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哥本哈根大學的講座與偶遇

  第141章 哥本哈根大學的講座與偶遇

  1902年12月3日,李奇維帶著王路遙踏上了去往丹麥的旅程。

  隨著羅福玉被調回國內,他和周圍人的安全不再受到威脅,於是這次就不讓李三跟著了。

  就算遇到什麼問題,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也足以應付。

  這次的路線和之前去瑞典參加諾獎頒獎典禮一樣,都是橫跨北海。

  不過,路程卻比去斯德哥爾摩近了一半多。

  倫敦距離哥本哈根的直線距離也就900多公里,坐最快的輪船隻要三天就能達到。

  李奇維在丹麥辦完講座後,就會帶著王路遙按照逆時針的順序,依次前往德國、瑞士、法國、比利時、荷蘭。

  最後再從荷蘭的鹿特丹回到倫敦,結束他在回華夏前的最後一次旅程。

  12月7日,李奇維和王路遙終於達到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

  丹麥是一個典型的歐洲小國,目前的人口只有兩百多萬。

  後世的華夏人,聽到丹麥,估計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徒生童話。

  雖然和瑞典同屬於北歐五國,但是它的氣候更適宜人類的居住。

  冬暖夏涼,降水豐富,全國氣候溫和平穩。

  這個國家的歷史有點乏善可陳,在兩次波及世界的戰爭中,都保持中立。

  然而該被揍還是被揍,一點沒耽誤被侵略的命運。

  哥本哈根作為首都,是丹麥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最大的港口。

  在後世,它被選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

  丹麥標誌性建築,美人魚雕像,在海邊靜靜沉思。

  充滿童話氣質的古堡與皇宮比鄰,坐落在這個清新的城市中。

  古老與神奇、藝術與現代完美交融。

  丹麥最著名的大學,就是位於首都的哥本哈根大學。

  大學建於1479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和英法德的諸多大學不同,哥本哈根大學在1877年就宣布,錄取女性學生並頒發學位。

  換句話說,這裡是有妹子的,只不過質量就堪憂了。

  在後世,哥本哈根大學最著名的事跡,就是玻爾與愛因斯坦的世紀之爭。

  讓這所古老學府瀰漫著濃郁的學術自由氣息。

  然而如今,玻爾還未入學呢,今年才17歲,李奇維也不知道這次有沒有機緣能巧遇到對方。

  12月10日,李奇維帶著王路遙來到了哥本哈根大學。

  帶頭迎接他們的是,哥本哈根大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系的物理學教授,奧斯特。

  在奧斯特的身後,還有其他哥本哈根大學的幾位教授,以及很多學生。

  以李奇維如今在物理學界的地位,他當然配得上這樣的禮遇和接待。

  奧斯特上前一步,在握手的間隙打量著這個年輕人。

  雖然他已經見過了李奇維,但如此近距離接觸還是第一次。

  他受到的震撼一點不比上次在瑞典的時候輕,對方實在是太年輕了。

  「布魯斯先生,歡迎你來到哥本哈根大學,令這裡蓬蓽生輝。」

  「學校的師生們已經等不及聽你的講座了。」

  李奇維上前和對方握手,打量著奧斯特,對方是一個典型的北歐男人。

  「你好,奧斯特教授,非常榮幸能收到伱和貴校的邀請。」

  現在李奇維最怕和別人打招呼了。

  人家都是某某教授、某某院士。

  只有自己還沒有頭銜,總不能讓別人稱呼:你好,物理諾獎得主。

  「我很喜歡哥本哈根大學的開放與包容。」

  「這座學校充滿了自由的氣息。」

  奧斯特一聽,臉上露出笑容,他沒想到李奇維對於哥本哈根大學如此欣賞。

  接著他又按照順序,給李奇維介紹來迎接的幾位重要人物。

  「這位是哥本哈根大學的生理學教授,克里斯丁。」

  李奇維點點頭,禮貌地和對方握手,沒有特別在意。

  但是克里斯丁教授旁邊的一位少年,卻稍微引起了他的注意。

  小伙子的雙眼炯炯有神,看自己就好像見到偶像一般,那種蠢蠢欲動的迫切表現的十分明顯。

  但是這絲毫掩蓋不了他本身的靈性,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孩子肯定是天才。

  他應該是克里斯丁教授的兒子,不然也不會被對方拉住,不敢動彈。

  李奇維笑了笑,心道又是一個像克里斯一樣的小迷弟,自己的魅力果然大啊。

  在公開場合下,他也不好太唐突細問,於是便收回目光,笑著面對眾人。

  介紹完所有人後,奧斯特熱情道:「布魯斯,我想在這裡,你一定會體驗到完美的學術之旅。」

  李奇維笑道:「我也很期待。」

  接著,在奧斯特的陪同和指引下,一行人來到了學校理學院的會議大廳內。

  此刻會議室,基本快坐滿了人,放眼望去,絕對超過了300人。

  哥本哈根大學,自然科學專業的師生,幾乎都來參加本次的講座了。

  還有不少丹麥其他大學的人,也慕名而來,都想親眼目睹物理諾獎得主的風采。

  李奇維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隨著他和奧斯特的入場,大廳內立刻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李奇維非常開心,哥本哈根大學的準備讓他受寵若驚,這裡的所有人仿佛都不在意他的人種身份。

