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超快研發進度,一口氣六種材料方案

  來到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以後,王浩並沒有做任何多餘的事情,直接就進入了研究工作。【記住本站域名】

  他對欒永尚說明了情況。

  欒永尚才終於知道他們和反重力中心的合作項目,是研究符合『光能磁化發電技術』的新型材料。

  之前欒永尚見到過『光能磁化發電』,但也只是幾個字的表述而已,具體情況就完全不清楚了,他的級別還是有點不夠,甚至不知道湮滅力場實驗組的存在,現在他知道了項目具體情況,才明白,研究是和光壓發動機的『光轉電』技術有關的。

  這讓欒永尚感到非常的激動和興奮,心裡不由感嘆,也怪不得王浩親自來金屬實驗室。

  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的光壓發動機項目,可是國際上的熱點話題,一種遠超人類現有科技的太空發動機技術,竟然真的投入到研究中,聽起來就非常的不可思議。

  欒永尚帶著震驚和興奮,給王浩一行人介紹起和項目相關的幾種複合材料研究,尤其重點介紹了TG-315。

  「TG-315,是我們利用幾種一階元素混合配置出來的,按照反重力中心的要求,新材料要有導電性能,盡最大可能的減少電阻,還需要帶有場力下的磁化效果,並且用於光能轉化……」

  「我們計劃了好幾種方案,針對其中的兩種進行研究,但因為一階材料有限,有幾個方案還沒有實施……」

  「送去的三種材料都使用了鈦銀合金,還有矽元素化合物。」

  「材料配比都是根據經驗得出來的,另外還有幾個方案……」

  欒永尚認真介紹著。

  他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屬複合材料,複合材料是將不同性質的材料組分優化組合而成的新材料。

  這種材料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理性質不同的材料,以所設計的形式、比例、分布組合而成,目的就是保持各組分材料性能的優點,還能通過才能性能的互補和關聯,獲得單一組成材料所不能達到的綜合性能。

  光磁化發電技術所需要的材料,必須要擁有強磁化、光轉電、導電性能強以及耐高溫等特點。

  這些特點綜合在一起,顯然不是單一種材料能夠達到的。

  複合材料恰恰能夠實現。

  王浩仔細了解過以後,又跟著參觀了實驗室的操作間,隨後搖頭道,「你們把實驗的研究資料都拿過來,我們詳細的研究一下。」

  「這次我們來的目的就是以TG-315為基礎,一起合作研發一種更符合技術需求的材料。」

  他說完補充道,「放心吧,欒教授,研究的所有經費都由反重力中心負責,你們只管放心的投入。」

  這是必須要強調的。

  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就只是個省級的科研機構,他們每一年劃撥的經費是非常有限的,好多項目都需要國家科研基金會撥款。

