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沒有李奇維教授,就沒有我吳有訓的今天!
華夏。
當吳有訓取得個人金牌的消息公布後,整個華夏都震驚了。
雖然此刻的國內,正處於群龍無首的混亂時刻,但依然無法阻擋民眾對這件事的自豪感。
在科學這個神聖的領域,這個華夏落後西方幾百年的領域。
一個土生土長的華夏人,在沒有留學的情況下,竟然取得全球競賽的第一名。
如此成績,怎能不令人瘋狂。
沒有身處這個時代的人,無法體會此時華夏人心中的憋屈。
自從1840年開始,西方用堅船利炮轟碎了天朝大國的美夢。
從那一刻,無數華夏人才發現,原來世界早已日新月異,以一種所有人都無法想像的速度在發展。
而國內則因為滿清無能,錯過了最佳的歷史時期。
我們和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種差距是全方面的,教育、經濟、軍事等,都是被碾壓的存在。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西方掌握了名為「科學」的力量。
科學本身雖然沒有實際的作用,但是衍生而出的科技卻改變了世界。
它能化腐朽為神奇,使有限的人力駕馭千噸萬噸的龐大機器。
到了如今,科技的發展更是超越了很多華夏人的想像。
電燈、電報、飛機.
在此時貧困偏遠的西北地區,依然和神話傳說差不多。
普通百姓別說見了,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只有在富裕的沿海省份,人們更容易接觸到新鮮事物,才對科學有所了解。
而李奇維的出現,以及華夏科學社的成立,都對科學的普及和滲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人們越是了解科學是何物,越是絕望。
尤其是那些憂國憂民的精英們,更是生出了宿命論的悲觀情調。
因為我們落後的實在太多了。
要不是李奇維的橫空出世,這種悲觀情緒會更嚴重。
最頂尖的那一小撮精英們,也會因此投入西方的幻夢之中。
然而現在,第一屆物理奧賽的結果,徹底粉碎了這種思想。
吳有訓一騎絕塵,以碾壓的姿態,取得比賽的第一名。
而華夏團體更是超越了歐洲數國,僅僅位於英國和德國之後。
這種成績,在開賽之前,不僅是歐美人想不到,華夏自己更是連想都不敢想。
簡直和天方夜譚一般。
然而,它就是這樣真實地發生了。
它證明了一個信念:華夏不弱於任何民族!
「我們不僅僅只有一個布魯斯教授。」
「我們的本土也能培養出吳有訓這樣的天才。」
「我們的教育終於開花結果了。」
「華夏這片土壤,也能長出現代科學教育的果實。」
「.」
無數人喜極而泣。
而吳有訓的家庭情況很快也流傳出來。
頓時引起眾人震驚。
出生在貧窮的小山村,父母都是沒有讀過書的普通人。
從小就依靠自己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學。
然後又考上了黃埔理工大學,從此改變了命運。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幫助,完全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學習天賦。
可以說,吳有訓的成長軌跡,讓無數普通人共情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吳有訓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驗證。
他雖然沒有開疆擴土,拜將封侯,但是他的成就更讓人佩服。
因為他證明了華夏在科學和教育領域的潛力。
在華夏經受了如此多的屈辱和失敗後,第一次堂堂正正地打敗了所有國家。
讓世界聽到了華夏本土的聲音。
華夏科學社為本次奧賽做了專題報導。
詳細解讀了本次比賽的題目難度,以及各國選手的實力高低。
甚至還有吳有訓的第一手採訪資料。
華夏科學社聯絡部部長周仁,親自採訪了吳有訓。
「吳有訓同學,首先恭喜你為國爭光,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績。」
「謝謝大家的支持。」
「我有一個疑問,同時恐怕也是所有人的疑問,希望吳同學能為我解答。」
「您請說。」
「眾所周知,物理奧賽理論題的最後一題,震驚了全世界所有的學生。」
「它的難度實在太大了。」
「來自25個國家的80名選手,只有吳同學你一個人答出來了。」
「所以外界給你起了一個超級天才的外號。」
「吳同學,你能告訴我們,當時你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樣的嗎?」
「你覺得你能解出這道題的最關鍵因素是什麼?」
吳有訓笑了笑。
「首先我要感謝我們華夏隊的團長,顏任光教授。」
「在廣東大學集訓的一年多時間,是我成長最快,收穫最多的一段經歷。」
「顏教授深厚的物理學知識折服了我,對我的幫助無比巨大。」
「在此之前,我對於奧賽這樣的題目是非常陌生的。」
「接著,我還要感謝團隊中的另外四個好友。」
「我們每天都在一起相互討論、相互學習,才能提升的這麼快。」
「這些都是我能解出最後一題的重要原因。」
「但是,有一個人,他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
「他也是我們華夏隊五人要共同感謝的人。」
周仁忽然笑了,他輕輕推了推新配的金絲眼鏡,問道:
「哦?吳同學,能說說他是誰嗎?」
吳有訓以一種肅穆的口吻,如朝聖般說道:
「他就是我最敬愛的校長,李奇維教授。」
「沒有李教授,就沒有我吳有訓的今天。」
「我從小家境貧寒,本來是上不起中學的。」
「但是得益於李教授在國內的教育改革,讓我有了減免學費的優惠政策。」
「所以我的父母才能拼盡一切,砸鍋賣鐵地供我讀書。」
「甚至我父親不惜背井離鄉,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天我能學有所成。」
「到了黃埔理工大學後,我同樣因為成績合格,拿到了很高的獎學金。」
「這些錢足夠我大學四年的費用了。」
