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哈哈哈,國恆以弱亡,獨漢以強亡,這已然足以
趙靈兒說到這,身軀潰散,化作一抹透亮的光芒,迅疾的匯入楊蛟的眉心。
原地徒留一句由衷地祝願:
「楊蛟哥哥,世事千帆過,路的盡頭會是溫柔和月光,願你漫步諸界,隨遇,隨喜,隨安。」
楊蛟怔然站在原地,臉上浮現一絲許久不曾有過的複雜。
不知過了多久,他抬眸輕嘆:
「罷了,接下來,就讓我去看日月星辰,山川湖海,去看世間萬象,人生百態。」
話落,楊蛟身化幽邃神虹,消失在天際。
自漢朝鼎立,定都長安兩百餘年後,天下又到了將變未變之際,先有外戚犯上,廢漢帝,立新朝,後天下又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接著沒過幾年,漢宗室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東漢後期,戚宦之爭迭起,出現兩次黨錮之禍,黃巾起義爆發後,群雄割據,漢室衰微,隨曹魏篡漢,漢朝滅亡。
曹魏存世不到五十年,天下歸晉,被司馬氏所奪。
晉朝一統天下不到二十年,天下群雄輩出,亂戰再起,先後鼎立九國,各自將匈奴、鮮卑、羯、氐、羌五胡抵禦於國門之外。
五胡迫于越加艱難的生存處境,想著若繼續被中原九國壓制,亡族滅種不日將至,便破天荒的開始抱團合流,組成聯盟,經過二三十年的磨合,立下北磐一朝。
中原九國,即安國、梧國、褚國、屾國、祁國、宿國、奕國、沅國、琰國。
而今中原九國各據一方,雖面對北磐皆會同仇敵愾,但等北磐消停後,各自亦會紛爭不斷。
九國以安、梧兩國為雄,當今安帝好武貪財,近年蠶食鄰國城池無數,梧國國富民強,又為安帝所覬覦之大敵,是以興軍欲奪梧西金礦,藉此想削弱梧國,梧帝迎戰於天門關之南。
然梧軍被安軍打敗於天門關,梧帝也因此蒙難,落入安軍之中。
梧都。
一座三進的宅院內,一位其貌不揚的青年獨自坐在涼亭,靜靜的喝茶,翻閱著道家經典。
「高要,多年不見,看你的樣子是越來越自在逍遙了。」
青年也就是高要聽著既覺得陌生又感到十分耳熟的嗓音,倏地抬頭望去,就見對面站著一位多年來心心念念的人。
「楊兄!你這是.成仙下凡了?」
楊蛟笑了笑,坐在石桌旁,道:
「什麼成仙下凡,當年只是去往一處秘地,尋些東西罷了,這個世界可沒什麼神仙妖怪。」
「沒有神仙?」高要一臉難言的低頭看著手中道經,嘴角抽搐,不知在想些什麼。
好一會兒,他長嘆一聲:
「楊兄,你可知道這些年我是怎麼過的?」
「當年親眼目睹你飛升而去後,我這幾百年裡,大半時間都在看佛道經典,就想從中領悟仙道,可現在.」
楊蛟眉梢微挑:
「我就說當今天下怎會諸國林立,你這是苦讀到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地步了。」
高要苦笑道:
「這倒不至於,一開始我可是連高中文憑都沒有的人,當了幾十年的皇帝,才能對諸多事做到舉輕若重,舉重若輕。」
「但說到底,我還是一個坐不住的人,我在讀山待了十年,發現自己始終參悟不出仙道,就起了遊歷之心。」
「接下來幾百年的時間裡,我都是每過十年,就會在外遊歷兩三年。」
楊蛟忽地問道:
「既然你時不時就會在外遊歷,怎麼就不想來個三興漢室?我依稀記得,當年我讓你體悟未來之景時,大概的讓伱明悟了兩千年來的歲月演變。」
高要悠悠道:
「劉秀重建漢朝的時候,我便在從中協助了一番,可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我猶豫了,心中生出了不願再插手的想法,只想防範之後的五胡亂華。」
「在我看來,終究是大漢氣數盡了,人力不可逆轉,就如老天想劉氏二興漢室,從而誕生出了一個劉秀,過後老天為了阻止劉備,便耗盡了三國的英雄氣。」
「但也正因劉備,四百餘的漢朝才結束的如此體面,他的存在,給了大漢一個最為隆重的葬禮。」
「逃難與百姓共進退,戰時與將士同吃住,三顧人才於草廬,為了兄弟之仇舉國之力伐吳而舍天下,為了部下不惜家人,知人善任,為了胞族之情而不願強取西川。」
「得五虎上將,臥龍鳳雛幼麟,只可惜五虎一傷俱損,臥龍不得天時,鳳雛不得地利,幼麟不得人和。」
「遙想劉備能讓姜維這麼一個未曾蒙面之人誓死效忠蜀漢,能讓北地王劉諶當做信仰自刎於廟堂。」
他大笑幾聲:
「哈哈哈,國恆以弱亡,獨漢以強亡,這已然足以。」
楊蛟眸光平淡:
「應該不止這些吧。」
高要語調平緩:
「還真是什麼都瞞不過楊兄,三造大漢,恐怕後世就不會再現改朝換代之景,活了這麼多年,我就發現,天下生民遠比我想像的還要封建迷信。」
「假設三造大漢之後又百五十年,權奸篡漢,再來個劉氏族裔,比如劉裕跑到市口嚎一嗓子,權奸篡逆,今上蒙難,吾劉氏子也,願效光武昭烈之志,信大義於天下,爾等為劉氏者左袒,隨我靖難,富貴共之。」
「天下聽聞後,心中恐怕全是天命在劉,天子姓劉的念頭,更會冒出劉氏子當四興大漢,應速速起兵從龍,公侯萬代就在眼前的想法。」
「就從我打的比方來看,就能得知三興炎漢的含金量,一旦功成,萬世臣劉四個字將會把所有人壓的死死的。」
高要頓了頓,理所當然的道:
「我生於人人平等的時代,又怎能親手造就劉氏這種在天下人眼中是能夠作為神的存在。」
他回憶往昔:
「在二興大漢的境地下,便有不知多少人為漢室奔走,至今我都記得,當年曹操欲稱魏王,整個朝廷的人都為他請命,唯有被曹操稱為王佐之才的荀彧,撐著拐杖緩緩站了出來。」
「言道,袞袞諸公,碌碌漢臣,食君祿,要受國恩,今日卻成一派枯木敗草,無一骨節矣。」
「他笑著的走出朝堂,最後死在了自己的執著和理想中。」
「所謂君子論跡不論心,不論荀彧如此做,是為了世家,還是為漢室,作為不屬於蜀漢的朝臣,都能做到為守漢節,不惜吾命的程度。」
「倘若三興炎漢,只怕有無數人要為漢室鑄就不知多少重金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