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指點方向(跪求首訂!第一更)

  第80章 指點方向(跪求首訂!第一更)

  當李奇維要發表意見時,眾人齊刷刷地看向他。

  馬可尼更是雙眼火熱,滿臉興奮。

  作為痴迷物理的年輕人,李奇維的成就讓他望塵莫及,隨便一句話能讓自己受用終生。

  雖然家裡很有錢,自己又開個公司,但是李奇維這種人永遠都是馬可尼羨慕的對象。

  看著眾人的反應,李奇維輕輕一笑,開始畫餅,說道:「第一個問題郎之萬說的很對,需要單獨的器件去控制。」

  「以我對目前工業界的了解,最多五年,應該就會在電子產品方面實現突破。」

  「最近我和荷蘭的飛利浦公司合作,準備成立科學實驗室,其中一個研發目標就是類似的產品。」

  「因此,我才有這個把握,給出預言。」

  思來想去,李奇維還是準備不再藏著掖著,直接提前搞出三極體。

  因為在1906年,美國發明家德福雷斯特,就會在二極體的基礎上,發明三極體,從而開啟無線電子學的蓬勃發展。

  短短的五年,就算他把三極體的技術帶回國內,也產生不了什麼作用。

  因為以目前華夏的情況,在星火計劃沒有開展之前,任何科學嘗試都沒有意義。

  反正這是電子技術的基礎,後期的各種高科技設備都會用上,不如用歐洲的力量去大力發展。

  到時候他用現成的即可。

  李奇維能未卜先知,但是在場的眾人不知道啊。

  當他放出豪言,五年內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後,馬可尼激動的差點跳起來。

  威爾遜一臉震驚,「布魯斯,你什麼時候涉足工業界了?難道是你的專利授權給別的公司了?」

  李奇維笑道:「是的,就是鎢絲燈泡的專利。」然後他向其他人解釋一番。

  房間內的所有人,頓時都感覺很瘋狂。

  原來大名鼎鼎的光的波粒二象性,竟然是在李奇維的畢業答辯上提出來的。

  為什麼我的答辯只有「呃呃呃」。

  李奇維等眾人平靜後,繼續說道:「至於第二個問題,馬可尼,我認為你有點悲觀了。」

  「從理論上看,電磁波雖然會直線傳播,但它同樣也會反射。」說著,他開始在白紙上畫出示意圖。

  「伱們看,只要在地球的高空表面,加上一圈反射層,就能將直線傳播的電磁波反射,改變路徑。」

  「通過多次地面和反射層之間的反射,電磁波就能達到地球的任意一處。」

  「幸運的是,我認為這種反射層是存在的。」

  「因為引力的作用,地球的上空,應該存在一層由各種電子、離子、塵埃等組成的圈層結構。」

  「這種結構應該可以充當反射層,反射電磁波。」

  李奇維當然不敢直接說出電離層,因為那要等到1924年,才被英國物理學家阿普爾頓證明存在。

  當他信誓旦旦地推理出反射層後,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這太瘋狂了,完全是從理論上,預測了電磁波的反射。

  簡直是絕妙的想法!

  雖然還沒有驗證,但包括馬可尼在內的眾多學者,全都堅信,這個推斷一定是正確的。

  超遠距離的無線電通信絕對可行。

  「布魯斯,我不得不說,你的靈感簡直源源不斷,想法天馬行空。」盧瑟福羨慕地說道。

  「你這個想法,甚至能開闢一門新的學科,就叫氣象科學。」作為講師的威爾遜很有經驗。

  「布魯斯學長實在太強了,只要稍微一出手,再難的問題也迎刃而解」幾個小年輕在那頂禮膜拜。

  李奇維笑了笑,就連飛機都要等到後年,才會被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

  現在談大氣科學也太早了。

  馬可尼此時已經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對方簡單的幾句話,就解決了困擾自己近一年的難題。

  他激動地給了李奇維一個擁抱,然後用力地握住雙手,「布魯斯教授,謝謝您,您真是我的恩人。」

  李奇維略顯尷尬,「淡定,我還不是教授。」惹得眾人哈哈大笑。

  馬可尼不停道謝,「我今年就準備進行試驗,看看能不能實現英國和加拿大之間的通信。」

  「到時候,我一定把結果第一時間告訴諸位。」

  然後他又一一向眾人致謝,最後才返回座位。

  有了馬可尼的精彩例子當榜樣後,場內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幾個年輕的小伙子,也上台分享自己的研究。