「學校有很多利於學生的政策,而這些政策都是李教授當初定下的。」
「他說大學不是斂財之所,而是教育和希望之地。」
「不能讓任何一個有天賦的學生,因為個人原因而失去讀大學的機會。」
「可以說,我的父母給了我生命,而李教授給了我希望。」
「在黃埔理工大學讀書期間,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一起談論科學,交流學習心得。」
「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圖書館。」
「那裡有所有西方自然科學領域最新的成果。」
「而這些都離不開李教授在國外的強大人脈。」
「得不到外國的尊重,別人也不會把最好的東西給你。」
「所以,我雖然沒有出過國留過學,但是在圖書館內,我就已經走遍了世界。」
「我什麼內容都看,不管是不是本科階段需要學習的。」
「在集訓期間,我就想到了相對論。」
「於是,我就仔細地研究了。」
「當然,我也沒有好高騖遠。」
「比如廣義相對論,以我現在的水平,是完全看不懂的。」
「而狹義相對論,只要有紮實的數學基礎,還是不難搞懂的。」
「正是因為我看的多,想的多,所以在比賽時,才能冒出靈感。」
「當時我的心理狀態並沒有什麼特殊的。」
「更像是一種水到渠成。」
吳有訓的話,讓周仁一陣恍惚,心中充滿了感動。
這一刻,教育的意義仿佛具現了。
他終於深刻理解了李教授的良苦用心。
也明白了對方到底是在做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
士為知己者死。
周仁覺得自己已經加入到了這浩浩蕩蕩的改革之中。
吳有訓的採訪被公開後,立即在華夏境內引起了巨大轟動。
華夏從十幾年前的封建,到如今在科學領域大放異彩。
這種強烈的對比,讓所有人目眩神迷。
尤其是那些立志救國的精英們,更是感受到一種磅礴的、勢不可擋的力量。
而造就這一切的,就是家喻戶曉的李奇維教授。
他和他的黃埔理工大學,就是華夏教育和科技領域的領頭羊。
帶著這個古老的帝國,重新煥發榮光,覺醒強大的力量。
這一刻,黃埔理工大學在華夏人的心中已然神化。
而它的創建者,李奇維,則再一次被無數人傳頌。
到了如今,李奇維的名氣已經無法再大了。
他和那些最頂尖的政治大佬一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他們還要出名。
也就是所謂的國際影響力。
李奇維此刻已經成為了全球級別的知名人物。
外國人不知道華夏的大佬是誰,但是一定知道布魯斯是誰。
同時,第一屆物理奧賽的成功舉辦,也讓科學之城一戰成名。
雖然那裡現在只有孤零零的建築。
但是眾人都知道,不久的將來,那裡將是整個亞洲的科學中心。
而吳有訓就是那個科學中心裡,走出的至強者。
廣州,廣東大學內。
教育部科技廳廳長許壽裳、廣東大學校長王季烈、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於天池,三人在辦公室內開懷大笑。
他們都和李奇維有著緊密的聯繫,自然很快就熟悉起來。
華夏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三人是發自心底的開心。
許壽裳更是高興的忘乎所以了。
「媽的,真是太解氣了。」
「洋鬼子之前發報紙,直接忽略了亞洲,忽略了華夏。」
「搞得比賽就是為他們歐美開的一樣。」
「現在被啪啪打臉了吧。」
於天池感慨道:「我在給李教授當秘書的時候,有想到過這一天。」
「但是沒想到它會來的這麼快。」
「我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黃埔理工有多簡陋。」
「老師只有幾個,學生也只有幾十個。」
「但是大家的臉上都有光。」
「那是希望之光、信念之光。」
「從那一刻起,我就決定了,自己一定要從事教育行業。」
「只有教育才能徹底改變這個國家。」
王季烈深以為然。
他是廣東大學的校長,對此體會很深。
尤其是在他出國考察之後,才明白李奇維的布局是多麼偉大。
那種高瞻遠矚的目光,就連聖人也看不到吧。
仿佛天地之間的一切,都在對方的掌中,秋毫必現。
王季烈因此,重新找到了此生的方向,奉獻自己的一切。
此刻,他看著面前二人,笑道:
「壽裳、天池,你們二人應該比吳有訓和葉企孫更開心吧。」
「這一次,肯定要高升了吧。」
二人聽後有點怪不好意思的。
不過這裡沒有外人,於是都沒有顧及了。
許壽裳說道:「上頭有意讓我去江西省擔任教育廳廳長。」
「爭取把江西省打造成一個教育模範省。」
王季烈和於天池皆是一驚。
這一步雖然看似是平調,但是意義卻非同凡響。
「恭喜啊,壽裳,只要你做出成績,位極閣臣,指日可待啊。」
於天池則是升遷為廣東省教育廳的廳長,真正主管一方的教育。
王季烈真心為他們感到高興。
他自己雖然沒有任何獎勵,但是他在國內教育界的名望,卻如日中天。
他從一個前清的「封建」官員,到現在的現代化大學的校長。
這種轉變,讓所有人都看到了王季烈的能力和性格。
他笑著對二人說道:
「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真正幫助奇維了。」
「他一個人在外面,為華夏的科技教育事業披荊斬棘,走出另一條路。」
「我們就要替他管理好大後方,源源不斷地提供各類人才。」
「奇維曾經說過,未來的某一天,評價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看的就是人才儲備。」
「不僅僅是頂尖人才,還有那些合格的,數以萬計的大學生。」
三人神色激動,他們能感受到那個偉大的未來,已經近在咫尺了。
他們的目光齊齊看向婆羅洲的方向。
在那裡,有一個人和一座城,將是華夏未來的希望。
至此,李奇維在國內的教育和科技事業,正式布局完成。
政界、學界、工業界等等,都有他培養和支持的力量。
只待時機成熟,他振臂一呼,幾十萬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將會噴涌而出。
到時候別說是小男孩了,沙皇都能給搓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