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經典物理學的璀璨與烏雲
1909年7月15日,格里高利等人終於完成了所有資料的整理。
李奇維開始了為期三天的閉關模式。
他要試圖用一條清晰的脈絡,串聯好經典物理學與現代物理學。
原始的稿件肯定是不能給世人看到的,他在10月份的演講也只會從中截取。
因為他的稿件里會有未來二三十年的所有物理學大事。
任何一個拿出來,都是諾獎級的成果。
普通物理學家一生所求,可能只是稿件里微不足道的一段話。
放在玄幻世界,這妥妥的就是至高神器,真理之書。
看著面前被幾個博士生整理的井井有條的論文和作者研究內容,李奇維心生感慨。
他終於走到了這一步。
以至高的視角,梳理物理學史,為後人開闢新的方向和道路。
這應該算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雖然這個時間點,物理學還有很多的理論和現象沒有發現。
但是幾十年後,李奇維必然還會以崇高的身份,再做一次類似的事情。
物理學史和傳統的文明歷史不同,沒有足夠的物理知識,肯定寫不出邏輯自洽的故事。
他拋開雜念,開始下筆。
19世紀,是經典物理學最輝煌的時期。
經典物理學由三大理論組成,分別是:牛頓力學理論、麥克斯韋電磁學理論、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理論。
三大理論,主管了力、光、電、磁、熱等物理現象,互相呼應和補充,能解釋世間萬物運行的規律。
至於其他聲、波動等現象,都是這三大理論的組合和延伸而已。
每個理論都有其核心和里程碑時刻。
牛頓力學理論的核心是牛頓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1846年,物理學家通過萬有引力定律,成功預測出海王星的存在,並找到了它。
海王星也被稱為「筆尖上的行星」。
這是牛頓力學最高光的時刻。
人類僅僅通過一支筆,就計算出天體那樣偉大的存在,以孱弱之軀,戰勝自然。
牛頓力學也從此被捧上神壇,它權威、神聖、真理。
法國物理學家拉普拉斯,更是大膽,他想像出有一個拉普拉斯獸。
它可以獲得宇宙中所有物質的運動狀態,並且知道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
那麼按照牛頓力學的計算,拉普拉斯獸就可以知道整個宇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種絕對性、連續性、因果性的宇宙觀,就是牛頓力學的哲學觀。
這種觀念統治著所有人。
在這種思想下成長起來的物理學家,他們都叫經典物理學家。
包括洛倫茲、普朗克,甚至是愛因斯坦。
這也是為什麼洛倫茲離相對論只有臨門一腳,卻始終不敢邁過去,因為相對論違反了絕對性。
普朗克為什麼推開了量子論的大門,卻不敢再進一步,因為量子論違反了連續性。
而愛因斯坦到死都不願意承認量子力學的概率解釋,因為概率解釋違反了因果性。
愛因斯坦作為舊物理與新物理交替時代產生的大佬,他的身上有一種矛盾之美。
他不顧無數人的反對,堅持相對論,卻認為量子力學是錯的。
當然,這些是後話了。
牛頓力學之後,就是麥克斯韋電磁學。
它的核心是麥克斯韋方程組,高光時刻則是電磁波的發現。
電和磁這兩種現象,其實早在牛頓之前,就有很多人研究了。
因為它們太常見了,自然界就存在閃電和磁鐵,想不注意這二者都難。
但是直到19世紀初期,物理學家們才發現兩者之間的關係。
1819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放在通電導線旁邊的羅盤竟然發生了偏轉。
接著,法國物理學家安培更進一步,他發現兩根電流方向不同的通電導線,他們之間竟然會產生吸引力。
而若是通電方向相同,則會產生排斥力。
這說明,通電的導線竟然產生了磁場,所謂的電生磁現象。
後來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來了一個逆向思維,既然電能生磁,那磁能不能生電呢?
