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兒子吃百家飯長大的

  第391章 兒子吃百家飯長大的

  張向東單幹已經一年,初時生意不錯,後來有了人員流失和產品調整,生意下滑不少,但總的來說到目前為止還算可以,沒賠錢,也沒賺錢。

  初時客人以為還是阿巧分店, 只不過換了名字,並且菜沒變味餃子依舊,養生酒也有,也就常來。

  等三個月後效果就顯現出來了,先是養生酒沒了,愛喝兩口的不來了。接著是一些廚師紛紛跳槽, 有的回了阿巧, 有的去了別的飯店,原有的菜味保持不住, 又流失了一部分客人。

  當然,有流失的就有進來的,這是必然。

  最主要的是餃子,阿巧不再給供應餃子餡和餃子面,張向東重金請了哈爾濱餃子城的調餡師傅,準備打造自己品牌。

  品牌不是那麼好打造的,得需要時間,客人也得有個適應過程,便出現生意大幅度下滑。

  生意下滑,人員流失,搞的張向東開始時的雄心壯志沒了,也不說阿巧在哪開年初一就在哪開了。

  話說回來他一是年輕,心高氣傲,覺著自己做市場行做飯店也沒毛病。豈不知做市場和做飯店是兩回事,市場只是一方面,做飯店需要全方面考慮, 除了管理、產品、進、返、還上的細節之外還需要心胸, 心胸不到大事難成。

  二來他覺著老婆秦麗麗是人資專業, 管人的,管飯店肯定沒問題,這也是他混淆的一個毛病。做人力資源的能管人,但不一定能管理;能培訓,但不一定能領兵。這是人員流失的主要原因。

  飯店就這樣,人員不穩定產品質量就沒個穩定,產品質量不穩定就留不住客人,雇多能耐的師傅也沒用,黃鋪是早晚的事。

  老譚不想表露身份,覺著這樣挺好,一旦表露了興許還尷尬。

  他說:「知道,年初一嘛,有名,餃子好吃。」

  「是挺好吃,但干不過阿巧。」張向東表弟說:「我哥以前在阿巧幹了,市場部經理,從去年開始自己乾的。」

  「噢,是嗎?」老譚道。

  「不但他, 我嫂子也在阿巧幹了,人資部經理。兩口子想創業,就從阿巧出來單幹來了。」

  「不挺好嗎,年初一生意挺好。」

  「開始的時候好,現在不行,缺乏管理。」

  張向東表弟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所在,這倒引起老譚的興趣,問:「咋還缺乏管理呢,你不說你哥是做市場的,你嫂子是搞人資的嗎。」

  「他倆是太專業了,所以才沒管理。都覺著自己行,按自己的專業管,片面。」張向東表弟拉開了話,「我哥兩口子旅服口畢業的,高材生。我就是聽他倆的才報了他們念的大學,但我學的和他倆不一個專業,我是企業管理。」

  「你學企業管理的,可以幫著管理管理。」老譚說。

  「人家不用,再說我剛畢業,實習還行,直接管沒底兒。我想去阿巧應聘,他家管理好,能學到東西。」

  「學完了回去幫你哥?」

  「不一定,哥倆最好別在一起干,好了還行,不好了不如兩旁世人。」

  「說的是。」老譚不禁對張向東表弟刮目相看,「給你點建議,管理之道首先在人,人做好做正了管理就有了一半。做人為術,管理為法,術不正則法不行,和人不正則影子斜是一個道理。」

  「大哥高人呀。」張向東表弟豎起大拇指說。

  「高人不敢當,都是吃虧賺經驗,僅供參考。」

  回到省城的時候已是傍晚,夕陽西下,落日餘暉染紅了西邊天空。天底下,成片的高樓大廈漸漸暗淡,以致模糊。

  下了三台子高速口,老譚按了一下鈴喇叭以示分手告別,張向東表弟在後面回應了一聲,倆台車便在路口分開走了。

  老譚先到家給兒子做飯,林燕早上打電話說出差去哈爾濱,三天後來,這三天他得照顧孩子。

  飯做好兒子也回來了,吃飯的時候張麗打來電話,說艷華生了,生個大胖小子,七斤二兩,剖腹產,母子平安。

  張麗很激動,像自己生了孩子似的。

  老譚也很高興,叫張麗代自己向艷華和老鄧表示祝賀。

  「你乾媽生個大胖小子,你有小弟弟了。」老譚對兒子說。

  「是嘛,我當哥哥了。」兒子高興的說,然後問:「爸,我能去看看嗎?」

  「現在不行,你乾媽在醫院呢,再說小弟弟剛出生還小,等滿月的,爸帶你一起去。」

  兒子有點失望,隨後想起了什麼把失望沖淡了,說:「爸,我把我媽不用的手機給若曦了,她手機不好使,老式的。」

  「哦,你們倆現在挺好?」老譚問。

  「還行吧——我有時候去她家玩,她家離籃球場不遠,恆大那個,我不一到星期日就去那打籃球嗎,十塊錢兩小時。」兒子說。

  很顯然,兒子後面說的打籃球是在解釋,他沒說若曦總去看他打籃球。

  老譚也不說破,笑了笑說:「若曦學習好,你跟人家學學。」

  「學了,現在就看她筆記呢。」

  「那就好。」

  「她筆記清楚,趕上我班學習委員的了,比她的都好。」

  「那你就好好學。」

  「有時候我媽從單位帶回來東西,叫我給英子阿姨送去。」兒子說。

  「都啥東西?」老譚問。

  「雞翅、雞腿、大蝦、牛排,都是速凍的那些,還有湯圓、混沌。」

  「咱家吃不了那些,送去行。」

  兒子點頭,吃了口飯,問:「爸,英子阿姨臉上的疤能祛掉嗎?」

  「應該能吧-——估計祛不徹底,再好也有痕跡。」老譚說。

  「她那疤挺嚇人-——我現在不怕了,總看著。英子阿姨做的包子好吃,餃子也好,快趕上紅大娘了。」

  王紅比老譚大,兒子管她叫紅大娘。

  「你吃過呀?」老譚問。

  「總吃。英子阿姨早班,下午三點就下班了,只要包包子、餃子就叫若曦喊我。」

  老譚笑了,說:「你快成吃白吃的了。」

  「沒辦法,誰叫我吃百家飯長大的。」

  兒子的話勾起了老譚對兒子小時候的回憶,可不是咋地,兒子確實吃百家飯長大的。他在外地,林燕上班,兒子放學回來家裡沒大人。那時候在大院住,兒子招人喜歡,左鄰右舍、樓上樓下的誰家飯好了都會把兒子叫過去吃。

  吃的最多的是隔壁李哥家,不說天天的也差不多,有時候還在人家睡。

  現在兒子和李哥、李嫂關係也好,李嫂一旦做點好吃的都習慣性的給兒子打電話叫去吃。李哥要是趕在星期天喝酒,總想方設法叫兒子去。

  兒子和李哥在一起話非常多,能從籃球嘮到足球和排球,再拐彎到其他體育項目上,最後以國際風雲收尾。

  「大爺,國際上的事我就不參與了,我還小。」兒子說。

  「國際上的事你也得懂,考大學不考時事政治呀,現在就得關心。」李哥不屈不撓的循循善誘,爺倆兒便掰開話題開始嘮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