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布魯斯場方程!一解一宇宙!
李奇維通過純粹的思維實驗,圓盤實驗,證明了引力的本質就是時空的彎曲。
緊隨而來,他就需要去描述時空彎曲的性質。
時空到底是怎麼彎的?
彎曲的程度是多少?
等等。
而這些就要用到數學知識了,尤其是幾何學的知識。
從這開始,也是廣義相對論最難理解的部分。
數學要人命啊!
上一章李奇維已經論證,太空中的圓盤,若是旋轉起來,則它就不是處在平直的時空了。
此時圓的圓周率大於π。
真實歷史上,愛因斯坦到這一步就犯難了。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的數學功底不是很好。
因為那時的物理學界幾乎只能接觸到歐式幾何。
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平直時空幾何。
因為這種幾何形式跟日常經驗非常吻合。
物理學的很多實驗測量,都是用的歐式幾何的方法。
因此本來數學就不好的物理學家們,肯定不會專門再去研究其他的幾何學了。
那麼什麼是歐式幾何呢,它為什麼處理不了時空的彎曲問題。
早在牛頓之前,古希臘的科學家們就對空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數學家們根據經驗直覺,很容易就認為空間是平直的。
也就是三維的空間就好像一根根無限長的直線組成。
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歐幾里得,基於這種經驗,先是定義了點、線、面的概念,然後提出了五大公理。
所謂公理就是不證自明,是從宇宙中總結而出,好像天啟一般。
第一:任意兩點之間,有且只有一條直線連接。
第二:任意有限的直線可以無限地延伸。
第三:以任意點為圓心,任意長為半徑,可作一個圓。
第四:凡是直角都相等。
第五: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側兩個內角的和小於兩個直角,則兩直線會在該側相交。
(或:過直線外一點,僅可作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即平行線不相交)
歐幾里得利用這五大公理,進行了邏輯嚴密的數學演繹,推導出23個定理,解決了467個命題。
由此構建了震撼人心的幾何學大廈,也被稱為「歐氏幾何」。
而歐幾里得本人則被尊稱為「幾何之父」。
歐氏幾何自從創建後,一直統治數學界兩千多年。
牛頓、笛卡爾等人都是在它的基礎上,才發明了更多更深奧的數學理論。
幾千年來,不僅是數學家,哪怕是物理學家,都認為歐氏幾何是完美的。
尤其是其在物理學領域的應用,非常符合客觀真實世界的現象。
因此,物理學家們深信不疑,空間就是平直均勻分布的。
雖然狹義相對論否定了空間的絕對性,但它沒有否定空間是平直的。
不然的話,抨擊李奇維的人將變得更多了。
但是,除了物理學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數學也是不斷向前發展的。
數學界的天才、大佬,絲毫不比物理學家弱。
數學界也有百年千年難得一出的超級天驕人物。
甚至從某種角度而言,可以認為數學家比物理學家更「聰明」。
當然,這裡指的都是兩個領域裡的最頂級存在。
很快,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就發現,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歐氏幾何的第五條公理存在問題!
1826年,他發表了一種全新的幾何體系。
在羅巴切夫斯基的理論里,他繼承了歐氏幾何的前四條公理。
但是第五條公理,他是這樣描述的:
過直線外一點,至少可以做兩條直線與其平行。
基於這五條公理,羅巴切夫斯基發現,竟然也能邏輯自恰地推導出一系列幾何命題。
由此他就得到了一種新的幾何體系。
後來就被稱為「羅氏幾何」。
羅氏幾何和歐氏幾何的區別,就在於對第五條公理表述。
後來我們知道,羅氏幾何描述的其實就是雙曲幾何,其曲率是負的。(馬鞍的形狀)
在羅氏幾何里,三角形的內角和不再是等於180°,而是小於180°。
可以說,羅氏幾何在發表時,對數學界造成了巨大轟動。
大家不是興奮,而是抨擊羅巴切夫斯基的理論是歪理邪說、無稽之談。
就連數學領域的絕對王者,高斯對此也保持了沉默,沒有承認羅氏幾何。
但是高斯的學生,黎曼卻認真地分析了羅氏幾何。
他覺得這種公理體系是有非常大的研究意義的。
因為他完美繼承了歐氏幾何的邏輯推理體系。
只要認可了羅氏幾何的第五條公理,那麼那些匪夷所思的結論都將是這種幾何體系下的正確結果。
然而,黎曼不滿足於此。
他在羅氏幾何的基礎上,又發展出另一種幾何,即球面幾何。
在一個圓球的表面,過直線外一點,則不可以作出平行線。
且圓球上的三角形,其內角和是大於180°的。
這就是後來的「黎曼幾何」。
羅氏幾何和黎曼幾何都是非歐幾何,區別在於前者是負曲率(空間向內凹),後者是正曲率(空間向外凸)。
而歐氏幾何是零曲率,所以空間是平坦的。
黎曼在1854年,發表了他的新幾何體系。
在當時,和羅氏幾何一樣,幾乎沒有人能理解黎曼幾何。
因為它太違反人們的直覺了。
但是當時的愛因斯坦在格羅斯曼的推薦下,了解到黎曼幾何後,簡直和遇到他的表姐一樣高興。
因為他的時空彎曲理論正好就適用於黎曼幾何。
現在,自己的理論有了堅實的數學基礎後,愛因斯坦就利用黎曼發明的度規張量研究時空彎曲。
所謂的度規張量,可以大概理解為它描述了空間的性質,表徵了空間的幾何結構。
根據這個概念,可以計算黎曼幾何中的測地線(黎曼幾何中兩點之間最短距離的那條線)等數據。
而根據測地線又可以算出曲率,曲率就是物質在空間中的運動軌跡。
光走的也是這條路徑。
至此,廣義相對論的時空結構數學模型就可以開始構建了。
而現在,李奇維的數學水平比當初的愛因斯坦還是要強不少的。
後世的物理博士生,數學也是必修課。
黎曼幾何更是大名鼎鼎,他前世的時候沒少研究,如今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
現在,有了時空彎曲的數學處理手段。
下一步就簡單了,那就是研究不同的物質對空間的彎曲程度是什麼樣的。
比如物質的密度、質量、能量等等,對時空造成的彎曲曲率是多少。
咔咔咔!
