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百川的實驗團隊,對於核聚變點火技術感到非常的震驚。【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這也增加了進行實驗研究的信心。
每個人都非常的積極,氘氘反應項目進行的很順利,利用不斷進行點火爆炸實驗收集到了很多的數據。
於此同時。
其他相關的核聚變論證研究項目,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當公開進行大量實驗論證相關研究,參與的人數自然是非常多的,想要做到完全保密就不可能了。
國際上也有了不少的報導。
好幾個機構匯總消息都認為國內已經開啟了核聚變論證的研究。
這個消息令人驚訝。
很多學者也以此討論起來,「現在進入了實驗論證階段,也就意味著未來很可能正式進入研究。」
「論證階段就是技術積累階段,是為可控核聚變項目裝置設計做準備的,如果能夠通過論證階段,下一步就是設計了……」
「當真正進入到設計階段,大概率就會開啟項目。」
「即便現在只是進行論證,也是唯一了……」
之前國際上有過很多可控核聚變研究的學術會議,但沒有任何一個機構會發起進入核聚變項目論證。
兩者的階段完全不同。
學術會議就只是討論相關的技術。
大部分研究都是從討論開始的,積累了足夠多的技術和理論基礎以後,再由個人、機構或國家牽頭,並尋找足夠多的投資贊助才能開啟研究。
可控核聚變技術進入論證階段也很不容易,因為牽扯的技術實在太多了,真正進入到項目中,投入的經費也是海量的。
這種研究要以舉國之力來完成。
國際上的輿論多數還是不看好研究的,主要感覺核聚變技術太高端,不是近年能夠掌握的。
核聚變研究被認為是百年項目。
有科學家就曾經表示說,「如果人類能夠在21世紀內,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速度就已經相當快了。」
「想要完成控制核聚變,我們還有很多未攻克的領域。」
「從材料到設計,從設計到技術,即便只是討論,都有很多無法想到解決方案的問題。」
這也是輿論的主流論調。
不過國際輿論並沒有影響到核聚變的論證項目,因為國家是真正投入經費去進行論證研究的。
個人以及參與的機構,也只是負責自己領域的研究,他們拿到了經費,自然也希望能有成果。
同時,有些人還有了信心。
比如,汪百川的團隊。
他們最開始對於核聚變的研究也沒有信心,但後來了解了最新型的點火技術以後,忽然覺得控制核聚變是有可能實現的。
汪百川私下裡就說道,「我們知道了點火,那肯定是一項非常非常恐怖的技術。」
「在湮滅力場的技術領域,我們是世界第一。」
「那麼是否存在其他很可怕的技術?或許都超出我們的想像。」
「現在這個研究是王浩院士發起的,他們掌握什麼保密性的關鍵基礎也不可能說出來。」
「就像是空艦飛行器,超級隱形技術……能想像嗎?」
「反正,我覺得有希望。」
王浩的名字確實能夠帶給人信心,放在實際上,他也足以被稱作是『傳奇人物』。
很多人都覺得跟著王浩做研究是有前途的。
這就是信心的來源。
近一段時間裡,核聚變論證項目也進入到『收穫期』,兩三個月時間已經足以讓一些論證和實驗有點小成果了。
所以湯建軍和王燁都非常的忙碌。
他們負責核聚變論證項目相關的工作,需要處理方方面面的事務,好多的成果和想法提交上來都需要去管理、審核。
他們商議了一下,決定建立核聚變論證項目委員會。
核聚變論證項目委員會負責組織專家評審團,負責一個個成果項目的評審記錄以及其他工作。
這樣論證項目就能有條不紊的推進。
與此同時。
王浩也忙碌起來,他去了f射線實驗基地。
目前,F射線實驗基地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善微米級顆粒性材料支持建造的F射線發生設備。
