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雙策驚全場!世紀大辯論!一言可定天文未來!

  第415章 雙策驚全場!世紀大辯論!一言可定天文未來!

  大都會酒店的會場內,此刻已經人滿為患。

  來自三十多個國家,近三百位的天文學者們,將要在此成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這是整個天文學領域裡程碑的事件,標誌著天文學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天文學領域的大佬和新秀們,悉數到場。

  當李奇維入場後,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長、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台長,戴森,早已等候多時。

  他一步上前,紅光滿面,欣喜道:

  「布魯斯教授,大家就等你了。」

  「你要是再不出現,他們還以為我在撒謊呢。」

  周圍眾人大笑。

  李奇維笑道:「哦,我剛剛在和我們華夏的天文學者們交流。」

  戴森之前見過高魯,對他道:

  「哦,高台長,我們又見面了。」

  「你在天文學領域的造詣,讓我受益匪淺。」

  花花轎子抬人,高魯老臉一紅。

  他很清楚自己的天文學水平,和在場的大佬相比,完全不夠看。

  更不用說戴森這種天文學領域的權威了。

  但是因為李教授的存在,別人非但不會嘲諷,反而以禮相待。

  這一刻,高魯直觀地感受到了李奇維在歐洲的影響力。

  寒暄過後,戴森接著說道:

  「布魯斯教授,我再給你介紹一些朋友。」

  「這位是美國天文學會創始人之一、威爾遜山天文台台長,海耳教授。」

  海耳算是美國天文學領域的實權大佬了。

  他被稱為「現代太陽觀測天文學之父」。

  海耳畢生只研究太陽,其首次發現太陽黑子周圍有磁場的存在。

  他在1893年至1905年,擔任芝加哥大學天文學教授期間,主持建造了兩座大型天文台。

  同時它們也是美國乃至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台。

  葉凱士天文台和威爾遜山天文台。

  前者就是哈勃讀博期間所在的天文台,附屬於芝加哥大學。

  而後者則位於加利福尼亞州。

  海耳先後擔任兩大天文台的台長。

  哈勃畢業後,被海耳親自招攬,又轉去了威爾遜山天文台。

  該天文台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反射望遠鏡,口徑達到了驚人的2.5米。

  要知道,同時期的華夏,天文學還停留在「老夫夜觀天象」的級別。

  哪怕是亞洲天文學最強的櫻花國,口徑也只有50厘米。

  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哈勃則是這個望遠鏡的第一個使用者。

  足以可見海耳對哈勃的重視。

  這種大佬,也難怪會不服戴森組建聯合會了。

  但是對於李奇維,海耳卻是無比的熱情。

  「布魯斯教授,百聞不如一見,今天終於有幸見到你了。」

  51歲的海耳身材有點瘦弱,但是氣勢一點不輸,中氣十足。

  李奇維伸出手,笑道:

  「你好,海耳教授。」

  「哈勃曾寫信向我提起過你,他在威爾遜山天文台,跟著你學到了很多知識。」

  海耳聽後極為開心。

  哈勃是他帶過最驚才絕艷的後輩。

  而且對方還在布魯斯教授那裡進修過。

  這份履歷就是學術生涯的保障。

  海耳對於哈勃非常自信,他認為哈勃一定能創造天文學領域的輝煌。

  此刻,在海耳身後的哈勃,再次見到李奇維後,顯得極為激動。

  「布魯斯教授,見到您真是太好了。」

  李奇維拍了拍他的肩膀,勉勵道:

  「你現在可是擁有全世界最好的望遠鏡。」

  「希望你能用它做出天文學領域的偉大突破。」

  哈勃聽的熱血沸騰。

  他現在的研究方向有兩個。

  一個是關於宇宙結構的,即銀河繫到底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

  第二則是廣義相對論的第五預言:宇宙膨脹。

  這兩個課題也是當前天文學極其火熱和前沿的方向。

  也只有那些最頂尖的天文台,才有實力進行這種研究。

  因為它需要細緻和準確地測量大量天體的信息。

  超高端的望遠鏡尤其重要。

  接著,海耳又順勢介紹他的天文台中的另一個新秀。

  「布魯斯教授,請允許我為你介紹一個優秀的年輕人。」

  「沙普利,普林斯頓大學碩士,威爾遜山天文台研究員。」

  「就是他,證明了太陽系不在銀河系的中心,而是處在銀河系邊緣。」

  今年34歲的沙普利,絕對是天文學領域的青年才俊。

  並且,他還是「銀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的堅定支持者,強烈反對「宇宙島」理論。

  真實歷史上,不久之後,沙普利就會擔任哈佛大學天文台台長。

  李奇維笑著對他說道:

