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封德彝!」
蕭瑀用確鑿的口吻如此對李世民說,卻詫異的發現,不僅是李世民,其他幾位臉上都沒什麼詫異的神色。
李世民嘆了口氣,收拾心緒,細細問來,要知道封倫是不多的投入秦王一脈的前隋臣子,考慮到其在隋朝的官階,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其他的大都依附李淵或者東宮了。
更別說封倫在洛陽虎牢之戰中有在李淵面前力承之功,使得李世民最終一戰擒兩王,之後長期兼任天策府司馬,從吏部尚書升任中書令,在李世民實際執掌尚書省之前,封倫是秦王一脈在朝中最得力的臂助。
如果是天台山一戰之前,李世民還能理解,但在天台山一戰之後,東宮有衰微之態,自己入主東宮已然是勢不可擋,封倫卻選擇叛變,這是他難以理解的。
但隨著蕭瑀的講述,李世民臉色愈發陰沉,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對視幾眼,都知道剛才的推測印證了,只是不知道封倫緣何叛變。
「依附齊王?」李世民冷笑道:「依附三胡?」
「難道孤還比不上三胡?」
天下多少英雄豪傑能人智士投入秦王麾下,就連被公認為李世民之後的名將李懷仁都來投,而封倫卻暗中選擇齊王,是覺得李元吉比李世民更出色嗎?
「殿下錯了。」凌敬平靜的開口道:「殿下之才,殿下之軍功,殿下之胸襟,天下何人不知?」
房玄齡試探問:「凌公的意思是?」
李世民向來看不起自己這個四弟,在天台山一戰之後更是沒將其視做對手,即使是在楊文干舉兵謀逆,一些線索漸漸顯露之後,他依舊將注意力放在東宮那邊,他還是覺得太子才是幕後黑手,但沒想到事實是最不可能的那種可能。
這讓李世民心中無名火起,自己這次被逼迫的這麼慘,險些手中一敗塗地甚至身死此地,如果是太子那還能容忍,但居然是李元吉!
如果沒有民亂,如果沒有李善,以仁智宮守軍的兵力,楊文干是很難攻入鳳凰谷的,不可能出現退守翠微殿的窘境。
頓了頓,蕭瑀補充道:「陛下已遣派蕭國公張平高、樂壽縣公王君昊領五百騎兵回京,押送封德彝至仁智宮。」
蕭瑀搖了搖頭,解釋道:「陛下大怒,親自問詢榮九思、李思行、宇文寶、趙文楷、宇文穎等人,但都不肯招供。」
「分內之事。」蕭瑀一本正經,他的妻子也是獨孤氏,與李淵是表兄弟關係,所以李世民稱一聲姑父。
榮九思、李思行都招認了,基本上不會有什麼變化了,李世民神色有些蕭瑟。
「知三胡與封倫暗中來往?」
如此一來,齊王在撇清自己的同時,還能漁翁得利。
簡而言之,齊王是巧妙的利用了楊文幹這支奇兵,並且將自己隱藏在迷霧中……如果李淵、李世民身死仁智宮,真正對壘起來,弒父殺弟的太子李建成與李元吉之間,還真不好說誰勝誰負呢!
若不是突然出了民亂,導致宇文穎與楊文干同時出現,而早有準備的李善快馬來襲,在沮原橋頭成功生擒宇文寶……這次的事還真是說不清了。
凌敬眼觀鼻,鼻觀心,在事後看來,此次楊文干謀逆案頗為兇險,但在凌敬看來,最妙的地方在於,如果出了問題,封倫甚至齊王並不會被牽扯進去。
如果沒有宇文穎,一封信能不能使楊文干立即舉兵謀逆,這不好說,但如果沒有宇文穎,也一定有使者招楊文干來仁智宮覲見……在橋公山舉告太子謀反的前提下,楊文干再不願意也不會伸出腦袋讓人砍,舉兵謀逆是板上釘釘的。
這簡直是恥辱啊!
「有勞姑父了。」
至少封倫很可能會號召秦王一脈,甚至聯絡陝東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除非屈突通等人有割據一方的想法,否則只能選擇齊王。
「天台山一戰之後,殿下如日中天,他日必承偉業,開創一代盛世。」凌敬捋須道:「很可能是有什麼把柄落在了……」
如果李善知道現在凌敬的想法,真要豎個大拇指了……完完全全猜中了,幾乎和原時空一模一樣。
「後在沮原橋側挖掘到了當日去往京兆的信使屍首,宇文寶無可辯駁,之後宇文穎等人不得不招認,其中李思行、榮九思是知情人。」
房玄齡有些謹慎,看向蕭瑀,「時文公,齊王認了?」
冷靜下來的李世民微微頷首,凌敬的分析是最合理的……當然合理啊,人家與李善埋頭這件事都研究了多長時間了。
凌敬在心裡想,這樣的謀劃,齊王是沒這份心思的,只可能是封倫。
「是。」蕭瑀嘆道:「陛下心傷,回宮歇息,稍後再招臣、李懷仁、孫伏伽問詢齊王。」
其他使者的確未必會透露橋公山、杜鳳舉舉告太子謀反……但封倫不可能不安排後手,將消息透露過去是很簡單的事情。
那這樣的話,楊文乾的的確確起兵謀逆,但考慮到杜鳳舉、橋公山的舉告,李世民很難洗清身上的嫌疑……暗中謀劃的嫌疑。
歷史上就是如此,楊文干謀逆後,東宮屬官王珪、韋挺被發配嶺南,而同時被發配嶺南的還有指使杜鳳舉舉告太子謀反的杜淹。
長孫無忌連連點頭,「不錯,不錯!」
杜如晦陰著臉說:「很可能這個把柄與殿下有關……所以才會依附齊王。」
凌敬正在心裡盤算,這次仁智宮事件以極其完美的方式落幕,將齊王、封倫扯了出來,同時無論如何,畢竟舉兵謀逆的楊文干是太子門下,秦王入主東宮之日已然不遠。
凌敬突然想到,如此完美……很大程度在於懷仁擇機完美,而且提前那麼久就確定是七月十五日,他不得不想到李世民親口提及,橋公山是副手,他的上司是太子心腹爾朱煥。
然後,凌敬就聽見蕭瑀壓低聲音,用頗為忿忿的口吻說:「魏嗣王搖擺不定,殿下需提防一二。」
李世民與眾多幕僚對視了幾眼,人人都努力保持臉上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