李奇維在紙上一頓操作,整整過了半個小時。
一個方程終於被他給寫出來了。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引力場方程,也叫愛因斯坦場方程。
只不過現在嘛,要改名叫【布魯斯場方程】了。
這個方程長這樣:
左邊的式子表示時空的曲率,右邊的式子表示物質的分布。
這個公式的文字版就是: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
這個方程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非常複雜。(見評論區)
這是一個含有十個未知量的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
斷句是: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
別急,我們一點點分析,讓你明白方程到底難在哪裡。
【方程】
首先方程是什麼,大家都很清楚。
x+1=2。
這就是一個最普通簡單的方程。
【偏微分】
而微分方程,就是在普通方程的基礎上,式子中帶有未知函數及其導數的方程。
比如假設u是x的函數,則可以表示為u=f(x),u′就是u對x的導數。
那麼x+u+u′=1,這個方程就叫微分方程。(方程中u′必須有,u可以沒有)
如果微分方程中只有一個自變量的導數,則稱為常微分方程。
比如上面的式子只有x一個自變量,也只有u′這一個自變量x的導數,它就是常微分方程。
而如果u不僅是x的函數,它還是y的函數,那麼u=f(x,y)。
u′(x)就是u對x的導數,稱為偏導數;
同理,u′(y)就是u對y的導數。
那麼x+y+u′(x)+u′(y)=1,這個方程中含有兩個或以上的導數。
這種微分方程就叫做偏微分方程。
【二階】
階數指的是導數的階,比如u′就是一階導數,u″就是二階導數,即導數再求導。
x+y+u′(x)+u′(y)+u″(x)+u″(y)=1。
這個方程就是二階偏微分方程。
【非線性】
線性和非線性就比較好理解了。
如果u和x、y的函數關係是一條直線,那就表示線性。
若是非直線,那就表示非線性。
至此,布魯斯場方程,這個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概念,就都理解了。
可以看出,如果想找到這個方程的精確解,是一件太太太太複雜的事情了。
沒有任何技巧,只能暴力求解。
也就是把所有的變量統統考慮進去。
比如質量、能量、密度、空間、時間等等。
所以,在沒有後世那種超級計算機的情況下,想要手撕這個方程,難度可想而知。
即便有了計算機的輔助,想要解也不是易事。
哪怕是最簡單的兩個天體之間的運動。
如果考慮廣義相對論的性質,那麼直到後世,也沒有辦法模擬其精確的時空關係。
而真實歷史上,史瓦西給出的精確解,其實就是最簡單的那一種,考慮了最少的變量。
他假設了整個宇宙中只有一個質點。
雖然布魯斯場方程無法精確求解,但是通過數學手段,可以近似求解。
比如著名的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就是利用近似解給出了答案,從而完美解釋。
布魯斯場方程的內涵太豐富了。
這個方程的每一個精確解都代表了一個不同的宇宙。
而且是那種從過去到未來不斷演化地宇宙。
因為場方程中有時間t這個參數,從而方程就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
這也代表了宇宙在不斷地運動變化。
後世經常說的什麼回到過去的可能性,其實就是指的是某個特定的場方程解。
對於布魯斯方程的解,就是一門專門的學科。
宇宙中所有的時空和物質的關係,就被這個方程給囊括了。
呼!
李奇維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氣。
至此,廣義相對論的內容,就算是全部完成了。
不過,論文還沒有結束。
因為根據這個場方程可以推導出很多匪夷所思的結論。
而這些結論,李奇維就會在發表的那一天,統統附在論文中,作為他的預言。
所有後世的預言被他全部放在一起,帶給所有人的震撼可想而知。
然而,廣義相對論的天馬行空,註定了想要證明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真實歷史上,在前期,按照時間順序,一共有三個最重要的證據。
第一個,就是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利用布魯斯場方程可以完美解釋。
但是這個證明有一個弊端。
那就是如果其他人就是堅持用萬有引力定律去計算的話,把太陽自轉等七七八八的因素考慮進去。
完全有可能也導致水星的古怪行為。
至少你不能證明這種猜想是錯的。
因此,第一個證明的力度就稍微弱一點。
第二個,就是大名鼎鼎的星光彎曲了。
也就是愛丁頓通過日全食實驗,證明了光線經過太陽後,路徑會發生彎曲。
這個證據強力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把理論抬上了神位。
第三個,則是引力紅移現象。
根據廣義相對論的推導,光線在離開引力場後,其波長會變長。(較為複雜一點,暫時不詳述)
所以光在光譜上的位置,就往紅光的方向靠近,這就叫紅移。
這個推論要到1950年左右,才會被一個非常非常精妙的實驗證明。
李奇維看著手中的論文初稿,感慨萬千。
狹義相對論統一了時間和空間,時空本為一體。
而廣義相對論則統一了時空和物質的相互作用關係。
狹義相對論的近似就是牛頓力學三定律。
而廣義相對論的近似就會得到萬有引力定律。
李奇維的相對論,徹底將牛頓力學納入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