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回音谷:三十二載!【求月票!】

  半年後。

  應國東部,東山府所在。

  這一日。

  陳季川挑著兩個籮筐,健步如飛,自東向西,一頭扎入崇山峻岭中。

  站在高處。

  陳季川舉目四望,一座座山峰突起,置身其中,就仿佛墜入林海當中,一眼望去,皆是清秀。

  「人都說這應國東山府三界關以峰稱奇、以谷顯幽、以林見秀。」

  「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

  陳季川眺目遠望,只覺心曠神怡。

  他從沙門島坐船,至飛星港上岸,穿越『鄭國』、『章國』、『薛國』,最終進入『應國』疆域。

  如今所在,就是應國東山府『三界關』,為『應國』、『薛國』、『樊國』交界之處。

  據說所三界關中有奇峰三千多座,如人如獸、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氣勢壯觀,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稱。

  因地勢緣故,凡俗少至,朝廷也難掌控『三界關』中角角落落。

  故此多有修行中人、尋仙問道之人匯聚。

  「正合適!」

  陳季川不由笑了。

  漂洋過海半年,陸上行程又半年。

  他也感到有些疲憊。

  正巧到了應國地界,三界關又如此靈動奇特,陳季川也不準備再去別處。

  「就是此地了。」

  陳季川大笑一聲,就聽音旋谷底,波及對山、東谷、西坡,聲如洪鐘,餘音迴蕩。

  再往下看。

  但見兩側崖壁足有二百多丈高。谷中地質不差,開闢出藥田、靈地定然不差。

  於是也不另尋,就在此地住下。

  因此地在谷頂、谷底呼叫都有聲響,陳季川便將此地稱為『回音谷』。

  ……

  「入世七載。」

  「顛簸一年。」

  「總算安定下來。」

  陳季川在回音谷落腳,足足休息了七八日,這才開始布置住處、開墾藥田、靈地。

  與飛鳥島上一般,先平整土地,然後埋下簡易的『聚靈陣』。

  而後又在回音穀穀口,用八面『璃光鏡』,布下『八門璃光陣』,以免有人闖入。

  又在新開闢的藥園中,插下十二桿『青蛟旗』,布下『十二青龍大陣』,防備鳥獸闖入藥園,損毀藥材。

  陳季川在沙門島上獵殺先天,一共獲得三套陣法。

  除了這兩套之外,還有一套『顛倒五行陣』,號稱小禁斷之陣,覆蓋面積小,沒有主動殺敵功效,但卻可以幻化掩飾山門、迷惑困敵。

  與『八門璃光陣』配合,正是相得益彰,將回音谷的安全、隱秘又提升了一個檔次。

  不過陳季川目前也只是照貓畫虎布陣,對於陣法變化還在琢磨當中,無法親自控制,隨意變陣。

  抵擋一些鳥獸、普通人、後天修士還湊合。

  若是先天到來,區區死陣,只怕是抵擋不住,還須陳季川親自動手。

  但『三界關』中山峰眾多,小小回音谷並不起眼,惹來先天的機率較小,無須擔憂太多。

  時間流逝。

