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 北寧(二)

  第1327章 北寧(二)

  1662年12月8日,忠國*軍向前渡過了鐵特河。他們沒有騎兵、沒有炮兵,輜重也不算太多,因此渡河很快,只幾個小時全軍五百餘人(另外三百人留守昭慶鄉)就渡河完畢,並在對岸列開了陣勢,隨時可以再度出發。

  鐵特河北岸林海莽莽,蒿草遍地,幾條人和牲畜踩出來的小徑彎彎曲曲通向遠方。草已經長得很高了,很多時候必須仔細辨別才能看得出路在哪裡,徐向東有些無奈,關於印第安人的情報很少,憲兵隊的人只告訴他這些蠻子活躍在鐵特河北岸方圓一百多公里的範圍內,有時是這裡,有時是那裡,沒個特別固定的地點,一如巴塔哥尼亞草原上那些遊牧、遊獵的特維爾切人一樣。這就很麻煩了,畢竟在這荒郊野外找人可不是什麼好活,更何況敵人應該比他們更熟悉附近的環境,這方圓幾十公里的範圍內,這些印第安人生活了這麼多年,遠比東岸人清楚。

  「他們應該不是那種徹底的遊獵部落,而是帶著點漁獵及游耕性質的部落,與葡萄牙人有些瓜葛,但談不上交情多深厚,我認為可以在向北前出兩天的路程後就地紮營,然後不斷派出斥候多加搜索,早晚能把他們找出來,他們肯定就在這一片。」出發前憲兵隊官員的話猶言在耳,帶隊的徐向東思索了片刻後,決定遵從他的意見,帶兵北上,然後擴大搜索範圍,即便沒找到這個所謂的巴爾加斯酋長及其部落,嚇一嚇這些野蠻人以免影響昭慶鄉那邊的建設及開荒工作,也是好的。

  12月10日,忠國*軍兜兜轉轉之下來到了鐵特河以北十多公里處的一座泥濘的沼澤邊。徐向東上尉下令在此紮營,他們挑了塊乾燥的土地,拉起了鐵絲網,搭起了帳篷。勤快的非國民官兵們拿著割刀將附近大片的蘆葦砍倒,一是清理視界,二來這些蘆葦能編筏子、能做棚屋、能燒火、還能拿來鋪床,用處多得很,甚至其葉子也是隨軍騾馬比較喜愛的食物之一——在派出傳令兵通知昭慶鄉那邊後,忠國*軍上下五百餘人便將這裡當成了臨時營地,然後以此為坐標,向左右及前後大範圍搜索了起來。

  當天下午,有斥候來報,附近居然發現了一座廢棄的葡萄牙村鎮,可能是容迪亞伊小鎮。徐向東一聽就心說自己怎麼糊塗了,竟然忘了這個地方!容迪亞伊其實他也聽說過,那地方說鎮其實都有些勉強,也就是一個大村子,當地的居民除少數被遷移到了北寧鎮一帶集中屯墾(也方便看管監視)外,大部分都選擇了返回巴西北部。目前該村鎮基本已被廢棄,東岸人正尋思著下一步就去那裡設立定居點——想想也是一場悲壯的旅行,帶上大車、糧食、武器、農具、金銀,趕上牛羊,穿行在林間小道,葡萄牙殖民者及其混血後裔們,或結伴行走,或獨自上路,就如同當年南非的布爾人以家庭為單位向內陸遷移時所做的那樣,只為了到達葡萄牙控制下的北方地區,也不知到底有幾個人能成功回去。

  既然有廢棄的村鎮,那麼自然也沒人願意住在這該死的蚊蟲遍地的沼澤邊了。於是徐向東一聲令下,忠國*軍全軍開拔,只向北行進了半天時間,便住進了這個差點已被人遺忘的葡萄牙廢棄村鎮,然後發號施令,要求士兵們繼續向外探索,一定要找到這個印第安部落。

