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只要你開口,給你一個管學副大臣

  第134章 只要你開口,給你一個管學副大臣

  1900年的庚子事變讓清朝遭受巨大打擊,由此也激發了統治者的內部矛盾。

  政治局勢糜爛,財政虧空,清朝的統治者感覺到統治根基已經動搖。

  再加上英法等列強不斷給清廷施加壓力,要求其迅速改變當前的無序狀態,保護英法的利益。

  洋務派領袖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等人聯名上奏,請求朝廷實施新政。

  作為清朝改革的最大阻礙者,慈禧太后,面對撲面而來的壓力,也不得不接受。

  就連當時支持她的保守派都要求改革,因此慈禧別無選擇。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頒布上諭,正式宣布實行新政。

  其主要內容基本和幾年前的變法類似,這是何其諷刺啊。

  當初的慈禧對於變法百般阻撓,大發雷霆,不惜大殺特殺。

  如今被洋人一頓胖揍後,就老老實實主動變法了。

  所以對於慈禧老妖婆這種人,千萬就不能玩手段。

  要麼打到她怕,要麼打到她死。

  當時的光緒就是太懦弱了,想親政,就下狠心搞死慈禧就行了。

  現在,慈禧被迫實施新政後,依然把持著朝政,光緒還是個傀儡。

  她命督撫以上大臣就朝章國政、吏治民生、學校科舉、軍制財政等問題進行詳細議奏。

  1901年4月21日,慈禧下令,成立以慶親王奕劻(讀【框】)為首的督辦政務處。

  這是一個籌劃推行新政的專門機構,負責辦理教育、官制、吏治、財政、商務、軍政等事務。

  其中任命李鴻章、榮祿、崑岡、王文韶、鹿傳霖、瞿鴻機為督辦政務大臣。

  任命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為參預政務大臣。

  以上這些人總攬一切新政事宜。

  督辦政務處又下設提調兩人,章京若干人。

  如今,督辦政務處雖然成立一年多了,但是以清朝那不忍直視的效率,現在依舊是個花架子。

  而且這些負責新政的大佬們,不敢貿然推進,生怕哪一天慈禧又變卦了,那真是後悔莫及。

  不過,即便再差,國家機器運轉起來,還是有一點成果的。

  其中在教育領域,主要是辦學堂、派留學,廢科舉。

  1901年9月4日,督辦政務處命令各省城書院改成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改設中學堂,各縣改設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

  其實就是後世小學、中學、大學的雛形。

  1902年2月13日,公布推廣學堂辦法。

  1902年8月15日,頒布《欽定學堂章程》,形成一套完整的學校制度。

  慈禧害怕新政教育影響民眾思想,於是任命張百熙為管學大臣,要求其制定一個符合她意思的章程。

  這就是《欽定學堂章程》中「欽定」二字的來由,它是由慈禧太后欽准頒布的。

  章程規定,明確辦學宗旨為「激發忠愛,開通智慧,振興實業」以及「端正趨向,造就通才」。

  第一個詞才是最重要的,忠愛誰?當然是忠愛大清朝,忠愛慈禧,這是學堂的根本。

  不得不說,老妖婆看問題很透徹,知道在新政中怎麼摻雜沙子。

  《欽定學堂章程》將教育年齡從低到高,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蒙學堂(四年);

  尋常小學堂(三年);

  高等小學堂(三年),與之平行的是簡易實業學堂(類似後世技校);

  中學堂(四年),與之平行的是中等實業學堂;

  高等學堂或大學預科(三年),與之平行的是高等實業學堂;

  大學堂(三年);

  大學院(年限不定,類似於後世研究生院)

  全學程總計共20年。

  可以看出,張百熙擬定的這個學制,基本就和後世差不多了。

  當然他也是參考了此時歐美各國的教育制度。

  這個學制有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注重實業教育,裡面教授的內容,基本都是所謂的乾貨,很實用。

  第二,保留有濃重的科舉痕跡。

  因為清廷規定高等小學堂、中學堂、高等學堂、大學堂的畢業生,分別給以附生、貢生、舉人、進士的稱號。

  所以名義上是溝通學校與科舉,實際上則是科舉影響著學校。

  直到1905年9月2日,清朝正式廢除科舉,科舉取士才與學校教育實現了徹底的脫鉤。

  目前這份《章程》還未實施,真實歷史上,它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實行過。

  可能就是做出來交差,給上面的人看的。

  然而,如今李奇維來了,一切都將變得不同。

  沒錯,光緒給自己所謂的密旨,其實就是提前許諾,給自己一個管學副大臣的職位。

  只要自己回國後,願意輔助大清實行新政,則就讓自己參與教育改革。

  這也是光緒仔細考慮後的結果。

  新政中關於新軍、外交、官制等改革的實權油水部門,李奇維是想都不用想了,不可能輪得到他。

  而且光緒認為李奇維本來就是科學家,因此搞教育改革最為合適。

  光緒在密旨中對李奇維大肆誇獎,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並且光緒還提到,他召見英國公使時,對方曾當眾說李奇維在西方,是一個大學者級的人物。