  從立足回音谷開始,陳季川總算回到往日節奏——

  每一年總有半數時間處於『下線』狀態。

  並不一定是一次性下線半年,往往都是一兩個月一兩個月的消失。

  平日裡修行、種田、煉丹。

  又從世俗中挑選弟子,帶在身旁每日教導。

  每天都過得充實。

  修行方面。

  內功、外功、道法都已經達到第六層。

  繼續修行,進度放緩。

  但每日都在進步,堅定地往先天、化勁、出竅進發。

  修為急不得。

  在沒有源力相助的情況下,一急就要根基不穩。

  道果世界中的時間最不值錢,陳季川不願將源力耗費在道果世界中。

  同時,他也想借著此番重修,將他在開啟玉泉世界之前的那段時間,參悟『大梁道果』、『棲真子道果』、『安濟世道果』所得來的感悟、心得用實踐一一印證。

  一來夯實根基。

  二來對日後突破極限興許也有幫助。

  每日修行功法總有極限,不可貪功冒進,於是空下來的時間就更多了。

  除了琢磨《劍圖》、《陳門七十二法》、《太陰鍊形法》之外,陳季川還要鑽研劍法、煉丹、術法、培藥、靈米、教授弟子。

  時間排布滿滿當當,日子過的極為充實。

  每當修習劍法有所得,總是心生歡喜。

  每當又掌握一種丹藥的煉製,也會高興幾日。

  每當術法修行明悟些許關竅,威力更進一步,同樣會喜不自禁。

  修仙就如同學習。

  一旦沉入進去,非但不覺得苦,反而樂在其中。每有進步,就像是解出一道難題,好似三伏天喝了一碗涼茶,全身都通透舒適。

  重修一世。

  不假丹藥,不借源力,僅憑自身修行。

  陳季川的修為也在飛速進步。

  來到回音谷這這一年,即進入玉泉世界的第八年,陳季川內功六層、外功六層、道法六層。

  六年後。

  內力渾厚,丹田開闢,神與氣和,功成先天。

  又十年。

  先天內力充斥丹田,淬鍊為真氣,成就先天二境『真氣境』。

  而後歷經一十六載。

  一身先天真氣圓滿,量變引發質變,化為先天真元,達到生生不息、循環不止的層次。

  《劍圖》修習至第九層,成就先天三境『真元境』。

  至此。

  陳季川距離玉泉山、玄幽海中那些先天極限、內功十層,僅有一步之遙。

  這一年。

  陳季川五十七歲,骨齡四十一歲,進入玉泉世界三十九年,來到回音谷三十二年。

  ……

  金秋時節。

  晴空萬里。

  這一日。

  雄鷹振翅,一名身著長衫的儒士坐在雄鷹背上,兩手僅僅攥住韁繩。

  狂風呼嘯。

  極力穩住身形,以免被掀翻下去,跌的粉身碎骨。

  雄鷹速度極快。

  哪怕背上載著一人,也沒遲緩多少。

  黎明時起飛,中午稍稍休息半個時辰。等到傍晚時分,就已經飛躍兩千里,來到三界關『回音谷』。

  雄鷹俯衝而下。

  從天上往下看,回音谷早就變了模樣。

  不但谷中多了幾座氣勢磅礴的建築,在谷外,更是一座座宮殿或是嵌在崖壁上,或是立在半山腰,或是聳立山巔。

  細一數。

  怕是有十多座宮殿,上百間房屋。

  有人在山巔練劍,有人在水中練拳,有人在雲台上打坐....

