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果實

  女知青們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工作,而且還是這麼有意義的工作,而且這個工作又簡單又不累又能創業,女知青們都躍躍欲試的信心滿滿。

  常不為又告訴女知青們:「千萬不要一下子就把這些木盤一天都裝滿了,咱們得細水長流,計算好了生產周期,過了七八天之後咱們得天天都有芽苗菜上市對不對?」

  「因為咱們是剛剛開始,大家都不熟練,咱們指定兩個同學專門負責用噴霧器給豆苗澆水,其餘的同學,咱們第一天裝滿一百盤豆種,每個人裝十盤豆種,第二天咱們再裝一百盤豆種,還是每個人裝十盤豆種,再管理前一天裝好的那十盤...」

  「就這樣,咱們天天裝一百盤豆種,裝到第八九天的時候,咱們第一天裝的那一百盤豆苗就可以推出去賣給煉鐵廠的那些工人家屬們了,以後咱們也就天天都有一百盤豆苗可以供應出去了。」

  常不為組織女知青們推舉了一個芽苗菜工場的場場長,具體的操作就由這個場長安排,比如哪兩個同學專門負責輪班給豆苗澆水,哪個同學專門掌握泡豆種的時間,哪幾個同學以後專門負責把長好的豆苗推出去賣,哪個同學專門檢查整個芽苗菜生產的操作規程…

  一些關鍵性的技術問題可以找常不為解決,其他的一些日常操作流程上的事情就得靠一步一步的熟悉摸索了。

  安排好了芽苗菜工場場場的事情,那邊養蚯蚓的營養基料也都發酵好了,常不為還是請王副主任把上次參加營養基料製作觀摩的那些社員都召集來。

  上次來學習的社員各人講述了各人製作營養基料的情況,絕大部分社員的營養基料都發酵成功了。

  只有個別的幾個社員由於沒有嚴格按照比例混合植物的秸稈,還有的是攪拌的不均勻的原因造成養殖蚯蚓的營養基料沒有發酵成功。

  大家經過親手實際操作,和大家操作情況的對比,所以,對製作營養基料的方法可以說是全都學會了,而且記憶還特別的深刻。

  有了營養基料,那肯定就可以開始養蚯蚓了,蚯蚓這東西又比較好找,社員們非常容易的也都找到蚯蚓,蚯蚓的繁殖力那是非常強的,這些社員農戶都不用常不為指點,隔幾天就在養殖蚯蚓的槽子裡面劃上幾刀,一條蚯蚓就變成兩條了,這些蚯蚓又生活在特意為它們準備好了的營養基料中,所以養殖蚯蚓這就算是成功了。

  常不為對這些養殖蚯蚓的社員農戶們強調,別看養殖蚯蚓簡單,還不用飼料,但是,一定要注意兩點∶第一點那就是養殖蚯蚓的營養基料裡面的溫度,一定要控制在攝氏20°~27°之間,夏天陰涼通風,冬天關門閉戶取暖,才能保證蚯蚓快速繁殖。第二點,就是一定要保證營養基料按比例攪拌均勻,發酵得沒有臭味才行。

  養雞場那邊,場地已經平整完了,正在往裡運煉鐵廠的廢渣呢一邊往裡運一邊壓實。唐金萍那邊收上來的雞蛋已經開始進行孵化了,常不為估計,等到那些小雞崽子出殼的時候,這些蚯蚓也能夠進入收穫期了。

  佟建成那邊的養雞籠子,進行的也不錯,幾個知青對電焊特別的感興趣,哪怕眼睛被電焊的弧光「打」又紅又腫的,那也繼續干。

  特別是聽佟站長說焊完這些雞籠子,常同志就去把煉鐵廠淘汰的那些機器設備搞回來。

  等到咱們有了機器設備,那就算是具備了一間有了加工能力的機械加工廠了!知青們幹得就更有勁兒了。

  青年們盼的是什麼?不就是有個安身立命的工作嗎?

  管他這個工作在哪兒呢,有工作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將來,就有了老婆孩子,就有了真正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唐金萍那邊,由於雞蛋收購的時候把關比較嚴,所以一些想要渾水摸魚的人就沒有機會了。

  唐金萍會親自到每一家去看,看人家到底有沒有公雞,沒有公雞人家的雞蛋,那是堅決不收。

  工作這件事情就是這樣,如果你要是一碗水端平了,人們反倒沒有意見了,老百姓怕什麼?老百姓怕的就是不公平。

  只要事情辦得公平,不但你的工作好開展,而且大傢伙對你還真的看法好呢!

  再加上唐金萍長的那個漂亮的不要不要的,小嘴會說的不行不行的,所以,唐金萍的名聲,在這裡比常不為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十天轉眼就到了!夏家河子蔬菜種植基地的第一批蔬菜送到了煉鐵廠家屬生活區,煉鐵廠的家屬們像過年過節一樣高興快樂,終於有了新鮮應時的青菜吃了!

  不管是大地的菜畦上種植的各種小白菜、小菠菜、小水蘿蔔,還是芽苗菜工場推出來的讓人耳目一新水靈靈的各種豆苗,那叫一個鮮啊!

  這些菜都被職工家屬們一搶而空,沒辦法,最後工廠高廠長只好出面了,告訴大傢伙,今後,各種蔬菜會源源不斷的天天供應的,家屬們這才回家翹首以待了。

  公社革委會劉主任、王副主任、張副主任還有農技站、農機站的同志們看到了僅僅這麼十來天的努力就換來了這麼豐碩的成果,心裡都是感慨萬千哪!

  就是這麼一個由種植大田到種植蔬菜小小的變化,就在這塊土地上卻產生了這麼巨大的變化,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呀!

  看來,人的思想的轉換,思維的轉換,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當公社革委會把這些成果向縣革委會匯報之後,縣革委會主任非常重視,親自帶領縣革委會全體成員來到夏家河子現場調研。

  當縣革委會的領導們親眼看到了這個公社僅僅就是因為一種思維方式的改變就引起了整個公社工作面貌,引起了人們精神狀態的改變。

  從而就解決了一向被認為是難中之難、難於上青天的知青工作問題的時候,縣革委會領導們知道,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的時候了。

  不管是因為要解決知青工作的問題,還是要解決加快經濟建設的問題,關鍵還是人的因素第一。

  人的觀念不改變,就沒有跳躍性的思維,就會抱著凡事都等著上級指示,凡事都等待上級的催促,等待老百姓的催促,而不是主動的帶領人們群眾去創造性的開拓出一條屬於本地本鄉本土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