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會議名單公布,實至名歸!
1909年8月30日,《自然》期刊最新一期,公布了第一屆布魯斯會議的參會人員名單。
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
全世界的物理領域人員,全都爭先恐後訂閱期刊,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大神入選其中。
名單文章里詳細寫了各個物理學家的信息,包括職位、國籍、研究成果等。
其中對於物理學家的等級,並沒有給出李奇維劃分法。
因為那屬於私下裡的劃分。
科學期刊、科學雜誌、報紙評論、好友談論等,可以肆意對比。
但是在這種正式場合,不適合擺在檯面上。
物理成就有高低大小之分,物理學家也有等級之分,但物理學家沒有尊卑之分。
有人按照所在國家統計,參會人員如下:
英國:瑞利勳爵、湯姆遜、盧瑟福、布魯斯
德國:倫琴、普朗克、能斯特、維恩、索末菲
法國:瑪麗·居里、李普曼、郎之萬
荷蘭:洛倫茲
瑞士:愛因斯坦
美國:麥可遜、密立根
名單一經公布,舉世震動!
「真是群星匯聚啊,不敢想像這次會議在物理學史上會有什麼樣的地位。」
「布魯斯說會議的主題是經典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難不成我們之前學的牛頓力學、麥克斯韋電磁學都要被劃分為經典物理學了嗎?」
「哦,我的老天爺!電磁學才出現多久,難道就要變成老古董了?」
「現代物理學又會包含哪些東西?」
「我就想問一句,年輕人還有機會嗎?」
無數物理學的從業人員都在議論。
從名單中可以看出,既有老一輩的物理學家,也有新晉物理學家。
這很符合會議的主旨。
這是一場新舊物理學的碰撞。
牛頓、麥克斯韋、克勞修斯等人已經是歷史。
在他們的體系下成長起來的物理學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而這場會議的參與者將創造新的歷史!
不過,也有人抱怨,這場會議有一個致命缺點。
那就是人數太少了!
加上李奇維這個組織者本人,參會人員也才16人而已。
不過這更充分說明了本屆會議的含金量。
任何一個人的成果都值得所有物理學者的考驗。
這一下,再也沒有人懷疑這場會議的重要性了。
十幾位物理學領域的超級大佬齊聚一堂,討論的必然是最核心的問題。
大佬們為物理學的未來開闢道路,後來者只要跟著走就好了。
真實歷史上,第一屆索爾維會議的參會者,連索爾維在內,一共有23人。
其中還包含了像龐加萊、林德曼這樣的數學家。
而現在,李奇維邀請的全都是純粹的物理學家。
這份名單也有被質疑的一個地方。
那就是索末菲和郎之萬為何會入選。
真實歷史上,這二人也是第一屆索爾維會議的參會人員。
但是如今因為李奇維的號召力,第一屆布魯斯會議的含金量遠遠高於原來的索爾維會議。
諾獎得主就占了一大半。
剩下的也都是有特殊物理研究成果的。
所以,在這些大佬中,索末菲和郎之萬就顯得稍遜一籌。
對此,李奇維沒有過多解釋。
因為只有他知道,這二人將在接下來十年,引出非常重要的人物,還有非常重要的成果。
不過,即便他們弱了一點,但也沒有違背李奇維的原則,成果也是經得起考驗的。
德國慕尼黑大學。
今年41歲的索末菲,在1906年從亞琛技術學院來到慕尼黑大學,接任了玻爾茲曼的位置,擔任慕尼黑大學的理論物理學教授。
他和希爾伯特、閔可夫斯基都是老鄉。
真實歷史上,愛因斯坦對索末菲敬愛有加,曾說過:「我要是在慕尼黑,一定跟你學習物理知識。」
向來眼界極高的愛因斯坦都對索末菲如此態度,可見其人格魅力。
在不久的未來,索末菲補充了玻爾的量子軌道理論。
他還有兩個學生,一個叫泡利,一個叫海森堡。
他領導的慕尼黑大學物理系,和玻恩領導的哥廷根大學物理學,再加上玻爾領導的研究所,將成為量子力學的「金三角」。
而此刻,索末菲正和自己的學術助理勞厄,討論名單的事情。
勞厄在普朗克那裡畢業後,又專程去瑞士拜訪了愛因斯坦,成為終生摯友,如今在索末菲手底下工作。
「勞厄,愛因斯坦好像和你關係很好吧。」
「如今,他已經聲名鵲起,還收到了布魯斯的邀請函。」
「你千萬不要想太多了。」
勞厄笑道:「教授,您放心吧。」
「我和愛因斯坦的友誼不會因為身份而改變的。」