  眾人眾相。

  不一而足。

  雄鷹俯衝,落在回音谷後方鷂子山頂。

  伍守陽翻身下來,頭髮、衣衫都有些凌亂。

  有弟子上前,沖伍守陽躬身喚道:「大師伯。」

  「師父可在谷中?」

  伍守陽將操控飛鷹的韁繩遞給這名弟子,同時出聲問道。

  「師祖在劍閣中。」

  那弟子一面牽住飛鷹,一面恭敬回道。

  「好。」

  伍守陽應一聲,將身上凌亂衣衫、散亂的頭髮隨手打理一番,同時大步流星就往山下回音谷跑去。

  徑直入『劍閣』。

  就見殿中正中一青年,背對殿門,手中舞劍,猶如撫琴一般,隱隱有琴聲蕩漾,時而金戈鐵馬,時而柔情蜜意。

  令人難以琢磨。

  似是察覺到伍守陽進入殿中,這青年緩緩收劍。

  伍守陽見狀,忙的衝著殿中青年躬身拜下,而後道:「師父這套『七弦驚仙劍法』愈發精妙了,想必快要達到通神之境。」

  回音谷以外功、劍法聞名三界關。

  這套『七弦驚仙劍法』又是諸多劍法中的頂尖存在,伍守陽修行多年,自問比起開創『回音谷』的師父,差了不止一籌。

  「查的如何?」

  青年沒理會伍守陽的恭維,出聲問道。

  伍守陽生的儒雅,見師父如此關心,他自己也頗為心焦,於是忙回道:「北面『樊國』境內,近年有一位仙師聲名鵲起,名喚『張志和』,被樊國冊封為『國師』。傳聞這人精通金剛橫煉之法,早些年廣為傳法,造就不少橫煉高手。但近些年這些個有所成就的橫煉高手一個接一個消聲滅跡。卞、康、孟、黃四位師弟化勁有成,行走四方邀戰各方高手,也是在樊國沒了蹤跡。」

  「你懷疑是『張志和』下的手?」

  青年聞言忽的轉身。

  顯露清清秀秀,超凡脫俗的面龐。不是旁人,正是自玄幽海而來,在三界關回音谷落下跟腳的陳季川。

  一晃三十餘載。

  陳季川人在山野,依靠身上丹藥、法器,一身本領,輕鬆開創出偌大基業。

  來到回音谷的第一年,就在東山府收了十二名弟子,悉心傳授《劍圖》或是《陳門七十二絕藝》。

  之後陸陸續續又收了十多個弟子。

  這些弟子又收弟子。

  自陳季川往下,三十二載,才僅三代,回音谷就已經有百餘名弟子。

  陳季川在沙門島獲得丹藥近千,這些年又不間斷的琢磨鍊丹之術,煉成丹藥數以千計。

  除了少數出售,換取藥材、靈石之外。

  多數都被賜予回音谷弟子,用以增長實力。

  與現實中不同。

  在道果世界中,不論是投資修行,還是投資『五鬼陰兵法』、『剪紙成兵術』這些術法,在長遠收益上來說,都遠遠不如培養弟子。

  修為、術法會因為陳季川回歸現實而陷入停滯。

  哪怕五鬼陰兵、紙人,也會因為缺少陳季川的日日祭煉,實力增長大幅度降低,不至於停滯不前,卻也較為遲緩。

  但這些弟子不會。

  即使陳季川下線,也不耽擱他們繼續修行,繼續提升。

  等到數十年、百餘年後。

  這些弟子門人就是陳季川立足於世的最大資本。

  一如大梁世界中的『白玉京』。

  又如大燕世界中的『陳門』。

  陳季川對此深有體會。

  故而。

  他不惜分出部分精力,用以教授弟子。初期興許辛苦些,可一旦第一批弟子成才,往後門中發展,就可以完全放手,由這些弟子去管理。

  這一世。

  陳季川又開始鑽研煉丹之術,煉出的丹藥他自己不用,賣出去換些錢財銀兩,對陳季川來說也沒什麼大意義。

  用以培養弟子,倒是正合適。

  有『白玉京』、『陳門』的經驗,『回音谷』也很快成就規模。

  原先十二名弟子以及陸續收下的十八名弟子,個個都有靈根,資質也都是上等。

  有陳季川這等名師。

  有服氣散、蘊氣丹、先天丹等丹藥。

  這些弟子大多都有成就。

  陸陸續續或是成就先天,或是成就化勁。

  分別被外界稱為回音谷『十二劍』與『十三太保』。

  其中『卞、康、孟、黃』就是修行《陳門七十二絕藝》有成,被稱為『回音谷十三太保』中的四大太保。

  四人關係最好。

  時常一同行走江湖,與各路高手交流切磋,名號也算響亮。但七八個月前,途徑樊國時,便再無消息。

  回音谷初時還不知。

  直到上個月,回音谷三年一度的門內大比武,四人還未歸來,伍守陽等人才發覺不對勁,一面上報陳季川,一面派出弟子四處去查。

  終於在這個月初,查出四人最後所在。

  回音谷『十二劍』之首『玉龍劍』伍守陽親自去到樊國,多方打探,最終才將嫌疑鎖定在樊國國師『張志和』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