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人道何為峰

  第486章 人道何為峰

  一天前。

  祖宅在華東地區的天行李家,家業之大,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其富裕程度,足以福澤子孫後代萬年。

  祖宅依山而建,建築向外輻射開來,有宮殿有塔樓,古風甚重。

  方圓五百里內,都是李家的私地。

  李家子弟眾多,大部分都是在這裡長大的,年紀到了才會在外上學,進入社會磨礪。

  這裡,是李家人的聖地,團結的核心所在。

  不能隨時回到祖宅,對李家人而言,意味著放逐和地位下降。

  數天前,在黃泉星域遊玩的李大少回來了。

  談到李道明,李家不管是血脈子嗣,還是僕從下人,都有不少的話說。

  評價,不算太好。

  紈絝,任性,不愛修行,胸無大志,不知所謂。

  在很多人眼裡,他大概就是一個受人寵,卻不求上進的大少爺,資源費了不知多少,卻不見功業。

  李家以道德做為傳承,以詩書治家,在人道上講究不虧損。

  德行不虧,則內外不損。修身修心第一步,必先修德行。

  這是青帝歷經滾滾紅塵,參悟道德經,悟透人道後立下的家訓。

  故而李家人,不論男女老少,都重道德品行,其嚴苛遠遠超出外人的想像。

  當然,李家再怎麼治家有道,還是出了個異類。

  那便是李道明。

  「哪兒那麼多規矩,讓你們修道德,不是把道德變成規矩,也不是守規矩就有道德。

  一群蠢貨,只會繼承拿來,沒自己的思考。」

  李道明向來不喜歡李家一層又一層的階層劃分,各層有各層的規矩和待遇。

  他也不喜歡李家的道德傳家,因為他認為,讓一群有著庸俗心的人,去遵守君子甚至道德聖人的德行,這是錯誤的。

  靈不附體的最終結果,就是養出一群偽君子。

  「那你覺得該怎麼管這麼大一個家?」

  一個中年男人龍行虎步的走了出來,正是李道明的父親。

  「把道德作為一種追求,而非規範,行之則贊,不為亦不責。」李道明說道,「到處都是條條框框,那養出來的人,必是一個機器。」

  「你是在罵,李家有宋明理學的遺俗?」李父斥問,「若無道德教化,我等與野獸有何區別!」

  在大部分李家人看來,李家族風十分之好,天下能與之比美的沒有多少。

  整個李家崇尚道德,每個人都有著外人難以想像的道德感,他們行的是君子之道,求的是聖人之道。

  加之李家巨富,不用因為利益打生打死,和其他人蠅營狗苟,天然形成了隔絕損害道德的一大屏障。

  是而李家人,對自己高尚情操和人格,極為的自豪。

  「沒那麼嚴重,但二十一世紀的遺風還是有的。」李道明諷刺道。

  「那你認為,李家的問題在哪兒?」李父再問。

  李道明負手而立:「定位錯了。法律是我們為人的起點,而追求道德的路上,每進一步都是幸福快樂的,都是一種自我提升。

  以這種心態生活,有道德的人就如在天堂。

  而非直接定位在天花板,因為只有極少數人能夠,也願意摸到天花板。

  若定在天花板,那帶來的必定是苦難與不幸,因為處處會違背至善至德。

  一個是上升線,不斷嘉獎,一個是平整下滑線,時常貶斥。

  就如一個身在花園四處賞花,一個身在沼澤不敢踏錯一步。天堂與地獄,二者差距大否?」

  「那麼,你是在否定家祖定的家訓?」李父呵斥。

  李道明嘴角微微挑起,搖搖頭:「可不是我在否定,而是你們走歪了。

  家祖只告訴我們道德品性是好東西,詩書養性育心,可沒訂什麼規矩。

  道德視之為珍寶,當以約束自己,達到自我超越。

  要是道德都放在嘴上,更用來約束別人,那就是假道德了。」

  「那你口中的道德,和李家現有的道德,有何區別?」李父再問。

  李道明說:「表面看沒什麼區別,可實質差距超乎想像。

  一個是由內而外,視道德為珍寶,得之則美,這是純金。

  一個是由外而內,視道德為法律,得之不以為美,不得則眾人斥責懲罰,這是鍍金。

  由內而外的,是己道。把道德當規矩,把它當利益和懲罰的標準,不過是淺化的法律,這種道德不是真正的認同道德,且魚目混珠傷了真道德。

  逐道者和複讀機,差距天壤。

  甚至於我看來,複讀機是在侮辱道德!這種靈不附體的複讀機,造就的是一大批不認同道德,卻以道德為偽裝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李家最大的問題,就是貪心,貪一個道德之名,這種貪,本身就對追求道德有害。

  想改,就得有寬容的環境。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不能把道德當法律用,該寬的寬,該嚴的嚴。

  這麼做雖然會出很大一部分看起來庸俗實際上更庸俗的人,可也同樣不會扼殺展翅的大鵬鳥。

  把道德當法律用,這種環境下,也不過是培養一批看起來不庸俗,實際上私底下庸俗大爆發的偽君子真小人真俗人。」

  李道明的這些話,李父聽起來覺著大言不慚。

  人之道,何以外害不加?何以心無不安?

