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說了不算

  巨大的臨安艦,福州艦,廣州艦揚著大宋水師,靖字軍的軍旗開進了杭州灣,開到了錢塘江口。【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一直開到臨安碼頭。

  整個臨安城都轟動了。

  臨安百姓以往看見軍隊這幫丘八都會躲的遠遠的。

  這次奇了怪了。

  當鎧甲鮮亮的靖字軍正在下船整理裝備列隊的時候,就被人強勢圍觀了。

  「我的天,好大的船,那黑洞洞的是傳說中的火炮?」

  「請問你們是我大宋靖字軍?」

  「這船沒有風帆,冒著黑煙,它怎麼動的?」

  「軍爺,靖字軍是戰神李敬麾下的靖字軍嗎?」

  「軍爺,聽說你們打下了金國國度,俘虜了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是不是真的?」

  臨安朝廷慫,一直在避戰和坐山觀虎鬥。

  但是宋人不慫。

  哪怕朝廷禁了復興報在臨安的流傳,但是復興報上的消息,在街頭巷尾,人盡皆知。

  宋人都渴慕宋軍雄起。

  當宋軍在金國大獲全勝的消息傳回,酒樓,酒肆,到處都是飲酒狂歡的人。

  當臨安百姓得到確認的消息,看著靖字軍進城。

  如瘋了一般。

  從臨安各地涌到街上,嘴裡高呼。

  「靖字軍威武!」

  「大宋戰神!」

  這讓從許崇手裡搶下先鋒官的段七安都有幾分詫異。

  眼看隊伍前方匯聚的百姓自覺地讓開道路,手裡還提著勞軍的酒菜。

  一個個在往隊伍里塞。

  士卒們都不知道該不該接。

  特娘的,打了幾年仗,這種仗從來沒有打過?

  終於,軍紀還是抵不住百姓的熱情,百姓把勞軍的酒菜裝籃子裡掛在士卒武器上,就躲進了人群跑了。

  「臨安的百姓們,我軍先鋒必須要拿下臨安皇宮,請大家不要干擾我軍軍務,我代表李副使保證,靖字軍對百姓秋毫無犯,對於放下武器的宋軍,也會善待,李敬副使,李易安居士,順德長公主,嘉德長公主即將在碼頭登岸,百姓們可以去迎接他們!」

  「將軍,真的嗎?『

  「真的,我們大宋軍不打大宋人,我用李副使戰神的名義保證!」

  禍水東引,段七安看著潮水一樣的百姓湧向碼頭,他擦拭了頭上的汗水。

  不僅下令士卒給前方的百姓讓開道路。

  又下令庚字七隊立刻幫掛著勞軍用品的士卒清理裝備。

  眼看著前方擁堵退去,急忙下令全軍急行軍。

  段七安這個騷操作把李敬驚呆了。

  當他和稷下學宮師生乘坐的遼陽艦推著裝滿士卒的商船抵達臨安碼頭的時候。

  臨安碼頭已經築起了高台。

  百姓們看著士卒忙碌,也跟著川流不息。

  高台上擺滿了酒罐。

  改名為隆祐太后的大宋元佑太后,已經帶著臨安部分官員,站在了高台之側。

  也許是士卒泄密,或者說世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李敬,李清照,趙明誠,趙玉盤,趙瓔珞和趙鼎等人在船頂上一露面。

  頓時碼頭上歡呼起來。

  「戰神,戰神,戰神!」

  吼聲震天!

