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國際沸騰,實現應用的可能,阿邁瑞

  《超導研究迎來突破性進展:超導定律與臨界常數!》

  《最年輕的菲爾茲得主,發布震撼世界的凝態物理成果!》

  《自然雜誌公布最新研究:計算超導臨界溫度!》

  《21世紀,超導最重磅成果,即將引領科學界的瘋狂!》

  《從今天起展望,科技騰飛!》

  《王浩的新成果: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已被預訂!》

  ……

  ……

  王浩在《自然》雜誌刊登的論文,引發了科學界的廣泛,得到了大量機構和科學家認的認可後,很多科技媒體都做出了報導。

  其他媒體也跟著做出了報導。

  報導數量以指數型增長,短短不到一天時間,就占據了大量的新聞版面,引發了來自全世界的。

  好多人看到新聞,一時間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仔細一看才知道是超導的研究有了進展。

  他們最開始還覺得沒什麼,因為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則科技的突破被報導,內容大多數都是看不懂的。

  有關超導的研究也是如此,相關的進展早已脫離了普通人的理解範疇。

  比如,拓撲超導材料。

  拓撲超導材料就是近十年來凝態物理領域的焦點。

  這種材料被認為可以廣泛用於量子計算機,而無論是拓撲超導材料還是量子計算機,似乎都和普通人的生活無關。

  當新聞真正火熱起來以後,也就有很多媒體開始進行了科普。

  科普內容簡單的總結就是,「這個超導的最新成果,可以大大提升人類對超導理論的認知,會引領實現超導領域技術的突破。」

  再繼續總結,就是,「超導技術迎來騰飛,人類科技即將迎來第四次革命!」

  媒體上有很多科普的報導,包括超導技術騰飛以後,人類科技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比如,和電有關的科技,都會迎來大大的提升。

  比如,磁懸浮將會成為未來的首選交通工具。

  比如,能源供給不再是問題。

  等等。

  《新華青年報》報導中的一句話,說明了超導技術發展會帶來的改變,「超導技術的騰飛將會改變現有的科技格局!」

  超導技術實在太重要了。

  在能源供給上來說,大部分電力還是就近使用,因為電力運輸造成能源損耗非常大,距離越遠損耗就越大。

  如果能研發出常溫的超導材料,國內生產的電力直接運送到O洲,都沒有任何問題。

  這會直接改變能源邏輯。

  另外,很多和電有關的技術都會飛速進步。

  比如,最常見的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好多技術都不需要在,只產品性能就可以了,因為超導的狀態不會損耗能量,也就不會帶來一系列諸如發熱、效能低等影響。

  在導體處在超導狀態的情況下,就連磁力都是無法穿透的,就導致一些技術不會再有優勢,而另一些似乎沒有『實用價值』的技術,可能會突然間崛起。

  …

  這就是一項跨層次技術,帶來了科技邏輯的改變。

  在媒體不斷的報導中,輿論也出現了大量討論聲,「這個最新的研究簡直就是BUG,利用公式計算出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實驗都根本不用做了。」

  「這還是王浩大神做出的研究,大神,不愧是大神啊,換到了物理領域,也同樣能完成諾貝爾級的成果。」

  「不,超越諾貝爾級!」

  「過去幾十年,有好多物理學家都依靠超導理論機制研究拿到了諾貝爾獎,而他們的研究肯定趕不上這一個!」

  「這個研究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直接等於是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你們說的都太專業了,我看了很多科普報導,現在最期待的就是能開上一輛磁懸浮汽車……」

  「樓上,不用期待,等真的出來了,你也買不起!」

  ……

  在大量媒體做出報導的同時,全世界很多的專業機構,也在對於王浩的最新成果進行研究。

  每一個機構都非常感興趣。

  就像是輿論方面的討論一樣,王浩的研究開創了一個超導機制研究的新方向,甚至可以說會成為主要方向。

  他的研究把理論和應用直接聯繫在了一起。

  之前的超導理論機制研究,似乎和應用沒有任何關係,仿佛就是兩個領域的內容。

  他的成果是顛覆性的。

  很多機構也希望能從王浩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去了解王浩研究的核心是什麼。

  王浩公開的成果論文中,對於自己的研究進行了說明,是以微觀形態,數學上來理解就是『新型幾何』為核心的。

  在一些科技媒體的報導中,新型幾何已經被命名為『王氏幾何』。

  所以能輕易得出的結論是,王氏幾何的塑造就是研究核心,王浩在數學家大會上的工作報告也佐證了這一點。

  但是,塑造過程是什麼呢?

  有些人認為王浩是以電磁場力的研究為突破口,佐證就是在數學家大會上,王浩直接說起以王氏幾何來解釋電磁力。

  那麼王氏幾何怎麼去解釋電磁力呢?

