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廣義相對論兩大基本原理!(盟主加一更!)

  第307章 廣義相對論兩大基本原理!(盟主加一更!)

  慣性這個詞語,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

  比如,一列火車疾馳而來,即便它已經開始剎車,但也不能立刻停下來。

  因為我們知道火車具有慣性。

  並且在普通人的認知中,物體的質量越大,則它的慣性越大。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思考過,慣性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質量可以衡量慣性的大小?

  這是因為我們受到的教育,並不是從頭開始的,而是預設了很多內容。

  物理學嚴格算起來,應該是從伽利略開始的。

  古希臘的那幫人,他們更注重的是思想的辯論,而不是具體的實驗。

  比如關於運動。

  古希臘哲學家上來就研究運動的本質,討論物體為什麼會運動。

  但是卻不去研究物體到底是怎麼運動。

  說白了,他們不去研究過程,直接討論結果。

  而伽利略不同。

  他是第一個將理性思維和實驗結合起來的人。

  他通過實驗去研究物體的運動過程,從而發現規律。

  其中慣性定律就是他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伽利略認為物體的靜止狀態和直線勻速運動狀態,是完全等價的。

  並且他給這種狀態起了一個名字,就叫:慣性系。

  什麼意思呢?

  比如人在高鐵上,如果把窗戶都關上,假設軌道非常平滑,高鐵沒有一點顛簸。

  那麼其實人是感覺不到自己在運動的。

  在沒有其他參照系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分清勻速直線運動和靜止的。

  而所謂的慣性,就是物體保持這種狀態的能力。

  並且基於慣性系的概念,伽利略又發現了一個重要定律。

  那就是相對性原理。

  說的是在任何慣性系中,力學定律總是保持不變。

  什麼意思呢?

  你在高鐵上做自由落體實驗,和你在地面靜止時做自由落體實驗。

  兩種情況下,看到的物體運動過程完全一樣。

  小球都是筆直下落,測出來的加速度也完全一樣。

  這就是相對性原理。

  它非常符合人類的直覺體驗,而且很容易用數學公式表達出來。

  因此它和慣性定理一樣,都是公理、公設。

  意味著你可以去嘗試證偽,但是沒有辦法證明。

  牛頓完全繼承了伽利略的兩大力學定律。

  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牛頓力學三大定律。

  所以,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沒有錯,伽利略就是那個巨人。

  牛頓是繼承而不是生搬硬套。

  首先,他給慣性定律下了一個嚴格的定義。

  即一個質點或者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它將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

  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就是牛頓,和普通人不一樣。

  他沒有滿足既有的定律,而是想的更深一步。

  那物體要是在慣性運動的時候,突然給它施加一個力會發生什麼。

  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

  即力會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產生一個加速度。

  用數學公式表達就是F=ma。

  不管是後世還是現在,只要是剛接觸物理學的人,學到的第一個物理公式恐怕都是它。

  看起來非常簡單,小學生都會算。

  但會算沒用。

  其實你並沒有思考過公式背後的深刻道理。

  牛頓當時在研究第二定律的時候,他就在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同樣大小的力施加在不同的物體上,產生的加速度會不一樣呢?

  聰明的你立刻回答:因為質量m不一樣啊。

  恭喜你,答錯了!

  因為當時牛頓還沒有推導出這個公式。

  牛頓認為是慣性的原因。

  物體的慣性總是讓它傾向於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

  即物體的慣性是一種反抗外力的能力、固有屬性。

  慣性越大,反抗能力就越強;反之,慣性越小,反抗能力就越弱。

  而慣性的大小,可以用【慣性質量】來表示。

  也就是牛頓推導的F=ma中的m。

  注意!

  重點來了。

  這個慣性質量m並不是我們常說的質量。

  什麼意思呢?