  靖字軍已經占領了皇宮,對留守官兵繳械。

  又占領了臨安府衙,正在集結廂軍。

  未殺一人,沒進一宅,對百姓秋毫無犯。

  這樣的大軍,只是在復興報上的傳聞中聽說,臨安百姓還是第一次見到。

  跳板過去就是高台,隆裕皇后領銜百官,一副不把李敬灌醉誓不罷休的場景。

  李敬望著眾人投過來的羨慕目光,各種吹捧,這下子尷尬了。

  「臨安府百姓是傾巢而出啊,烏泱泱到處都是人頭,恐怕不低於十萬人圍觀!」

  「李副使眼光卓越,兩年前定下安內必先攘外之策,想必早已經料到必有今日!」

  「看我臨安百姓對靖字軍之熱誠,不亞於登州百姓!」

  對於臨安百姓對李敬的熱誠,李清照倒不覺得意外,只是有些可惜。

  趙柔嘉鬧著御駕親征。

  這趟真該讓小公主來,以便日後臨安百姓認可女帝。

  「敬兒,抬頭挺胸,下船去,臨安城的百姓有辨識力,他們清楚誰是大宋有功之臣!」

  船靠穩了,當讓要下去。

  會寧艦解開了綁駁的商船。

  靠在了臨安艦外面。

  趙玉盤低聲吩咐親衛們注意警戒,看見可疑之人,手持弩箭著,立即射殺,手持李敬的單打一火銃,緊緊的跟在李敬身後。

  當李敬帶著公主,稷下學宮的師生踏上跳板的時候。

  碼頭上都是歡呼聲。

  「李副使,過這邊來,老身代表臨安百姓,敬我大宋戰神!」

  隆裕皇后孟氏,是宋哲宗趙煦第一任皇后。

  靖康之難倖免於難,張邦昌在金人撤離以後還朝大宋也有功勞。

  五十多歲看起來跟實際年齡差不多,身體很好,說話中氣很足。

  引發了碼頭上全城百姓共鳴。

  「敬戰神!」

  「敬戰神!」

  「使不得,隆裕太后,您是長輩,該我敬您,敬臨安百姓!」

  李敬端過了酒碗,請隆裕太后一起戰到了臨安高台之上。

  雙手扶住酒碗,舉過頭頂。

  跟隨的稷下學宮師生在跟隨李敬,同樣結果了百官遞來的酒碗,雙手舉國頭頂。

  「李敬初到臨安,這第一碗酒,敬大宋,願我大宋國泰民安,千秋萬載!」

  眼看李敬第一晚酒敬大宋,黃燦和陳卓對望一眼,眼裡都是欣喜。

  跟著李敬一起呼喊。

  「第一碗酒,敬大宋,願我大宋國泰民安,千秋萬載!」

  包括李清照,趙玉盤,趙瓔珞這些女官在內,飽飲酒碗,

  李敬連忙讓趙玉盤聯絡隆裕太后,給周圍臨安百官和百姓都滿上。

  還怕碼頭上的酒不夠,讓靖字軍士卒從船上卸酒,親衛倒酒。

  眼瞅著周圍喜歡喝酒的百姓爭先恐後的端起了酒碗喝下去。

  李敬再次舉杯。

  「第二碗酒,敬朱璉皇后,隆裕太后,以及我大宋的柔嘉公主,感謝她們為我大宋百姓付出,有她們的辛勞,未來的大宋,文治開創盛世,武功無敵天下,百姓老有所養,少年雄踞四方,干!」

  「干!」

  李敬的話說的豪氣雲天。

  碼頭上都是回應的呼聲。

  百官和百姓熱淚盈眶的跟著豪飲。

  沒有擠進來的百姓看著前面百姓飲酒,都是羨慕的神色。

  台上稷下學宮的學子,穿著整齊的儒生衣冠,一個個搖杆挺的筆直。

  與有榮焉。

  「第三碗酒,敬我大宋百姓,大宋未來的路,需要所有宋人眾志成城,當我們齊心協力,這世間,沒有任何困難,沒有任何軍隊可以打垮我華夏族人,人定勝天,未來的大宋,娘娘和主公會努力讓大家過上富足的生活,同樣也需要各位付出最大的努力,讓日子更美好!為了這一天,我們幹了這碗酒!」

  臨安附近的商人,不少人去過山東。

  登州,山東東路,濟南的富庶,讓這些人誇讚不已。

  臨安雖然禁止報紙,但是消息並不閉塞。

  如今親耳聽見李敬說要大家更富裕,美好。

  歡呼聲再次響徹了碼頭。

  「幹了這碗酒!」

  梁楊祖和趙鼎看著李敬這份風采,心裡暗自感慨。

  怪不得朱璉任命李敬為樞密院副使。

  此人就是大宋天生的統帥,這兩碗酒,沒有敬天地,卻替朱璉和柔嘉公主盡收臨安人心。

  這三碗酒下去。

  很多不勝酒力的已經滿臉潮紅,甚至有晃晃悠悠者。

  可是周圍的百姓,意猶未盡。

  還有人在問李易安是誰。

  想讓她誦讀兩首詞作。

  李清照有些後悔,沒讓李敬把侍女們帶來,要帶著這二十多個女孩,就是隨身的樂隊和戲班子。

  眼看著進臨安的路,被百姓堵的水泄不通。

  乾淨招呼著稷下學宮的學子,一起唱起了在軍中廣為流傳的歌。

  他們這麼一唱,靖字軍將士也合唱起來。

  周圍的百姓圍的更緊了。

  臨安城出來的百姓更多了。

  趙鼎,朱勝非帶著臨安官員也清理不開道路。

  進城的事情,李敬也知道急不來。

  乾脆把隆裕太后和部分臨安官員,請到了船上。

  「李副使戰神之名,如雷貫耳,若非今日臨安碼頭一睹風采,誰能想到是如此偏偏少年,靖字軍之勇,踏破金國都城,威震華夏,今日臨安人方知乃仁義之師,好,真是天佑大宋!」

  眼看李敬親手為自己沏茶。

  上船之後,左顧右盼的隆裕太后端坐李敬對面,眼裡散發著光彩。

  「太后過譽了,微臣只是無數替大宋浴血奮戰的將士之中的一員,不管是官家欽命的靖康武三軍,還是娘娘命名的鋼勝義三軍,將士們在宋金之戰中九死無悔,置之死地而後生,甚至為我大宋馬革裹屍還,比起他們,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

