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融合菜 餃子酒

  第253章 融合菜 餃子酒

  接周曉梅的電話時老譚剛從拙政園回來,今天店面交接,古毅找來一家裝修公司,一起看了看,定下裝修方案。

  電話里周曉梅說了員工介紹人來給加分的事,老譚覺著挺好,叫她拿個方案出來, 同時給出幾點建議。

  介紹來的員工必須工作滿三個月;

  必須認可阿巧的企業文化;

  不許拉幫結派,介紹來的員工不許和介紹人在一個店裡工作。

  雖然缺服務員,但寧缺毋濫,越是這時候越要謹慎,看著不近人情,但得為長遠打算。

  根據老譚的建議周曉梅很快做出方案,用郵件發給艷華和老譚,然後在高管群里討論,大家都覺著挺好,可以執行。

  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服務員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蘇州店是阿巧進軍南方的第一家店,老譚格外重視。把李爽和小高兩口子調過來,李爽任蘇州地區總經理兼店長,小高任廚師長。

  餃子這塊準備調王紅了,後一想王紅得坐鎮省城,不能動,於是把雅茹調過來,她呼市的工作由孟夢接替。

  餃子在原有的基礎上開發了一個本地口味的藕餡餃子。

  藕餡餃子早就有,所謂開發,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進東北餃子工藝,使之主味突出,清香與肉香兼顧,不但本地人愛吃,東北人也喜歡。

  涼菜這塊兩條腿走路,在省城調過來一個師傅主理東北風味,同時招聘一個本地師傅做本地涼菜。

  廚房開放式的, 這個不能改。

  菜品自然以東北菜為主, 大部分原料從省城發貨,比如酸菜、蘑菇、粉條、蟲草雞等等。為的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

  李爽、小高、雅茹這些人過來之後不能總住賓館,的解決住的問題,同時也得給員工租寢室。蘇州這邊房租高,古毅找了兩天也沒找到合適的。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沒做飯店之前,一個人日子,咋過都行,花錢從來沒在乎過。如今做了飯店,錢像水一樣往外花,也知道節儉了。