  「沙普利,要是哥白尼知道你的成果,一定會暴跳如雷的。」

  眾人聞言哈哈大笑。

  提出日心說的哥白尼,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的理論竟然也被推翻了。

  沙普利正是憑藉這個成果,才名震天文學界。

  就連哈勃暫時也比不上他。

  但是此刻,他和哈勃一樣激動。

  「感謝您的誇獎,布魯斯教授。」

  一旁的戴森,看見海耳那麼嘚瑟炫耀地炫耀自己,於是故意氣他。

  「布魯斯教授,允許我再為你介紹幾位。」

  說著,便拉著李奇維看向另外幾人。

  戴森身後的愛丁頓和海耳身後的哈勃,相視一笑,兩人臉上都很無奈。

  大佬打架,他們可不敢插手。

  「這位是利克天文台的柯蒂斯教授。」

  「他是宇宙島理論的堅定支持者。」

  戴森介紹完後,眾人瞬間聞到了一絲火藥味。

  沙普利和柯蒂斯,對於宇宙的看法完全相反。

  前者認為銀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

  而後者認為銀河系只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一個普通的星系而已。

  二人可謂是針鋒相對。

  當然,這只是學術之爭,大佬們在一起依然談笑風生。

  只不過沙普利和柯蒂斯隱隱對視了一眼,眼中意味深長。

  接著,戴森又隆重介紹了一位特別的人物。

  「這位是哈佛大學天文台的勒維特女士。」

  「就是她在分析了幾千張照片後,發現了大名鼎鼎的【造父變星】。」

  所謂的造父變星,是指一類高光度的脈衝變星。

  也就是星星的亮度會隨時間呈現周期性的變化。

  基於這個特性,該種星星可以被當成標尺,用於測量宇宙間天體和星系之間的距離。

  因此,造父變星被譽稱為「量天尺」。

  這體現它在天體測量中的巨大作用。

  在早期的天文學領域,由於缺乏超精密的儀器,測量一直是天文學的難題。

  雖然也有好幾種間接的測量方法,但精度和準確度都不盡如人意。

  造父變星的發現,則大大彌補了這種缺陷。

  所以介紹到勒維特後,在場的大佬們無不表情嚴肅,非常敬佩眼前這位女性長者。

  不僅僅是對方的成就,更因為她在先天失聰的條件下,還能取得這樣的成就。

  在場上諸多紳士中,顯得尤為可貴。

  李奇維對她表現出足夠的尊重。

  「您好,勒維特女士,見到您很高興。」

  在這個時代,一個女性能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就,都一定承受了難以想像的磨難。

  而勒維特的成果,更是和一件學術界的轟動新聞密切相關。

  真實歷史上,在1920年,天文學領域發生了一場世紀大辯論。

  辯論的主題就是「宇宙的尺度」。

  而辯論雙方正是沙普利和柯蒂斯。

  沙普利認為銀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而柯蒂斯認為銀河系外還有其他星系。

  兩種觀點的最終分歧就是:銀河繫到底有多大?

