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小昏侯悍然造假,恬不知恥

  大農令楊褚大人拿著丹陽縣上報的這份政績清單,瞪大了眼睛,手在微微顫抖。

  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他從政五十年之久。

  擔任九卿之一大農令也有十年之久,審查全國郡縣政績大考也好幾次了,這輩子還沒見過這麼恐怖的政績清單。

  丹陽縣政績清單:

  人口,增加一倍。翻倍。(丹陽縣原一萬五千人口,新增外來遷入戶籍、無地流民一萬五千人口)

  耕地,增加一倍。翻倍。(開墾山地、荒地)

  商稅,增加十倍。翻十倍。(鐵稅)

  糧稅,增產七成。(荒地糧食增產)

  像董賢良、晁方正這樣政績頂尖的縣令,各方面也不過增加一兩成左右,便足以傲視大楚上千名縣令了。

  跟其他頂尖出色的縣令相比,小昏侯幾乎直接在他們的數據後面,多加了一個零。

  尤其是丹陽縣的商稅收入,更是恐怖的不像話。

  大楚上千座縣城,誰家的商稅也不可能半年暴漲十倍出來!

  丹陽縣,卻硬是翻了十倍。

  這才小半年啊!

  小昏侯這是把丹陽縣的商戶,全部扒皮、抽骨、吸髓了嗎?

  楊褚出身楊氏門閥,楊氏家族乃是大楚皇朝第二富豪家族,自然精通商道,知道商人掙錢有多艱難。

  就算扒皮吸髓,也增加不出十倍的商稅來。這樣抽髓吸血,丹陽縣百姓恐怕早就暴動了。

  這份政績清單,小昏侯定然是隨手瞎寫出來的。

  小昏侯這是在虛報?

  但是,也說不通。

  絕大部分縣令,是不敢大肆造假。

  數據一看就有大問題,御史台會派人去查。查實了數據作假,那便是重罪。

  就算御史台不派人去查,也瞞不住。

  因為縣裡收上來的糧稅、錢稅,是要上繳郡府、上繳大楚國庫的。報多少,繳多少。

  虛報了政績,卻交不上稅錢、稅糧,那不是找死麼?!

  就算直接問罪砍頭。

  皇帝也沒話可說的。

  小昏侯雖然紈絝,但也不傻。稍微有點腦子,也不敢如此亂來。

  楊褚有些糊塗。

  他想不明白小昏侯上報這份亮瞎眼的政績清單,想幹什麼。證明自己有宰相之資?

  圖政績,還是圖死的快?!

  這...這份政績清單,怎麼處理?

  眾官員們看楊褚一副震動,難以置信的神情,都是奇怪。

  「楊大人,丹陽縣政績清單上,寫了什麼?」

  副相蕭恭望奇怪道。

  太常盧梓品著淡茶,搖頭笑道:「還能有什麼花樣。小昏侯自當縣令,這半年一直告病假,待在金陵城。

  聽說這半年,都是縣丞李敢年在處理當地的政務。

  李敢年歲舉中等,水平一半。想想也知道,這丹陽縣會是個什麼情況了!想要出什麼政績,那幾乎是不可能。

  小昏侯無非,就是天花亂墜自誇一番。」

  「小昏侯就別提了,他這縣令也不干縣令的正事,反而到處瞎折騰,又是辦邸報,又是出小說,還經常摻和朝政大事,弄的民怨沸騰啊!」

  「最近他還出了一本《西遊記》,風靡金陵城,賣的比《石頭記》還火爆。街頭巷尾,茶館裡多了不少的讀書人,都改行當說書人去了,都在說這本《西遊記》。那些不識字的婦孺老小們,各個痴迷的很。」

  「不過,縣丞李敢年這小伙子,平王府李氏旁支子弟,還是比較靠譜的。丹陽縣應該不至於被糟蹋了。」

  「丹陽縣受了旱情,怕是要糧食減產了。」

  眾大臣們都是搖頭,對丹陽縣的政績絲毫不抱希望。

  小昏侯這縣令,都不管丹陽縣的政務。

  上頭沒有丞相府的支持,不撥賑災銀兩。

  下頭沒有官員同僚們的幫襯。

  還能好到哪裡去?

  大農令楊褚張了張嘴巴,望著眾同僚們,一時不知該說什麼。

  他一言不吭,將丹陽縣政績清單,交給太常盧梓。

  盧梓掌管大楚的文教工作,這一塊政績也是要審查的。

  ...

  太常盧梓接過來,掃了一眼。

  丹陽縣政績清單:

  第四項:私塾興建三十所,增加十倍,入學蒙童三千名。匠工夜校興建五十所,入學五千人。

  「噗嗤~!」

  盧梓一口茶水噴了出來。

  瞪圓了眼睛,氣的渾身發抖。

  丹陽縣適齡的蒙童,包括平民、貧農,總共估計也就幾千人吧。你能把他們全都送進學校?

  蒙童上學不需要錢嗎?

  蓋私塾不需要銀子?

  請老師不需要錢嗎?

  那些平民誰家出得起這筆錢?

  別說丹陽縣這個窮鄉僻壤之地了,就連金陵城這樣皇城帝都,也只有富戶人家才能送一個子弟去私塾求學。

  丹陽縣這是半年趕超帝都了?

  「假,太假了!假的令人髮指啊~!老夫為官數十年,未曾見到臉皮之厚如小昏侯的!」

  盧梓氣憤的丟下這政績清單。

  小吏連忙撿起來,又交給廷尉鄭景榮,繼續審查。

  廷尉鄭景榮很疑惑,把丹陽縣政績清單接了過去。

  丹陽縣政績清單。

  第五項:清剿賊寇,零。(縣丞標註:因丹陽縣衙役、兵丁,武備極強。民風彪悍,人人壯碩。未曾見盜賊、流寇在丹陽縣出沒。)

  第六項:民間官司,零件。民間命案,零件。...清零。(縣丞李敢年標註:因縣令大人從不上堂。民間百姓通情達理,糾紛自行和解,故而清零。)

  鄭景榮呆滯了半響。

  臥槽!

  縣令大人不上堂,百姓們自行和解,所以丹陽縣沒有一起官司糾紛?...這個理由好充分啊!

  兵丁武備,百姓壯碩,所以沒有盜賊出沒?...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啪~!」

  鄭景榮大怒,一拍案幾。

  丹陽縣,難道已經進入到了堯舜時代,聖人大治?

  丹陽縣令,這是在戲弄本廷尉嗎?

  政績造假,居然造到這種程度,已經到了毫不掩飾的程度了!

  「可惡!」

  「小昏侯,這是藐視丞相府啊~!」

  鄭景榮氣的說不出話來。

  ...

  眾官無不驚詫。

  大農令楊褚、太常盧梓、廷尉鄭景榮,三位九卿高官,居然被氣成這副摸樣。

  丹陽縣這份政績清單,在丞相府眾官員們的手裡,飛快的傳遞著。

  看過的官員們,無不痛罵。

  最後,這份政績清單到了主相的手裡。

  孔寒友看完,神情有些恍惚。

  丹陽縣,這個人口一萬五千的小縣城,上報的這份政績清單。

  半年。

  人口,翻倍。

  耕地,翻倍。

  商稅,翻十倍。

  糧稅,增產七成。

  入學蒙童,翻十倍。

  賊寇,清零。

  官司命案,清零。

  如果屬實的話,那簡直是大楚千年一現的奇蹟。

  他這大楚主相,是不是該退位讓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