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架犁同時開工的速度超乎眾人的想像,不到半個時辰眼前就已經翻出來好幾畝土地。
村子裡的壯勞力們體驗過曲轅犁的手感之後,推舉出六個人掌著犁。
剩下的漢子則是扛著鋤頭走到土地的另一頭開墾起來。
村子裡一百多個壯勞力同時挖地的場面很壯觀,雖然比大牲口慢了不少,但能挖起來的效率也絲毫不低。
最主要的是眾人對腳下的土地有著無與倫比的熱情,干起活來也是熱火朝天。
李讓給老人家吃了一顆定心丸,便打算去幫忙。
這個時節,能出一份力就是一份力,不會有人嫌少,也不會有人嫌多。
只是還不等他開口,二叔公便說道:「二娃子,你弄出來這犁,怕是得上交官府。」
「啥?」
李讓一愣,有些懵逼的看向二叔公。
老爺子憂心忡忡道:「這犁是個好寶貝,翻這麼深的地,糧食最少得增產一成了,但寶貝太好,咱太平村可能守不住,老頭子想著不如交給官府,也能惠及百姓。但這東西畢竟是恁弄出來的,還是得恁來拿主意。」
聞言,李讓怔怔站在原地,眼神忽然古怪起來。
曲轅犁是好東西嗎?
絕對是!
甚至可以說曲轅犁放在這個時代,能產生的價值遠超想像。
別的不說,光是能做到深耕深種這一點,大唐的糧食增產一到兩成絕對不成問題,引來別人的覬覦也很正常。
他也想過將曲轅犁上交的事情,但這事兒他沒打算告訴任何人,因為他不想太平村暴露太多人的視線里。
他只想悶聲發大財。
還有就是,怎麼上交曲轅犁也是有講究的,上交,交給誰,走什麼渠道,走什麼渠道能獲得什麼樣的回報,這些事情都需要李讓去深思。
畢竟李讓現在不是孤家寡人,他身後還有窮困的太平村民,能爭取一點權益是一點。
不過老爺子能看透這一點,卻是李讓怎麼都沒想到的。
這是一個講究法不傳六耳,道不輕傳,甚至師傅教徒弟都得留一手的時代。
像曲轅犁這樣的好東西,不管哪個村子得到了,恐怕都得當成寶貝藏起來,等閒不給外人看一眼。
老爺子想的卻是這個東西能夠惠及百姓,雖然老人家的出發點是不想村子惹禍上身,但不得不說,就老爺子這個格局,已經能夠吊打朝堂上一大批官員了。
注意到李讓的神色變化,老人家還以為是李讓不樂意,不由得微微皺眉。
「這寶貝是你弄出來的,你不想交出去也是人之常情,但往後用的時候就得收著點了,不然讓外人看了去,怕是會給咱村里招來禍端。」
李讓忽然啞然失笑道:「二叔公說得哪裡話,孫兒既然弄出來這樣的寶貝,初衷就是為了大家每年能多收點糧食,大唐每年能少餓死幾個人,孫兒只是在想怎麼把這個寶貝上交才能更快的普及到大唐的每一個角落,並非不願意。」
聽完李讓的解釋,老爺子微微皺起的眉頭舒展開來。
「恁是個靈醒的娃子,老頭子只是提醒一下,既然恁現在有主意了,那就照著恁的打算去做就行。」
李讓微微頷首,應道:「二叔公放心,孫兒肯定不會讓咱村子受到什麼傷害。」
「好,好,老頭子相信你。」
二叔公止不住的點頭,心中對於這個娃子越發滿意。
李讓點點頭,面露沉思之色。
既然二叔公提到了這一茬,那他就不得不加快進程了。
不然今日之事要是被大嘴巴的鄉親們傳出去,只怕很快就會有人找上門來。
官面上的人他不怕,真正讓他憂心的是大唐那些躲在暗處操控著天下的「世家門閥」
這曲轅犁要是落到那些門閥手裡,那推行天下可就真的成了一句空口白話。
沉思片刻,他心裡有了主意。
「二叔公,孫兒去趟縣衙,這地里孫兒幫不上什麼忙,還得麻煩諸位叔伯多辛苦一些。」
「無妨,二娃子儘管去,有老頭子盯著他們,晾他們也不敢躲懶。」
二叔公說著,頗有威儀的挺了挺胸膛,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年人該有的精神。
李讓應了一聲,轉身便朝著村子裡走去。
去縣衙,還是騎馬比較快。
驪縣,因驪山而得名,又稱昭應,會昌,新豐,北宋時期因瀕臨渭水,地處潼關之南改名臨潼,一直延續到李讓來的那個時代。
自太平村至縣城不過二十里距離,快馬只需只需半個時辰。
李讓打馬進了城,順著記憶中的線路走到縣衙門口,彬彬有禮的朝站在縣衙門口的衙役道明了自己的身份和來意。
兩個衙役看李讓的眼神都有些詫異,李讓的大名如今在整個京畿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一見李讓這麼年輕,二人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這才多大的年紀,官職品級就比他們縣太爺都高了,要是再過些年那還得了?