他做了一個實驗,把磁鐵放在螺旋線圈中,讓磁鐵上下運動,線圈中果然產生了電流。
這就是電磁感應現象。
於是,物理學家們開始思考,為何電和磁兩種看起來完全不相關的現象,卻會有這樣的聯繫和作用。
直到麥克斯韋橫空出世,發表了麥克斯韋方程組,統一了電和磁。
他證明電和磁,只是電磁這個現象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
並且,麥克斯韋方程組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計算出它的速度是c,和當時測量的光速一樣。
所以,麥克斯韋認為光就是一種電磁波。
8年後,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真的在實驗室發現了電磁波,測量其速度發現和方程計算的結果一樣。
至此,麥克斯韋徹底封神,電磁理論完美無缺,和牛頓力學一樣。
最後的熱力學和統計力學,之所以前面沒有冠上名字,是因為它的誕生,是許多物理學家合力的結果。
不像牛頓和麥克斯韋,完全是憑藉一己之力硬生生創造一門理論。
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的核心是三大定律。
其實在1900年之前,熱力學三大定律就已經成型了。
雖然第三定律在1906年才被能斯特發表,但那也只是最終的確認過程。
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恆定律,由焦耳在1850年提出,其核心參數是內能。
如今所有的物理學家都默認這個定律是正確的。
第一定律也證明了第一類永動機(一種能不斷自動做功而無須消耗任何能源的機器)是不可能存在的。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熵增原理。
在克勞修斯、開爾文勳爵、麥克斯韋、玻爾茲曼等幾位大佬的努力下,得到完善。
克勞修斯第一個提出「熵」的概念,麥克斯韋第一個用統計學來描述宏觀氣體。
那個時期原子都還沒有被證明存在,麥克斯韋是假設原子存在,然後用統計學解釋了氣體的壓力和溫度等。
大佬確實牛逼,干任何領域都牛逼。
熱力學只是麥克斯韋無聊時的研究樂趣而已。
而開爾文勳爵則提出了第二定律的標準說法: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熱使之完全變為有用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這個定律也徹底否定了第二類永動機的存在。
後來,玻爾茲曼繼承了麥克斯韋的思想,他把熵和系統的無序狀態聯繫在一起。
從統計力學的角度,重新用概率定義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這也是為何熱力學和統計力學往往是放在一起講的。
而這種統計力學的思想,也為後面的愛因斯坦提供了靈感。
接下來,就是能斯特發現熱力學第三定律,徹底補齊熱力學理論。
至此,經典物理學的三大理論全部完成,熠熠生輝,神聖無比,統治物質世界。
自然界的任何現象,都可以用這三大理論解釋。
大到天體運動,小到蘋果落地;快到電磁波,慢到機械波;熱到太陽之力,冷到極寒之力。
三大理論牢不可破,宛如神靈,支配世界。
所以,物理學家們才會膨脹了,認為物理學已經完美了,沒啥可研究的了。
這就是開爾文勳爵在1900年4月的那場報告上,所處的時代背景。
他認為目前物理學界只有兩朵烏雲。
然而在更遙遠的地方,其實還有幾朵小烏雲,只不過當時的物理學家沒有在意而已。
如果說經典物理學是牛人輩出,大神同台競技。
那麼現代物理學則是天才宛如流星划過,璀璨至極。
李奇維寫到這裡,微微一笑,接下來,就是各種顛覆的現象的現代物理學出現了。
第一朵烏雲和麥克斯韋電磁學有關,也就是麥可遜-莫雷實驗。
該實驗發現以太不存在,光速不變。
由此引發了李奇維和愛因斯坦合作發表的狹義相對論。
而接下來,將是震驚世界的廣義相對論,當然,李奇維現在還沒有準備好。
第二朵烏雲和熱力學有關,即能量均分定理在黑體輻射中遇到了問題。
由此引發了李奇維和普朗克合作發表的量子論。
而未來的玻爾將會把量子概念,應用到原子結構中,提出量子化軌道。
這將是舊量子論的巔峰。
真實歷史上,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就是舊量子論三巨頭。
然而現在,三巨頭將會變成了普朗克、李奇維、玻爾。
但即便到那個時候,量子論依然沒有蛻變成量子力學。
直到海森堡提出矩陣力學,量子力學才真正成為一門理論,後面不斷完善。
這中間發生的故事,涉及到的物理學家比較多。
李奇維慢慢地按照時間順序,記錄下來。
除了上面的兩朵烏雲,還有幾朵小烏雲。
第一朵小烏雲是光電效應,已經被李奇維提出的光量子解決。
真實歷史上,是被愛因斯坦解決,這也是他為何會被稱為舊量子論三巨頭之一的原因。
因為光量子的概念,就是把光當成了一個個量子。
雖然密立根已經證實了該理論的正確性,但是很多物理學家依然不相信,光會是量子的。
因為他們想像不出來這個圖景。
第二朵小烏雲是元素的光譜問題,即光譜學。
