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鬼村

  細胞的磁場隨著腦磁場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當常不為身體裡面的磁場已經強大到和地球磁極的磁場一模一樣的時候,常不為的境界自然就提高到了一個非常之高的程度了。

  這個時候的常不為,已經把「危險」放在了最後而且還是最小的位置上去了,隨之被常不為放在最前面,最重要的就是,滿足唐金萍的一切心愿。

  同樣,當人們的意願被滿足之後,也會產生強烈的磁場:回饋。

  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回饋的磁場,因為這個回饋的磁場它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意願,所以這個磁場的震盪強度,就能夠引更強烈的起協同共振,從而產生更強大的磁能。

  常不為從來都不相信沒有因果關係的事情會平白無故的就發生了。

  常不為更相信不管什麼樣的巧合都是無數精心安排之後的必然,所以,常不為也絕不相信所謂的「鬼村」就是什麼「靈異」事件的偶然。

  就像當年故宮傳說的:

  「每當雷雨天氣出現的時候,就會發現有宮女走在紫禁城的牆邊」的所謂的「靈異」事件一樣,其實,那就是一個電磁能量的儲存和電磁能量的釋放輪迴而已。

  當年,肯定是有一個宮女在雷雨天裡經過了這段紫禁城的牆邊,而紫禁城的宮牆則又是由糯米粥加石灰加一些纖維物質抹平壓光的,而且還塗有防雨的塗料,這種塗料和石灰之中就含有磁鐵粉。

  當雷雨天氣來到的時候,強大的電能就會通過強大的磁場形成強大的磁輻射波。

  這時候,這個宮女恰好冒雨從這兒經過,一個巨雷響起,霹靂閃電造成了一個強大的磁場,強大的電磁波就把這個宮女的影像通過磁場的協同共振儲存在故宮紫禁城的城牆裡了。

  那麼以後的若干年裡,只要雷雨天氣的磁場形成的電磁波和當年的電磁波磁密度一模一樣的時候,儲存在故宮紫禁城城牆裡面的那個宮女的影像,就會被釋放出來。

  這時候,如果有人冒雨在附近行走的話,就會看見一個清晰的立體感極強的宮女影像在行走了,所以故宮「靈異」事件也就成為了傳說了。

  常不為和唐金萍直奔鬼村,當然還是少不了「餐風露宿」啦!當然,常不為和唐金萍的「餐風露宿」和流浪漢的餐風露宿那是絕不可能同日而語的。

  常不為和唐金萍的「餐風」那是野餐燒烤風格的簡稱。

  至於「露宿」嘛,哈哈,想想在一個山姆大叔特製的睡袋裡睡進去兩個人的話,會不會「露」出點什麼來,那就只有荒山野嶺的荒草山風才能知道啦。

  常不為和唐金萍就這麼不緊不慢的走著,以現在常不為境界,就更能夠體會理解聖人的「中庸之道」了。

  其實,對於聖人的「中庸之道」,國人中最低等的認識就是「老好人,和稀泥...」似乎是這樣的說法就是「中庸」之道了。

  其實,老好人和稀泥這些作法不但不是中庸之道,而且,還與中庸之道背道而馳,相距甚遠。

  中庸之道的重點在於「道」,而絕不是在於中庸二字,後人棄主取從,單從中庸上做文章,真是可笑至極。

  高一等的說法,就是本著「不偏不倚,不前不後,不徐不疾,不多不少...」

  這樣卡住「中點」的說法,以為聖人就是這樣中正平和的樣子,就是「中庸」之道了。

  這種說法,雖然比之前面那種老好人和稀泥的說法進步不少,但還是遠離了「道」這個本意,也還是在中庸二字上做文章的淺見薄學,還是讓人覺得就是隔靴搔癢,不得其要害之處。

  更高一等的說法則是強拉硬扯的說什麼「中庸」之道是什麼「天人合一」,真不知道聖人所謂的「中庸」,又哪裡跑出來的什麼「天人合一」來了,你怎麼不說「人劍合一」哪?

  這種天人合一的理論完全是牽強附會了,孔聖人的本意就是「行其道」哪兒有什麼天人合一的想法呢?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

  也許這些認為孔老夫子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來自於這句話。其實這些人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人家聖人的意思是說不管鳥飛得再高,魚潛得再深,都是在遵循著他們自己的「道」而已。

  「上下察也」的意思不是讓你上天入水的去察去,而是讓你察覺它們自由自在的生存之道,自然之道。

  而生存之道、自然之道,恰恰就是聖人之道的「大道」。

  其實,按照常不為現在站在整個世界上最高境界的理解,聖人的「中庸」之道應該是非常簡單的,那就是:

  增一分則太多,減一分則太少。

  打個顯而易見的比方大家就明白了,自行車大家都見過,幾乎所有人都騎過。

  那麼自行車前邊鑲在自行車腳蹬子上面的那個大牙盤和後面鑲在自行車後輪上的那個小牙盤的牙數是怎麼確定的呢?

  確定自行車前後兩個牙盤的牙數就是「中庸」之道。

  就是要用最小的力氣,帶動自行車跑得最快的這個「比例」,就是「中庸」之道。

  如果自行車前面的大牙盤外徑大了,牙數多了,那麼雖然自行車的速度快了,但是騎自行車的人費的力氣就大了。

  反之,如果自行車後面的小牙盤的外徑大了,牙數多了,那麼雖然騎自行車的人省勁了,但是自行車的速度卻慢了。

  所以,自行車前後兩個大小牙盤的外徑和牙數的比例,都不能大也不能小,就是得在最佳比例上,這就是「中庸」之道。

  其實,還是陸老師說的最好:不為,就按照你的本心去做。這就是聖人之中庸之道的大道。

  「天命為之性,率性為之道,修道為之教。」

  常不為和唐金萍,踏進了封門村前面的山上,遙遙望去,整個封門村盡在眼中,常不為和唐金萍觀看良久,互相對視一望,不約而同的讚嘆一聲:「好風水!難怪人家會選在這裡隱逸居住誒!」

  相傳,封門村曾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官特意挑選的隱逸居住之地。

  這一點,從三塊和「風門村」相關廟宇維修碑文記載上可以證實這一點。

  現存的碑文最早記錄的是在明朝嘉慶五年,即公元1800年。其中一塊記錄比較詳細的是同治十二年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