這個工作一直在進行。
現在他們終於在新裝置上安裝了螺旋磁場以及其他輔助設備,下一步就是激發內部的小型核反應堆。
為了保證裝置不出現任何問題,就必須要非常謹慎的進行檢測研究以及設備的調試。
王浩到現場看了一下實驗裝置,和核物理研究所的團隊溝通了一下。
他隨後提出了一個建議,「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問題,增加一些輻射相關的保護。」
廖建國拍著胸脯說道,「王院士,這個你不用擔心,我們已經有經驗了。」他們已經製造過一台內置微型核反應堆的裝置。
王浩道,「我說的不是裝置,而是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
「對。」
王浩點頭道,「這台新設備激發出的F射線,強度暫時無法預估,但最低也會超過十倍率。」
「當強度超過十倍率,究竟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
「但是我認為一定要特別輻射的防護……」
廖建國聽罷點點頭,忽然期待的說道,「等點燃了核反應堆,穩定下來以後,我們就能進行實驗,到時候,就能對f射線進行測定了。」
「王院士,還是上次那個問題。」
「直流場力強度和F射線強度究竟是什麼關係?我回去仔細想了一下,依舊認為是正比關係,因為我們已經證明內置能量源強度和f射線強度是正比關係。」
「巴拉巴拉~~~」
廖建國連續說了一大堆,似乎想說服王浩支持自己的觀點。
王浩倒是沒有想到廖建國這麼在意上次的交談,他只是說排除了一個『錯誤答桉』,對方似乎非常在意?
他乾脆點了點頭,「好吧,如果你堅持。」
他說完就和劉雲利談起了實驗問題。
廖建國頓時憋悶的難受,他剛才說了好半天,結果王浩明顯是沒有在意,回復的一句話,一點兒誠意都沒有。
兩人看法不一樣,難道就不能討論一下嗎?
現在實驗還沒有進行,王浩怎麼就如此肯定不是正比關係?
王浩可不想談一個確定錯誤的問題,他和劉雲利說起了F射線實驗可能遇到的問題--
輻射。
「磁化材料本身的輻射很微弱,但如果f射線的強度過高,就可能製造出帶有輻射的升階元素。」
「從理論上來說,強湮滅力場無法製造出高純度的升級材料。」
「這是因為升階元素的特異現象。」
「瞬時的強湮滅力場環境,會激發升階元素產生特異磁場,而回歸常態湮滅力場環境,就可能會產生大量輻射。」
劉雲利想了想,問道,「王院士,你說的輻射針對的是回歸常態湮滅力場,那麼,如果是在強湮滅力場環境下,會不會有輻射產生?」
王浩道,「也有可能存在,只是現階段,我們無法到場內進行測定。」
「那麼,如果是高純度的升階材料呢?」劉雲利思考著問道,「比如,高純度的一階鐵,湮滅科技公司能直接製造,製造好的材料處在強湮滅力場區域內,磁化反應數據會偏低嗎……」
「確實會低很多。」
王浩點頭道,「我們做過實驗研究,最高能比常規低上幾個T。」
劉雲利繼續問道,「磁化反應數據偏低,材料內部會不會因為這種特異反應產生什麼變化?」
「這個……」
王浩皺了皺眉頭,「你說的這個問題,湮滅科技公司應該有很多的研究數據。」
他隨時眼前一亮,讚嘆道,「還有,劉教授,你真是個天才!」
「啊?」
劉雲利有些發愣。
王浩笑道,「我忽然想到了另一個問題。不管是常規的磁化反應還是升階元素的特異磁化反應,都是在常規環境下檢測出來的。」
「強湮滅力場內是否有磁化反應不確定,我更傾向於沒有,因為理論上磁化反應是因為電子軌道的反遷躍。」
「在沒有特異反應的情況下,材料受到強湮滅力場的擠壓,原子和原子之間的距離……」
「可能會降低!」
王浩說的非常肯定。
「這代表什麼?」廖建國跟著思路開口問道。
劉雲利幫著回答說道,「王院士的意思是,我們可能以此製造出密度更高、性能更好的材料?」