  女神身材非常好,身高170cm,重量只有50kg。

  我現在在後面推動女神,會給女神產生一個加速度。

  我們代入公式F=ma時,m用的就是女神的重量,也是50kg。

  但是!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質量,只是恰好數值相等而已。

  女神的重量是引力質量,而不是慣性質量。

  慣性質量是物體抵抗外力的能力,而引力質量是物體之間產生引力的原因。

  它們的物理意義完全不一樣。

  這二者絕對不能混為一談。

  至於為何它們倆數值相等,至今都是未解之謎。

  而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之間的關係,則是產生廣義相對論的核心。

  (好了,可以拿去裝逼了。)

  牛頓在發現完善第二定律後,很自然地就能解釋一個問題了。

  即為什麼物體向上拋出後,又會落到地面。

  顯然,物體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然的話,物體應該是一直向上運動才對。

  因此,他認為是地球給物體施加了一個力。

  而且根據牛頓第三定律,物體之間的力是相互作用的。

  所以,牛頓就把這種力命名為「萬有引力」。

  是萬有引力讓物體產生了一個加速度,從而改變了運動狀態。

  並且牛頓還直接給出了萬有引力的計算公式,即萬有引力定律。

  好了,現在問題來了。

  牛頓創造了如此輝煌的物理學大廈,他反過頭一看,發現還存在一個問題。

  即作為他力學理論根基的第一定理和第二定律,有一個限制條件。

  那就是它們必須在慣性系下才能成立。

  那麼慣性系該怎麼去定義呢?

  聰明的你肯定會說: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就是慣性系。

  那我就問:怎麼樣才算不受外力呢?

  聰明的你回答:物體靜止或者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就是不受力。

  我又問:怎麼才算物體靜止或者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呢?

  聰明的伱又答:物體不受力就.

  看出來了吧,這是一個循環論證的問題。

  慣性系本身根本沒有辦法定義。

  而且在現實中我們也找不到慣性系的例子。

  因為地球在轉動(轉動是加速運動,不符合慣性系定義),太陽在轉動,世界上根本沒有慣性系。

  牛頓一看,那這肯定不行啊。

  我的地基必須無懈可擊才行。

  於是,牛頓那絕世天才的大腦,突發奇想,定義出一個絕對空間!

  他認為:絕對的空間,其自身特性和任何事物無關,處處均勻,永不移動。

  牛頓確實牛逼。

  他認為絕對的空間就是最大最好的慣性參考系。

  這非常符合人們的直覺。

  空間無處不在,而且空間不可能運動。

  這就是慣性系的定義啊。

  這下問題解決了。

  凡是相對於絕對空間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它就是慣性參考系。

  凡是相對於絕對空間做變速運動的參考系,它就是非慣性參考系。

  這個定義讓牛頓力學定律有了堅實的基礎。

  在慣性系中,他的理論是成立的。

  那麼在非慣性系中呢,牛頓也有妙招,吊的不行。

  他引入了【慣性力】來彌補理論的缺陷。

  這樣自己的理論在非慣性系中,也是可以成立和使用的。

  還是舉個高鐵的例子。

  假設一個人在高鐵座位的支架上放了一個小球。

  如果高鐵忽然提速,做加速運動,加速度是x。

  那麼這個人會立刻看到小球向後也做加速運動,加速度也是x。

  但是按照牛頓的理論,小球並沒有受到前後方向的力啊,為什麼會改變運動狀態呢?

  牛頓定律在非慣性系中遇到了困難。

  但是這難不倒牛頓,他假想出了慣性力這個東西。

  小球之所以會運動,是因為受到了慣性力的作用。

  其大小和火車的加速度,以及小球本身的質量有關。

  所以才叫慣性力,因為慣性而產生的力。

  雖然慣性力是一個假力,但它對物體的作用是真實的。

  至此牛頓的力學體系完美無缺,可以解釋世間的一切力學現象。

  直到李奇維和愛因斯坦橫空出世,發表了狹義相對論。

  證明了絕對空間並不存在!

  (具體請看前面的內容,再寫一遍怕你們說我水文。)

  牛頓關於絕對空間的定義是錯誤的。

  時空本是一體,是相對的。

  每個獨立運動的物體,都有各自特有的時空。

  但是狹義相對論否定了絕對空間後,它也遇到了和牛頓同樣的難題。

  沒有了絕對空間,慣性系該怎麼定義呢?

