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振聾發聵!科學發展的四個階段!科學思想比理論更重要!
1915年10月8日,法租界。
華夏科學社第一次全體社員大會的召開,標誌著華夏科學領域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此刻,李奇維走上演講台。
看著那一張張如饑似渴的面龐,和堅定不移的信仰。
李奇維心情激盪。
他要為台下的這些熱血年輕人指明方向,使他們不再迷惘,勇往直前。
他們就是華夏科學未來的希望所在。
「今天,我的演講主題有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科學的發展過程是什麼樣的。」
「談起科學,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西方科學。」
「雖然很遺憾,但科學誕生在西方已經是既定事實了,這一點,誰都不能否認。」
「我知道,國內有很多人為了民族自豪感,會去文獻里考古。」
「證明華夏古代也有科學。」
「但在座的各位作為科學領域的精英,我相信你們對此有審慎的態度。」
「科學是實事求是,不能被任何主觀因素困擾。」
會場內眾人瞬間表情嚴肅。
李社長的開篇,就強調了科學的精神。
華夏科學社是要在國內傳播科學,但千萬不能被愛國主義限制。
宣傳科學是愛國的,但是科學本身和國家沒有關係。
這個邏輯讓眾人深深記住。
「科學誕生在西方後,其實也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發展。」
「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通俗地默認為近代科學。」
「而古希臘時代到中世紀之間的這段期間,可以形象地稱為古典科學。」
「古典科學最重要的成就,是確定了邏輯在科學中的指導地位。」
「歐幾里得的幾何學則是邏輯演繹的最巔峰代表。」
「從此,科學大廈的建造有了堅實的材料基礎。」
「但是,只有邏輯還遠遠不夠。」
「古典科學的另一個特徵就是用大腦想像代替實驗。」
「比如著名的鐵球落地問題。」
「亞里士多德僅僅是在腦海里想像這個過程,所以得出了錯誤的結果。」
「這種不喜歡實驗的特點,也和那個時代有關。」
「古希臘時代,能安心做科學研究的人,一般都不是普通人。」
「想要讓這些大老爺們去干苦力,那確實有點不太可能。」
「因此,很可惜,實驗一直沒有得到科學家們的重視。」
「而近代科學則認識到了實驗的重要性。」
「理論必須和實驗相符,才是正確的,且實驗結果要符合自然現象。」
「近代科學的發展到目前經歷了四個階段。」
「首先是15-16世紀的啟蒙階段。」
「這一階段的最重要成果是哥白尼的日心說。」
「這一天文學領域的偉大成就,徹底粉碎了教會對於人思想的枷鎖。」
「雖然從今天的角度看,日心說也是錯的。」
「但是它對於當時社會的影響,對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
「而且日心說更是為後來的天文學乃至牛頓力學,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17-18世紀為科學的形成階段。」
「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兩位科學家是伽利略和牛頓。」
「伽利略奠定了實驗研究的科學體系,而牛頓把這個體系發展到了巔峰,提出牛頓定律。」
「在這個階段,科學開始形成了分支,物理、化學、醫學等等。」
「但無論是哪個分支,它們的研究過程都是一樣的。」
「首先是通過觀察自然現象,提出假設。」
「接著,進行大量的實驗,驗證這些假設。」
「最後,通過理論和實驗的結果對比,證明假設是否正確。」
「這一套體系,在今天看來,好像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它的誕生是極為不易的,可以說是一種思想的革命,歷史性的轉折。」
「至少,華夏發展了幾千年,都沒有歸納出這種體系化的研究思想。」
「所以,科學的真正精華,從來不是那些定理和公式,而是得到那些定理公式的過程。」
「知其然遠遠不夠,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進入科學的門檻。」
「從這一時期開始,實驗就成為了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環節。」
「而科學的副產物:工業革命,更是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嘩!