兩人不敢怠慢,急忙跑進後堂去叫剛剛從別的村子回來的縣太爺。
不多時,王豐便在一眾縣衙屬官的簇擁下迎了出來。
「不知李監正駕至,本官未曾遠迎,恕罪,恕罪啊。」
王豐的臉上也有些好奇,畢竟他早上才去太平村分了地,下午李讓就找到了縣衙,難道是分地分出了問題?
李讓拱手回禮道:「哪裡哪裡,是本官不請自來叨擾了縣尊,還請縣尊莫怪才是。」
對於官場上這些禮儀,李讓跟在唐儉身邊耳濡目染了那麼長一段時間,在東宮的時候又經過了兩天魔鬼訓練,所以勉強還能應付得來。
「不知李監正此來,所謂何事?」
王豐沒有繞什麼關子,大家都處於官場最底層人物,相互之間不是一個系統,也沒有什麼利益糾葛,自然用不著拐彎抹角。
李讓直言道:「本官此來,是想請縣尊再去太平村一行。」
「再去太平村,現在嗎?」
王豐一愣,眼睛頓時眯了起來。
「不錯,太平村新發明了一種農具,名曰曲轅犁,其翻田的速度是直犁的三倍有餘,可入土三十分,太平村有意將此物上交朝廷,特來請縣尊一觀。」
李讓的話音剛落,王豐便瞪大了眼睛,驚呼道:「此言當真?」
「本官豈能欺瞞縣尊,如今太平村的鄉民正在開墾今日早間分下的田地,是真是假,縣尊只需親臨太平村一看便知。」
「那還等什麼,速去,速去。」
王豐的呼吸陡然粗重起來,急忙道:「備車,不...備馬!」
身旁跟著的衙役聞言,急忙跑去縣衙後堂牽出一匹馬來。
兩人打馬出了縣城順著渭河邊的官道狂奔而去,這可苦了跟在兩人身後的差役,只得死命的追趕二人。
呼呼的風聲在兩人的耳邊呼嘯,王豐顫聲再次確認道:「李監正,你說那犁當真比直犁快上三倍有餘,還能深耕深種?」
李讓大聲道:「本官確定,這是太平村村民親自測驗出來的結果,若非如此,本官也不可能來請縣尊。」
「呵呵,哈哈哈,好,好啊,太平村可當真是本官治下的福地啊。」
聞言,王豐忍不住大笑出聲。
他做為一地父母官,知曉農事只是最基本的。
或者說這個時代的官員,就沒有不知道農事的。
畢竟每年的糧食產量,可是考核一個官員政績最重要的兩環之一,另一環當然是人口的增長數量。
官員想要升官,就少不了要和土地打交道。
若是真如陳堪所說,太平村發明的新犁能夠做到深耕深種,那就意味著糧食增產。
這可是天大的功勞。
王豐怎麼也沒想到,早上才送出去的人情,下午就收回來了,收穫還如此豐厚,合該他官運亨通啊。
兩人一路狂奔,硬是只用了不到半個時辰便來到了一片渭河邊的土地上。
只見太平村的鄉民在幾個老人的監督下,全都幹得熱火朝天,犁地的犁地,挖地的挖地,女人們就跟在六架犁後面扛著鋤頭碎土,就連留著鼻涕光著屁股的小娃都跟在後面拾撿草根。
土裡的草根那可是好東西,攤在地上曬兩天,一把火燒成草木灰,能肥地。
望著眼前熱火朝天的景象,王豐激動得嘴唇都在顫抖。
「這,這都是今日開墾出來的荒地?」
「正是,縣尊走後,太平村的鄉民們便開始翻地,到現在約莫過去三個時辰左右。」
李讓望著眼前已經開墾出來的土地,眼神中閃過一抹自得,開墾出來的土地,少說也有百畝了。
三個時辰翻這麼多土地,還是深翻,換在往日是絕對做不到的。
王豐是官,還是這驪縣的父母官,所以他一來,村民們便下意識的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幾個老人也注意到了王豐,在二叔公的帶領下迎了上來。
王豐激動的朝鄉民們揮揮手:「諸位且忙,本官就是聽說太平村翻地的速度極快,隨便過來看看。」
說完,朝著幾位老人拱手問好之後,便小跑到趙大伯身後。
激動的搓了搓手問道:「這犁,可否讓本官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