  「李副使不要過謙,剛才路上,很多人托老身問李副使,占領臨安之後,如何處置臨安朝城,官員,百姓都在問,臨安是否為我大宋國都!」

  鳳凰點頭,李敬炫了一手趙玉盤教授的茶技。

  雙手端正的給隆裕太后奉茶,趙玉盤,趙瓔珞也把茶端給隆裕太后身後的百官品嘗。

  「太后拷問晚輩,晚輩本該暢所欲言,可惜太后的幾個問題,都不是微臣能做主的,如何定都,先前太后已經有了決策,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未來的大宋,定都燕京!」

  隆裕太后接過茶沒有品嘗,聽完李敬所說,頓時站起身來,望了一眼臨安城以後。

  叫了一聲好。

  「該當如此,朱璉有大魄力,昔日高太后不如也!」

  「太后和朝廷百官,收拾家眷,細軟,三日後啟程登州,五日內就可以面見皇后娘娘,至於如何處置,微臣豈能僭越!」

  隆裕太后啞然,隨後笑起來。

  「如此甚好,老身這麼大年齡,也能趕上大宋水師日行千里的炮艦神舟,說不得有福氣看到登州傳說中的海市?」

  運氣這東西,誰也說不清楚,蘇軾一生坎坷,卻僅僅在登州住了幾天,就看見海市。

  李敬在登州住了兩年都沒看見海市。

  「李副使,我等官員是自願,還是必須前往登州?」

  臨安這些人,大部分知道朱勝非聯絡投奔登州的事情。

  既然選擇了留下。

  多半不能問心無愧。

  今日被迫出迎李敬,也怕李敬手下的兵不問青紅皂白,痛下殺手。

  誰知道李敬只是輕輕的說了一句。

  「是必須,食君之祿,擔君之優,作為官員,有詔比應,即便高老,也應該親自給娘娘開口!」

  這李敬看起來面嫩,和善,對隆裕太后一說一個笑,讓很多人都忘了他是血火戰場滾出來的鐵血戰將了。

  「不想去的也不要想著渾水摸魚和離開,走不掉的,趙不試帶兵十五萬,進入揚州,福建廂軍已經開入兩浙,宗帥帶著勝武兩軍,朔長江而上,我大宋精銳將抵達疆域內的每一縣,徵召縣官。」

  大宋從來沒有地方官員還要面聖告老的道理。

  在場的很多人臉色難看起來。

  儘管在靖康之難過後,趙構處置了一批昔日的主和派,類似張邦昌等主和大臣和在靖康之變有責任的官員。

  也忍痛放逐汪伯言,黃潛善幾個被人詬病的心腹。

  苗劉之變還殺死了一批跟隨趙構的宦官,王淵等官員黨羽。

  在李敬眼裡,這幫人乾淨的不多。

  至少很多在揚州或者臨安的邸報中,大肆方言,侮辱山東皇后和臣子。

  甚至有昔日為邊梁投降派搖旗吶喊的漏網之魚。

  「李副使,本官承認以往德行有失,小看了山東皇后監國的勢力,但終究是各為其主,同是宋臣,可否大度一些?」

  大度。

  李敬嘴角翹了起來。

  有些錯,犯了,立正挨打就可以。

  但是有些錯,一旦做了,就沒有後悔藥吃。

  在宋金之戰中雪恥的大宋,未來需要一腔正氣。

  懲惡才能揚善。

  「從我個人而言,不想把屠刀對準我們大宋自己同胞,不過我說了不算。」

  看著隆裕太后欲言又止,想為這些人求情,李敬對著她擺了擺手。

  「但是有些錯,需要自己來承擔,梁運轉使給你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到山東聽候娘娘發落吧?娘娘和公主大度,或者板子只會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看著李敬這種給人希望的欺騙。

  黃燦在一邊咧著嘴偷笑。

  這裡有些人,早就上了山東的黑名單。

  跑掉的都是麻蝦。

  他們等著拖家帶口,為大宋開發琉球或者開拓疆土吧。

  臨安的皇宮被第一時間控制,緊接著,州府的衙門。

  李敬轉了一圈臨安皇宮,讓趙鼎找人封存清點皇宮陳設,沒有坐一處,沒喝一口水,臨安府衙也是如此,所有公務都回到船上處置。

  文事武辦。

  各地廂軍集結起來。

  取代他們的靖字軍在各處粘貼安民告示。

  各種新律法,各種准與不准,甚至各地籌備推薦民意代表的工作頓時讓臨安府以及周圍士紳沸騰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