  與此同時,他也派人又去了昭慶鄉一回,要求那邊集中輸送一批糧食過來,部隊出發前所帶的物資不是很多,野外也不知道哪裡能有補給,因此還是先讓那邊送一批過來吧。不過,考慮到昭慶鄉也是個新設立的定居點,目前一粒糧食也產出不了,全賴從北寧鎮那邊艱難轉運,因此徐向東也琢磨著是不是派人通知下更下游的靜塞鎮(即伊圖城),讓他們輸送一批補給品過來。畢竟,靜塞鎮那邊有葡萄牙人遺留下來的農業設施,人口也不少,足有一千六百之數(少數葡萄牙人+東岸人),經過兩年時間的發展,糧食縱然不是很富裕,擠出一部分來臨時接濟忠國*軍所部數百人一些時日,應該不是很困難吧。要知道,弟兄們在外面兜來轉去,打生打死,還不是為了你們這些人能安心種田放牧?不然誰吃飽了撐著去找印第安人玩啊。

  12月12日,斥候們一連在附近找了兩天多時間,仍然一無所獲。那個印第安部落就像人間蒸發一樣,也不見他們出來活動了,徐向東很鬱悶,附近也沒個葡萄牙人,不然倒是可以找來問問。沒辦法之下,他只能分派更多的士兵加入斥候隊伍,擴大搜索麵積,以期儘快找到那個可恨的野蠻人部落。不然的話,忠國*軍出外尋找敵人的第一仗,可就要因糧食耗盡而無果而終了,這可不太體面。

  不過好在老天終不負有心人,12月14日,就在忠國*軍上下等得心焦不已的時候,有一組人馬回來報信,在離此約十公里的北方發現了一個印第安人村落,規模不小,疑似是巴爾加斯酋長的部落。

  徐向東聞訊後大喜,這不管是不是目標都得幹上一票了,忠國*軍幾百人出來掃蕩六天了,不能一根毛都沒撈著就撤回去,他丟不起這人。因此得知消息的徐某人立刻召集尚留在村鎮內的兵馬,在留下部分戰鬥技能不佳的人看守輜重後,徐向東帶著其餘兩百五十餘人,在這個斥候組的指引下,一路向北疾行,很快便抵達了這個印第安村寨的外圍。

  這個時候,當先指引的斥候回報,說村子裡的印第安人已經有了轉移的跡象,應該是東岸人在行軍趕來的過程中被他們所發現——這其實很正常,畢竟熟悉地形的是印第安人,不是東岸軍隊——事情既然如此緊急,徐向東也不打算再搞什麼複雜的東西了,還是簡單直接點好。

  「獵兵連(即主動要求加入忠國*軍,實現為國殺敵夢想的南方青年,此時隨軍的尚有四五十人),向北快速迂迴到村後的那處小土包上,截擊撤退中的印第安人,記住,我不要求你們攔下他們,你們只需對著從下面經過的人打排槍製造傷亡和混亂即可;一連(滿編連)全體都有,隨我前進,目標,印第安人村子,殺!」徐向東一把抽出了雪亮的指揮刀,對著身邊眾軍官下令道。

  軍官和翻譯們很快把命令傳遞了下去,忠國*軍兩三百官兵一陣忙亂,然後獵兵連在幾名軍官和老兵的帶領下,當先離開,繞過一片小樹林,朝村後的那處小土包迂迴而去。徐向東在目送他們離開後,一揮手,帶著剩下的主力,沿著一條小徑朝掩藏在一片林間空地內的印第安村子殺了過去。

  印第安人不是沒有組織防禦以掩護村莊裡的男女老幼轉移,但或許是他們的很多主力不在村子裡——也許出去捕獵了,也許出去搶劫了,誰知道呢——因此阻擊的火力非常薄弱,寥寥十餘杆火繩槍發射出來的彈丸,甚至還沒弓箭給東岸人造成的麻煩大。因此,他們的陣線理所當然地被忠國*軍一連兩百餘名官兵一衝而破,三十多名印第安人身死當場,更多的人則逃進了樹林深處,再也沒敢露面,看來剛才東岸人那一通密集的排槍射擊真是打得他們心膽俱喪了。

