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天子慎行
潘家口從未像現在這般熱鬧過,這裡不僅關押著數以千計的朵顏衛將士,同時還是京營將士的臨時駐地。
皇莊成員則日夜不停的將各種物資運輸過來,其中各種香料甚多。
在戰場之上死亡、受傷的馬兒極多,正德皇帝讓獸醫檢查一番,輕傷者留下,無法救治或者是救活之後上不了戰場的馬,都可以殺掉。
馬作為食草動物,其肉質鮮嫩,脂肪較少,味道類似於牛肉。
當然,想要做好吃的話,就需要長時間慢燉,讓其中的酸味完全消失,存留下來的只有馬肉的原始鮮香味,雖然纖維較粗,但反而增添了嚼勁。
此刻的正德皇帝面前,就擺了一道廚師精心烹飪的馬肉乾鍋。
他夾起一塊馬肉嘗了嘗,笑著說道:「不錯,賞!」
站在一旁伺候的小太監當即緩緩退出了帳篷,傳達陛下的旨意。
而為皇帝做這道菜的人,正是朵顏衛首領的長孫·革蘭台。
就在正德皇帝吃得開心時,一名小太監疾步進入大帳,跪伏在地,恭敬的稟報導:「陛下聖安,方才有京城緊急奏報傳入,內閣首輔楊廷和大人,攜同內閣重臣梁儲大人、工部尚書李鐩大人、左都御史彭澤大人、詹事府詹事歐藏華大人等一眾朝廷重臣,正星夜兼程,向潘家口方向趕來。」
正德皇帝一愣,微微皺眉問道:「他們現在到哪裡了?」
「回稟陛下,根據錦衣衛來報,諸位大人已經過了遵化衛。」那小太監立即答道。
「竟如此迅速?!」正德皇帝面露訝色,隨即又笑著擺了擺手說道:「速命將士們增設帳篷,讓他們有個安身之所。」
「遵旨!」
次日黃昏時分,楊廷和領著文武百官緩緩步入潘家口,目光掠過那些在京營中忙碌穿梭的將士身影,他的神色非但未顯絲毫歡愉,反而顯得格外凝重。
「楊閣老,諸位大人,有禮了。」仇鉞身穿盔甲而來,拱手後說道:「陛下已在大帳之中等候多時,請諸位大人隨我來。」
「有勞仇侯。」楊廷和拱手回禮,領著一大票人跟在仇鉞身後,進入了軍營之中。
他掃視全場,回頭看了一眼彭澤。
不等彭澤開口,走在前方的仇鉞便自覺介紹起來:「我軍依城牆之堅,傍灤河之險,大營雄踞中央,五軍各司其職,分列其側。步軍精銳,據守營心。馬軍驍勇,環伺其外。而最外圍,則是威震四方的神機營,以火器之利,構築銅牆鐵壁。」
「再往外二十里處,層層營圍綿延展開,確保萬無一失。至於夜不收,已然分批次撒網七十里之外,探查敵情,守護陛下所在之營地。」
「另外,營地茅廁建在逆風口處,歐詹事離去之前已經命人與周邊村莊的傾腳工談好了價格,每日一清理,保證無異味。得到的錢就與百姓們換物資,用於改善將士們伙食,巡邏的將士們偶爾也會找百姓們購買一些東西,是以軍營與周邊百姓相處得倒也融洽」
楊廷和等一眾大佬默默的聽著,至少到目前來看,理論上是不會出現土木堡二變。
眾人步入大帳,視線在剎那間匯聚於一身戎裝的正德皇帝身上,不由紛紛愣怔,心中湧起一股異樣的震撼之情。
如此威武不凡、親赴前線的帝王風采,對於在場之人而言,恍若隔世,畢竟距離大明朝皇帝親臨戰陣已過去了六十六載春秋。
眾人紛紛拱手行禮道:「臣楊廷和(梁儲、李鐩等)參見陛下!」
「眾愛卿免禮,在軍中不必太講繁縟禮節。」正德皇帝點了點頭,微笑著說道。
「謝陛下!」眾臣子聞言,卻沒有動。
楊廷和上前一步,一臉嚴肅的說道:「陛下,朝廷政通人和,經濟鼎盛,百姓和樂,皆由陛下之睿治所成。京城者,國家之樞機也,陛下臨,則國本益固,民心益安,四海之內,皆沐陛下之恩澤。」
「而且邊境之地,風霜雨雪,艱苦備嘗,恐非陛下龍體所宜。」
正德皇帝笑了笑,認真的說道:「昔太宗皇帝五次出征,渴飲血,飢吞氈,身先士卒,大破阿魯台部,這才能遷都京城。宣宗皇帝也是多次出征,怎麼到了朕,楊卿就這般瞻前顧後了呢?」
楊廷和聽聞此言,往前逼近一步拱手道:「陛下,請恕臣無禮,太宗皇帝為何親征?」