  和反重力中心的合作項目,需要用到好多種一階材料,正常內部購買價格都讓人頭皮發麻。

  王浩說了經費問題,就直接打電話給了湮滅科技公司,讓他們送過來十幾種研究需要的一階材料,然後就和其他人一起研究資料。

  ……

  欒永尚找來李國偉和孟爭,讓他們給王浩的團隊講解資料,自己則回了辦公室『冷靜』一下。

  現在發生的事情讓他有點緩不過來神,王浩突然就來到了實驗室,然後就快速確立開啟材料研發項目。

  這快速跳過了好多的步驟。

  即便所研發的材料非常重要,但還是覺得太快了,他們只是材料實驗室,光能磁化發電技術是需要實驗驗證的。

  「也就是說,王院士是投入到材料研究中。」

  「至於材料檢測,估計是讓反重力中心那邊進行,他則是主導材料研發,但怎麼就直接來了這裡呢……」

  欒永尚用力拍拍腦袋,覺得自己已經搞不明白了,就乾脆不再去多想,王浩院士想做什麼配合就好了。

  他很快感受到和王浩一起做研究的好處。

  首先,就是材料。

  第二天的時候,湮滅科技公司就送來了一批一階材料,其中包含十幾種金屬材料,包括碳、矽、硫等單質材料,還包括氫、氧等氣體材料。

  這一批材料送到實驗室,看的研究員們眼都紅了。

  別說他們是否能夠買到這麼多一階材料,即便能夠直接購買,也沒有那麼多的經費。

  「要幾千萬吧?最少……」

  「那幾種氣體材料根本是買不到的。」

  「碳、硫也買不到!」

  「這些都是禁售材料,只提供給那些大型機構,而且數量非常有限……」

  從運送過來的材料來看,欒永尚也知道王浩的決心,他是一定要在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解決問題的。

  在材料運送過來以後,實驗並沒有直接開啟。

  王浩一行人依舊在研究實驗資料,參與TG-315的研究員們也在圍著實驗資料轉,他們主要就是幫忙做講解,也會進行一定的分析。

  在完全弄懂資料以後,王浩就組織召開了一次研究會議,參與的研究員分列兩側坐好。

  一則是欒永尚、李國偉,孟爭等人,他們代表的是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

  另一側是王善慶、張春利等人,他們代表的是反重力中心(光能磁化發電技術團隊)。

  王浩讓每個人針對材料研究發表看法,主要還是金屬材料實驗室的一方,有了大量的材料製造實驗資料以後,他的靈感值已經提升到超過80點,再加上會議上的一些收穫,靈感值快速超過100點。

  在會議進行完畢以後,他就使用了靈感值,找到了提升材料性能的方法。

  下一步,就是交代工作了。

  王浩沒有再詢問其他人的意見,而是直接交代要在哪些工序上進行改善,隨後就讓實驗室準備研製新材料。

  很快。

  三天時間過去了。

  新材料終於製造出來,王浩就讓王善慶、張春利,帶著材料返回了湮滅力場實驗組。

  那裡可以進行材料檢測。

  為了能更快的進行檢測,王浩還讓軍方配合利用飛機運輸,材料被送到西海機場以後,就利用直升機運到了湮滅力場實驗組。

  王善慶、張春利,也快速投入到了工作中。

  第二天的時候,新材料檢測結果就出來了,王善慶帶著興奮報告說,「在1120攝氏度,新材料的光轉電效率依舊超過百分之20!」

  這個結果比TG-315的性能增強了很多。

  欒永尚就站在王浩的旁邊,他聽到了結果也感到很興奮,「王院士,TG-315隻有960攝氏度,一下子提升了160度!」

  他非常驚訝和興奮。

  欒永尚已經對光能磁化發電技術有一定了解,自然就知道這項技術對於材料的要求有多麼高。

  以往的經驗來說,類似的高要求去研究複合材料,想有明顯的成果,絕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

  現在的結果顛覆了認知。

  他們就只是提供了實驗資料,然後召開了一個簡短的研發會議,然後就開始交代新材料的製造工作,接下來製造出的新材料,性能就有了大幅度提升?

  這個過程簡直不可思議!

