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2章 後手

  第2023章 後手

  272 後手

  1688年6月26日,倫敦聖托馬斯教區。

  東岸駐倫敦大使蔡振國的秘書在這裡秘密接見了一位中年英國男人。此君是莫里森·斯通·塔克公司的一位技工,不識字,但技術非常純熟,已經是某間位於聖托馬斯教區的一家木材廠的蒸汽機管理員。

  這家工廠以生產標準板材為主,主要應用在船舶、家具及其他一些行業。由於倫敦的主要建築已經改為磚石材質為主,這些年來木材行業的需求急劇下降,行業整合度也日趨加深,湧現出了一大批以蒸汽機生產為主的企業,英格蘭蒸汽機的先行者莫里斯·斯通·塔克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雖然看起來其蒸汽機水平仍然比較低下。

  眼前這位名叫布萊克的技工就是負責管理、維護木材廠蒸汽機的技工之一,且是比較關鍵的一員,多年前被東岸人發展成為線人,向東岸大使館秘密傳遞一些有關英國現行商業化蒸汽機的一些信息,以便上級可以對其整體水平做出一個準確的評估。

  秘書與技工的交談已經進入了尾聲。一名隸屬於國家情報總局的大使館成員從牛皮公文包里拿出兩百先令的硬幣,交到這位眼放金光的技工手裡,又仔細叮囑他一番後,才讓其從秘密通道離開——是的,大家會面的這家旅店的老闆同樣是東岸間諜。

  秘書隨後與隨行的兩位情報官員交流了下,覺得此番會面還是很有價值的。其中有關英國蒸汽機技術進展的事情先不談,單說英國海軍部門在莫里斯·斯通·塔克公司下轄的這家木材廠的訂單風波就很有意思。起先,英國海軍部門在去年下半年給這家廠下了一大批船用木材的訂單,據說要整修一些停在港口內的戰艦,不過在一個月後這個訂單就被取消了,同樣是英國海軍部門下的命令。

  在今年三月份的時候,國王詹姆斯二世的海軍親信親自來到工廠,要求訂購包括桅杆、船板在內的一大批造船用料(該公司同樣經營北美、波羅的海的船具貿易),總價值超過八萬英鎊,完全是一副要大造船隻的節奏。不過在半個月後,英國海軍再次以經費不足為由取消了這筆訂單,讓木材廠上下完全不知所從。

  蔡振國的秘書知道,因為長期在海軍服役的緣故,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在海軍系統內還頗有一些親信的,只不過海軍里同樣有大批終於國會的軍官。雙方原本整體上可謂是勢均力敵,但近些年來隨著國會的拉攏分化(他們有錢),很多原本忠於國王的海軍也慢慢倒向了國王,使得國王一系的海軍勢力落入了下風,再也不能主導局面。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反覆下訂單又取消的事情,也就不那麼令人感到奇怪了,因為這壓根就不是一撥人,而是兩股不同勢力的內部角力罷了。

  東岸人對此時北海的局勢也相當了解,因此前後一想便明了了其中的奧妙:這大概是因為國王詹姆斯二世越來越不受國會議員們的待見,撥款日漸減少,黨羽日漸凋零,再加上聯合省執政威廉三世夫婦即將入主倫敦的消息像野草一樣瘋長,因此他想行險一搏,利用自己掌握的部分海軍力量將荷蘭人阻止在英倫三島之外,包住自己的王位。

  毫無疑問,詹姆斯二世現在可信任的人非常少。曾經弒過君的陸軍就不說了(後世英國陸軍一直沒得到皇家的「冠名」可不是沒原因的),這裡從克倫威爾時代開始就是共和分子的大本營,對國王一直不感冒,畢竟追溯到其最初的源頭,可是當年打敗國王的新模範軍呢。詹姆斯二世在這裡可謂毫無根基,即便他和哥哥查理二世經營多年,又替換了很多當年追隨他們流亡海外的陸軍軍官,但一直無法讓這支軍隊俯首聽命,只能說有部分影響力,但國會在這方面應該是遠遠占優的。

  王室真正重點經營的,其實還是海軍。詹姆斯二世還是約克公爵的時候,就在海軍服役,並且還參與了英荷海戰,資歷是相當可以的,身邊也團結了一部分海軍軍官。但海軍有個問題,那就是花費太大了,偏偏王室的收入也不是很多,宮廷耗費又十分巨大(詹姆斯二世並不怎麼節儉),還要維持在陸軍那本就比較可憐的影響力,因此多年來對海軍的巨額投入一直有心無力。

  王室唯一的破解之法,就是改革現行財政制度,建立一套現代的稅收制度,將儘可能多的財權籠到王室手裡。目前英國因為國會的權力很大,且議員基本都是開明貴族或大資本家,因此對於收自己的稅自然十分不積極了。英國現在的稅收,特點是稅種少,然後徵收效率還奇爛無比,不說比法國、聯合省這種國家了,就連義大利和北德意志諸邦國的效率都有所不如,也是沒誰了。

  英國現在每年收上來的稅款,除了應付王室開支和國家正常用度外,都緊緊巴巴的,更別提做什麼別的事了。不然的話,你以為前面幾代英格蘭國王為何不斷典賣王室資產(有人甚至連老婆嫁妝都賣掉了)以籌集資金呢?實在是沒錢啊!每逢國家有事,作為國家元首的國王就只能請求國會加稅,同時要求諸議員們「援助」一大筆資金,基本上都是臨時性的舉措,與東岸那種固定的稅收制度完全不一樣。