「永樂七年,太宗皇帝因韃靼可汗本雅失里殺死使臣郭驥,任命丘福為總兵官,佩征虜大將軍印,率十萬精騎北征韃靼。」
「出征之時,太宗皇帝擔心丘福輕敵,多次告誡他兵事須慎重,不可輕敵冒進。」
「可雙方交戰之後,韃靼軍每戰都詐敗退去,丘福暈了頭腦,次次選擇趁勝追擊,儘管安平侯李遠多次提醒,但丘福一意孤行,諸將無奈,只得被迫隨行。」
「結果韃靼大軍突然殺至,將丘福等人重重包圍。安平侯李遠、武城侯王聰率五百騎突虜陣,斬賊數百人,王聰戰死,安平侯李遠馬蹶被執,罵不絕口而死,丘福與王忠、火真盡皆被俘遇害,麾下全軍覆沒。」
「太宗皇帝聞訊震怒,剝奪丘福的世襲爵位,將其全家流放海南,並決定御駕親征。」
「陛下與太宗皇帝不同,太宗皇帝是無將可用,只得親征。反觀陛下,仇侯正值壯年,楊一清、彭澤、陸完、王瓊皆可為帥,王守仁才華橫溢,歐藏華風華正茂。」
「若是太宗皇帝手下有這麼多可用之才,何須自己親征?」
「正因為本朝人才濟濟,朕才要親征啊!」正德皇帝一本正經的說道:「楊卿,你此行前來,必然已目睹朕之京營精銳,士氣如虹,氣勢磅礴。朕有良將仇鉞、歐卿,皆為智勇雙全之士,麾下將士視死如歸,勇猛無前。加之火器犀利,無堅不摧,更兼朕之御駕親征,此戰是摧枯拉朽,必勝之!」
楊廷和拱手道:「陛下,臣斗膽提醒,昔日英宗皇帝御駕親征之際,亦是滿懷信心,然世事難料,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即便是兵仙再世,也不敢輕言必勝!「
「楊廷和,你竟敢如此放肆!「正德皇帝聞言,猛然間從椅子上挺身而起,面色鐵青,怒意勃發。
「陛下息怒!」歐藏華等人趕緊拱手道。
梁儲更是向前一步,勸說道:「陛下,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陛下回京,正是踐行此道之體現,既能安內,又可攘外,使江山穩固、百姓生活美滿。望陛下深思,早日駕返京城,以慰萬民之望。」
「哼,你們這麼說,朕還偏就不回去了!」
正德皇帝沉聲道,「傳朕旨意,即刻令宣府、大同二鎮,速速調集精銳兵馬,整裝待發,隨朕一同征伐草原,誓要揚我國威!內閣諸卿,需全力配合此次出征事宜,戶部尚書費宏、兵部尚書陸完,務必全力籌措糧草軍械,確保後勤無憂,不得有誤!「
楊廷和見狀,當即摘下官帽,雙膝跪地,雙手高拱,言辭懇切進言道:「懇請陛下以國家大局為重,回京主持朝政。前線之事,自有將帥奮勇擔當,陛下無需親赴險地,令朝野上下憂心忡忡。」
「若是朕一定要親征呢?」
「臣自蒙恩擢,忝列朝班,沐聖主之恩澤,感天恩之浩蕩。夙夜匪懈,勵志精勤,期以涓埃之力,效犬馬之勞。」
「然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臣德薄才鮮,有負陛下之厚望,乞請辭官歸隱。」
正德皇帝快步走到楊廷和面前,冷聲道:「楊廷和,你當真以為朕離不開你?!」
楊廷和很是誠懇的說道:「回陛下,國朝上下人才濟濟,故而是臣離不開陛下,而非陛下離不開臣。即便如此,臣認為,國之安危,繫於天子一身,故應避禍趨福,以保社稷之安寧。」
彭澤也上前勸道:「陛下,天子當慎行,勿以身蹈危境啊!」
「你們還是不相信朕啊!」
正德皇帝嘆了口氣,走到椅子前坐下,看著跪滿一地的臣子們說道:「朕親征,原因有三。其一,是為了一雪英宗之恥,重塑國威,讓四海皆知我大明之不可欺。其二,朕若不來,巴圖孟克如何敢來?其三,則是順應天時地利人和,自正德八年起,中原大地五穀豐登,京營將士精兵強將,訓練有素,此刻出征,正是天時地利之最佳契機,豈可錯失此等良機。」