  沙普利利用球狀星團當測距工具,測量出銀河系的直徑為30萬光年。

  他認為這個驚人的尺寸,足以裝下整個宇宙。

  而柯蒂斯則利用黃矮星當測距工具,計算出銀河系的直徑只有3萬光年。

  這個尺度遠遠不可能是宇宙的全部,因為當時發現的不少星星,與地球的距離都比這個要大。

  雙方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

  不過這場辯論讓雙方都名聲大噪,前途光明。

  沙普利很快就成為哈佛大學天文台台長,而柯蒂斯也從研究員變成了台長。

  但是問題卻沒有解決,始終困擾著天文學家們。    直到三年後,哈勃出手了,他直接終結了這個問題。

  原來沙普利和柯蒂斯都錯了,因為他們使用了錯誤的測量工具。

  哈勃利用造父變星當測距工具,測量出仙女星雲距離銀河系至少相距100萬光年。

  這個距離遠遠超越了銀河系本身的直徑。

  說明仙女星雲必然位於銀河系之外。

  這個結論引發了天文學領域的巨大轟動。

  哈勃把他的發現寫信寄給沙普利後,對方哀嘆道:「這封信摧毀了我的世界。」

  後來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找到了更多的造父變星。

  經過了大量重複測量後,大家證明了哈勃的理論。

  至此,天文學界達成共識:銀河系只是宇宙中的一個普通星系。

  很快,戴森介紹完畢。

  從他的介紹中可以看出,此時的美國,在天文學領域非常強大,和物理學的孱弱完全不同。

  因為天文學太依賴於工具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天文學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高魯三人一直跟在李奇維身後,當聽到美國已經有2.5米口徑的望遠鏡時,簡直驚掉了下巴。

  要是不參加這種國際會議,他們永遠無法切身體會到這種差距。

  「來對了,來對了。」

  李奇維在戴森、海耳等人的簇擁下,緩緩走上演講台。

  這時,原地還站著一個男子,表情極其懵逼。

  「哈嘍?哈嘍?哈嘍?」

  「你們是不是把我忘了啊?難道就不介紹我了嗎?」

  「我可是現任美國天文學會會長、耶魯大學天文台台長啊。」

  「就這麼沒有牌面嗎?」

  施萊辛格滿臉苦悶,但是他卻不敢大聲逼逼。

  因為海耳不僅對他有提攜之恩,更是他在天文學上的領路人。

  不是老師,勝過老師。

  所以,在強大氣場的海耳教授面前,他只能低調了。

  此刻,李奇維已經在戴森的熱情介紹下,登上了演講台。

  會場內立刻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我很開心,能夠得到在座各位的信任,擔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主席。」

  「科學生來就是沒有國界、種族之分的,而天文學則很好地印證了這種思想。」

  「宇宙之浩瀚,迫使我們必須聯起手來才能探索它的奧秘。」

  「歐洲戰爭之前,德國天文學會曾公布了星表第一冊。」

  「這份僅僅記載了14萬顆恆星位置的圖表,就耗費了7個國家13個天文台50多年的觀測數據。」

  「而銀河系中的恆星,何止千萬!」

  「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能力,去完整描繪我們頭頂那片無垠的星空。」

  「所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成立,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科學的必須。」

  李奇維高屋建瓴地闡述了成立天文學聯合會的必要性,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認同和掌聲。

  場下,櫻花國天文學會會長、東京天文台台長,小林正照,滿臉羨慕和討好地與高魯交談。

  「高魯閣下,希望未來在聯合會中,華夏和櫻花國可以攜手共進,參與到國際天文學的偉大事業中來。」

  高魯輕哼一聲,心中依然對櫻花國有怨氣。

  曾經的我你愛答不理,現在的我你高攀不起。

  解氣,太解氣了。

  在場眾人都知道,一旦世界各國天文台聯合起來,龐大的數據共享下,一定能催生出很多成果。

  而誰能在聯合會中占據話語權,那麼對於自家的天文學發展,好處不言而喻。

  而華夏天文學會因為李奇維的存在,絕對是聯合會的核心之一。

  高魯的地位,在亞洲天文學領域,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華夏天文學也會迎來爆發式的發展。

  高魯冷冷道:

  「小林閣下,以後貴國可不能再像之前那樣,目中無人了。」

  小林正照諂媚一笑:「嗨以!」

  很快,二人又被台上李奇維接下來的話吸引住了。

  此時,李奇維又笑著說道:

  「相信諸位一定聽說過物理學領域的布魯斯會議。」

  「這是物理學的至高會議。」

  「它代表著物理學最前沿的方向。」

  「引導著物理學家們對最關鍵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

  「我認為,天文學也可以借鑑這種做法。」

  「所以,在此,我以主席的身份提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每三年舉辦一次全體會議。」

  「在會上發表和討論最新的研究成果。」

  「我們一起讓天文學迎來全新的繁榮發展。」

  嘩!