它是研究電磁波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一門學科。
早在幾百年前,牛頓就已經使用三稜鏡分解太陽光,發現了太陽的簡易光譜。
後來物理學家們藉助更先進的光柵等光學儀器,可以分析一束電磁波的波長分布。
這種各個波長的電磁波排列在面板上的圖像就是所謂的光譜。
十九世紀,德國是光學研究的中心,黑體輻射問題也是德國最先提出和展開研究的。
1850年左右,德國物理學家基爾霍夫,發現了元素的放射光譜。
那個時代,人們還不知道原子到底存不存在。
所謂的化學家,能幹的事就是稱量一下反應前後的重量變化,或者是把元素放在火上燒一燒。
嘿,你別說,這一燒,就燒出個重大成果。
化學家們發現,每種元素在被火焰灼燒時,都會有自己特定的顏色。
比如鉀元素是紫色、鈉元素是黃色、鈣元素是紅色。
後世的我們知道這些是焰色反應,是由電子躍遷造成的。
但那時的科學家們可不知道。
後來基爾霍夫知道這個現象後,他很感興趣。
他製作了一個光譜儀,專門分析這些元素被燒時放射的光譜。
他發現元素的放射光譜都是分開的線條,就像條形碼一樣,而不是連續的波譜。
接著,他把當時已知的所有元素的放射光譜,全都做實驗記錄了下來。
以後拿到一團未知的物質,只要放在火上一燒,分析它的光譜,就能知道物質的組成元素。
後來,基爾霍夫宣稱他知道了太陽的組成。
這立馬在科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超級震動。
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然而當他們了解了基爾霍夫的理論後,發現好像確實能知道太陽的組成了。
因為只要分析太陽的發射光譜就行了。
但是,激動過後,物理學家們就產生了疑問。
元素的發射光譜是如何形成?
為什麼這些光譜是分開的線條而不連續?
為什麼每種元素的發射光譜不一樣呢?
真實歷史上,這些問題都會被未來的玻爾解決。
第三朵小烏雲是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問題。
雖然門捷列夫大神,創造了震驚世人的元素周期表,但他是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各種元素的。
比如氫元素的原子量最小,定為1。
其他元素依次按照重量與其比較,不同的原子量就排在不同的位置。
然而隨著盧瑟福發現了放射性現象的本質。
人們又發現了很多新的元素,這些元素和某些元素化學性質完全一樣,但是原子量卻不一樣。
那麼這些新的元素要放在元素周期的什麼位置?
真實歷史上,索迪提出同位素的概念後,才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索迪的成果,幾乎都是在盧瑟福的實驗基礎上完成的。
可見這個時代,化學家相比物理學家多麼卑微。
化學家在世人的眼裡就是鍊金術士,根本毫無理論可言。
物理學家們隨手漏點,都夠化學家消化一段時間了。
也難怪說化學的本質是物理。
至於第四朵小烏雲,李奇維把「場」放了上來。
電場、磁場等等,此時的物理學家們對於場的概念一點也不陌生。
用它解決問題得心應手。
然而場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就像幽靈一般。
沒有人知道場的本質是什麼。
後來狄拉克把場和量子力學結合在一起,創造了量子場論,深深影響了後世的物理學。
李奇維寫到這裡,就停下筆了。
他終於把經典物理學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梳理完畢。
接下來,就是實驗物理學家們發現的更多的問題。
比如倫琴的X射線、居里夫人的放射性、湯姆遜的原子結構研究等等。
這些都是屬於現代物理學的內容了。
這也是從1900年到1909年為止,物理學家們主要的研究內容。
再加上相對論和量子論,新舊物理學涇渭分明。
這些新的理論和現象,才算是真正打開物理學的大門,讓人類一窺真理的面容。
曾經讓所有物理學家引以為傲的經典物理學大廈,開始風雨飄搖。
而新的大廈,剛剛打下地基,還未展現它璀璨的一面。
這是最好的時代,舊神已經隕落,新神還未歸位。
這也是最壞的時代,物理學的發展逐漸超越了人類的想像,世界的本質甚至都變得模糊。
哪怕是真神也有被蒙蔽雙眼的時候。
李奇維突然豪情萬丈。
他作為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共同創始人,自然知道未來是多麼的精彩。
那一個個激動人心的理論和發現,都將與他脫不開關係。
他要超越眾神,成為眾神之神!
今天可能就這一更哈,但字數其實算2更了。
接下來的劇情還是很難寫的,作者需要仔細查一下資料。
關鍵是又要寫爽,又要寫對,嗚嗚嗚,難度太大了。
而且我為了讀者方便,還得科普很多內容。這就導致內容會稍微繁瑣一點,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因為不寫清楚的話,大家可能根本不知道爽在哪裡。
總不能,我水字數,說,哇,這個理論牛逼,所有人膜拜。
大家只會:???黑人問號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