  「砰!砰!砰!」山包上四十多杆步槍參差不齊地開了火,正在小路上倉皇逃竄的印第安人頓時躺下去了七八個。幾名東岸軍官無奈地互相對視了幾眼,然後又都搖了搖頭,獵兵連的這幫生瓜蛋子,剛才說了多少遍要聽指揮統一開火以造成最大殺傷,結果還是有人忍不住提前開火了,進而像是瘟疫一樣傳染給了其他人,使得其他四十餘杆火槍也陸陸續續開了火,結果當然是很不理想了,小路上躺下的那七八個印第安人就是明證。

  「自由射擊吧!」資格最老的一名軍官一邊給自己的步槍裝藥、裝彈,一邊無奈地其他人下令。聞聽此言,獵兵連這四十多位第一次上戰場的年輕人如蒙大赦,立刻手忙腳亂地給火槍裝起了彈藥。

  山下的敵人仍在自顧自地跑著,被一連兩百多杆步槍突襲的他們完全阻止不起有效的抵抗,因此一個個都喪失了信心,蒙著頭只想跑進前邊的樹林裡,至於其他的根本不想管,也管不了。而這就給了獵兵連四十多名新兵以極好的打移動靶的機會,恰巧他們的緊張情緒此時也有所紓解,因此在裝完彈藥後,便幾個人組成一組,用排槍朝土包下奪命狂奔的印第安人射擊著。甚至於打到最後,他們之間的配合默契上來了,竟然也隱隱打出了不間斷射擊的效果,讓帶著他們的幾名軍官有些驚異,這幫孩子也不是咱想像中那麼差嘛!只要不緊張,動作不走形,打起來似乎還挺那麼像回事的。

  主力一連的突擊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礙,往往是一輪排槍或炸彈投擲就能解決——如果不能,那就來兩輪——少許勇敢的印第安戰士壓根不能讓他們多停留哪怕十分鐘,以給逃命的老弱婦孺爭取時間,他們被東岸人密集的排槍射擊打得抬不起頭來,只能步步後退。而到了最後,當最勇敢的一百多名印第安人被殺傷殆盡後,印第安人就已經徹底失去了抵抗,所有人都成了待宰的羔羊,在東岸人的槍口下四散而逃,其情其景慘不忍睹。

  戰鬥最終在一個多小時後徹底結束了,這個至今尚搞不清楚名字的印第安村落被斃傷俘三百多人,逃走的可能還不到兩百,可謂是傷筋動骨、元氣大傷,今後再也無法對東岸人造成什麼嚴重的威脅了。畢竟,這個村落雖然是臨時性質的(游耕民族無固定村落),但村子裡的財物卻是實打實的,這會被東岸人一鍋端變做了戰利品,應該夠讓他們心疼很久了。另外,損失的大量人丁(很多是婦孺)也是一大打擊,畢竟印第安人不是神,他們也要吃飯,也要人種地,現在部落傷亡這麼大,種地或採集的女人、奴隸什麼的被大量殺傷或俘虜,以後誰給他們提供食物?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簡短的戰後審訊很快就結束了,一名粗通圖皮印第安人多個部族語言的憲兵滿面喜色地告訴徐向東:這就是巴爾加斯酋長的部落,他們的酋長似乎帶了部分戰士出去了,也不知道去幹嘛的,村子裡的留守人員也說不清(當然更大的可能是東岸憲兵的土語太差)——這讓徐向東有些嘀咕,這廝不會是去襲擊北寧鎮到靜塞鎮一線的補給車隊了吧?但願不是。

