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目標

  第232章 目標

  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生命降生,用嘹亮的哭聲宣告來到這美麗的塵世。每天也有人老去,在親人朋友的哭聲中走入另一個世界。

  生活在塵世中的每個人,每天都在奔波忙碌著。所為的目的不盡相同,有的為升官發財,有的為生意興隆, 有的為前程似錦,有的只是為了一口吃食,養家餬口。

  一日三餐,不同的是質量,相同的是果腹。山珍海味雖好,多也無益;粗茶淡飯雖簡,更益健康。

  衣服穿在身上, 有光鮮亮麗, 也有樸素大方, 合體舒服最好。

  食可果腹,衣可蔽體,活的實在,從容坦然,走路不怕夜黑,做事無愧良心,上行達孝父母,下至養兒育女,足矣。

  所求不多,難的是欲望太多。

  俗話說知足常樂,人又何時止步於知足?

  多少人嘴上中庸,欲做飄飄欲仙之老莊,其身卻陷於欲望,或攀比、或心機、或奔忙於糾結,把好好的日子過的一地雞毛,活的很累。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從古至今, 廚子這行當沒有被瞧得起過。雖然說三年大旱餓不死廚子, 也只是側面評說,不是什麼褒裹之意。

  歷朝歷代,成為御廚是牛逼的,天下廚子無數,給皇上做飯的能幾個?可以說是光宗耀祖門廳生輝,用老百姓的話講——祖墳都冒青煙了。

  可是一個不小心或者是皇上的一個不如意,被殺頭的也不少,連個說理的地方都沒有。

  在過去講,廚子和流氓、小偷屬於一個階層,都是下九流,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沒多少人瞧得起。拿搞對象來說,誰家姑娘要是嫁了個廚子都不敢對人說,嫌丟人。

  現在雖然進入到二十一世紀,廚子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掙的錢也多了,但依然被稱為腦袋大脖子粗那伙的,和大款不沾邊,伙夫之列。

  這行當, 除了少數國營單位之外, 社會上的酒樓餐館都是私營的,沒什麼五險一金和老保,更沒公積金,有的只是聘用時談好的工資和僅有的幾天休息,並且忙的時候休息還會取消,過年過節回不了家,站在熊熊爐火前炒勺翻飛,把思念化作淚,和汗水一起落下。

  廚子掙錢多,但願意嫁給廚子的很少。

  話說回來,打光棍的廚子也沒幾個,原因簡單——服務員多呀。

  前廳的美女後廚的漢,一鍋里吃飯嘛。

  廚子的最終命運大都是自己開個店,養活一家老小。一老本實在灶台上炒到退休的很少,畢竟這是個體力活,過四十就很少有老闆愛用了,五十開外還堅持炒菜的很少,除非食堂。

  當然,也有像老譚這樣從廚子轉為管理的,做了經理或總監,沒了年齡限制,並且越老越吃香。

  但這畢竟少數。很多廚子在三十五到四十五之間,不得不面臨人生的第二次選擇,是繼續奮鬥在灶台上,還是開店創業。

  這是無奈,也是現實,所有餐飲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現實是什麼?

  存在的,且被認可的。

  現實需要的不是固守,而是打破,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我們不妨細緻點兒的分析一下。

  比如說十個廚子,一同炒菜到四十五歲,開始面臨下崗問題。十人中有能力創業開飯店的也就兩個,可以完美轉行的算一個,晉升管理者的一個,成為技術型名師的一個,剩下五個將會淘汰。

  淘汰的怎麼辦?

  大部分廚子都是從農村出來的。當初家裡窮,種地沒指望,在家的話甚至連媳婦都說不上,只能出來打工討個生活。

  沒有誰生下來就是當廚子的,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離開家,離開父母?

