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乾慶帝
翌日清晨。
皇城,大明宮。
養心殿內,乾慶帝看著送上來的密折,眉頭皺起,有些意外道。
「出身淮揚的黃御史死了?堂堂左僉都御史,怎麼不聲不響的就沒了?」
大明宮總管太監戴權躬身答道。
「萬歲爺,昨晚子時沒的。太醫院吳院判已經派人帶著仵作去驗過,並非他殺,是怒火攻心而亡。雖然黃御史死的如此突然,讓人意想不到,但應該不是有人作惡。」
「這一點,太醫院吳院判那裡得到的回應是,可能是年老體衰情緒波動過大而亡,其中絕對沒有人暗害。」
「不過……」
乾慶帝面色肅然,問道:「不過什麼?」
他生性多疑,從不相信一個人好端端的會突然暴斃。
戴權忙答道。
「不過黃御史臨死前,曾在書房內怒罵不止,怒砸書房,大聲喊道,定與林如海勢不兩立,之後氣急攻心而死。」
乾慶帝奇道。
「這黃文霖為什麼提到林如海?這二人有什麼關係衝突嗎?」
戴權遲疑了下,不過看到乾慶帝眼神瞬間凌厲起來,唬了一跳,忙道。
「許是因為黃文霖有一個出生淮揚鹽商家族的妾室,其間利益糾葛甚深。而林御史則被萬歲爺委派到揚州,赴任巡鹽御史。聽聞林御史做事風格甚烈,可能得罪於他。」
乾慶帝聞言大怒,一拍御案罵道。
「死得好,這些無家無國的畜生,他們是又要重滔東林黨的覆轍嗎?如今江南商稅收不起來,連鹽稅也要一毫不撥。」
回想起朝堂上道貌岸然大臣,乾慶帝冷笑了聲,雖未再多言,細眸中卻是眸光閃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的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可以想殺誰就殺誰,誰幹啥就幹啥,沒有皇帝辦不到的事。
其實事情真沒有這麼簡單。
比如前朝末年的崇禎皇帝在江南就收不到稅,以至於沒錢鎮壓農民起義和抵禦後金的進攻,身死國滅。
崇禎臨死前曾言:文臣皆可殺。可見其對文臣們的恨。
崇禎是堂堂大明皇帝,為什麼在江南收不到稅,與「文臣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功名的人享有少納稅或免稅的特權。江南是全國最富裕的地方,供養的讀書人最多,考中進士做官的人也最多。
因此,江南很多大家族雖然占有很多土地,但向朝廷交納的稅卻非常少。
大家族不交稅,稅自然就落到了普通自耕農身上。🍔💛 ❻9𝕤𝐡𝔲𝔵.𝕔ᵒ𝓂 🐺💲
自耕農受不了,就把土地賣給大地主,全家去地主家裡做奴僕。
連鎖反應下,朝廷從江南收到的稅就越來越少。
既然收不到農業稅,收商業稅可以嗎?也不行。
東林黨作為當時江南地主的利益代言人,言朝廷不能與「民」爭利。
明朝在江南就既收不到農業稅,也收不到商業稅。
只好把稅負都轉嫁到北方農民身上,北方農民活不下去,只好造反。
要林曜說,滿清皇帝前期有一幫滿清貴族幫忙,用屠刀讓那些嘴硬身子軟的文臣不敢逼逼,可明朝皇帝只是孤家寡人一個。
一個人與文官集團對抗,沒有高超的政治水平是做不到的。
更何況崇禎皇帝登基時只有十七歲,毫無政治經驗,在江南收不到稅就很正常了。
當然,明末也不只是江南不納稅,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讓北京城內的達官貴人捐錢也沒幾個肯拿錢的,連囯丈周奎都是如此。
城破以後,在李自成的嚴刑拷打之下,「籌」到了幾千萬兩白銀。
最後靠齊太祖力挽天傾。
齊朝太祖自幼便以詩才聞名鄉里,後神童之名傳遍江南。
就在人們認為又是傷仲永時,其十六歲創立商號、二十五歲成為金陵首富。
而立之年正式起兵,短短四年間便橫掃六合併吞八荒,遂開國改元曰:齊。
而齊太祖登基稱帝後,「好大喜功」的秉性,頗遭如今文人非議。
在位六年間,北征突古奴、高濟、東桑,南平茜香、真臘,甚至還準備興造巨艦,去南洋與紅毛夷、崑崙奴們搶地盤。
可惜他壽數不長,還未等造出巨艦,就先一病不起撒手人寰,這才讓世宗皇帝得以「撥亂反正」。
非但擱置了勞民傷財的出海計劃,更盡數從南疆北域諸國撤回駐軍,充分彰顯了大齊的「仁者之風」。
前人功過暫且不提。
乾慶帝準備效仿本朝太祖,籌集錢銀,加強手中的皇權。
拉攏逐漸沒落的開國元平功臣,分化太上皇手中的軍權。用利落的刀劍,讓朝堂的諸公閉嘴。
如今手握大權的將領自然是忠於大齊的,也忠於天家。可他們效忠的對象,卻是太上皇。
太上皇傳位剛於他後,雖然百事不理,可卻隱隱對大齊朝堂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不像歷朝歷代的太上皇,比如在川蜀鬱鬱而終的唐明皇。
除了滿朝舊臣外,最重要的就是大齊軍權,依舊牢牢在其手中。
儘管乾慶帝也不信他的皇位還會在動搖,可天子本就是世上最沒安全感的人。
若不手握足夠自保的軍權,他怕自己哪天落水而亡。
黃文霖死活,對他來說無足輕重。
堂堂正四品官員還出現了活活氣死的醜聞,真是讓後來者貽笑大方。
可是,這些鹽商竟然和朝中大臣勾結,企圖阻止他收取鹽稅的步伐,豈能讓他不怒?
正這時,養心殿外,有大太監夏守忠急急進來,手中捧著兩份密封漆盒,進殿後跪地道。
「萬歲爺,揚州府送來兩份緊急密折。」
乾慶帝聞言,眸光一凝。
戴權會意上前,似笑非笑的看了夏守忠一眼。
緊接著接過漆盒,仔細打量了一遍,見蓋印封條無損缺,對乾慶帝點了點頭。
隨後打開這兩份漆盒,拿出密折來交給乾慶帝。
乾慶帝展開林如海那份密折看起,臉上皺起的眉頭居然舒緩開來。
待看到密折所抄貨的那幾家鹽商的財貸折算的數字,與初見成效的鹽稅之政。
「這些鹽商真是國之蟲蠹。」
乾慶帝又拿另一份密折對照,最後竟大笑起來。
「林如海不愧是太祖元平功臣之後,忠於皇恩,真乃能臣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