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身世

  斜靠在榻上的李淵想了想,笑著說:「朕在位期間,懷仁難有用武之地,不過以後二郎還是用得上的。」

  「二郎本為名將,如今天下,若論戰功,也就二郎壓得住懷仁。」

  片刻後李淵點點頭,「且二郎有量。」

  李淵顯然是在指萬貴妃適才那番話中的兵法戰略不許學。

  都說魏嗣王李懷仁所學駁雜,但正如李善自承認,經史非其所長,這方面他難以與大儒相較,詩文無以所授,用李善自己的話來說那是得以天授,書法畫技不通,李善在這兩方面的確沒有展露出什麼能力,而且書法還挺糟糕的。

  讓李善名揚天下的主要是天授詩文,與縱橫沙場的兵法謀劃,而這兩樣李善都不準備傳授給萬宣道……李淵心想,懷仁也太過謹慎了一些。

  萬貴妃溫婉勸道:「陛下在位再有數十年,等魏嗣王年歲稍長,即使難領兵上陣,也能領朝中重職,為國之棟樑。」

  李淵沒什麼反應,片刻後才嘆道:「若是皇子就……」

  看身邊的萬貴妃臉色古怪,李淵趕緊分辯道:「真的不是,若是皇子的話,朕也不敢用,大郎二郎已然水火不容……」

  「再說了,去歲加冠,你算算年齡,那時候你才入門不久。」

  「吳郡朱氏嗎?」李淵嗤笑了聲,他對江南望族沒什麼好感。

  此人即李德林之子李百藥,李善剛開始只是湊巧前世知道這個人編纂《北齊史》,而且此人與闞陵有交情,所以才會召見,之後聽其講述生平,很是感興趣,就召其隨軍打理文書。

  原本是自己亡故,現在好了,我都死了二十多年了啊?!

  「不過江國公倒是提及,懷仁有可能與前隋安平公李德林有關。」李淵回想了下,「李德林出自博陵李氏,這一支早年是自隴西遷出的。」

  呃,不能怪李淵沒有懷疑到李德武頭上,畢竟當年申國公一脈幾乎被殺盡,當然了,最關鍵的還是李世民暗中的引導。

  但那些在江南紮根數百年之久的望族就比較難熬了,好一點是如蘭陵蕭氏,如今有個蕭瑀在撐門面,但吳郡的顧氏、陸氏、朱氏,以及琅琊王氏、陳郡謝氏、袁氏都已經風光不再了。

  稍微好一點的如裴氏能重歸聞喜,柳氏能重歸解縣,類似的情況不少,東宮第一幕僚王珪也是江南人,但南陳被覆滅之後,他就重歸太原祁縣王氏了。

  萬貴妃抿了抿嘴,其實關於李善是皇子的流言蜚語至今還在長安坊間流傳,而且相當的有市場,雖然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空穴來風,但八卦啊,誰不愛?

  李百藥是個出了名的倒霉鬼,他早年就得名臣楊素、牛弘的看重,嗯,又是楊素這個著名的GG商,不過李百藥很快就進了東宮,成了太子楊勇的心腹。

  甚至有人感慨,難怪李家得天下……先有秦王,後有李孝恭,再有李懷仁,尚有李道玄、李道宗,名將輩出啊!

  更何況陛下的態度擺在那兒,而李善還恰好祖籍是隴西成紀……哪裡有那麼巧的事啊!

  呃,這個……只是私下李淵詢問時候,李善這麼回復的,要是李德武知道,只怕要吐血。

  隋煬帝楊廣登基後,李百藥被趕到桂州,也就是後世的桂林,但等他趕到桂州,桂州的建制都沒了,於是只能灰溜溜的回了老家。

  在隋滅陳,大唐平定嶺南江淮之後,天下二度一統,加上百年來突厥對中土的威脅,直接導致了國家的大量資源向北方傾斜,也導致了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都在北方,所以江南的世家門閥處於數百年來最為衰弱的時候。

  直到好些年後,李百藥得以起復,但在赴任建安郡丞的途中,宇文化及在江都弒殺隋煬帝,隋朝滅亡了……當時李百藥還沒趕到建安呢,建安就是後世的福建建甌一帶。

  涇州大戰以及後來駐足百泉期間,李善數度召見了一個人,而且頗多褒讚,甚至向地方舉薦,只是沒有得到吏部的許可。

  「朕也問過,懷仁自己都不太清楚,他是個遺腹子,尚未出生時候父親就亡故了,是寡母撫養成人。」

  不過萬貴妃心裡有數,不可能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秦王對於李懷仁的態度就不會是現在這樣。

  李淵嘆道:「隴西李氏,散於天下多矣。」

  雖然李善從不自稱是隴西李氏,但其實包括李淵在內的絕大部分人都認為,李善很可能是隴西李氏的旁支,只不過這個旁支就旁的比較偏了,畢竟祖籍成紀縣,要說與隴西李氏沒有干係,誰信啊?

  「魏嗣王太妃朱氏……」萬貴妃是江南人氏,想了想,「江南望族中,只有吳郡朱氏,朱娘子性情剛強明斷,倒是沒有什麼江南之風。」

  想著這些,萬貴妃輕聲問道:「魏嗣王所學駁雜,但學識儀表都是一流,陛下曾讚譽為世間第一流,如此兼資文武,也不知道到底何家所出?」

  更倒霉的是,李百藥被沈法興俘虜,被迫加入義軍,但沒多久沈法興兵敗於李子通而投江自盡,李百藥被迫加入李子通,再過半年,李子通被杜伏威俘虜送往長安,這次李百藥又被迫侍奉杜伏威。

  再等到杜伏威降唐北上長安,李百藥以為自己否極泰來,結果輔公祏起兵,李百藥被迫出任吏部侍郎,再等到輔公祏兵敗,有人告密李淵「李百藥與輔公祏同反」,結果李百藥雖然保住了性命,但被發配流放涇州。

  李善聽李百藥講述履歷的時候,都忍不住要鞠一把淚,真夠慘的!

  雪夜下蕭關後,李善選擇了回京,在一次與凌敬的聊天中提及此事,房玄齡與李世民選擇了將計就計,順水推舟……這才有了陳叔達的那番話。

  畢竟李善表現出來的能力,不可能出自什么小門小戶,而申國公之後這個身份短時間內是不能拿出來的,甚至這一輩子都可能不能大白於天下,索性就拿這個來堵別人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