  李奇維極具蠱惑力和煽動力的發言,讓在場的天文學家們瞬間高潮了。

  所有人都激動地瞪大雙眼。

  尤其是像哈勃、愛丁頓、沙普利這樣的年輕一輩,更是無比憧憬。

  這種天文學至高會議,才是最適合他們的舞台。

  愛丁頓同學唉聲嘆氣,他覺得自己證明星光彎曲的時間有點太早了。

  「要是能在這樣的場合發表我的結果,那該引起怎麼樣的轟動啊。」

  果然裝逼也是科學家的基本訴求。

  而戴森、海耳等天文大佬們,則無不感慨。

  「把布魯斯教授請來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主席,果然是對的。」

  海耳更是直言:「要是讓戴森當主席,那就完犢子了,老傢伙肯定現在還在念稿子呢。」

  周圍各大佬會心一笑。

  戴森:「傻逼!」

  就在眾人以為布魯斯教授的提議結束時,又一個勁爆消息接著登場。

  「為了提高天文學的社會影響力,增強天文學的活力。」

  「同時,也是為了第一屆全體會議的預熱。」

  「我再次提議,舉辦一場面向廣大民眾的天文學公開辯論。」

  「連辯題我都想好了。」

  「就叫:宇宙到底有多大?」

  「這不僅是天文學家們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們所有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

  「這樣的辯題一定能吸引無數人的興趣。」

  「當然,至於辯題雙方人選,那就需要戴森台長和海耳台長你們去斟酌了。」

  轟!

  天文學公開辯論的消息,簡直比剛剛的全體會議還要勁爆。

  場內徹底瘋狂,所有人的情緒都達到了巔峰。

  「哦,上帝啊,這就是布魯斯教授嘛。」

  「有他的天文學和沒他的天文學,簡直就是兩種學科。」

  「辯論還沒開始,我已經能感受到精彩了。」

  「果然,布魯斯教授的搞事能力才是他最強的能力。」

  「怪不得無數人都想邀請布魯斯教授,他簡直就是所有學科的珍寶。」

  沙普利和柯蒂斯兩人眼中,突然爆射精光。

  一股熱血在心中轟然而起。

  針鋒相對的氣息,在此間瀰漫。

  這一場辯論,絕對會是天文學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甚至稱為「世紀大辯論」也不為過。

  可以和當初哥白尼高呼日心說相媲美。

  它代表人類從正確認識太陽系,進化到正確認識整個宇宙了。

  是一次質的飛躍!

  要是能在這場辯論上贏得勝利,那聲望簡直不敢想像。

  所有人都激動了。

  戴森看著李奇維,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本來他以為對方只是會來應付一下,講點場面話,把聯合會組建起來就行了。

  沒想到對方竟然如此為天文學領域著想。

  完全是真心實意。

  這兩個建議,可以說讓天文學從此煥發榮光,成為科學界的話題中心。

  海耳傲嬌地說道:「怎麼樣,還好你聽了我的話吧,你不行的。」

  這一次,戴森沒有反駁,請布魯斯教授當主席絕對是他的最明智之舉。

  反正他自己肯定想不到這些規劃。

  不過,他還是默默補充了一句:「傻逼!」

  面對台下眾人的瘋狂,李奇維輕輕一笑,完美拿捏。

  高魯、常福元、蔣炳然三人,滿臉崇拜地看著台上那個男人的身影。

  那就是他們華夏的李奇維教授,被奉為科學之神的存在。

  僅僅只是幾句話,甚至就決定了一個古老學科的未來命運。

  這種恐怖的影響力,讓三人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華夏有李奇維教授,真乃得天之幸!」

  最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又選舉了戴森、海耳等六位大佬為副主席,負責具體的工作實施。

  主席、六位副主席、秘書長,組成了執行委員會。

  經過委員會討論,決定於1922年,在義大利的羅馬舉辦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一屆全體會議。

  而世紀大辯論的時間,則放在了1920年,地點待定。

  至此,這場天文學界的聯合會順利閉幕。

  三十多個國家的天文學會,全部成為了第一批成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