  在奧斯特簡短而激昂的介紹下,李奇維緩緩走上演講台。

  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

  他忽然發現,這裡竟然也有投影儀。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萬分感慨,總有一種馬上就要進入後世的錯覺。

  他調整心神,看著下面烏壓壓的人群,臉色依然平靜。

  畢竟已經參加過好幾場的高規格學術會議了,李奇維現在對於大場面已經免疫了。

  這種小講座,對他而言,簡直是信手拈來,毫無壓力。

  「各位哥本哈根大學的師生,以及所有人,你們好。」

  「非常高興能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物理學的最新發展。」

  「布魯斯我是沒什麼物理學問的。」

  說著他眼睛向上一翻,然後輕輕點一下頭,又慢悠悠地說道:

  「可是也有一點嘍。」

  如此既謙虛又自負的話,瞬間讓現場響起一陣笑聲。

  觀眾們都被李奇維的幽默折服,這種充滿東方矛盾的語言藝術,讓人有一種特殊的感覺。

  「受奧斯特教授的邀請,今天我的講座主題是:論原子結構的研究趨勢。」

  「諸位知道,目前論對原子的研究,我所在的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應該算是第一梯隊的。」

  「那裡不僅有雄厚的師資力量,還有非常好的研究傳統。」

  「原子結構的研究,一直都是卡文迪許實驗室的主流和重點。」

  「.」

  隨著李奇維的娓娓道來,台下的觀眾聽的如痴如醉。

  從麥克斯韋到瑞利勳爵,再從湯姆遜到盧瑟福。

  如今卡文迪許實驗室已經傳承了四代。

  大家都能感受到那深厚的物理學術底蘊。

  接著,李奇維又從原子的歷史講起。

  原子概念的提出,科學家對於其物化性質的研究,直到如今對其內部結構的研究。

  然後又講到了他自己的行星模型。

  「原子結構從棗糕模型,到行星模型,完美地證明了物理學是在懷疑和驗證中不斷發展的。」

  「在原子物理學這個領域,我個人認為是充滿巨大的寶藏的。」

  「小小的原子內部,目前就蘊含著無數的未解之謎。」

  「比如電子的本質是什麼?」

  「原子核的內部是什麼?」

  「如何才能直接觀察到原子?」

  「諸如α射線、β射線等,是否和原子的內部變化有關?」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

  「隨著我們對原子了解的越來越深入,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

  「人的知識就好像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外面是未知的。」

  「隨著你從中學、大學、研究生不斷學習,你的知識越來越多,所以你的圓圈也越來越大。」

  「但是圓圈越大,它觸碰到的未知就越多,這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

  「所以,當前的物理學沒有固化,而是一個越來越大的圓圈。」

  「任何人都有機會,在這個領域做出卓越的成就。」

  「謝謝大家的聆聽。」

  會場內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李奇維的演講內容通俗易懂,卻又內涵豐富。

  任何概念在他的解釋下,仿佛被抽絲剝繭一般,來龍去脈講的清清楚楚。

  一點也沒有學術的乏味枯燥的感覺。

  他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智者,把人們的思維接引到廣闊的物理學之海,欣賞那奇譎瑰麗的景色。

  這時,在奧斯特的主持下,提問環節到了。

  這可是一次難得的好機會。

  能近距離和這樣一位物理學領域的天才交流,是所有普通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

  之前的量子論會議、相對論會議,雖然都有學生參加。

  但是基本沒人敢提問。

  因為身份地位擺在那,會議上那麼多大佬,萬一自己提出一個小白問題,豈不是羞愧的無地自容。

  然而今天的講座性質不同,它主要就是面對大學學生的。

  奧斯特教授憑藉他深厚的人脈關係,邀請到李奇維來哥本哈根大學辦講座,為的就是激勵學生們。

  讓所有人以李奇維為目標,不斷攀登科學的最高峰,打破極限。

  因此,沒有人會嘲笑敢於提問的學生。

  而且通過這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大家也發現李奇維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

  他不像某些學者,有了一點點知識就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

  相反,他總是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在他身上,所有人都能體會到那種平等交流學術的偉大品質。

  之前李奇維在台上講的太好了,大家聽的太投入,導致沒有人發聲,好像都忘記了提問。

  所有人都被他沉著有力,洪亮激亢的聲音所感染,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而現在,大家躍躍欲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