  行事有規矩,不違背法律,做品行道德高尚,不被人指責的人。

  即,在群體中,最不會被排斥的人。

  人道這個道,最順暢無害的路,就是德行品性,即道德。

  只要是人,就不會否定道德。

  你李道明不過而立之年,區區天仙,有何見識有何地位,敢對道德二字指手畫腳?

  李父喝道:「道德二字,已經融入了李家的血脈,行的道德之事數不勝數,這不可否定。

  哪怕有很多李家人,把道德當做了規矩,並非追求的珍寶。

  但絕大部分李家人,耳濡目染下,德行品性極高,道德在他們身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這種教化,是整個李家德行提升的關鍵,集體利益拔升。

  整個李家,哪怕有些許問題,也比其他世家豪門好上百倍!傳承也可能成為最長久的那一撮。

  千年萬年不倒。

  這就是成果!

  你不能因為些許壞處,就否定整體的好處。

  李家,也沒你說的那麼嚴以待人,對你們嚴苛是希冀,但你可曾看見我們責罵凡人不是君子聖賢?

  何況乎,沒有這種道德教化,允許一個寬容的環境,你以為就能自然而然出現一大群追求道德的人?

  那種環境,大概率是道德整體滑坡而不自覺,只講法律的冷漠。

  你可以說李家的規矩太多,有弊病。

  但直接罵它一文不值,就是愚蠢。

  就如宋明理學,你可知那個時代,因為動亂而致使的道德滑坡有多嚴重?

  宋明理學,是時代的產物,應對的是那個時代的問題,不是應對所有時代的良方。

  亂世重典,看起來自然是顯得矯枉過正。

  它確實弊病諸多,有些地方違反人性。

  但是,它沒有利處嗎?沒有巨大貢獻嗎?

  否定它,是政治、文化、倫理、道德正確,但一味地否定,就是複讀機式的愚蠢!

  就如李家,前五百年這麼治家,有了諸多效果。

  但若時代變了,你依舊使用,不奏效便直接否定,又何嘗不是你的問題?

  繼承與發展,為何繼承,為何發展,你真的明白嗎?

  以現在之觀點否定過去,不是過去的人愚蠢,只是今人愚蠢。

  你可知,二十六世紀的今天,有多少東西沿襲自二十一世紀?你可知,二十一世紀的多少東西,沿襲自中世紀甚至公元前?

  最簡單的一個中央集權和黨爭傾軋,只要有人,那就任何一個時代都有!

  都在胡吹新紀元,多少東西換湯不換藥,多少事只是在重複歷史,多少人只是重複的人生。

  真以為自己活明白了?真以為自己看清楚了?

  什麼在變,什麼根本就沒變,你知道嗎?

  區區小兒,何其狂妄自大!」

  李父一頓斥責,洪鐘大呂之聲,不乏振聾發聵之言,讓李道明沉思。

  這話,似乎就是辯證思維。

  尊重其負面之產生,深剖其正面之效應。事有因果,理性看待。繼承優異,改革弊病,適應時代。

  李道明皺著眉頭,忽然又想到,他只說了李家有問題,沒否定整個李家啊,怎麼就挨父親教育了?

  薑還是老的辣,辯論口才自己差之遠矣。

  李父又道:「你還年輕,驕狂可以理解,莫要在李家他人面前再說這些。

  否則李家再大,也無你的容身之處。」

  他這個兒子,最多只是道德之事做的不夠多,也沒有做不道德之事,更未肆意違法。

  自己兒子只是不夠好而已,不夠好並不算一種罪,壞才是一種罪。

  若是因他不夠好,李家就恨不得他死,那這個李家才是真的瘋了,真的是假道德為主導了。

  「這是打一棒子,又給兩顆棗安撫嗎?」

  李道明掏出兩枚大青仙棗來,遞了一枚給父親,另一枚自己吃起來。

  「李家能做到不逾矩,螺絲殼裡也能做道場的能人,多著呢。」李父擦了擦青棗,咬了一口。

  咽下後,他又道:「人道之繁雜,身在其中的人,根本扯不清楚,永遠可以辯證。

  但人道巔峰,真的就是道德聖人了,也是最容易理清楚的路了。

  青史留名,有大成就的人,道德基本沒大問題。

  生存的社會環境,最舒適的人,也是道德無大缺的人。

  因而,哪怕道家聖人老子,認為人道小之又小,人類於天道看來只是芻狗一員。

  可他,也要為了道德經的傳承傳播,而花費大量篇幅寫人道,不寫人道,就沒多少人看。

  道德經,分道經和德經,一個人道的德,居然占據道德經的一半,其份量之重,難以估量。

  當然,寫人道,是一種自我剖析,是對人類自我認知的探索。

  何況道德就是人道的道,核心之道。

  順人道,則道德經得以傳承,逆人道,則千夫所指。

  我們是人,只要和人打交道,就要順應人道,知否?」

  本來想寫點劇情斷章的,想了想還是算了,免的影響這章的質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