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 牽一髮而動全身

  就聽張明偉給崇禎皇帝說道:「第一,是琉球國王的血書,這個是有十足的噓頭,如果陛下及時響應,那就能給其他大明的藩屬國或者友邦知道,如今大明不會不管他們,有利於更多的海外藩國歸心大明!」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不過沒有說話,繼續聽著張明偉說話。

  「第二,這份血書的背景,是大明海商在琉球被搶。之前陛下剛好已經證明了會為海外明人做主,那麼我們本土的明人去外面做買賣被欺負了,陛下又立刻響應,便會給更多有志於做海貿的人以信心。如此一來,便能收更多的海稅!」

  張明偉說到這裡,便笑著補充道:「這個事情,其實和海稅也是有關係的。而且攻打倭人,把倭人俘虜押去朝鮮採礦,又是個好事情不是!」

  崇禎皇帝聽得連連點頭,按照先生這麼說的話,這個為琉球國王做主的事情,還真是不好耽擱!

  「還有,趁著這個機會,朝廷要多宣傳一下,和倭人算算舊帳,比如嘉靖年間的江南倭亂,還有萬曆年間的倭人攻打朝鮮準備攻占我大明的事情。把百姓對於倭人的仇恨給重新激發起來,讓大明上下全都認為,朝廷就是該出兵教訓倭人!」

  「先生說得是!」崇禎皇帝聽了,表情有點嚴肅起來,冷聲說道,「這倭人最是可惡不過,一定要好好教訓,滅了倭國!」

  如今大明強大了,底氣足了,他的要求也就高了。要不然,肯定不會提滅倭國這樣一個目標。

  「對,倭人亡我之心一直不死!」太子朱慈烺聽了,也跟著附和道,「後來不是又出兵占了朝鮮、遼東甚至大半個華夏麼!對倭人,直接打死便是!」

  他看過紀錄片,華夏的近代史就是和倭人關係最大,自然是有的。因此,他便有此一說。

  邊上伺候著的方正化就聽得糊塗了,倭人出兵占了朝鮮這個事情是有的,可什麼時候占了遼東還有大半個華夏了?太子咋就在皇上面前胡言亂語呢?

  可誰知,崇禎皇帝聽了朱慈烺的話之後,就見他表情更是堅定,點頭用斬釘截鐵的語氣說道:「確實是亡我之心一直不死,對於這種番邦,朕以為,沒存在的必要!」

  「……」方正化一聽,徹底糊塗了,難道是自己記錯了?

  可是,這不可能啊!

  張明偉聽這對父子提起後世的事情,不由得看了一眼方正化,見他迷糊,自然也不會解釋,便轉移話題道:「不過如果我們大明要為琉球國王做主,去教訓倭人的話,必須要有強大的水師才行。可如今,我們水師的最主要力量,卻是在呂宋!」

  「那調回來不就可以了麼?」朱慈烺一聽,便理所當然地提醒道。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道:「呂宋那邊,已經打下來了,周王就藩,有陸軍在,那也就可以了的。」

  他的話音一落,卻被張明偉給否了,直接便說道:「不妥,呂宋的福建水師不能調回來,要繼續鎮守呂宋,一是保證大明到呂宋的海路安全,二是威懾南洋,特別是巴達維亞的荷蘭人。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是,要收海稅,就不能只是倚重於福建水師!」

  一聽海稅,崇禎皇帝便立刻改了主意,當即便說道:「先生言之有理!」

  涉及幾千萬海稅的事情,他改起主意來沒有一點負擔。

  「為琉球國王做主,要懲治倭人的輿論出來之後,朝廷可以再強調水師缺乏的事情,讓大明上下意識到水師的重要性,從而進行革新。」張明偉表情認真地說道,「剛才陛下不也是有陸軍一說麼?那麼就趁這個機會改水師為海軍,提高其地位。並且擴建登萊水師,朝鮮水師,都改名為登萊海軍和朝鮮海軍。」

  崇禎皇帝聽了,心中不由得想吐槽:陸軍一詞明明是你最先說的,朕才會拿來引用!