眾人皆是神色震動。
李社長的分析,讓他們明白了真正的科學精神是什麼樣的。
這個龐大而精美的智慧體系,它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經歷了幾百年前赴後繼的努力。
而這整個過程,牢牢圍著這兩大支柱:邏輯和實驗。
「19世紀則是科學的迅速發展階段。」
「這一時期有三大震撼級的成果: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細胞學說、達爾文進化論。」
「這一時期的科學更加璀璨多樣,各領域蓬勃發展。」
「而且,科學有了一個最顯著的變化,那就是離普通人越來越遠。」
「這種遠不是指經驗認知上的陌生,而是對理論體系的理解難度。」
「一個人可以很容易想像牛頓力學的圖景,但是他很難直接構建出電磁場是如何運轉的。」
「從這個時期開始,科學逐漸超越了人們的經驗,更加注重理性。」
「邏輯和實驗兩大思想,更是發展到了巔峰。」
「科學家從此和普通人有了區別。」
「一個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專業領域的科學家產生有效的交流。」
「而在牛頓那個年代,跨行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但是在現在,哪怕是我,想去當一個生物學家,恐怕也要從頭學起了。」
台下爆發出一陣笑聲。
大家都認為李社長太謙虛了。
您老可是提出神創論的存在,誰還敢說您是生物外行。
「19世紀的科學催生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如果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物質生活。」
「那麼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是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巧、更難以想像。」
「但是,大家要記住,這些都只是科學的副產物。」
「如果你一開始就是帶著功利的目的去研究科學,那麼註定會一事無成。」
「因為你會老想著這個有什麼用,那個有什麼用。」
「從而忽視了很多重要的現象。」
「那些真正的科學家,從來不關心有沒有用,只關心為什麼。」
「誠然,華夏科學社是為了傳播科學,提升國內的科技水平。」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把科學功利化。」
「我們應該傳播的是科學的思想,啟迪更多的人,然後把這種思想轉化為技術。」
「不然,就會像美國一樣。」
「明明已經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了,但是在科學領域,只能撿歐洲的殘羹冷炙。」
「如果華夏也走這樣的路,總是拿來主義,那麼以後就會被西方卡脖子。」
卡脖子這個詞,讓在場的社員們感覺很新奇。
默默讀了幾遍後,發現很容易就理解了其中的含義,而且非常形象。
這時,任鴻雋說道:
「社長,我明白了。」
「您是讓我們從根基上,就正確地看待科學、傳播科學。」
「把科學當成一種思想,而不是工具,拿來就用。」
李奇維點點頭,說道:「沒錯。」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我們傳播的核心是什麼。」
「就和工業革命是科學的副產物一樣。」
「提升國內的科技,增強國力也只是華夏科學社傳播科學的副產物。」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遠,更紮實。」
「假設一個極端的情況。」
「有一天三恆星文明降臨地球,隨手抹去了整個西方世界。」
「那麼剩下的國家還能繼續發展科學嗎?」
「我想是很難的。」
「因為這種科學的思想,還沒有被我們完全接受和消化。」
李奇維拿《蟲子》舉例子,很容易就讓所有人理解了。
他繼續說道:
「到了20世紀,則是科學的第四個階段,我稱之為突破期。」
「雖然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但是相對論和量子論,毫無疑問,是科學領域的突破。」
「這種突破是思想上的,它改變了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再是以前一成不變的那種情況。」
「雖然相對論和量子論才剛剛誕生,但是我有信心,這兩個理論會支配未來百年。」
「從這個階段開始,科學徹底和普通人有了隔閡。」
「一個普通人,或許能夠通過科普了解牛頓力學,若是他再聰明點,也許能感悟電磁學。」
「但是,他絕對不可能僅僅通過科普,就能深入地理解相對論和量子論。」
「這一點,你們一點要認識到。」
「科學社到底要科普哪些內容,科普到什麼程度,都是需要仔細考量的。」
「對於不同的人群,比如大學生和普通工人,科普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
「這些都是需要科學社認真細緻規劃的內容。」
「所以,你們千萬可不能小瞧自己的工作啊。」
「不是隨便找幾篇外國文獻翻譯過來,就叫科普的。」
「你首先要有自己的理解,並且把它揉碎了,講解給其他人。」
「如果你講不出來,說明你自己也不懂,那又如何科普呢?」
嘩!
李奇維的言論讓眾人心驚。
因為說中了他們的內心。
大家沒想到一個科普工作竟然還有這麼多門道。
尤其是像周仁這樣的活躍分子,立馬就正襟危坐,警告自己以後要認真對待這份事業。
華夏科學社的社員,絕大部分都是有自己本職的工作。
參加科學社,是一份義務勞動,目前是沒有工資拿的,全靠夢想支撐。
所以,李奇維需要讓眾人明白,科普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幹好的。
如果真的想讓華夏科學復興,那任何一件事都需要認真。
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天天糊弄,那還不如今早離開,反而耽誤雙方的時間。
任鴻雋連忙在紙上記錄下這個點。
他作為副社長,需要全面考慮社團的發展。
既然社長提出了這個問題,那麼他就要想辦法解決。
「或許未來可以考慮引入激勵機制。」
至於是什麼,他暫時也沒有想好。
這時,李奇維接著說道:
「以上就是科學發展的四個階段。」
「這只是我個人總結出來的,一個籠統性的分類。」
「具體的情況,要比這複雜無數倍。」
「但是,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科學雖然起源於西方,但是任何人,任何國家都可以學習。」
「科學的思想是通用的,沒有國界的。」
「華夏科學社雖然不是一個具體的科學研究機構,但是它也需要遵循科學的思想。」
「九大研究室,那麼多的知識,如果沒有統一的思想指導,那就會非常混亂。」
「所以,希望我的分析,能夠給你們帶來幫助。」
「你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善於運用科學的思想。」
嘩!
會場內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這一刻,所有社員都覺得李社長如神一般。
他的演講振聾發聵!
他以高屋建瓴的視角,從宏觀層面,抽絲剝繭分析科學的發展脈絡。
讓眾人如掌上觀文一般,對於科學體系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這種深度,帶給這個時代華夏的衝擊性可想而知。
要知道,現在在華夏,連科學家這個正式稱呼都沒有。
民間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概念。
正是因為李奇維的橫空出世,才讓科學在華夏稍微加速,但也有限。
因為缺少傳播的媒介和力量。
而現在,媒介有了,那就是華夏科學社。
力量也有了,那就是思想的力量。
所以,這種指導性的理論,可以說奠定了整個華夏科學發展的基礎。
甚至以後,史學家就會把李奇維評價為「華夏科學之父」。
哪怕之前他發表相對論、得到諾獎,都不行。
因為他沒有思想,他的理論是他自己的,不能指導別人。
而現在,李奇維開始影響其他人,讓科學的種子生根發芽。
這才是對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
科學理論適用於個人,而科學思想則適用於國家。
雖然李奇維現在的言論甚至還談不上思想,但是他會慢慢完善。
演講還在繼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