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飛行器測試參數曝光,國際震撼!趕

  第322章 飛行器測試參數曝光,國際震撼!趕超種花家的機會?

  等高空發射強度測試結束後,來旁觀測試的空軍軍官們,討論技術問題主要集中在兩點。

  一點就是飛行高度。

  從軍事角度上來說,飛行器飛行的越高就越安全,比如,一些偵察機、預警機,都會飛到萬米以上的高空,有些甚至能超過兩萬米。

  高度帶來的優勢太大了。

  首先有一點,飛行器的高度足夠的時候,飛行在萬米、最高兩萬米的戰鬥機發射的空對空飛彈,就不會形成直接威脅。

  有些空對空飛彈的爬升高度也能夠達到兩萬米、三萬米,聽起來爬升高度似乎是足夠了,但空對空飛彈的爬升主要是為了後續的加速,來擊中更遠距離的目標,而不是針對比自己高出萬米以上的目標,空對空飛彈爬升的足夠高時,速度會受到很大影響,飛彈的軌跡也是無法完全把握的,想要擊中萬米高以上的目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此外,四萬米的高度足以讓絕大部分防空飛彈束手無策。

  國際上比較先進的防空飛彈,最大的射高基本都在三萬米以內,普通的防空飛彈就更不用多說,根本不可能威脅到萬米高空以上的目標。

  這主要是因為防空飛彈針的是戰鬥機,而一般戰鬥機的飛行高度是在兩萬米以內的。

  即便是針對偵察機、預警機,最高飛行高度也不超過兩萬五千米。

  在四十公里的高度上,能產生直接威脅的就只有反導飛彈,一些國家擁有先進的反導體系,自然能夠威脅幾十公里高度目標。

  比如,著名的撒徳系統,最遠的攔截距離高達兩百千米,最大的攔截高度也達到一百五十千米,號稱是「當今世界上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和大氣層外攔截彈道飛彈的地基反導體系』。

  但是,反導體系,從名字上就能知道,針對的是高空飛彈進行攔截。

  飛彈有一個特點是,飛行軌跡是可以計算的。

  飛彈分類兩種,一種是彈道飛彈,一種是巡航飛彈。

  彈道飛彈,不管怎麼樣去修正軌跡,整體都是拋物線形式的,只要提前檢測就能夠計算出來,攔截難度在於速度和精度。

  巡航飛彈使用航空發動機作為動力,軌跡是可變的,並且相對難捕捉的多,但一般情況下,提前預警也是可以計算的。

  反導本來就是個『概率』問題。

  即便再高端的反導體系,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攔截來襲飛彈。

  總之,反導體系針對的是來襲的飛彈,而不是飛在空中、人為控制的飛行器。

  正因為如此,軍事對抗中打擊高空飛行的預警機、偵察機,主要還是依靠戰鬥機接近並發射空對空飛彈,而不是利用防空飛彈或反導飛彈。

  當一款飛行器能夠飛在三萬米以上高空的時候,就可以說幾乎不可能被擊落,因為飛行器的雷達可以提前預警,來襲的飛彈飛行需要時間,飛行器就有足夠多的時間從容進行躲避。

  這次的測試過程中,反重力飛行器懸浮在四萬米高空,並且測試擁有高速飛行的能力,即便是加速並不快,但相對於傳統的飛機來說,反重力飛行器可以隨時變換方向,相對更加靈活一些。

  這些都是相當驚人的表現。

  有空軍將領就直接說道,「即便是阿邁瑞肯航母上的宙斯-盾系統,面對四萬米高空的反重力飛行器,也完全成了擺設。」

  「宙斯-盾系統針對是來襲飛彈,發射攔截彈要提前計算路徑,面對飛行器無能為力……」

  「確實是這樣。」

  「我覺得,現在這個性能都可以直接服役了,而且使用很具震懾力。」

  「待在空中,就是威懾啊!」

  「要我看,還能製造的更大一些,直徑還是太小了一點。」

  「二十米,確實不大。」

  「如果能有個四十米,掛個幾百發飛彈,完全能當個空中堡壘啊……」

  反重力飛行器說大也很大,直徑已經達到了二十米,放在地面上能給人以很大的震撼。

  但實際上,和其他高空飛行的軍事飛行器對比,也只是正常大小而已。

  比如,阿邁瑞肯有一款偵察機,機身長度超過四十五米,橫向翼展也同樣接近四十五米,高度則為十三米。

  好多人談笑著都看向了王浩。

  王浩則是笑著搖頭道,「我只負責研究飛行器,至於其他問題,就不是我考慮的了。」

  他也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反重力飛行器確實能製造的更大型,但就需要更高的動力,如果是四十米直徑,重量也會多出幾倍,就需要更大型的電力推進器。」