  一些媒體記者採訪到了專業的物理學家,但他們都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查爾斯-凱恩成為了焦點,一是因為他是論文的評審人,最重要的是,他的『粒子特殊形態』研究成果和王浩的研究中所提到的微觀形態幾乎是一致的。

  查爾斯-凱恩得到了很多的,他也公開的接受了媒體採訪。

  「王浩的研究中,微觀形態就是粒子特殊形態。」

  「但是,他的研究要更深入的多,他塑造出了新型幾何,解釋了粒子特殊形態,並且有了實際成果。」

  其實查爾斯-凱恩希望能強調自己的成果,但他的研究到最後也只是說,可能存在一種粒子特殊形態,並沒有針對其作出更詳細的解釋,甚至連表述都有些不確定。

  …

  不管怎麼說,他的研究成果最貼近於王浩的研究。

  查爾斯-凱恩繼續說明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他是完成了一種全新的理論,或者是一種新方向的理論作為假設前提。」

  「比如,我知道他的湮滅理論。」

  「在這個理論的研究上,他只是公開了一些想法,但我認為是有關聯的。」

  「也許他會繼續深入研究?總之,肯定會有一種新的理論,以理論為前提才是有方向的。」

  「現在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把現有的超導理論、凝態物理的研究,和王浩的最近成果聯繫在一起,這樣才能在超導的機制理論上繼續進行完善。」

  「把相關理論結合在一起,再進行針對性的實驗驗證。」

  「這就是未來的主要方向。」

  查爾斯-凱恩的表述也代表了很多物理學家的想法。

  王浩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傳統的超導機制研究關聯性不大,但卻直接聯繫到了應用,可過去的一些理論進展,也是得到實驗驗證的。

  如果能夠把兩者結合在一起,肯定會對於超導理論機制的完善,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因為對一些信息不了解,查爾斯-凱恩的想法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

  阿邁瑞肯,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菲利普-羅雷爾是一名很重要的凝態物理專家,他一直在為國家實驗室工作,並從事一些保密性的研究。

  十五年前,他參與了交流重力的研究,研究一直持續了七年,因為相關研究再也沒有進展,實驗數據就被封存起來。

  現在他得到了最新的消息,王浩的研究很可能和交流重力實驗有關。

  阿邁瑞肯的官方得到這個消息並不困難,甚至說是非常容易的,因為物理實驗室最開始復刻交流重力實驗,並沒有對外界保密。

  後來復刻實驗成功以後,交流重力方向的研究才歸為保密,但也只是相關的數據和技術保密,而不是研究信息對外完全保密。

  事實上,也只有那些非常重大的研究,才會連研究信息都對外保密。

  比如,無法被外界接受的人-體實驗。

  比如,軍事最新科技的研究,還有一些被禁止的核研究。

  等等。

  交流重力相關的研究,還遠遠夠不上這個檔次,甚至都趕不上一些諸如『電磁炮』之類的研究。

  原因很簡單--不實用!

  研究聽起來似乎很厲害,但想從理論走向應用實在是太難了。

  國家科工局內部對於研究的評估是,「未來兩百年,根本不可能用到。」

  一個,是因為技術難度太高。

  第二就是成本太高。

  哪怕實現了百分百的反重力,想要投入到應用還差距很大,一次超導的實驗就能耗費幾百萬經費。

  可想而知,反重力研究到應用的成本有多高。

  類似的研究想要投入應用,前提是先實現了超導的大規模應用。

  …

  即便超導技術實現大規模應用,反重力想應用也非常困難,交流重力場是存在區域的,而實現反重力的設備本身就非常重。

  想想其中有多少的技術難關,『兩百年內用不到』並不是空話。

  菲利普-羅雷爾得到了消息,知道王浩最新的研究可能和交流重力實驗有關,他還是感覺非常震驚的,因為他也參與過交流重力實驗,可就只是提升了交流重力場強度而已。

  十五年前,他們有一個專門的團隊研究交流重力,研究一直持續了七年時間,最終還是放棄保密封存了。

  他們希望能在交流重力實驗中,研究出真正的反重力技術。

  在耗費掉三十億美元的經費以後,他們給出的成果只是提升了交流重力場的強度,至於原理是沒有任何進展的。

  「這主要是因為超導機制的研究沒有太大的進展。」

  菲利普-羅雷爾是這樣總結的。

  實驗數據被封存以後,研究也就停滯下來,甚至已經快要被遺忘了。

  菲利普-羅雷爾重新看到了相關消息,才知道他們的研究是走錯了路,「原來交流重力實驗,是能夠輔助研究超導機制的。」

  「我們一直都錯了,反重力太遙遠了,一切還是以超導的研究為基礎。」

  現在菲利普-羅雷爾只感覺很尷尬,面對來研究調查員質疑的目光,他只能解釋說道,「項目最初提供的方向就是提升反重力強度,而我們在強度的提升上也很有成果。」

  這是實話。

  投入幾十億美元的研究,自然是有很大成果的。

  他們把交流重力場強提升到了34%,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百分之四十,接近了反重力的極值,不可能再有提升。」

  他給研究調查員建議是,「這個研究沒有必要再進行保密,單獨依靠我們自己,即便再有突破也沒意義。」

  「現在,這項實驗被證實和超導機制研究有關,我認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公開,也可以和中國的團隊進行技術交換,或者是合作進行研究。」

