

  「我們可不認為李知府,宗宣撫使在相互吹捧,靖康之難,大宋觸底反彈,變化太大了!」

  「以前從嶺南到燕雲,走路要走半年到一年,現在乘軍艦,據說一個月不到就到南海了!」

  「就是現在還有了火車,據說太后此番前來,就是督促地方和三司官員規劃鐵路的,以後冀北到遼東,遼東到燕京,幾個時辰就到了,誰敢想啊!」

  說起大宋的變化,在場的官員感慨大了去了,水泥房子,自來水,蜂窩煤,各種乾鮮的海鮮,各種新鐵器,茶葉,紡織品,看的宋人眼花繚亂。

  茶館裡以前是鬥茶,現在都是讀報,講話本。

  足不出門,就知曉天下事。

  不管是金人西遷,水師遠航,還是收復西夏,都成了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的談資。

  適合上學的稚童,讀書不花錢,官府還貼補伙食,到了年齡不上官學,父母還要被罰。

  這一系列的變革讓官員,百姓目瞪口呆。

  感謝感激之餘。

  對大宋這位聖明的監國太后,交口稱讚。

  聽說她帶著新帝來冀北,不管是官員還是管事,甚至自發前來的工匠,百姓,都熙熙攘攘擠在碼頭。

  渴慕一見天顏。

  黑壓壓的人頭,嚇了船上的禁軍統領趙金兒一大跳。

  「怎麼這麼多人?」

  燕雲,冀北,遼東都是從金人手裡收復的土地。

  民心是否歸附未可知。

  礦里還有贖罪的戰場俘虜,碼頭上這麼多人雖然在行禮,萬一出幾個刺客怎麼得了。

  連忙拉著劉錡,岳飛,韓世忠,讓他們的親衛,部將,幫忙盯著維持秩序。

  「太后,新帝,靖王,康王在民間萬家生佛,好多人家裡都不供神仙,給張貼太后的畫像供奉香火了,長公主,以後這樣的事情免不了了,你得提前擴充禁軍,為太后出行打前站了!」

  劉錡以前就是禁軍統領,看著趙金兒有些迷湖的樣子,不由的好笑。

  臨海居要人留守,太后出行也不能少了禁軍。

  他的意見得到了宗澤的附和。

  「賢福長公主,你今天就擬定條陳,我讓樞密院負責審閱呈送,下午就讓太后批了。這幾年大宋變化太大了,軍制也要跟上時局!」

  「好呢,謝宗帥,謝劉將軍!」

  「其實這事也怪我等,在登州坐了一段火車不過癮,又跑來冀北!」

  宗澤瞧不上趙佶,可是對趙佶這些個女兒,喜歡的很。

  知恥而後勇,全權報國之志。

  能吃苦行軍,不矯情,處置軍務細緻入微,公正廉明,還能擂鼓為將士鼓氣。

  愛屋及烏,也順便幫趙金兒解圍。

  「賢福長公主不用太擔心,冀北能到碼頭來的,不是墾殖軍團和家屬,就是登州派到這裡的工匠,至於那些礦工,當地人,都被遷到遼東去了!」

  冀北從開礦,冶煉,到機械製造,造船一套產業鏈,工匠,管事都是登州零敲碎打遷過來的。

  黃燦對這些人知根知底。

  他認為問題不大,之所以他們一下子看見這麼多人,是因為登州一邊在抽調,一邊在補充。

  錯覺就是登州沒少人,這邊一下子冒這麼多人。

  大宋目前吏治清明,黃燦自信百姓過的比仁宗時候還好。

  又沒人敢跟太后爭權,行刺這種事,應該不太可能發生。

  「那也得注意太后和新帝安全,道路該清場清場,那些告狀的,我們來管就好了,金狗很壞,戰場上打不過我們,什麼事情都乾的出來,大宋現如今大片疆域等著我等開拓,國事蒸蒸日上,百姓安康富足,因為一個不留神被打斷了,太可惜了!」

