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第一屆布魯斯會議!物理學界震動!
三天之後,李奇維正式宣布,玻爾等七人全部通過博士入學考核。
李奇維一口氣招了七個博士生,頓時在國王學院物理系引起了轟動。
這年頭,博士可不是那麼好畢業的。
雖然湯姆遜等大佬,甚至帶的博士生超過10個,但那是因為卡文迪許底蘊雄厚。
國王學院的物理系好像還沒有那麼多課題吧。
大家猜想,也許布魯斯教授的研究方向廣泛,能分出很多不同的子課題吧。
不過很快,一件震驚物理學界的大事,讓所有人明白,博士生再多也不怕。
1909年5月15日上午,《自然》雜誌發表了李奇維的專屬封面文章。
在文章中,李奇維簡單總結了從1900年開始,到1909年,物理學領域出現的新現象和新理論。
同時,他還指出,目前物理學還有很多需要釐清和解決的問題。
因此,他以第一屆物理諾獎得主的身份,邀請全世界最頂尖的物理學家齊聚一堂,對前沿物理學展開討論。
會議地點在倫敦,時間定在了1909年10月30日。
會議的主題是:經典物理與現代物理。
本次會議的承辦方為先鋒投資集團,該公司將會議命名為「第一屆布魯斯國際物理學會議」。
後來被簡稱為「第一屆布魯斯會議」。
只有少部分人知道先鋒集團和李奇維的關係,大多數都以為是李奇維拉來的贊助。
此外,李奇維還聲稱,他將邀請第二屆諾獎得主洛倫茲教授擔任會議主持人。
在文章的最後,李奇維歉意地說道,考慮到本次會議的目的性,對於參會人員,他將採取嚴格的邀請制。
即:凡是沒有收到李奇維的邀請函的人,說明就沒有資格參加本次會議。
轟!
文章一經發出,瞬間在物理學界引發了十八級大地震。
「哦,我的上帝,這太震撼人心了!」
所有的物理學從業人員當天啥都不干,專門討論這件事帶來的震撼。
對待這件事的態度,也涇渭分明地分成了兩派。
贊同者認為:
「物理學確實需要好好梳理一下了。」
「物理學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爆發期,現在一年的成果相當於之前十年的成果。」
「大佬們總結最前沿的問題後,才能讓更多的物理科研人員抓住重點,研究方向不至於偏離。」
「以布魯斯在物理學界的身份和地位,足以對會議的結果負責,保證其權威性。」
然而,反對者攻擊的點主要是李奇維提出的那個邀請制。
「開什麼玩笑,難道布魯斯想讓誰參加,就讓誰參加嗎?他憑什麼能判斷所有人的水平。」
「《自然》雜誌這幾年發表了那麼多文章,難道布魯斯都看過嗎?」
「當年倫琴教授發現X射線時,還被當世的物理大佬忽視呢,布魯斯他憑什麼認為自己不會走眼。」
「就比如我的熱學研究,我找到了一種突破絕對零度的方法,我認為這是一個諾獎級的成就。」
「但是,《自然》竟然拒稿了我的文章,簡直是有眼無珠,暴殄天物。」
更有甚者,直接質疑李奇維本身的能力。
「布魯斯已經六七年沒有新的論文了,他能識別出物理學最前沿的成果嗎?」
對此,克里斯等人不能忍了,當即發表文章懟回去。
「憑我導師取得的成就,哪怕未來幾十年他沒有新的成果,依然不影響他的地位。」
「而且我導師研究的內容,因為太難了,所以才進展緩慢。」
「等到他的結果發表的那一天,你們這些質疑的人估計連論文都看不懂。」
小輩們在物理期刊上吵的熱火朝天,反而給第一屆布魯斯會議帶來了更多的知名度。
不少數學家幽怨地羨慕:「我們連質疑的人都沒有。」
而那些物理期刊甚至把準備發表的論文都延遲了,專門刊載這場關於布魯斯的大戰。
無論年輕人們討論的多麼激烈,此刻真正的物理學家們都沒有下場。
他們有著自己的身份和驕傲,即便質疑,也不會以這種口水仗的方式。
不少人甚至在心中猜測:布魯斯會邀請我嗎?
畢竟以這次會議的規格和目標,如果被李奇維選中,那就代表你是能影響物理學發展的人。
這種榮譽對於物理學家殺傷力巨大,對於物理學者那更如神藥一般。
威爾遜甚至和盧瑟福吐槽:「布魯斯要是敢不邀請我,我非衝到國王學院去,就賴在那不走了。」
隨著議論越來越多,第一屆布魯斯會議的熱度越來越高。
李奇維一個人有點獨木難支。
在這種情況下,物理學大佬們終於下場了!