  「如果能在超導技術上有突破,不管是對於我們,還是對於他們,都是很有價值的。」

  ……

  西海大學。

  在國際輿論的熱潮下,王浩自然受到了巨大的。

  大量的媒體記者都希望能採訪到他,大學對此已經有經驗了,他們再次禁止了採訪,記者要進行採訪必須要做申請。

  上級部門也很關心研究成果。

  物理實驗室已經給上級做了詳細的匯報,國家科工局聯合科技處的領導和專家,組成了一個團隊到了西海大學。

  領頭人就是科工局副局長周敏華。

  周敏華帶領團隊來到西海大學以後,馬上找王浩詢問研究有關的內容,他們主要關心的是兩個方向。

  一個是超導機制的理論研究。

  這是被國際的研究,意義非常的重大,超導技術的發展,被認為能夠引領人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

  王浩說道,「我的研究能夠計算元素超導臨界溫度,但是微觀形態依舊很不完善,下一步的方向,我還沒有確定的思路。」

  這是實話。

  外界都認為,他的研究是超導理論和應用關聯從0到1的突破,會引領超導技術實現快速騰飛。

  但實際上,一項全新的研究會出現很多難關。

  現在他的研究限制於單質元素,從單質走向化合物,都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他希望能夠看到實驗中出現『特殊』現象。

  實驗中並沒有出現,就導致後續研究還沒有找到方向。

  周敏華瞭然的點頭。

  外界很多新聞報導中,說的好像超導技術即將大規模應用,但他們很清楚距離還很遙遠,只是剛實現了理論和應用的關聯。

  這個關聯已經走到了『1』,但『大規模應用』,估計要走到『100』才有可能。

  之後王浩又說起了交流重力場強度的研究,「我們實現了二十個點以上的場強,後續再加以改進,我認為突破四十個點沒有問題。」

  「雖然場強是不能夠迭加的,但是,從理論上來說,在一個實驗應用兩種不同的超導材料,可能會實現更高的場強。」

  等王浩做完了說明以後,團隊的其他人就去參觀物理實驗室,也對實驗研究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

  周敏華撇開其他人,單獨和王浩在辦公室里,開口問道,「王教授,你覺得我們自己進行研究,未來是否能實現可以反重力技術?」

  「啊?」

  王浩都聽的愣住了,他有些驚訝的問道,「周局長,您說的是實現,是……應用?」

  「比如,製造出軍-事用途反重力飛行器?或者是把反重力技術應用在航天領域?」周敏華舉了兩個例子做說明。

  王浩搖頭道,「如果只是靠我們自己,幾十、上百年內,都不可能吧?」M

  「其他人也是這麼看的,但我還想聽聽你的意見。」周敏華感興趣的說道。

  王浩仔細想了想,道,「其中牽扯兩個問題,一個是技術,反重力的應用,前提是超導技術能夠實現低成本的大規模應用。」

  「超導技術是前提,低成本,可以這樣去理解,比如,反重力飛行器,如果是軍事用途,可以參照現在的飛機。」

  「民用的飛機,幾百萬就能製造出來,但是軍事用途的飛機,可能要幾億、十幾億,造價會高出百倍以上。」

  「所以技術上來說,必須要實現超導技術低成本的大規模應用。」

  王浩繼續說道,「第二就是科研經費和精力。」

  「就只是在基礎的研究上,因為一切都靠我們自己,所有的技術難關都要自己去攻克,尤其是理論上的研究。」

  「我的研究中提到了一個『臨界常數』,只是這一個常數想要變得精準,就需要無數次的實驗,可能總計耗費的經費,最少也要幾百億,甚至幾千億。」

  …

  「後續的研究也一樣,有很多類似的問題,都需要大量重複性的實驗。」

  「這就不是一個團隊,兩個團隊能完成的,可能需要上千、上萬的科研人員,也需要極為海量的時間和經費。」

  「所以說單靠我們自己,想要實現反重力技術的應用……」

  王浩說著搖了搖頭。

  他對於反重力的研究非常感興趣,也非常想要實現反重力技術應用,但任何一項新領域的研究,都不是一、兩個團隊能完成的。

  這是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即便只是完善底層理論,都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再到實現應用技術,要攻克的難關太多了。

  周敏華聽罷點點頭,說道,「阿邁瑞肯方面找到我們,想交換交流重力實驗相關的技術數據,還說可以進行合作研究。你怎麼看?」

  王浩頓時感到很意外。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突然了,突然到有些讓人措手不及。

  他思考了一下,說道,「那就要看他們能提供什麼技術和實驗數據了。」

  「我們的實驗最核心的是節點布控,後續可能牽扯到多種材料混合進行實驗的技術,實驗基礎理論可以交換,關鍵技術上絕對不行。」

  「他們想要在這兩個方向進行突破,需要很多精力和時間。」

  「在反重力的研究上,擴大規模以後,要做到絕對保密是不可能的,但是,新的領域,我們必須要掌握技術上的絕對優勢!」

  周敏華點頭道,「王教授,這方面你是專家。如果最後有了決定,不管是和他們合作,還是交換信息,還是要你來把握內容。」

  「這個沒有問題。」王浩很認真的點點頭。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