  「難道複合材料的研究,還有什麼竅門嗎?」

  「怎麼到了王院士手裡就這麼容易?而我們,研究了一輩子的複合材料,都沒有找到什麼明確的規律?」

  欒永尚苦笑的搖頭。

  複合材料的研究當然也有理論,也有一定經驗可參考,但不管是理論還是經驗,真到了實驗製造階段,往往是沒有效果的。

  複合材料的研究,或者說,任何領域材料的研究,都是90%以上的運氣再加上10%的理論經驗。

  顯然,理論經驗的作用並不明顯。

  在運氣非常好的情況下,沒有理論經驗也能夠研究出高性能的材料;只有理論經驗,缺少運氣的情況下,即便投入再多的經費、再多的精力,最終也可能是一無所獲。

  現在欒永尚看著結果,就只能感嘆一句,「王院士,真是太了不起了……」他感到疑惑的是,王浩的臉上並沒有什麼興奮,甚至還帶著一點不滿。

  他小聲問道,「王院士,數據不是有很大提升嗎?」

  「提升還是太小了。」

  王浩搖頭道。

  「一下子提升160度還小……」欒永尚滿臉不理解,繼續問道,「王院士,你一直沒有說我們的研究目標是什麼?」

  「嗯~」

  王浩想了一下,說道,「溫度數據最好是兩千度以上,光能轉化率要明顯超過30%。」

  他補充道,「其實最初,這個技術並沒有轉化率的要求,但用在光壓發動機上就必須要求轉化率,否則就會製造太多無用的熱量。」

  「太空上,散熱是個大問題。」

  欒永尚明白了。

  太空中散熱確實是個大問題,當初在真空環境的時候,依靠的大多都是輻射散熱。

  如果處在封閉的空間中,散熱的難度就會更高。

  王浩繼續道,「發電不一定要在封閉的空間,但如果是純粹的熱量就會讓物質溫度不斷上升。」

  「所以,我們對材料的溫度要求,最好是超過兩千度。」

  「這個數據才能保證溫度平衡。」

  溫度平衡,也就是製造熱量和散熱達成一種平衡,導體以及其他物質的溫度就不會再上升。

  這時,李國偉忽然開口道,「王院士,要求兩千度確實太高了。材料承載溫度是有上限的,新材料的熔點也只有1500攝氏度,如果是兩千度,肯定會融化成液體,溫度再高,其中的硫化物就會氣化。」

  「這種新型複合材料,要保證磁化特性,有些元素並不是一階,不可能保證每一種原材料都有高熔點……」

  「要求兩千度,就需要融化後的液體材料依舊擁有光轉電性能。」

  李國偉是以平淡的口氣說出來的,他是就事論事的討論問題,但聽在其他人耳中就像是在質疑王浩。

  欒永尚頓時不滿的瞪了他一眼。

  孟爭也推了他一下。

  王浩則是聽的滿臉欣喜,他收到了系統提示的靈感提升,頓時認真道,「李教授,你繼續說。」

  「啊?」

  李國偉愣了一下。

  他也意識到剛才的話不妥,還以為王浩會很不滿,結果卻讓自己繼續,他想了想還是硬著頭皮道,「我是這樣想的。」

  「想讓材料在液體的情況下,繼續維持光轉電的性能很容易,但要維持導電性能就太難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添加一種液態活躍金屬,比如,鋰元素。」

  「鋰元素的熔點很低,但它的外層電子非常活躍,就能讓材料在融化的狀態下,繼續保證電子高活躍性……」

  等李國偉說完以後,王浩肯定的點頭,「有道理啊!李教授,你這個想法實在太好了。」

  他確實非常高興。

  李國偉的想法一下子讓靈感值提升了『45點』,就能確定是正確的方向,他馬上召集其他人一起進行研究。

  很快。

  新的材料製造方案出台。

  他們在新材料方案中,添加了一階鋰元素化合物,還討論了添加鋰元素化合物的工序。

  下一步就進入到實驗製造。

  時間又過了三天,第二種新材料製造出來,馬上被運送到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讓王善慶團隊進行檢測。

  這次的檢測和上次不同。

  上一次檢測的材料是一種高熔點的固體,只需要加工成薄片,放置在場力中就能進行檢測。

  現在的新材料中,有一種成分的熔點很低,加熱到過千攝氏度時,一部分就融化為液體,材料的性態就會變得很不穩定。

  王善慶、張春利就想了一個方案,是利用抗高溫的透光管來承裝材料,然後再放置到場力中進行檢測,而抗高溫的透光管,可不是直接就能拿到的,需要等待合作工廠進行製造。

  「王院士,那邊說最少要等一個星期。」

  王善慶做了報告。

  王浩很清楚不可能第一時間檢測,倒是沒有太在意,李國偉的想法讓他們找到了新方向。

  有了新方向以後,靈感值就在不斷地提升。

  這也讓新材料製造進入到高產階段,王浩召開了幾次研究會議,就制定了六種新材料製造方案。

  現在就剩下等待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