當然其實是他們私下裡和李奇維通過氣了。
第一屆布魯斯會議消息發酵5天後,《自然》期刊又接連發表了數篇文章。
文章全部都是支持李奇維的想法,並對本次會議抱有極高的期待和祝福。
而這些文章的署名作者們,也讓本次會議被抬到一個無法想像的高度,堪稱自然科學界第一會議!
他們分別是:
1901年第一屆物理諾獎得主:倫琴、普朗克;
1902年第二屆物理諾獎得主:洛倫茲;
1903年第三屆物理諾獎得主:居里夫人;
1904年第四屆物理諾獎得主:瑞利勳爵;
1906年第六屆物理諾獎得主:湯姆遜;
1907年第七屆物理諾獎得主:麥可遜;
1908年第八屆物理諾獎得主:李普曼;
1908年第八屆化學諾獎得主:盧瑟福;
九位諾獎大佬高調為李奇維站台,瞬間讓物理學界再次轟動。
轟!
這一下,再也沒有任何人敢質疑李奇維了。
他在物理學領域的號召力簡直恐怖如斯!
一人之力,幾乎打動了所有物理諾獎得主。
至於第五屆的物理諾獎得主,大佬們知道他和李奇維不對付,互相看不上眼。
所以對方自然也就不會公開發文支持了。
除了以上諾獎大佬外,諸如愛因斯坦等人都公開發表文章支持李奇維。
這讓本次會議還未開始,就已經充滿了懸念,牢牢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無數人都在期待10月30日那天,世界到底會有什麼樣的震動。
而現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到底哪些人會收到布魯斯的邀請函,成為世界矚目的人物。
有人信誓旦旦,有人心神不定;有人胸有成竹,有人自知之明。
無數人感嘆:布魯斯你是真會搞事情啊。
一篇論文都還沒發呢,就在物理學領域掀起了驚濤駭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萬千學者的心都被伱攥在手裡了。
而此刻,他們又恨又愛的布魯斯,正在自己的辦公室絞盡腦汁呢。
李奇維不僅要準備演講稿,還要考慮給哪些人發邀請函。
這個演講稿可不是什麼熱烈歡迎的套話,而是要站在最高的視角,審視物理學。
可以說,當今世界上就沒有幾個人能幹這個活。
哪怕李奇維有後世的靈魂,想要總結出既符合當前物理學發展情況,又邏輯清楚的物理學脈絡,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他需要仔細斟酌和思考一番。
而邀請哪些人,倒相對容易一些,頭腦里有大佬們的資料,應該不會出錯。
不過,他決定把這件事交給自己的博士生們,正好對他們是一個考驗。
「格里高利、玻爾、克里斯、錢五師、錢湖州、鄧懷寧、於隱。」
「你們七個下去自己商量一下,分工合作。」
「在兩個月之內,把從1900年到1909年出現的所有物理新理論都總結好。」
「梳理出和這些新東西相關的論文和作者。」
「然後整理好後發給我,作為參考。」
「後面,我會讓你們幾人負責發送邀請函。」
「這件事由格里高利全權負責。」
眾人齊聲答應,格里高利作為幾人的老大哥,在《自然》雜誌幹了那麼多年,做這種事肯定非常有經驗。
而且他憑藉人脈,能拿到第一手資源,這個負責人非他莫屬,幾人心服口服。
格里高利興奮地答應:「好的,教授,我一定準時完成任務。」
這個任務雖然不是具體的研究課題,但其重要性甚至比做一年的實驗還要大。
他們如果真的認真梳理下來,那就相當於把所有的新物理都了解了一遍。
這對未來做具體的研究有莫大的好處。
最重要的是,整理這些論文,有時還會需要聯繫作者。
他們以李奇維的博士生的身份,可以很容易地取得對方的信任,從而為自己收穫人脈。
人脈有多重要?
看看布魯斯教授就知道了。
他想舉辦一個會議,九位諾獎大佬都願意無條件支持。
這可和你的成就大小沒有關係。
你就是再牛逼,如果性格孤僻,不好相處,人緣差,別人為什麼要熱臉貼你冷屁股。
你再牛逼和我又沒關係。
所以,想要真正混的開,除了自身實力過硬,也要善於和別人打交道。
而這次對于格里高利等人來說,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放在平時,你要聯繫這些大佬們,人家不一定有時間理你。
而李奇維也借著這次機會,讓幾人熟悉物理學前沿,為後面的課題選擇做準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