「我只會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
「而且,我的X射線研究也到了最後關頭。」
「我有把握,在三年之內,證明X射線的本質。」
索末菲欣慰地說道:「我非常看好伱的研究。」
「我認為它絕對會是一個諾獎級的成果。」
「勞厄,堅持下去,你的成就不會比愛因斯坦差。」
勞厄開心地笑了。
這時,索末菲忽然又開玩笑地說道:「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布魯斯會邀請我。」
「我和倫琴等大佬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勞厄笑著說道:「教授,您太謙虛了。」
「您在金屬電子論和電磁學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屬於物理學界的前輩。」
「而且您又接任了玻爾茲曼教授的位置。」
「無論如何,這場會議都應該邀請你。」
索末菲嘆氣道:「估計我也只能參加這一屆了。」
「看布魯斯的想法,這個會議可能以後會定期舉行。」
「未來,就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了。」
「如今玻恩在哥廷根大學當講師,你有時間可以和他多聊聊。」
勞厄說道:「我和玻恩的關係也很好,我們之前一起參加過布魯斯舉辦的青年學者會議。」
這時,索末菲的博士生,德拜走了過來,他想嚮導師詢問實驗的問題。
索末菲和勞厄也就結束了對話。
另一邊,法國法蘭西學院內,37歲的郎之萬正在和一個青年人交流。
「莫里斯,你的請求布魯斯教授已經回復我了。」
「他同意你擔任第一屆布魯斯會議的科學秘書。」
「和布魯斯教授的博士生玻爾一起,共同負責記錄會議的內容。」
名叫莫里斯的青年重重握拳,顯得極為高興。
「謝謝你,教授,讓我有機會參加這場科學盛宴。」
郎之萬看著面前這個只比自己小3歲的人,心中很是感慨。
對方雖然去年在自己手下博士畢業,但他從來沒有把對方當成普通學生看待。
因為他叫莫里斯·德布羅意。
德布羅意家族是法國一個延續了幾百年的貴族家族。
家族的祖上被路易十四封為世襲公爵。
德布羅意家族出過一位總理、一位國會領袖、多位部長和駐外大使,並且為法蘭西軍隊提供了三位上將和多位高級軍官。
家族之顯赫,法國皆知。
莫里斯·德布羅意在1906年,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為了第六代布羅伊公爵。
而他的弟弟路易·德布羅意,就是那位憑藉博士論文獲得物理諾獎的超級天才,未來的第七代布羅伊公爵。
莫里斯·德布羅意雖然是身份顯赫的公爵,但是卻非常痴迷自然科學,尤其是物理學。
他在去年博士畢業後,就自己建立了一個實驗室,專門研究X射線。
沒辦法,家裡的超大莊園太空了,總得搞點實驗設備填充一下。
不得不說,歐洲人的思路,確實和東方有很大的區別。
莫里斯·德布羅意的身份,若換成華夏對等的身份,那他們會玩什麼,李奇維估計都想像不到。
尤其是封建時代,那更是人命賤如豬狗。
這樣一想,歐洲的自然科學發達,也不是沒有道理。
當莫里斯·德布羅意聽聞第一屆布魯斯會議的消息後,立馬激動無比。
他知道以自己的研究水平,肯定不會得到李奇維的邀請。
所以他就另闢蹊徑,想以秘書的身份旁聽。
沒想到竟然真的被允許了。
莫里斯·德布羅意非常開心。
他知道一定是布魯斯被他的身份影響了。
要是李奇維在這裡,一定會嗤之以鼻。
一個公爵算個球,能有幾個師。
哪怕是英國國王,雖然暫時他沒有實力,但也不會放在眼裡。
都是未來的手下敗將而已,不足為慮。
之所以同意讓莫里斯·德布羅意來,是李奇維不想改變原有歷史。
因為莫里斯在回去後,就會和弟弟路易·德布羅意分享會議內容。
路易·德布羅意才會受到影響,愛上物理學,以後發表他那著名的物質波理論。
一切都在李奇維的掌握之中。
當他把名單公布出來後,收穫的基本都是贊同。
全世界的物理學家們都對這次會議充滿了期待。
而李奇維也表示,本次會議的所有內容,到時候都會刊印成冊,供感興趣的人領取閱讀。
李奇維讓玻爾也成為會議的秘書,算是小小改變了歷史。
玻爾和愛因斯坦的見面,將會足足提前了近十年。
這一世,他們倆還會爆發出世紀之辯嗎,對此,李奇維很是期待。
好了,鋪墊結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