「是以,諸位卿家無需再行勸阻,朕與蒙古之間的對決,乃是天命所歸,勢不可擋。爾等與其在此空耗口舌,不如即刻歸返各自職責所在,齊心協力,協助拿下這一局,為北方邊境百年安寧盡一份力。」
皇帝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確了,他是不會回京城的。
然而楊廷和的態度也很強硬,若陛下決意征伐蒙古,理當共商大計,確保萬全,但前提條件是陛下必須返回京城,以安社稷之心。
若陛下執意不從,他只能辭官相諫。
與楊廷和站在同一陣線的,還有梁儲、彭澤等朝中重臣,他們均秉持相同的立場,堅決要求陛下必須返回京城,以穩定大局。
相比之下,工部尚書李鐩的態度則顯得較為溫和。
歐藏華見此,只得站出來和稀泥,暫時穩住了雙方情緒,眼看天色漸晚,便藉口陛下需要休息,將一乾重臣勸了出去。
大帳之中,只剩下歐藏華和正德皇帝兩人。
正德皇帝揉了揉眉心,一臉頭疼的表情責備道:「歐卿,你怎麼就讓他們追到這裡來了呢?」
「陛下,楊閣老想去哪裡,那是微臣這個晚輩能夠阻止的呢?」歐藏華苦笑一聲,他倒是想阻止,可楊廷和根本不給他機會。
「哈哈,現在知道內閣有多難纏了吧!卿家今日所遇,不過是冰山一角,日後路還長著呢!「正德皇帝望著歐藏華略顯鬱結的表情,忍不住笑出來,他可是被內閣折磨了八年,歐卿這才哪到哪。
接著,正德皇帝便指了指地圖說道:「歐卿且看,朕在思索,要不要趁著這個機會,把建州女真也解決了。」
歐藏華一驚,當即便勸說道:「陛下,當下應該以蒙古為重。」
「這是自然,但建州女真著實可惡.」正德皇帝看著地圖,神情中透露出幾分不喜。
當初大明在東北區域建立羈縻統治的同時,也鼓勵鼓勵女真人朝貢。
對於女真人來說,有貢就有賞,有賞就有市。
單從賞賜的豐厚程度來看,那些指揮使之類的官員往往能一次性獲得數百兩銀子的賞賜,就連他們的隨從也能輕易到手二十兩左右,這樣的賞賜力度瞬間點燃了女真人朝貢的熱情之火。
光是永樂四年,各個女真部落絡繹不絕,共計朝貢了29次之多。
而到了明宣宗時期,這一數字更是飆升,一年之內竟多達46次。
薅羊毛也不是這麼個薅法啊!
隔壁琉球都快饞哭了。
如果僅僅是朝貢次數頻繁也就罷了,女真前來領取賞錢的人數也是壯觀。
一些總人口加起來不過萬人的小部落,一旦聯合起來上京朝貢,便能浩浩蕩蕩地派出四五百人的隊伍,其規模之大,幾乎如同搬家一般。
面對這如潮水般的朝貢熱潮,大明漸漸感到難以承受。
所以明英宗時期起,朝廷不得不痛下決心,對女真人的朝貢次數與人數實施了嚴格的限制。
而女真人的生活很是落後,就靠著朝貢的時候賺點錢,或者把朝廷不要的東西倒賣賺錢。
現在你朝廷不但限制次數,還限制人數,自然引起了女真人的不滿。
自古以來,塞外民族便以其獨特的生存哲學著稱,得不到便以力取之,這份野性與不羈,在歷史的長河中時隱時現。
當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國力漸顯衰退之態,朝鮮又屢次引誘女真人朝貢,於是東北之地開始動盪起來。
建州等衛女直都督李滿住、董山等,自正統十四年以來,乘間竊掠邊境,遼東為之困敝。
明朝期初自然以安撫為主,不但召見了李滿住、董山等首領,還給了大量的賞賜。
可惜大明的態度不但沒能安撫建州女真,反而讓他們以為中原王朝軟弱可欺,更加蹬鼻子上臉了。
於是,他們遇到第一個天選之人——成化皇帝·朱見深。
那一戰,明朝出動三路大軍圍攻建州衛,將三位首領處死。
建州女真當時也有數萬人,然而明朝大軍一到都做了鳥獸散。
而等明軍一走,建州女真又行了,在在新的首領的帶領下繼續侵擾邊境,然後引得明軍又掃蕩一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