他說完看向王浩。
王浩朝著劉雲利豎起大拇指,「沒錯,劉教授,你實在太天才了,這個我從來沒想到過。」
劉雲利不好意思的笑笑。
廖建國頓時更鬱悶了。
他發現每當自己開口說話或提出建議的時候,要麼就是『排除錯誤答桉』,要麼就是『被不在意的搪塞』。
劉雲利一開口就被讚嘆是天才。
兩人待遇的差距實在太明顯了。
廖建國發現自己都開始嫉妒劉雲利了,「難道是因為劉雲利一直跟著王浩做研究?」
「肯定是這樣。」
「所以我就是外人啊……」
……
劉雲利說的話讓王浩意識到一個問題。
在特殊強湮滅力場環境下,排除特異反應的干擾,就可能製造出高密度的升階材料。
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物理上來說,氣體的密度和壓力直接相關,固體的密度很可能和湮滅力場強度相關聯。
原子之間存在兩種力。
一種是萬有引力,另一種是同性斥力。
萬有引力本身就是湮滅力場的作用力,可以理解為『空間擠壓作用力』;斥力則可以理解為電磁力的綜合體。
原子和原子之間的距離就是兩種力的平衡作用。
在強湮滅力場狀態下,萬有引力必定會增加,但電磁力是湮滅力場下粒子內部複雜變化所產生,增加的幅度大概率趕不上萬有引力。
其邏輯可以理解為--
A(湮滅力場強度)=B(萬有引力)。
由A產生C(電磁力),C≤A。
現有,B=C。
當A增加了幾倍以後,B也同時增加了幾倍,C增加的幅度不一定能趕上B,那麼C就會小於等於B。
這樣再想達到平衡,原子間的距離就只能變小。
王浩繼續深入的想著,「磁化鐵材料,原子密度沒有變化,但其中卻產生了分部均勻的一階鐵。」
「那麼特異現象,會不會是原子間的距離和原子相互作用沒有達到平衡才導致的?」
「這個方向,確實可以研究一下……」
在有了明確的想法以後,王浩馬上聯繫了向乾生,讓湮滅力場實驗組進行實驗配合。
如果能夠製造出密度更高的材料,自然就證明想法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否則想法暫時也只能是想法,肯定存在某種問題或者是不完善的。
……
湮滅力場實驗組。
向乾生了解了實驗信息後,馬上就開始安排進行實驗。
他和其他人一起進行討論,就商定用高純度的『黃金』作為材料進行研究,「金元素的性態穩定,8倍率的環境下也不會出現升階現象。」
「磁化後的金,放置在常規環境下,半個小時內,自身磁力就會逸散到表面低於30mT以下。」
「另外,黃金的熔點低……」
以高純度的黃金作為材料,優勢實在是太多了。
實驗過程也非常簡單,就是把黃金融化後放置在強湮滅力場內,讓金屬溶液慢慢的冷卻成型。
在冷卻成型的過程中,金屬外在還有壓縮裝置,給與金屬溶液足夠強度的擠壓力。
然後,拿出來測定密度。
很快。
實驗結束。
在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測以後,向乾生拿到報告都非常激動,他甚至連夜乘車來到了西海大學。
第二天早上,王浩才剛來到梅森數實驗室,就見到了等在門口的向乾生。
向乾生的雙眼有些發紅,他在實驗室一樓休息室睡下的,但明顯是沒有睡好,見到王浩以後,他馬上激動的說道,「王院士,有發現啊,有大發現!」
「去辦公室說。」
王浩趕忙帶著向乾生去了辦公室。
等到了辦公室里,向乾生依舊非常的激動,他趕忙把包里的文件遞過去,並說道,「我們才進行了一次實驗就有了發現。」
「我們選用高純度的黃金作為材料,實驗後發現材料密度確實變高了,每立方厘米12克,常規只有32!」
「增加的幅度很高……」
「同時,我們發現這種材料會持續向外散發強磁場,甚至是電子能量輻射……」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