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紮實根基

  第139章 紮實根基

  只要見過這般光明,就再也無法忍受那沒有希望的黑暗。

  長期受到欺壓侮辱和殘酷剝削的過往所產生的不滿一經挑起,就再也不能壓制下去。

  他們身上已經帶著希望的光,除非肉身消滅,否則不管怎麼欺辱,都不能讓心靈上的光熄滅。

  同時凡事不能看表面,要認清隱藏在深處的敵人是誰,這是行動的首要問題。

  比起宋軍,地主士紳們更難纏更難對付,還擁有很強大的生命力。

  地主士紳跟毒瘤一樣,最重點是他們把持整個底層社會,說的話在某種程度比皇帝的話還管用,手段無恥之極。

  面對這些毒瘤,就要堂堂正正的橫掃過去,來一場真真正正的大清洗,讓老爺明白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

  林曜回到蘇州城後,就將精力投入到搭建起來卻只有一個框架、沒有劃分具體職能的農會。

  僅僅搭一個空殼子並不管用,要把這股勢力真正的建立起來。

  之前林曜更多的時間是清掃一切反抗勢力,且保障手中的暴力集團沒有失控。

  在底層方面採用漢高祖劉邦的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

  採用這種應對人員不足且經過檢驗的管理方式來穩定人心。🍫🍫 ❻9şђù𝐱.ς𝓸Μ 🐍🎉

  現在有時間,林曜準備在這方面的權力問題投入些許精力。

  對於權力,林曜的理解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特殊影響力,是一些人對另外一些人造成所希望的預定影響的能力。

  這種能力不會消失,只會轉移。

  因此古代有作為的皇帝,都會將皇權緊緊的握在手中。

  一旦遇到鬆懈的皇帝,權力就會漸漸被底下的臣子蠶食。

  郡縣級以下的就更不用說,都敢喊出「皇權不下鄉」的口號,可見其囂張跋扈。

  而林曜在根本上衝擊了宋國「皇權不下鄉」的潛規則,得到了廣大既得利益者的痛恨。

  但這樣做的收穫也不小,讓起義軍他們再次感受到了秦皇漢武時強大。

  不同於逐漸軟弱下來的宋庭,林曜將流失出去的權力重新集中起來,達到真正的中央集權。

  完整的起義軍,將會在這個時代發揮出遠超於如今遼國、宋國這些封建王朝的力量。

  那種堪比戰國七雄時期全民皆兵的可怕,一國就能輕鬆吊打蠻夷。

  將這些國家窮兵黷武的一面摒棄掉,學習有益的一面。通過各種學習,起義軍才能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踏實。

  不過暢想起來簡單,真正開始建設卻困難重重。

  最大的問題在於平民們基本上不識字,甚至大多數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一個村里找不到幾個認識字的人,往往只有一二位長存下來的老人,才認識一些口口相傳的知識。

  因而就別想著說有沒有精通數學的人才,能找到簡單運算不出錯的人就算不錯了。

  所以那些加入林曜隊伍的人,為了早日達成心中的目標,拿出拼命三郎的那股勁。要不是有內功相護,可能早就猝死了。

  為了讓農會擁有統治力,預防殘餘勢力的反撲,還得要有強有力的力量。

  其實起義軍的敵人有很多,可以爭取的朋友也不少。

  就比如如今自耕農,小地主這些勢力,就比佃農過得稍微好一點,處境不妙的他們也樂於向起義軍靠攏。

  可在西漢,這些富農和中小地主的子弟是主要兵源,擁有著封侯拜相的可能。

  從小吃飽身強體壯,具有自己的裝備武器馬匹,還會識文斷字,個別還會一些兵法算術。

  作為封建時代的根基,經濟地位低,公平的地位得不到保障,所謂的封建帝權也就那樣。

  →

  自秦皇漢武之後,皇權不下鄉,國家上下全吸血蟲,所有封建王朝在後來都無法長久。

  縣府官員對於大地主鄉紳之類的家族當然客客氣氣,因為這些在朝堂中都是有人的,要不然早就被人當肥羊宰了。

  你再勤勞,再能積累財富,沒有相應的權力,也只是一隻碩大無比的肥羊,被人敲骨吸髓。

  軍事力量是保護一切的基礎,相應的護衛隊必須建立起來。

  保證以後地盤擴大後,下面鄉村所謂的「鄉賢」不會捲土重來。

  任命專門負責訓練和武裝的人,改變二者實力對比,推翻地主豪紳的私人宗法權力。

  古代底層政權多靠宗族維繫,那種宗族為上的觀念肯定會跟農會起衝突。

  一般這種宗族掌權者,基本都是當地大地主,他們會試圖侵蝕奪權。

  先去推翻這種制度,再用時間去摧毀制度。

  掌握了行政與武裝的權力之後,才能辦到很多以前辦不到的事情。

  可以統領整個村莊的戶口人數、土地畝數、管理村民們的日常糾紛、懲治犯罪行為。

  可因為當地沒有合格的平民成為工作人員,林曜又不想用權力去考驗自己手下。

  於是他規定地方權力之中必須有一個本村人士擔任,達成一個制約的作用。

  兩者之間實現制衡,杜絕地方勢力「掩蓋子」的惡劣事件發生。

  通過更加強大的力量,再加上林曜情報部門的制衡,反過來遏制起義軍後面的腐敗。

  林曜預想是郡縣以上官府暫時採用起義軍直接管理,後期軍官轉民就可以了。

  沒有什麼「祖宗之法不可改變」,尤其是這種很是粗略的制度,時間一長也會出現問題,肯定要與時俱進。

  在創業初期自然也沒有人去觸碰林曜如日中天的威望,所有人沒有表現出抗拒,腳踏實地的完成各項任務。

  他們在平民中挑選有一定人望的當地長輩進入農會辦事,再挑選一些勇武的組建護衛隊。

  任命時公開挑選,每個鄉工作人員桌上都放著一個竹筒,全村村民每人一根小竹子,覺得哪個工作人員好就投到他的筒里。

  與此同時,開設識字班和算術班,進行掃盲行動。提高識字率,然後再進行認知教育,擴大百姓明辨好歹的能力。

  士大夫把人變成豬狗,起義軍要付出畢生心血,把豬狗轉換回人。當做過人以後,就沒人願意再去做豬狗。

  「如果我沒有看到過希望,我還可以忍受。可是一旦見識到就不會忘記,也不願失去,哪怕會粉身碎骨。」

  這些都是百姓堅定無比的信念。

  上一世,林曜看到部分前輩穿越回去,實力強大後還要和地主士大夫搞妥協,說什麼沒有文化人就不能治理,林曜真是恥與他們為伍。

  平民雖然不識字,文化少,但心裡也是有數的。

  封建士大夫有文化,也是剝削壓迫的文化,學的越多就越剝削壓迫。

  那些平民工作人員也沒有辜負林曜的期望,哪怕他們數學能力停留在用手指頭算數的層次,也憑藉他們採用稻草折結的土辦法,完成了普查蘇州人口的任務。

  儘管他們沒有官僚的「精明」,但在林曜眼裡卻是最可愛的那群人。

  這些人以極大的工作熱情而極高的效率,快速統計出了蘇州城六萬多戶人家,讓林曜對自己治下的人口有了初步的了解。

  這還只是直屬於蘇州城的範圍,還有一些起義軍沒有覆蓋到的地方,還處在地主鄉紳的籠罩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