  這時候再讓他們這些拖家帶口的回到農村,有些不現實。

  就目前來說,這些人之中百分之六十還是在飯店工作,炒不了菜了,放下大勺把當砧板,或者打荷,或者做粗加工,雖然掙得少,但也能維持生活。

  剩下百分之四十有的做了零工,有的進了工地,有的-——

  回家了-——

  雖然無奈,帶著心酸,但也是生活的必然。

  社會在發展,但還沒發展到可以解決打工者後續養老的階段。

  我們的社會已經很完善了。在經歷了令人心潮彭拜的改革初期之後,仰首闊步的走進了日新月異的發展階段,一天一個樣,叫人欣喜叫人振奮。

  我們堅信整個國家將會開足馬力、迎風破浪、而奮然前行!

  人到什麼位置想什麼事,到什麼高度考慮什麼問題。

  老譚,從學徒到執行總監,二十多年過去了,走過的路很坎坷,坑坑窪窪的上坡下樑,充滿了艱辛與辛酸。

  自己經歷過,所以深知餐飲人的不易,理解其中的難處。現在,他除了考慮如何把阿巧做大做強外,員工以後的問題也開始思考了。

  任何上層建築都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要想把員工以後的生活安排好,首先得有錢,沒錢白扯,這是現實。

  他想那些大公司怎麼做到的,比如海爾,比如格力,比如和餐飲息息相關的老乾媽-——這些企業都能給員工一個保障,員工沒有後顧之憂,也願意工作。

  阿巧要想發展,想基業長青,成為百年企業,也得那麼做。不能只當成飯店,應該把目光放長遠,站在企業的高度上思考和規劃。

  企業,企業。

  企業是有願景和使命的。

  阿巧的願景是什麼?是每天例會上喊的那句口號嗎?

  用我們的雙手創造自己的未來。

  未來是什麼?把餃子館開遍全國?營業額過億?還是都成為百萬富翁?

  一個企業的未來不應該只是實現老闆的理想,或者是完成老闆的願望,應該是讓員工過上好日子,幸福的生活。

  這也是企業所擔負的使命。

  想到這些的時候這個老廚子不禁有些激動,想起自己第一次當廚師長時的心情,那時想,一定要混出個樣來,讓跟著自己乾的兄弟們不下崗,多掙錢,都好才行。

  當時就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厲害了,開一家店,一定給員工最好的福利,上保險,交老保,每周都有休息。住最好的寢室,有節假日,過年有年假,結婚有婚假,生孩子有產假等等。

  一直沒當上老闆,想法也一直沒實現。

  現在雖然不是老闆,但和老闆差不多,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了。

  他想,這是企業的使命,也是自己的使命,這輩子就為這個目標奮鬥吧。

  其實他早應該想到這些。

  我們中國的餐飲業非常發達,甚至被譽為美食國度。可一個事實也擺在我們眼前,飯店雖然多,但百年以上的老店卻屈指可數,寥寥幾家。

  是我們的飯菜不好嗎?還是管理不到位,不懂運營?

  都不是,因為任何一家飯店的開業都不是奔著關門大吉去的,都想做好,做長遠,世代傳襲下去才好呢。

  這其中有個觀念、格局問題。

  不用舉例,拿阿巧來說,創建之初艷華想的是有個營生干,省的在家待著,當然,賺錢更好。而老譚想的是創一家獨特的餃子小酒館,能做連鎖最好,讓跟著自己乾的兄弟都有活干,能掙錢。至於把餃子館開到全國是後期隨著發展而升起的想法。

  也就是說在做的時候沒想什麼企業不企業的,把餃子做好、飯菜做好、服務到位、生意紅火就行。這也是大多數餐飲人的正常想法。

  可是松下幸之助在創建松下電器的時候就把目光放到了二百五十年之後,他說松下是培養聖賢的地方,生產電器只是隨而為之,結果松下電器百年不衰,世界聞名。

  把飯店只當成做菜賣錢的地方,它只是個生意,可以隨時開,也可以隨時黃。如果當成企業去做,有願景有使命,有管理有傳承,那它就是百年企業、基業長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