  而掌握不了財權,那麼你王室憑什麼在國內控制大局,影響軍隊?靠忠君愛國思想嗎?詹姆斯二世剛登基那會,蒙茅斯公爵叛亂一堆人看戲的場景,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這樣一種低下的控制力,也難怪詹姆斯二世國王非常擔心王位被威廉三世夫婦奪走,畢竟人家背後站著國會那幫居心叵測的闊佬們,而且還能借用富甲歐陸的聯合省的相當部分資源——威廉三世日前在海牙和阿姆斯特丹向很多荷蘭貴族、商人許諾,一旦他成功入主倫敦,那麼將給予支持他的荷蘭人「超出想像的豐厚回報」。

  說實話,這個許諾還是挺能蠱惑人心的。要知道,商人是沒有祖國的,阿姆斯特丹的大批發商們可以在荷蘭發財,自然也能移民去倫敦發財。國家和民族算什麼?有金燦燦的錢幣可愛嗎?因此,威廉三世還是吸引到了一些荷蘭商人給他投資,讓他得以在南尼德蘭和德意志僱傭到了不少經驗豐富的軍人供他驅使,因為普通的荷蘭軍人似乎對其入主倫敦的倡議並不是十分感冒,因為他們的根在荷蘭。但對於僱傭軍來說,就沒這個問題了,他們只為錢服務,只要錢給足,你讓他們去殺本國人都沒問題。

  東岸人對此無疑是非常憂慮的。他們害怕威廉三世一旦當上英國國王,在國會議員們的支持下控制了大局,進而利用英格蘭的資源和在聯合省的影響力導致兩國合併,這是他們絕對無法接受的事情。再退一步講,即便這兩個國家沒有合併,那麼如果威廉三世還賴著聯合省執政這個最高元首的職位不放,仍然能夠深刻影響荷蘭走向的話,也同樣是不被接受的。

  基於這個考慮,今年(1688年)上半年以來,他們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援助以康拉德·范博伊寧根為首的共和派中堅分子,讓他們通過種種手段在國內製造輿論,避免上述惡果的出現。據悉,目前共和派幹得還是很不錯的,他們利用從東岸進口的印刷設備,在南尼德蘭秘密印刷了很多小冊子,然後在聯合省各主要城鎮大量分發,重點揭露了威廉三世與英格蘭勾結的種種事情,然後指出一旦讓他身兼兩國元首職位的話,到底會給聯合省絕大多數商民帶來多大的危害。

  不得不說,共和派這一招還是幹得挺漂亮的。發動人民群眾,從來是對付威廉三世這種掌握著槍桿子的「軍閥」的最好手段。畢竟,他的軍隊也是來源於人民,他們沒有能力像大資本家一樣移民倫敦,或者即便能夠移民去了生活水準也要大幅下降,故對威廉三世可能會損害聯合省利益以肥英國的事情(幾乎是必然的)非常不滿。

  而若是沒人組織他們還罷了,可現在又共和派這種老牌政治勢力在聯絡、組織,那麼就這種不滿情緒就很有可能被煽動起來,進而造成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威廉三世現在應該也感覺到有些不穩了,他一面做出種種解釋,表示不會損害聯合省利益,不斷拉攏有實力的投機商人或銀行家,一面開始低調地從國外僱傭軍人,以在荷蘭本土軍隊不穩的情況下,手裡還有兵可用。

  當然威廉三世對於共和派的這種「動搖國本」的舉動非常惱怒,對於東岸人資助其的新式印刷設備和人員也非常不滿。他派出了仍然忠於自己家族的軍隊,在七省範圍內大力查禁這種危險的小冊子,但看起來效果不好,反倒還激起了更多的反對,整個荷蘭陷入了一片雞飛狗跳之中。

  以上種種消息,基本上都已經通過各種渠道送到了加的斯的全權特使高文剛那裡,供他在做出決策時提供支持。總體而言,東岸人對於目前的局面還算比較樂觀,英荷兩國合併的事情在克倫威爾時代就有過風聲,結果失敗,現在應該同樣無法成功。最理想的結果,還是在威廉三世一旦入主倫敦後,共和派成功上台,廢除聯合省執政的職位,重新由三級議會議長統領全國,讓聯合省再度成為東岸可以信賴的夥伴。

  「兩國之間的經濟互補性真的非常強,如果能夠做到讓共和派上位的話,這既可以給國內的工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同時也能削弱英國的工商業發展速度,當真是一石二鳥之計。」秘書在秘密返回鐵公館的路上,輕聲地感嘆著:「令人遺憾的是,在局勢如此微妙的情況下,我們卻還沒有準備好足夠的干涉力量。至關重要的葡萄牙駐屯軍卻因為黑海支隊的事情而被抽調主力東行,我們只在葡萄牙北部有那麼幾艘軍艦。如果真到了需要我們斷然干涉的時候,這幾艘軍艦能派上大用場嗎?」

  這個問題,說實話東岸人自己也沒有答案。因為即便葡萄牙駐屯軍沒被抽調走,他們就真的有勇氣登陸荷蘭,干涉局勢嗎?真以為那三千人都是鐵打的,有不死金身了?與此相比,東岸人通過援助少量資金、設備和人員,幫助荷蘭共和派印製小冊子分發的事情,倒頗有些四兩撥千斤的味道。

  接下來的話,他們該做的其實還是用類似的思路,讓荷蘭共和派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撬動國內的輿論,鞏固自己的優勢,在最終攤牌的時候一舉翻盤。要知道,在這件事上,法國人說不定也能提供一些幫助呢。

  當然了,如果東行的黑海支隊能夠儘快料理完當地的事情,抽身返回葡萄牙的話就更好了。畢竟說不好什麼時候就會用上他們了,共和派在軍事方面天然有些跛腳,這也是不能不考慮的現實,東岸人必須保持後手以應對突發事件。

  家裡人手術很成功,我的陪床生涯也結束了。明天返回上海,爭取好好更新,感謝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