  儘管武將出身的張叔夜現在不帶兵了。

  可他很喜歡監察官吏的這份差事。

  親眼在各地看著大宋吏治清明,百廢待興,很有成就感。

  膠州灣,明州兩個船廠打造的船舶都供應內河水師,張叔夜監察部還分到一條船專用。

  今天又跟著太后一起看李敬設計,喬清瀾製造的火車,真心的期盼全國各地都能有鐵路。

  這樣哪怕是很多無法通航的地方,也能迅速抵達,展開巡視。

  「我是做夢都沒想到,這蒸汽機這麼神奇,不僅可以讓船隻無風自航,連陸地上的也可以跑起來,還跑這麼快!」

  「不但是跑得快,還拉的多,幾萬斤的鐵,媒,拉著這麼一跑,一會功夫就到了,得剩下多少牲畜力,人力!」

  「你們沒聽喬海說,自從火車開始運行,造船的速度,立馬就上來了!」

  「有冀北這樣一個比登州還大的船塢,我大宋打造艦艇的能力至少增加兩倍,船多以後水師可以同時開闢西洋和靖康大陸的定期巡視,把西洋,靖康大陸的金銀財貨都運回來!」

  一群文臣武將,在登州坐了一回小火車還不過癮。

  跟趙柔嘉一樣,聽說冀北這邊也有火車了。

  連忙過海來看。

  唯一遺憾的是,喬海忙著盯造船,沒有參與火車製造,喬清瀾比較悶,光幹活,不給他們介紹。

  就這樣,文臣武將都特別喜歡李敬這個小妾,因為男女有別。

  不好意思跟過去。

  反而埋怨起了李敬,剛回來,登州才呆了兩天,不好好陪陪喬清瀾這個有功之臣。

  一熘煙跑到南洋去了。

  也不知道南洋有什麼東西讓他這麼急。

  倒是李綱和梁揚祖臉皮厚,跟在朱璉身後。

  「太后,論說你就不該放靖王去南洋,船隊遠航時候,喬娘子,顧娘子在家忙的昏天黑地,為大宋立下汗馬功勞,就該給他下個教旨,讓他好好在家陪清瀾和無雙!」

  李綱巡視兩浙,在梁揚祖和趙佶的提醒下,他專門關注了大宋民生,物價,對於李家各地開設的批發場,貨棧,收集了太多百姓意見。

  個批發點嚴格控制了市場價格,鼓勵各工坊研製實用民生的物品。

  皇家銀行同步跟隨,大宋錢幣,物資流通天下。

  對這套供銷體系推崇備至也不為過。

  以往大家都羨慕李敬家裡如花似玉,才情滿腹的侍女。

  現在李敬兩個能幹的小妾,也被李綱認同了。

  還當著朱璉的面,抱怨李敬薄情寡義,冷落大宋有功之臣。

  朱璉看著喬清瀾,有些慚愧,又不敢吱聲。

  倒是隨行的喬淑雲,不由的覺得好笑。

  趙玉盤,趙福金多驕傲啊,李敬這次回來敢不去南洋看她們,兩個長公主回來能把李敬踹下床。

  這傢伙連長公主生的是兒子還是女兒都不知道,還不敢帶著侍女。

  藉口南洋那邊要安排種植,還有一些油料要及時運回來,趕緊去了。

  宋人都覺得大宋這幾年變化太快。

  只有李敬在船上覺得變化慢。

  換到後世,登州到南洋,飛機也就是幾個小時的事情。

  現在哪怕單船全速前進,跑一趟南洋單程也半個月。

  他都不敢跟船隊一起開赴南洋,出了登州,就重新編組,讓會寧艦扔下駁船給其他艦艇,帶著會寧艦就全速朝著南洋開進。

  這還真給了趙玉盤和趙福金一個驚喜。

  雖說這年代生孩子是一趟鬼門關,趙福金和趙玉盤也沒少罵李敬,為生孩子害的她們連新大陸都沒去成。

  可是看著李敬風塵僕僕的趕來,連一個侍女都沒帶。

  滿意極了。

  「王爺,女兒可愛嗎?」

  兩個女兒,趙福金,趙玉盤都生的是女兒。

  為了封鎖消息,她們現懷了就躲在南洋莊園沒出去,產婆,侍女,都是用的從海盜窩裡解救出來的宋人。

  還把各部的記功官都打發到各部去了。

  真是不容易。

  眼看李敬一手抱一個,臉還貼到孩子臉上去了,笑容讓人迷醉。

  趙福金本來習慣性的諷刺李敬,結果一句話都說不出口。

  「辛苦了,能蒙兩位長公主垂青,不顧名分,已經是我天大的福氣了,等孩子大些,我帶回家,以後看看有沒有機會,讓她們做個郡主!」

  趙玉盤,趙福金做的這些保密措施,在李敬看來就是掩耳盜鈴。

  鄭憐玉,朱璉未必精通治國,但是絕對精通人情世故?

  兩個長公主跟他這點曖昧。

  肯定能看出來。

  他也相信,自己去莫名其妙領養兩個女兒。

  朱璉未必很及時給郡主的封號,但是西域之戰前肯定會給。

  「公主的女兒,應該是宗女吧?」

  趙福金剛開口,誰料李敬就指著自己,好歹他也是大宋郡王,女兒就該是郡主。

  看著李敬猴急的樣子,趙玉盤一顆懸著的心都落下來了。

  跟趙福金一起笑起來。

  她就怕李敬是將軍,更希望兒子能子承父業,沙場建功。

  不待見女兒。

  哪裡知道李敬後世人的思維,喜歡兒子,更喜歡女兒。

  「靖王,這趟遠航,書倩和淺淺懷上沒?」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