  恰巧法院工作的王姐在拙政園附近有個老房子,離飯店近,之前租給一個做絲綢生意的朋友當庫房了。現在人家不做了,房子閒著。

  王姐跟古毅說房子有年頭了,平房,有點舊, 但水電齊全, 住人沒問題,要是不嫌乎拿去用, 給點租金就行。

  老譚起初覺著平房不方便,員工洗個澡啥的費勁,但人家說了,又不好拒絕,便叫李爽和小高跟著古毅去看看。

  李爽和小高看完回來興高采烈的對老譚說地方太好了,不亞於北京四合院。

  「師父,你沒看呢,地方老好了。」李爽給老譚介紹:「獨門獨院,院子挺大,對,這地方叫天井。一排六間正房,裡面啥都有,衛生間、上下水、熱水器都好使,還有書房呢。」

  「是嗎?」老譚睜大眼睛。

  「嗯。兩邊是廂房,都是五間,之前當庫房了。裡面有衛生間、上下水。前面八間門房,小點兒,但乾淨立整,當寢室一點問題沒有。」李爽興奮的說。

  「四合院吧?」老譚問。

  「對,就是四合院,超大的那種。」小高說。

  「門前有條河,河上有橋,白牆黑瓦,江南人家。」李爽形容道。

  聽他倆一說老譚有些心動,想去看看。於是李爽帶路,師徒倆走著過去。

  這是拙政園園區保留的一處老宅子住宅區,有二十來戶,全都是過去的四合院,白牆黑瓦,小橋流水,綠樹盈盈,一副濃縮了的江南水鄉。

  說實話,能在這裡住的的人家都是有背景的,非富即貴。看來王姐家不一般,不像表面那樣簡單。

  古毅已經把裝修公司的人叫來,安排著裝寢室,見老譚來了,高興的說:「兄弟,這回全解決了,不但寢室夠用,咱倆的地方也有了。」

  老譚四下看了看,和李爽說的一樣,六間正房,十間廂房,八間門房。天井寬敞,中間一個小花壇。整個院落乾淨立整,舒適雅致。

  「王姐有實力呀,把這院子租出去當庫房,厲害。」老譚說。

  古毅道:「我知道的是她家老爺子有背景,她算紅二代。家就她一個孩子,父母頭幾年沒了。她也不在這住,不租出去幹啥?」

  「租金應該不少。」老譚說。

  「不多,人家不差錢。」古毅說。

  老譚說:「不差錢咱們也不能少給,這大院子——」

  說實話老譚更願意多花錢也不願意欠人情,有時候人情比錢貴。當然,相對於古毅對王姐的救命之恩就當別論了。

  當天大家就住了進去。老譚和古毅住兩間正房,書房和其他兩間做辦公室,連辦公的地方都有了。

  小高和李爽、雅茹住東廂房,西廂房給前後主管,剩下的房間給員工做寢室。

  誰能想到一家餃子館的寢室是一個四合院,並且是很高檔的那種,一點不亞於海底撈給員工租的高檔公寓,論舒服講更勝一籌。

  有了安身之處,大家高興,晚上做了幾個菜,慶祝一下。

  「來,共同喝一杯,慶祝咱們有家了。」古毅滿臉帶笑的說。

  大家響應,一飲而盡。

  放下酒杯古毅對身邊的老譚說:「兄弟,今天是個好日子,講兩句。」

  老譚看大家,大家也都看他。

  「講兩句。」老譚開口:「說實話挺高興,一是有家了,二是還這麼好,住著舒坦,都有點不想回去了。」

  大伙兒笑。

  老譚接著說:「咱們南下蘇州,能不能做好就看大家了。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咱們今天有了大本營,沒了後顧之憂,剩下就是卯足勁加油干,爭取一炮打響。」

  「師父,必須的。」李爽信心十足的說。

  「必須的。」小高緊隨媳婦之後。

  「有譚總指揮肯定的。」新來的本地涼菜師傅李剛說。

  雅茹和省城過來的涼菜師傅麼吱聲,表情和其他人一樣——一臉自信。

  「我有預感,咱家開業就能火。」古毅說。

  「有信心就好。」老譚先是肯定大家,然後認真的說:「這兩天大家吃了幾家店,估計對蘇州餐飲都有個大致了解。跟大伙兒說,蘇州餐飲市場比省城好,比較完善,但競爭激烈。

  做餃子的不是咱們一家,比咱們好的有的是。另外咱們能看準蘇州市場,人家也能看準。

  據我所知,來蘇州開店的有哈爾濱餃子,長春的東方明珠,還有省城的福記。可惜都沒站穩腳,最長的幹了兩年。

  我分析了,不是老百姓不認可,是沒特色,水土不服。覺著在東北是老大,餃子正宗,不和本地餐飲結合,最後都黃鋪了。

  目前整個蘇州東北餃子館不多,大部分是小吃部類型的,上規模的就咱們一家。」

  說到這老譚點上根煙,大家等著他往下說。

  「要想打炮站穩腳,就得認真琢磨琢磨。不能覺著在省城、呼市好使,把原來的原封不動的搬出來就行。

  咱們面對的是南方客人,口味、飲食習慣和北方不一樣,這就要求不能按著北方的方式操作,需要改進融合。現在省城不是流行融合菜嗎,把江浙一帶的菜融合進東北菜,老百姓接受,並且喜愛。

  我到省城的「瀋水江南」和「富雅小居」吃過兩次,感覺不錯。他們的菜保留了東北菜的烹飪方法,同時有江南菜的清淡精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看著就想吃。

  還有,他們把江南的老酒研究透了,到他們店必喝老酒,這是亮點。

  江南菜能到北方融合,東北菜也能到江南融合。咱們把特色打出去的同時要和本地餐飲結合,做阿巧的融合菜,引領蘇州。

  還有就是咱們的養生酒,這是亮點。江南菜進軍東北,讓北方人喝花雕老酒成為時尚,咱們南下江南,要讓江南人喝養生酒成為時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