  他想了想補充道,「或許,必須要超導電機才夠。」

  「另外,電力系統上也要重新進行設計,需要更高的電力供給……」

  「我們第二台樣機設計估計是達不到,計劃確實是要擴大一些,但直徑大概也只在二十五米左右。」

  其他人也頓時說道,「王院士,現在已經很好了,四十米也只是想像一下,並不需要現在就做出來。」

  「現在這個已經很厲害了!」

  「是要十月放出來?到時候肯定很有震撼力啊!」

  「能完成嗎,王院士?有什麼需要和我們說,我們空軍方面,肯定全力支持!」

  「對!」

  「我可是對於這款飛行器非常期待,如果正式服役,就先給我們基地來兩台……」

  「怎麼你們先呢?像是這種先進的飛行器,肯定優先部署在南方啊!」

  「我們東部才重要啊!」

  「……」

  幾個空軍將領在爭吵,王浩則是樂呵呵的看著,也思考著樣機的設計問題。

  第二台樣機就不能像第一台樣機那麼隨意了,必須要考慮軍事用途,需要和雷達、飛彈等相關部門溝通。

  在樣機設計的過程中,就要預留出安裝高端雷達體系的空間,後續也要考慮掛彈等問題。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解決動力問題。

  有更好的動力就能讓飛行器有更高的靈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超導電機,來完善電力推進系統。

  同時還預留出其他的空間,也包括擴大載人艙室,等等。

  「這樣一來,電池的儲電量、功率也要增加,冷卻體系要繼續完善,直徑應該會超過二十五米。」

  王浩思考著。

  ……

  反重力飛行器的測試影響很大。

  因為測試過程中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即便是在無人區進行的測試,因為飛行的足夠高,也被很多人看到了,還被一些衛星準確的監測到了。

  在測試結束幾個小時之內,網絡輿論上就有了很多的照片,甚至是拍攝的小視頻發布出來。

  有一些機構也發布了監測到的畫面,輿論上頓時出現了很多的討論。

  「竟然真的是飛碟,上次我還以為是假消息。」

  「種花家是真有飛碟了!」

  「這個飛碟看起來好先進,一邊飛行還一邊旋轉,是什麼設計?為了拐彎嗎?」

  「你們看下面,掛了好多彈,有十幾二十個吧……」

  「二十個!」

  「上一條有個天女散花的圖片,那些飛彈都是空彈,發射以後,尾部打開降落傘著陸,畫面很美……」

  「我們研發出了這麼高端的飛行器,估計有些國家的心情不美麗……」

  「……」

  國際上確實有很多人在討論相關的話題。

  這主要是因為飛碟的研發實在太驚人了,感覺就像是科幻里的內容,結果就出現在了現實。

  即便是使用了已經公開的反重力技術,但顯然飛碟並不在常規武器體系範疇內,很多人也對此非常關注。

  有些軍事愛好者們,都已經完全迷上了飛碟,希望能知道更多的消息。

  因為飛碟被衛星捕捉到,再加上網絡上流傳的圖片、畫面,就有很多飛行器的參數被曝光出來。

  最直接的數據,就是速度和高度。

  「種花家研發的飛碟,測試過程中最高速度達到了每秒240米,懸浮高度超過39000米……」

  「掛彈數量則為20枚。」

  「這個高度以及其展現的靈活性,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這些數據非常有震撼力,其打破了常規的軍事體系,讓絕大部分防空武器都失去效果。

  之前阿邁瑞肯展示的艾福35,馬上就被輿論遺忘掉了。

  艾福35的性能再高端,只談飛行高度就根本無法對反重力飛行器造成威脅,甚至說,艾福35根本不敢出現在反重力飛行器下方,否則就會直接成為移動靶,完全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國際輿論上,大多數人還是關注飛碟本身,但專業人士關注到的是,飛行器測試持續很長時間,並且進行了高速飛行和高空懸浮。

  這兩項測試就說明飛行器有足夠的動力。

  反重力飛行器的動力,自然來源於電力供給。

  之前輿論上就有猜測說種花家掌握了超導電池技術,但也有分析認為可能並沒有掌握,只是應用常規電池技術。

  現在後面的說法完全沒有了。

  如果是常規電池技術,根本不可能支持反重力飛行器持續的高速飛行以及長時間的懸空。

  「所以說,種花家一定掌握了超導電池技術,並應用在了反重力飛行器上。」

  「既然種花家能掌握超導電池技術,就說明這條路是走得通的……」

  接下來很多的團隊、機構以及大型企業都站出來表示要斥巨資,投入到超導電池的研發上。

  其中也包括阿邁瑞肯能源部旗下一個重要的電力研發團隊,十幾年前,他們完成了SMES技術,並且已經支持建造大型儲電裝置。

  阿邁瑞肯也派出調查員,專門來詢問這個電力研發團隊,想知道研究出超導電池並投入使用需要多久。

  電力研發團隊的負責人,希伯頓-埃爾克森,他給出的答案令人失望,「我們一直都在研究超導電池,但是技術難關實在太多了,體系也太過於複雜。」

  「我們的進展速度很快,但距離完成還差的很遠。」

  「我估計,要完善技術,最少也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

  調查員對這個時間很不滿,他馬上問道,「就不能加快進度嗎?我們可以投入更多的經費。」

  「不可能。」

  希伯頓馬上搖頭,他很確定的說道,「這不是經費的問題,我們一直都有足夠多的經費,也有最優秀的科研人員,但整個體系實在太複雜了,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有很多。」