  不過他也承認,張明偉說得很有道理。今時不同往日,藩王就藩海外,和西夷進行全球爭霸,全都是要倚重水師。擴建水師兵力,改水師為海軍,也確實是有這個必要。

  大明以前是不管海上,如今卻是非管不可,這海上兵力的重視,自然也是要前所未有的。

  這麼想著,崇禎皇帝便點頭說道:「先生言之有理,然後呢?」

  他很明白,張明偉絕對是有一連貫的措施,一環扣一環的。

  果然,就聽張明偉接著說道:「改水師為海軍,提高水兵的地位,肯定深受水兵的歡迎,使其歸心朝廷,信服陛下,如此一來,在動海稅這一塊的時候,就能減少意外。」

  頓了頓,他便又繼續說道:「另外,水師也就是海軍的強大與否,關係到海商的對外貿易,也同樣間接關係到大明其他百姓的富裕,因此朝廷收海稅這個事情,也能減少百姓對這個事情的抵抗情緒。」

  聽到這話,朱慈烺有點好奇,便問道:「先生,海軍的強大與否,怎麼和其他百姓也有關係了?」

  張明偉聽到,轉頭看他一眼,便笑著說道:「海貿賣出去的貨物,是不是其他百姓生產出來的。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滯銷和暢銷,對於他們的影響是不是會很大?就比如說生絲好了,除了海商之外,養蠶的是不是也會受益?種桑樹的會不會受益?還有運輸的會不會受益……」

  朱慈烺沒想到只是海貿而已,竟然能關聯那麼多百姓的生計,頓時有點呆住了。

  張明偉一口氣舉了不少例子,最後才微笑著總結道:「經濟其實是一門學問,牽一髮而動全身。海貿是一個點,做好了這個點,都能盤活大明整個經濟,從而實現良性循環。因此海貿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麼要建設強大的海軍為其撐腰的原因!」

  崇禎皇帝平時就和張明偉聊得比較多,這種概念有一些,比朱慈烺自然就懂得多。但是此時張明偉把這些內容展開了說,他也是醍醐灌頂,一下明白好多,便連連點頭說道:「朕有先生真是幸甚,要不然,朕就真得是井底之蛙,理不清這些事情。」

  他敢肯定,當世之上,沒有其他人在這方面會有先生這樣的認知。而這種認知對於皇帝,甚至對於朝廷高官來說,其實是非常有必要掌握的。

  如果皇帝和朝廷高官懂得這些道理的話,那會經常發愁沒錢,眼睛就只盯著田賦這一塊,除了給靠著土地過活的百姓加稅加稅再加稅之外,都沒有其他辦法,年景不好的情況下,逼得他們活不下去,就都逼反了!

  聽到崇禎皇帝的誇獎,張明偉倒是謙虛地說道:「我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前人總結出了經驗,我學到了而已。如今希望能用上我的所有學問,改造大明,讓大明變得更為強大,更為國富民強,讓百姓更為幸福,身為明人而驕傲!」

  他這個話,崇禎皇帝和朱慈烺都聽懂了,因為他們知道,張明偉是來自後世。

  可是,方正化又迷糊了,什麼巨人的肩膀上?之前皇上說興國公是以天地為父母,此時又牽扯到了巨人都是他腳下的奴僕,隱隱地,他感覺興國公的來頭非常大,會顛覆他認知的那種!

  海貿的事情,在張明偉的建議下,就趁著琉球國王血書的這個契機,準備正式開始革新。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市舶司了。

  就如今的大明,市舶司置提舉一人,從五品,副提舉二人,從六品,屬下吏目一人,從九品。並且這提舉或特派,或由按察使和鹽課提舉司提舉兼任。

  另外,市舶司隸屬於布政司,因此稅收大權完全掌握在布政司等長官手中。直至明末,採取了定額的包稅制,就是由牙行代理,才改由提舉,也就是宮中派出的宦官負責名義上的徵收。

  對於將來的這個海稅徵收,這種機構是絕對不行的。

  崇禎皇帝在張明偉的建議下,準備提高市舶司的地位,在市舶司提舉之上,再設市舶司司長一職,由司禮監秉筆太監擔任。副司長以為牽制,由戶部侍郎中的一個擔任,歸屬司禮監和戶部共同管轄。與此同時,各地市舶司的提舉和副提舉,對應的級別也相應提高,是為從三品和正四品。

  另外,都察院也要在市舶司設置專門的監察御史,防止徇私舞弊。當然了,這是明的一面。暗地裡,還有廠衛不定期的暗查,確保整個市舶司不出現收受賄賂,把國庫賦稅中飽私囊的事情出現。其中錦衣衛負責暗查海軍和陸上緝私隊,東廠負責暗查市舶司的文官體系。

  不用說,整個市舶司革新之後,就不可能再有牙行代理稅收了。

  這個事情,一直商議了一整天才算有了一個大概框架,然後是具體的一些細節,要等整個事情發動起來之後,順理成章地再和內閣以及六部九卿去商量。

  年後就任的朝鮮巡撫魏藻德,對此一無所知,還把血書當作了奇貨可居。