  這種人物,在西方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受到禮遇和重用。

  因此,光緒認為李奇維就是他要找的人了。

  這讓李奇維嗅到了一絲陰謀的氣息。

  英國佬閒的沒事了?竟然在光緒耳邊吹風,這是準備把自己抬上高位啊。

  李奇維心中跟明鏡似的,別看光緒頂著個大清皇帝的名頭,在國內,恐怕是所有官員唯恐避之不及的存在。

  幾年前的殺頭景象,如今依然歷歷在目。

  沒有哪一個人敢和光緒走的太近。

  現在慈禧同意變法新政,光緒覺得自己又行了,他的機會來了,於是顯得急不可待。

  他的想法很美好,那就是儘量往新政中塞人,培養自己的勢力,為真正的親政積蓄力量。

  但是,在國內,迫於慈禧的淫威,官員們幾乎都不會真心輔佐光緒。

  所以,他就把目光放向了朝堂之外,想從民間尋找特殊的人才。

  而李奇維就是他選中的可造之材之一。

  年輕、背景乾淨、精通西方格物、而且還有巨大名氣。

  這樣的人,讓光緒感覺非常放心,在朝堂上也不容易受到攻訐。

  到時候他略施手段,動以真情,那李奇維還不納頭就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因此,當初他是笑著給張德彝密旨的,他被自己的智慧折服了。

  李奇維理清了這裡面的利益關係後,渾身通透,輕輕一笑。

  他才不管新政背後有多少大佬在博弈,在爭權奪利,充滿多少陰謀詭計。

  他也不擔心英國從中作梗,不懷好意,密謀著什麼。

  一切都要以實力說話。

  這個管學副大臣,非常符合李奇維的要求。

  既游離於朝堂權力之外,不遭人嫉妒,又能讓他合理合法地推動教育改革。

  簡直就是為自己量身打造的職位。

  本來他還擔心,自己回到國內,擅自辦大學,會不會受到清廷的威脅。

  現在來看,自己是多想了。

  只要你願意出錢出力,清朝才懶得管你,只要不公開宣揚某些思想就好。

  而且他懷疑張百熙恐怕很樂意自己做他的副手,然後他本人當甩手掌柜。

  畢竟,教育領域不容易出成績,不好升官。

  甚至乾的太好了,反而惹得慈禧不喜,那就欲哭無淚了。

  現在的大清,做官之道只有一句話,舔好慈禧,其他一切都是虛的。

  突然聽到這個好消息的李奇維,難得開起了玩笑,他問張德彝:「張大使,這個管學副大臣是多大的官啊?」

  張德彝還以為李奇維被說動了,心道年輕人果然沉不住氣。

  任憑你西洋知識再多,哪怕能獲得物理諾獎,但是論為官之道,依舊只是個雛兒。

  同時,他還感嘆光緒的手段老辣,幾句話就把李奇維收為己用。

  「陛下才是真正的天縱英才啊。」

  「李奇維的物理知識只是小道爾,陛下的用人手段和胸懷才是大道啊。」

  自己在心裡拍了一通皇帝的馬屁後,張德彝笑道:「如今新政初立,職位草設,和以前大不相同。」

  「很多職位無法用以前的等級劃分。」

  「但管學副大臣,位卑權重,若要對比,恐怕至少是個員外郎級別的。」

  「奇維賢侄,伱可千萬不要看低了這個職位啊。」

  「以你如今的年齡,已然是皇上聖恩,超擢提拔了。」

  李奇維假意笑了笑,心中瞭然。

  說白了,這個新政,只是慈禧和眾多勢力妥協的結果。

  恐怕從上到下,都沒有多少人真正在意它能幹什麼。

  說不定哪天就被取消了。

  如今清朝的正統決策機構還是軍機處、內閣,下面行政機構則是六部。

  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這是一部之內的等級。

  真實歷史上,清朝在1905年設立了學部,專管全國學堂事務,等級與六部平齊。

  設學部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兩人,負責管理學部工作。

  學部之下,則設立5司12科。

  所謂的管學大臣,大概就是學部下屬的改革司的正職長官。

  類比其他各部,應該就是郎中級別。

  而管學副大臣作為副職,自然就是員外郎級別。

  各科長官則是主事級別。

  如今李奇維只要回到國內,就能從一介草民,直升從五品的員外郎。

  這在張德彝看來,簡直就是一步登天。

  至於李奇維本身的英國爵士身份,則自然被他們忽略了。

  清朝的統治者全部都是鴕鳥心態。

  你李奇維雖然是英國的爵士,我們不敢明目張胆地動你,但也絕對不會承認你。

  李奇維笑了笑,他反正也不在乎官職大小。

  他現在有點期待回國後的生活了。

  到時候,看他如何以小小的管學副大臣,攪動大清的風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