  「單單是熱力平衡系統,就已經讓整個研究組頭昏腦漲……」

  調查員有點不甘心的問道,「為什麼種花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研究?我們掌握SMES技術比他們還要早。」

  希伯頓聽了頓時很生氣,他用力拍了下桌子,很不滿的說道,「如果你不相信我們的能力,可以找其他團隊來研究。」

  「現在很多機構都在研究,如果你相信那些企業的速度比我們更快,當然。」

  「至於種花家的問題,你可以去問他們,而不是來問我。」

  希伯頓也對於種花家快速掌握超導電池技術感到驚訝,但想不通的事情又能有什麼辦法?

  就像是科學界的王浩……

  那個年輕的種花人,幾年前就完成了各種重大成果,還創造了影響人類科技發展的湮滅物理學。

  如果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王浩能做到,其他人做不到?」

  這種問題有意義嗎?

  ……

  當國際輿論紛紛的時候,反應最平淡的就是各個反重力團隊了。

  他們內部也會討論反重力飛行器,但更多的心思都放在消化種花家公開的兩項反重力技術上。

  種花家已經正式公開了技術。

  每一個從事反重力研究的科研人員都對於所公開的技術激動不已,他們根本沒想到能這麼快接觸如此高端的技術。

  能製造強度為百分之七十一的橫向反重力技術,理論上已經可以投入到科技應用;高強度的常規反重力技術,也能夠用於很多實驗研究。

  所有反重力團隊都變得忙碌起來,他們急於去消化這兩項公開的技術。

  菲利普-羅雷爾也是如此,只不過他只能在個人電腦前看看技術,以自己的知識去進行理解,而不能參與實驗研究了。

  因為,他被辭退了。

  這主要就是因為種花家公開的技術,也導致他幾年內帶領團隊所做的研究,幾乎沒有任何的成果可言,有的也只是一些實驗數據的貢獻。

  能源部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再也無法容忍類似的情況,菲利普-羅雷爾只有被辭退一條路可走。

  以菲利普-羅雷爾的年紀,也不可能再去找其他工作,就只能提前宣告進入養老生活。

  菲利普-羅雷爾非常的不甘心,離開前還不滿的吼道,「這根本不是我的原因!」

  「我們的研究確實比不上種花家的團隊,但也要看看競爭對手是誰。」

  「那可是王浩!」

  「我們想要在反重力的研究上,要趕超創造湮滅物理學的王浩?這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當然,失敗者沒有發言權。

  菲利普-羅雷爾離開前說什麼都不會再有影響,頂替他的是瓦爾-克羅寧,電力團隊負責人希伯頓曾經的老大、上司。

  瓦爾-克羅寧是一名數學家、電力學專家,也是超導的應用專家,他為能源部工作,率領團隊完成了SMES技術。

  現在瓦爾-克羅寧頂替菲利普-羅雷爾,擔任了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反重力研究組的負責人。

  瓦爾-克羅寧很清楚上一任下台的原因,就在於研究成果無法趕上種花家的團隊。

  所以他很清楚自己上任,必須要有一定的研發成果。

  瓦爾-克羅寧把目標放在了菲利普-羅雷爾沒有完成的工作上,也就是建造大型的迭加力場設備和強磁場,來研究迭加力場邊緣的新物理現象。

  大概是被反重力飛行器的消息刺激到了,阿邁瑞肯出台了科研支持政策,給予反重力、超導技術等領域大筆的經費支持。

  瓦爾-克羅寧才剛一上台,就有了大筆的經費。

  第一筆就能申請到十億美元,都足夠他們獨自去製造大型設備。

  雖然有了足夠多的經費支持,並不需要再去聯繫其他反重力團隊,建立什麼國際組織來共同研究,但瓦爾-克羅寧的心裡還是有很大的不確定。

  他考慮的是,「種花家的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肯定沒有投入這麼多的經費,他們似乎也沒打算建造大型的迭加力場設備。」

  「為什麼呢?」

  「如果是經費的限制,也可以聯繫其他反重力團隊,可他們沒有這麼做……」

  「其中有什麼問題呢?」

  瓦爾-克羅寧的心裡很是不確定,他查看了各種資料,最終還是覺得建造大型迭加力場設備,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方向。

  只要他們能先一步發現新的物理現象,就可能成為反重力相關研究趕超種花家的機會。

  「也許是因為,種花家的團隊是把精力都投入到反重力技術的研究上?他們不重視理論,更重視技術!」

  「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掌握了超高端的反重力技術?」

  「這個方向,應該沒問題!」

  「只要設備建造出來,很可能會有新的物理發現,到時候,就有了成果,也擁有了趕超的機會!」

  瓦爾-克羅寧還是做出了決定。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