  徐向東隨後命人在村子裡搜索各類值錢的物事,比如糧食、牲畜、皮革等,一概打包帶走,先運到容迪亞伊小鎮再說,然後再通知昭慶鄉那邊派人過來搬取。他們如今正在搞建設,百廢待興,對糧食和牲畜的需求應該很大,而考慮到北寧地區特殊的地形(因為馬爾山脈而與外界相對隔絕),東岸本土的物資轉運到這裡也相當不易,成本極高,因此像糧食這類大宗貨物如果能就地籌集的話那是再好不過了。如今忠國*軍他們端了巴爾加斯酋長的老窩,起獲的糧食、牲畜就地轉給地方鄉鎮,只要手續完備,那麼就沒有任何問題,上級只會表揚,因為這給他們省了很多事。

  1662年12月16日下午,押著一堆印第安俘虜的忠國*軍上下返回了廢棄的容迪亞伊小鎮,而這個時候很多散在外面的隊伍也都返回了。兵強馬壯的徐向東自然不懼巴爾加斯酋長的報復,他甚至隱隱還有些期待這個被端了老窩的男人急暈了頭,來攻擊他們這個有著五百全副武裝官兵的忠國*軍集體,不過這也只是想想罷了,印第安人應該沒這麼傻。

  巴爾加斯酋長這個附近最大的禍害被重創,墾殖拓荒的壓力大減,那麼是不是可以在附近多設一些定居點呢?眼下他們蹲著的這個容迪亞伊小鎮就不錯嘛。雖然城外的農田已被拋荒,長滿了野草,但是總比從頭開闢生地要省些力氣吧?而且這裡離北寧鎮也不過百十公里的路程,不算很遠,如果稍微整修一下道路的話,三五天時間車隊就能抵達,支援起來不算太困難——嗯,容迪亞伊,以後就改名叫容城鄉好了,遷移個千兒八百淮安府新到移民過來,再來百十個會打槍的老國民,那塊地方差不多就可以消化掉了。

  而定居點一旦增多,各定居點之間人員、物資往來再一頻繁,東岸人對鄉間的控制力自然而然會有所提升。而當巡警、民兵制度再建立起來後,即便那個巴爾加斯酋長的部落實力沒有被忠國*軍重創,他怕是也只有一步步被東岸人擠出去的份。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慢,但卻是不可逆的,徐向東從不懷疑這點,因為這是文明對野蠻的壓制,承恩鄉那邊原來吊炸天的卡爾德隆酋長,現在的日子不也是難過得很麼?

  這個原本牛逼哄哄的傢伙最近一掃剛開始的囂張氣焰——可能是被以前的葡萄牙殖民者們慣出來的臭毛病——在與南鐵護路隊一個步兵中隊幾次硬碰硬的對決後,麾下死傷頗多的他終於也熬不住了,因此派人向東岸人請求「停戰」。畢竟,卡爾德隆酋長手底的戰士數量就那麼多,死一個的話短時間內上哪補充去?

  相反,有著完整預備役士兵訓練體系的華夏東岸共和國,補充兵員的速度卻相當快,比如南鐵護路隊第一大隊只需往興南港寄一封郵件,然後就能坐等後方將訓練好的補充兵源源不斷送過來,戰鬥力恢復得非常快。畢竟,他們部隊並沒有遭到成建制的損害,軍官、士官、老兵猶在,那麼事情就很簡單了,不斷往裡面填粗粗訓練過的新兵即可,以老帶新之下,部隊戰鬥力能很快提升起來,這可是文明水平極其落後的卡爾德隆酋長所不具備。

  當然了,卡爾德隆酋長提議停戰,儼然把自己擺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上。殊不知東岸人壓根沒怎麼搭理他,現在增添了很多老民兵(政府出資,舉家遷移過來)的承恩鄉,在劉厚非、喬宇二人的帶領下,堅決不像葡萄牙人那樣對土人妥協,而是用強硬的態度堅持到底,讓如卡爾德隆酋長這類過度膨脹的土人頑酋明白,什麼人是可以得罪的而什麼人又是絕對不可以得罪的!相信這廝現在大概已經有些清醒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