  雖然在李奇維和盧瑟福等大佬眼裡,他們的研究還比較淺顯。

  但是有了前面幾個例子,兩人也不敢掉以輕心,偶爾也會點評一兩句。

  這讓分享者獲益匪淺,李奇維的一句話甚至能節省他們幾年的時間。

  於是,更多的人都開始上去分享,一時間,會場內的熱烈氣氛達到頂端。

  勞厄分享了他對於光的研究,各種反射、衍射的理論模型。

  愛因斯坦則分享了他關於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的研究,企圖用一種新的理論來計算分子的半徑。

  就連盧瑟福也忍不住側目,這個猶太人給他的印象很深,仿佛有無窮的能量蘊含在對方的大腦里。

  而且這篇論文很有意思,拓展了統計力學的應用。

  想法很大膽!

  這個年輕人不簡單,難怪能受到布魯斯的看重。

  李奇維萬分感慨,愛因斯坦在1905年的奇蹟年,發表了五篇論文,每篇都是震驚世界級的成果。

  分別是光電效應、分子大小測量、布朗運動解釋及原子存在、狹義相對論、質能方程。

  現在,李奇維已經截胡了光電效應和相對論,哪怕這樣,二比三,依然不是愛因斯坦的對手。

  這樣一想,當年的愛因斯坦實在是太逆天了,忍不住讓人懷疑他是外星人派來的。

  在李奇維胡思亂想時,愛因斯坦結束了他的報告,贏得了一片掌聲。

  顯然眾人覺得他的天賦,恐怕不弱於李奇維和盧瑟福等人。

  李奇維看了看時間,建議眾人先去吃飯,順便可以和化學的那幫人聊聊,下午再繼續開始。

  在餐廳內,李奇維遇到了朗繆爾,這個美國小伙子非常開朗,主動和自己打招呼。

  李奇維禮貌應對,他知道接下來對方會成為能斯特大佬的博士生。

  畢業後將在愛迪生的通用公司任職,負責新型白熾燈的研發。

  說不定兩人以後有可能成為競爭對手。

  接著,李奇維找到了這批化學家中,他最想見到的人:弗里茨·哈伯。

  如果問,20世紀初對人類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化學發明是什麼,合成氨當之無愧。

  在十九世紀中葉,動物糞便都是各個國家搶奪的資源,甚至爆發了好幾次戰爭,俗稱鳥糞戰爭。

  1865年,西班牙為了鳥糞向秘魯宣戰,厄瓜多和玻利維亞也加入了對抗西班牙的戰爭,最後以西班牙的失敗而告終。

  然而自從1909年合成氨被發明後,科學家從空氣中就能直接合成氨。

  從此再也不需要天然氮肥,去搶鳥糞了,人類終於能擺脫大自然的束縛。

  如果沒有合成氨製造的人工化肥,科學家預計以當時的農業技術,最多只能養活40億人。

  人吃飽飯才會產生各種需求,才會有後世的各種發明。

  民以食為天,合成氨對世界農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它的發明者,獲得1918年化學諾獎的德國化學家哈伯,卻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