  要知道,狹義相對論的第一條公理就是:在一切慣性參考系中,所有物理定律都是等價的。

  現在李奇維否定了絕對空間的存在,那他就同樣解釋不了慣性系的問題了。

  狹義相對論只能和牛頓力學定律一樣,在慣性系中才是成立的。

  而現實中是沒有慣性系的。

  任何地球上的物體都會受到萬有引力的作用,從而產生一個加速度,成為變速運動。

  慣性系不存在!

  基於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推導出來的理論當然就會受到質疑。

  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第一個核心缺陷。

  此外,根據狹義相對論,任何信息的傳遞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

  但是我們仔細研究萬有引力公式就會發現,它並沒有限制引力傳播的速度。

  F=GMm/R。裡面並沒有涉及到時間參數。

  而且牛頓本人就是認為萬有引力是瞬時傳遞的,遠遠大於光速。

  這顯然與狹義相對論不符合。

  因此,萬有引力定律需要改造。

  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第二個核心缺陷。

  怎麼解決呢?

  真實歷史上,愛因斯坦是從慣性力開始思考的。

  首先他自問,引力到底是不是瞬時力?

  他認為這不可能,因為不符合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對麥克斯韋方程組非常鍾愛。

  他認為引力的傳遞也是需要媒介的。

  他把這種媒介稱為「引力場」,就和電場一樣。

  既然有了引力場,那麼物體所受的引力就等於質量乘以引力場強度。

  把它和F=ma一對比,就會自然得到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的比是一個常數。

  後來,有物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這個常數是1。

  那麼就意味著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相等的。(我們平常說的質量都是指引力質量。)

  這可不得了。

  當時的所有物理學家都不清楚這種相等背後的本質原理。

  他們無法從理論上給出證明。

  愛因斯坦也不懂。

  不過不懂沒關係,愛因斯坦又發揮了他那超級敏銳的物理直覺。

  他大膽假設: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等效的。

  即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原理:等效原理。(是公理)

  【慣性力場與引力場的動力學效應是局部不可分辨的。】

  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

  一個人站在一艘太空飛船的地面上。

  如果這時候飛船以加速度g(地球重力加速度)向上加速運動的話。

  那麼這個人就會同時受到一個反方向的慣性力。

  慣性力把他牢牢地壓在地上。

  慣性力大小就等於人的慣性質量乘以加速度g。

  由於人的慣性質量和人的引力質量是相等的。

  此時人受到的加速度又是g,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一樣。

  那麼這個人就會感受到,自己和在地球上靜止一樣。

  換句話說,宇宙飛船代替了地球。

  飛船加速運動產生的慣性力場代替了地球的引力場。

  這個人完全分辨不出自己到底是在地球上,還是在一艘以g加速度運動的飛船內。

  兩者完全等效。

  加速度就是引力,慣性力和引力是等效的。

  這就是等效原理的內涵。

  有了等效原理後,愛因斯坦再處理狹相的第一個問題,慣性系問題,就非常簡單了。

  因此有加速度的非慣性系,都可以被看成是慣性系處在了引力場之中。

  很好理解吧。

  因為加速度和引力場是等效的。

  因此,也就沒有了所謂的非慣性系。

  任何非慣性系都可以看成是慣性系不變,引力場在變。

  這樣的話,在處理任何非慣性系的問題時,就可以只研究引力了。

  這時,愛因斯坦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把狹義相對性原理,推廣到所有參考系之中了。

  即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個原理:廣義相對性原理。(也是公理)

  【所有物理定律在任何參考系中都保持不變。】

  物理規律不再是只在慣性系中不變了。

  至此,廣義相對論的兩大原理建設完成。

  注意,這兩個公理並不是胡亂提出的。

  而是愛因斯坦對物理定律進行深入的分析後,才大膽假設的。

  我們馬後炮認為很簡單,但那是一百多年前。

  接下來,就是愛因斯坦啊不李奇維,用這兩個原理撬開廣義相對論的大門了。

  也許聰明的你會問:開始做實驗驗證嗎?

  不!

  做實驗太low了,要做就做思維實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