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如何?

  張明偉沒再理他,目光又轉,看到了左都御史的身上。

  劉宗周見此,臉色微紅了一下,不過最終還是昂首挺胸地回答道:「違法必究,不應該麼?」

  張明偉微微點頭,嗯,你說的,違法必究!

  心中如此想著,他就又轉頭看向其他人。

  那些被他看到的人,雖然很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皇帝在看著的,要是不回答的話,指不定被皇帝懷疑為心虛了。因此,不管他們情不情願,就都回答是出於公義。

  對於這種回答,張明偉一點都不意外,他忽然又問劉宗周道:「我想知道,都察院的職責是什麼?」

  劉宗周聽了稍微一愣,抬頭看了下御座上的皇帝,發現他也很關注地聽著,便大聲回答道:「這何須用問,當然是在正己以正百寮!必存諸中者,上可見君父,下可質天下士大夫,而後百寮則而象之。大臣法,小臣廉,紀綱振肅,職掌在是。而責成巡方,其首務也。巡方得人,則吏治清,民生遂。」

  這段話,原本是劉宗周答崇禎皇帝的。在這個位面上,用來回答張明偉的這個問題了。

  雖然張明偉聽得有點吃力,但是,大概意思還是聽懂了。當即一笑,大聲說道:「說得沒錯!錦衣衛的職責和都察院差不多,都是監察百官,整肅朝綱。」

  說到這裡,他轉身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如今,錦衣衛就已經先正己身。之後的日子,定然不負陛下之望,監察百官,如有違法亂紀,定然緝拿奏報陛下,絕不容貪官污吏禍害大明!」

  「嗯!」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道,「先生辛苦了!」

  「……」那些文官聽得無語,這是君父對臣子說話麼?該不會,陛下真得把他當先生看待?他何德何能,竟然真能當陛下之先生?

  他們還在羨慕嫉妒恨張明偉在崇禎皇帝心目中地位時,卻聽張明偉對他們說道:「錦衣衛職責所在,還請諸位以後多多配合,大家一起做好各自的事情,不負陛下之望,如何?」

  「如何你祖宗!」楊枝起聽得心中大罵,不過表面上,卻是立刻搶著回答道,「這個自然,無須興國公來說,此乃人臣之本份!」

  說完之後,想起這麼聲勢浩大的興師問罪,結果一拳打到棉花上了。不止如此,還得舔著臉說違心的話,楊枝起就感覺這簡直如同吞了一隻蒼蠅一般難受!

  在崇禎皇帝的注視下,其他人還能說什麼,又能說什麼?就只能是如同楊枝起那樣答覆,心中的鬱悶就別提了。

  張明偉看著他們這表情,心中卻是冷笑,別以為我只是說說而已,你們等著吧!

  這麼想著,他忽然看到劉宗周低著頭,沉默不語,便不由得眉頭一皺。

  說實話,對於劉宗周這個人,他還是有好感的。雖然他也能理解,劉宗周身為文官,也參與了進來是屁股問題,不過終歸是有點不爽的。

  因此,見他不說話,張明偉便直接問道:「左都御史劉大人,不知道你對我剛才之言,可有意見?」

  這種問話,如果崇禎皇帝來問,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張明偉直接點名問,說真的,有點囂張的意味。

  事實上,他從進殿開始,就主導了殿內的一切,就已經表現了那種囂張意味了。

  不過誰也沒想到,卻見劉宗周抬起頭來,臉色誠懇地說道:「如果錦衣衛真能做到國公所言,恪盡職守,秉公執法的話,自然是沒有意見。」

  說到這裡,他忽然看向崇禎皇帝,再次誠懇地奏道:「陛下,微臣建議,先從都察院清查開始,己身正,方能正天下,一如錦衣衛這般。」

  聽到這話,其他御史言官一聽,不由得罵娘了。

  你劉宗周是什麼意思,要查自己?不是說好了,今天是一起來彈劾錦衣衛的,你倒好,還要內訌?你吃飽了撐的麼?

  很多人不高興,崇禎皇帝卻聽得高興了,當即點頭贊同道:「劉卿所言極是,甚合朕意!如此,就由卿牽頭,半月之內,朕要看清查結果如何?」

  明代對言官的考核權,是由都察院和吏部行使。

  考核分為兩種,第一為考滿,是考察那些任職期限屆滿的言官。考滿又分為三個階段,每三年考察一次。三年為初考,六年為再考,九年為通考,考察完畢,根據政績表現,分為稱職、平常、不稱職三個檔次,每個檔次又分為上中下三等。通過對言官職掌事例的考核結果,決定其升降。

  這種是有前提條件,並不適合崇禎皇帝剛才所說。

  第二種考核為考察。大明對所有官員都要進行定期考察,京官六年一察,地方官三年一察。言官按照京官例,六年一考察。考察有具體的要求,要根據平時劾察過什麼人、糾舉過什麼事等情形定結果。

  這個是定期考核,時間沒到,也是不考核的。

  但是,因為言官的職能特殊,在常規考察的同時,大明還附加了「清流」措施,對那些被認為不稱職、不合格的言官進行懲戒,也就是平日的考察。比如老病者致仕;浮躁、不及者降調;罷軟、不謹者閒住;貪酷者貶為民等等。

  崇禎皇帝所言,就是指這種平日的考察。都察院上官,御史之間,都可以提出對其他御史言官的彈劾。當然,都察院上官的職權更重一些,那是肯定的。

  另外,明代不但賦予言官很大的職權,但也負有很大的責任,也就是權力和責任對等。依明制,,對言官貪贓枉法的懲處要比常人「加三等,有贓從重論」。

  這也是不少御史言官一聽劉宗周的話,會暗自罵娘的原因所在。

  這麼鄭重其事的提出自查,那肯定是一道難過的鬼門關了。不管怎麼樣,總要做樣子,做出一些能拿的出手的成績來才行。而且,自身能不能過關,誰也不好說。

  不得不說,從制度上來講,大明的制度其實已經是非常完備了,至少在封建君主制度的前提下,各項規章制度真得非常完備的。

  但是,制度是人執行的,大明經過兩百七十來年之後,再好的制度,也已經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這一點,不得不讓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