  讚美他的人說:他是天使,為人類帶來豐收和喜悅,是用空氣製造麵包的聖人。

  詛咒他的人說:他是魔鬼,給人類帶來災難、痛苦和死亡。

  因為哈伯在第一次波及世界的戰爭中,擔任德國化學兵工廠廠長,製造出了氯氣、芥子氣等毒氣,並用於戰爭。

  此舉造成了近百萬人的傷亡,遭到了各國科學家的強烈譴責。

  看著眼前這個大鼻子、圓腦袋的光頭哈伯,李奇維無論如何也看不出他後世的魔鬼身份。

  所以李奇維現在對他的態度很糾結。

  自己是清國人,他不記得哈伯本人對華夏造成什麼直接傷害。

  他又想要對方的合成氨技術,給華夏謀福利,一舉解決接下來的糧食問題。

  華夏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對於糧食的追求是刻在骨子裡的。

  真實歷史上,那些慘絕人寰的大饑荒,這一世,李奇維絕對不會讓它再出現。

  他會買一大片土地,專門種植糧食,儲備起來,到時候救濟華夏。

  同時,他也會把合成氨的技術帶回去,做兩手準備。

  現在再看哈伯,李奇維覺得,未發生的事還是先不在意。

  走一步看一步,也許這個世界,他能阻止對方走向邪惡。

  「你好,哈伯,我是布魯斯·李。」

  正在一個人思考的哈伯突然一愣,他沒想到李奇維會主動打招呼。「你好,布魯斯,之前柏林物理年會上我就見過你。」

  「你的大名真是如雷貫耳,不過你當時應該沒有注意到我。」

  李奇維笑道:「怎麼,你們化學家還關注物理嗎?」

  哈伯道:「我喜歡聽一些其他領域的講座,來激發我的靈感。而且化學的本質就是物理。」

  李奇維從哈伯的語氣中,感受出他是一個極度自信的人,有非常高的能量場。

  「我看過你寫的論文,聽說你對人工合成氨很有研究?」

  「低溫高壓的條件雖然有效,但我覺得如果有合適的催化劑,一定能事半功倍。」

  哈伯頓時一驚,「布魯斯,你不是物理學家嗎,竟然也懂化學?」他收起輕視,開始打量李奇維。

  作為化學領域的學者,哈伯對於李奇維更多的是敬佩,但絕不崇拜。

  他有自己的專業和特長,自認為不比李奇維差。

  然而對方的一句話,就讓哈伯明白,恐怕人家確實對化學有研究,不然說不出低溫高壓這個詞。

  李奇維內心笑道,哥雖然不是搞化學的,但氫氣加氮氣合成氨,還是知道的,就是個平衡反應而已。

  「你知道,我來自清國,對於和糧食相關的信息,都非常在意,平時關注較多。」

  「所以學會了幾個化學名詞,再多的我就不知道了。」

  「我認為,如果能合成一種人工的肥料,那麼其價值簡直不可估量。」

  哈伯有點摸不透李奇維,關於合成氨,其實他現在也才剛剛接觸。

  因為受到幾個企業家的資助,所以他想嘗試一下。

  其實早在1795年,就有人嘗試通過人工方法進行氨合成,不過最終都失敗了。

  哈伯也不敢說自己有絕對的把握。

  不過李奇維的話還是提醒了他,可以考慮多試幾種不同的催化劑。

  「不,布魯斯,你的建議非常專業,我想我回去後需要好好試驗一下。」

  然後兩人開始暢聊起來,哈伯越聊越震驚,李奇維的化學知識儲備遠遠超出他的想像。

  這一刻,哈伯收起了高傲,被李奇維的天才打擊到了。

  他覺得對方如果改行做化學家,那肯定也是頂級層次,說不定隨手就能解決合成氨的條件限制。

  很快,中場自助餐結束,兩分會又開始了專題討論。

  青年學者會議,一共持續三天。

  這三天,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一種做學術的快感。

  思想的自由碰撞,靈魂的無限暢想。

  這裡沒有身份的高低,只有學術水平的較量。

  所有的參會者回去後,都想大力宣傳這種模式。

  學者不能閉門造車,只有多交流,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學習天才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直到會議結束後,所有人都還戀戀不捨,覺得時間過的太快了。

  9月1號中午,大家聚在在酒店的大禮堂內,準備返程。

  密立根拉著李奇維的手,邀請他無論如何都得去美國訪問一趟,他負責接待。

  李奇維笑著點頭答應。

  美國他是肯定要去的,他也想見識見識,此時的美國到底繁榮到什麼程度,體驗一下五年前李中堂的感覺。

  愛因斯坦深深地看著李奇維,眼神已經說明一切,雙方同時露出你知我知的笑容。

  最後,李奇維和索爾維一起,送別了所有參會人員,並承諾以後還會舉辦類似會議。

  同時,他還讓徐啟泰跟著盧瑟福和威爾遜,直接返回英國。

  他自己則帶著王路遙和李三,去往荷蘭,見傑拉德一面,看看鎢絲燈泡生產的如何了。

  那可是他財富事業的基礎,不容有失。

  學術要抓,錢財也要抓,兩手都要硬才行。

  求求首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